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再许芳华-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不清不楚,无非是因为圣上赐婚与卫国公府的威望,旁人才不敢议论罢了,铁证就是——
“秦妃您是不知道,可怜我的长姐,被三殿下看中收入府里成了侍妾,就是因为上元节与世子妃起了冲突,竟被三殿下赐死……妾身想为长姐讨回公道,无奈又涉及……不瞒秦妃,当初三殿下是在四皇子府见着了家姐,狡辩说四殿下将长姐当作侍婢相赠,他并不知家姐是良籍不能像奴婢般打杀……”
秦妃压根就不理会这其中仔细,听说这事顿时兴奋起来,就盘算着怎么张扬,李氏连忙又劝阻:“苏妃狡诈多端,楚王府与卫国公府又得圣上看重,可不能让她抓住把柄对四殿下不利,妾身听说苏妃跋扈无礼,不仅与妯娌不睦,连长辈都敢不敬,将军夫人是她婶子,对她却早有埋怨,您只消把这事意会给将军夫人或者黄七娘……”
秦妃这回倒听进去了李氏的话,果然就让人请了黄江月来说话。
黄江月这时哪敢为这种空穴来风的事开罪旖景,更别说还涉及三皇子,但她也不好拒绝秦妃,只得先应诺下来。
就盘算着得找个长辈出面,为此指责旖景,凭旖景那不甘受辱的刚直性情,一定会强辩争执,这话就自然张扬出来,可这长辈该找哪个?自家祖母是绝对不行了,婆母倒容易说服,可老王妃偏心旖景,婆母出面不顶用。
江月没辄,只好求助于姑母黄氏,她没脸再登国公府的门,通过黄陶才递去口信,让黄氏抽空过来楚王府。
黄氏又借口谢三太爷的事来“关怀”了旖景一番,顺便提及江月:“她虽做了糊涂事,总归还叫我一声姑姑,景儿你也知道,你外祖母心里始终还是疼爱着阿月,我若是来了王府却不看望一眼,就怕你外祖母心里埋怨。”
旖景自然不会阻止黄氏的“贤惠慈爱”,心里却敲响警钟,不知这一党又在盘算什么诡计。
黄氏听了江月的难处,一声冷笑:“不是我说你们,搬动长辈虽也不失为办法,却也得找对人,女嫁从夫,夫族亲长依据礼法才该首先敬重,父族都得靠后,更何况外家,你那回就不该听小谢氏的话去太夫人面前挑唆,她不过就是旖景的外祖母,还能压服得了一个嫁去宗室的外孙女儿?你婆母更是荒唐,居然利用谢家三太夫人,她这回过世,世子与世子妃甚至不用服丧,算什么正经尊长……还得在宗族里动脑筋,必须得比大长公主与老王妃更高一辈,你现在也是宗室妇,自然知道谁最合适。”
江月如梦初醒,心说不愧是姑母,隐忍多年贤名在外,真够诡计多端的。
不过她可不能再做这出头鸟,已经是声名狼籍被人嘲笑了,哪还能搬动寿太妃出面。
先把秦妃的意思与黄氏的计策说给了小谢氏,又再献策:“寿太妃的子孙受皇室冷落,连曾孙儿一辈都没人领着差使,倘若能许诺给太妃的曾孙儿在西山卫谋个统领之职,太妃一定动心,妾身听说太妃一贯‘嫉恶如仇’,得知嫂嫂有这等丑事,将来会败坏宗室声誉,绝不会坐视不管。”
小谢氏大喜过望,心急火燎下连虞栋都没知会一声,就跑到寿太妃跟前,先捏造了一番旖景如何看不起寿太妃的孙女盛兴伯夫人,常与平乐背后嘲笑伯夫人无能,再把三皇子为她处死了个良家子出身的侍妾一说,一口咬定旖景与三皇子有私,无奈家里老王妃糊涂,一昧偏心,要是再没人警告世子妃,将来传出风言风语,宗室众人都得被她连累,最后才问寿太妃有个曾孙已经十九,却还赋闲在家,答应将来若有合适时机,在西山卫谋个统领让他历练。
于是乎就在或者明显或者隐避,或者确有冲突或者实属无稽的一帮人推波助澜下,小谢氏这个头脑简单的出头鸟,就领着气势汹汹的寿太妃问罪来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恭顺示好,化险为夷

因为寿太妃有小谢氏亲自领着“不告而访”旖景得到消息赶来荣禧堂正厅时,只见一个满面严肃鬓发花白的老太太正襟危坐在上,隔案的老王妃有些忐忑难安,小谢氏也端着架子强忍兴灾乐祸,很有“三司会审”的压力。
旖景暗暗叹一口气,心说这些人还真是嫌得发慌专会给她找麻烦,实在是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才蹲身屈膝下去,座上“主审”就冷哼一声:“上回没有细看,这次一瞧,苏氏果然生得好模样,难怪会勾引得三殿下念念不忘。”
旖景太阳穴顿时一阵闷痛——来者相当不善,这话太过恶毒!
老王妃早先就听寿太妃莫名其妙责备旖景损及宗室声誉,却又不愿说明白,非得等旖景来了再审,心就悬在嗓子眼,听这话后忍不住拍案而起:“太妃这是什么话!”
旖景连忙上前,先扶了老王妃落座,暗暗扫了小谢氏一眼,见她唇角忍不住地抽搐,兴灾乐祸已上眉梢眼角,心里冷沉下坠。
“大实话!都说你糊涂,果然是个易受蒙蔽的,你且问问你的孙媳妇,她今年上元节有没与三皇子府的侍妾李氏争执……就算李氏有错,冲撞了她,也罪不该死,就被三殿下赐了毒酒,人家可是良家子!”
老王妃又惊又疑,连忙看向旖景。
旖景强忍住心头怒火——继母好手段,这回找的罪名还实在让人“百口莫辩”居然搬动了寿太妃这么个难缠的主——不比谢三太太,这位有太妃的品阶,又是宗室尊长,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她不敬,再兼着太后有意让她的曾孙女和亲,在这节骨眼更不能与寿太妃矛盾冲突,说不定她家还得过继个“妹妹”过来。
好在因为有所防范,她也打听过寿太妃的为人。
先寿王那一支在东明时就已没落,寿太妃又是继室,据说是商贾女儿,本身又性烈如火。因着先寿王的嫡长子被哀帝处死,她亲生的儿子后来才得继爵位,不过那个被哀帝处死的小儿子也是寿太妃亲生,当寿王因罪夺爵,寿太妃更加埋怨高祖不顾旧情,太宗登基后,寿太妃的子孙不受重用,更让寿太妃耿耿于怀。
太妃还有两个庶子,虽后来成了大隆宗室,这位嫡母为了打压庶子,找的儿媳都非望族,却不想反而是温婉贤惠的,当日太后跟前三个女孩儿,除了话多的那个,分别是寿太妃两个庶子的孙女。
而寿太妃楚心积虑给唯一的嫡子娶了勋贵出身的媳妇却是河东狮,手段狠辣,硬是让好些个妾室死得千奇百怪、匪夷所思,比如其中有个竟是误食了自家花园的毒蘑菇,还有一个居然是被毒蝎子蜇死……
当年寿王那般风流成性,居然一个庶子庶女没有。
寿王妃也是短寿之人,三十出头就病逝了。
太妃总算松了口气,又图谋着再给儿子寻个高门望族出身的嫡女当继室,无奈当时寿王已被夺爵,又是那样的名声,太妃一直没能趁愿。
儿子后来也“郁郁而终”——据旖景打听得,是染了风流脏病不治。
太妃憋着一口气,在孙媳妇的择选上仍旧非显贵不考虑,结果就是……愿意与她家结亲的显贵,都是因为女儿“恶名远扬”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姻缘,无奈之下,想到嫁入闲散宗室虽没什么实际利益,却能保存颜面。
所以寿太妃的两个孙媳妇也是跋扈蛮横之辈。
合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俗话。
旖景当日观察着太妃嫡亲曾孙女虽晓得些体统,在太后面前不敢放肆,却也不是省油的灯,比如就暗藏机锋地讽刺过那两位是庶支,不如她身份显贵。
旖景十分不愿过继这么个“妹子”过来,将来若真让她和亲,有个万一,寿太妃就够难缠的。
但康王虽只有平乐一个嫡女,庶女却有三个,一个出嫁,两个还在闺阁,实在没有需要再过继一个。
不过她与虞沨也有商量,或许能说服圣上不用“过继”这么明显的套路。
这时旖景飞速思量——寿太妃尽管蛮横,却非多事之人,应是对高祖一支暗藏不满,从来就不与皇子或者亲王府主动来往,同小谢氏没有交情,与自己更无仇恨,这回被小谢氏搬动,也许是受了挑唆,关键应当还是有利所图。
只要不是为了单纯泄愤就好。
小谢氏这回用这么锋利的刀子,也不怕伤了自个儿的手,还有躲在暗处的江月……以为不出头就能独善其身?
旖景心下冷冷一哂。
于是世子妃的答话就十分温婉而磊落:“祖母,当日上元节,我与韦、卓等小娘子相约去茶楼观灯,的确与三皇子府的人发生了些微口角。”
寿太妃得理不饶人,冷笑道:“你既然承认,还不跪下领罚,我宗室的媳妇可容不得不守妇道的荡妇。”
老王妃气得再度拍案而起:“太妃可不能血口喷人,就算我孙媳妇与那个什么李氏发生过口角,她是被三殿下处置可与楚王府无干。”
眼看寿太妃就要暴怒,旖景连忙劝慰:“祖母先别着急,老太妃是宗室尊长,听了这些闲言碎语一时惊怒也是情理之中,是为了孙媳妇的名声与宗室的声誉,出于一片好意。”转脸就冲寿太妃笑道:“老太妃也别怪我祖母,她一贯疼我,听了这话未免焦灼。”
寿太妃倒是一怔,心说这苏氏怎么不像传言当中那般蛮横跋扈、恃宠而骄,瞧着倒像个温软人……她这么一示弱,自己这火还怎么发得下去?
旖景紧跟着说道:“不知老太妃从谁口里听说三殿下赐死良籍出身的侍妾,这事可不能随便说,我受了冤枉还是次要,倘若这话传进宫里,圣上与太后必会追究,老太妃也知道,圣上最恨就是逼害百姓,不过三殿下假若无辜,或者找不到真凭实据证明确有其事,圣上与太后只怕就要追究造谣中伤者,事涉皇子,老太妃可得慎言。”
寿太妃彻底呆怔。
她尽管跋扈,心里对天家有些埋怨,也懂得忌惮君威,因而这些年来也从不敢把心里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口,又随着年龄增长,到底多了些见识,也知道受天家冷落下去子孙前程堪忧,比如眼下想给曾孙子作亲,就再难找到高门望族出身的嫡女。
今日一是因为听说苏氏小瞧她的孙女儿,跟平乐那个横货背后嘲笑她家,一时恼怒,关键还是小谢氏许了曾孙统领之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