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遭到了断然的拒绝。他只好宣布退位,最后的条件就是女皇能归还他的情人、小提琴和一只猴子,以便他能度过后半生。7月18日,叶卡捷琳娜在枢密院正式登基,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在叶卡捷琳娜就任皇位的同一天,彼得三世暴死在了狱中。
  俄国古老的封建宫廷中始终存在着阴险欺诈与不择手段的争斗,专制独裁与宫廷政变经常一起发生,彼得三世正是这种独裁政治的牺牲品。但彼得三世因何而死?一种说法称他是被人毒死的,当时法国外交部档案记载:一些人按照俄国风俗吻彼得三世的遗体以示告别,这些人的嘴唇后来却奇怪地肿了起来,还有种说法称彼得三世是在酒后与人打骂被人失手打死的。第三种说法则是为除后患,女皇派人勒死了彼得三世。彼得三世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叶卡捷琳娜又在其中做了什么手脚呢?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伊丽莎白女王为何终身未嫁
  伊丽莎白25岁登基为王,以其美貌、学识和至尊地位引得欧洲大陆无数王公贵胄尽折腰,争相向她邀宠求婚。然而她却终身未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伊丽莎白虽然独身终生,但她也曾利用自已的婚姻大事作为资本,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周旋。第一次是在她登基不久,当时国际社会迟迟未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法兰西人更在为结束西班牙与法兰西之间战争而举行的卡托—堪布累齐谈判中公然向伊丽莎白发难,提出了谁是英格兰王位合法继承人的问题。
  伊丽莎白非常明白法兰西人的险恶用意,她不动声色地在暗中打起腓力二世这张牌来。在一段时间内,她对腓力二世的求婚既不回绝又不应允,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然后借助西班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认可伊丽莎白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求婚之事因此就拖了几个月。直到伊丽莎白了解到英格兰特使已在卡托—堪布累齐和约上签字,说明国际社会已承认了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后,她才一改几个月以来的模糊态度,明确告诉西班牙使节,她不能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联姻,原因是双方宗教信仰不一样。
  此后,伊丽莎白多次将自己的婚姻用作进行外交的一种工具。众多王公贵胄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都没有答应,她或许根本不打算结婚,然而她严密地隐藏自己的想法,她从不向各国王侯贵胄关上求婚的大门,而是欲言又止,一直让他们对联姻之事怀有希望。
  不想结婚的伊丽莎白也喜欢与男人交往,在宫廷之中,就有不少她喜爱的庞臣,达德利勋爵是其中最令她心仪的人。高大强健的达德利是贵族之后诺森伯兰公爵的公子,他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伊丽莎白对他十分宠爱,在1564年竟加封他为莱斯特伯爵。实际上,伊丽莎白早就有与他结婚、永为伴侣的打算。可是有一件事情令她最终放弃了此念。那就是,莱斯特伯爵在成为女王宠臣之前已是有妻室之人。而且很凑巧,莱斯特之妻罗布莎特有一天突然命丧九泉,因此有好事者传说,罗布莎特是其丈夫为与女王成婚而故意谋杀致死的。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终究是人言可畏,女王深恐与莱斯特结婚会引来非议,有损君王尊严,终于未能结成连理。
  1578年,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之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伊丽莎白求婚,但这场求婚却成了一场马拉松,直到5年之后,即1583年,50岁的伊丽莎白才明确宣布拒绝了他的求婚。
  阿朗松成为了最后一位求婚者。此后伊丽莎白便没有提过婚嫁之事,其中奥秘如何,那恐怕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了。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样登上王位的
  沙皇俄国在其长期的君主统治中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类似中国的女皇武则天式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样登上皇帝的宝座呢?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继承,有人说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那么她又是怎样发动宫廷政变的?这还得从她成为王室成员开始说起。
  叶卡捷琳娜是俄皇彼得三世的妻子,她在为俄皇室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后,地位岌岌可危,丈夫彼得早已对其厌倦,人们早已将其忘记,她只是苦苦忍受耻辱和孤寂。
  叶卡捷琳娜这位不同凡响的女人绝不可能心甘情愿做一名忠实的妻子和殉难者。她一方面靠追逐声色犬马的生活来满足自己已被激起的肉欲;另一方面,她在卧薪尝胆,耐心地等待着能使她成为女皇的机会。伊丽莎白通过没有流血的政变登上皇位就是她面前最好的例子。她将要在政坛上小试锋芒了。
  叶卡捷琳娜为了达到目的,开始培植私党。她把禁卫军军官格里戈利·奥尔洛夫列为首选对象,奥尔洛夫的4个兄弟阿列克谢、费多尔、伊凡和弗拉基米尔都是禁卫军军官。叶卡捷琳娜如愿如偿,奥尔洛夫成了他的情夫。这既满足了她野马般的欲望,又为未来的宫廷政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彼得大公也并不是吃素的,他对叶卡捷琳娜的阴谋早有所闻,他也在积极行动。这个骨子里流着普鲁士的血液的昏庸之君,早就打算与他的情妇伊丽莎白·沃沦佐娃结婚而把叶卡捷琳娜甩掉。
  1762年,荒淫暴戾的伊丽莎白终于死去。根据遗诏,彼得做了皇帝。新登基的彼得三世注定是俄罗斯的克星,他把俄国推到灾难的边缘。而他的登基,也将为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带来灭顶之灾。
  彼得决定把叶卡捷琳娜幽禁在舒吕塞尔堡要塞,并且以他凶残乖戾的性格,他下一步就要动手杀妻子。
  彼得三世好像也预感到有某种阴谋正针对他而来。他将叶卡捷琳娜的党徒之一帕塞克逮捕了。叶卡捷琳娜明白只有先下手,否则就只能做阶下囚甚至是命归黄泉。事不宜迟,1762年,在奥尔洛夫兄弟的支持下,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士兵们穿着俄罗斯的传统军服,簇拥在新女皇叶卡捷琳娜周围并且冲上前吻她的手、她的脚和她的衣服的下摆。女皇置身于欢乐的喧嚣中。所有的俄国人好像都很兴奋,他们高呼着“叶卡捷琳娜!我们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宫廷显贵、各国公使、神父争先恐后地欢迎他们的新女皇。
  软弱无能的彼得三世被迫退位,接着又被软禁起来。在给叶卡捷琳娜的信中他这样写道:“请陛下对我放心,我既不会想,也不会去做反对您本人和您的统治的事。”
  虽然彼得对她已不构成威胁,但叶卡捷琳娜并不愿轻易放过曾给她耻辱的彼得,彼得不久就遭谋杀。叶卡捷琳娜的诏示说彼得死于剧烈绞痛,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彼得死时全身发黑,向遗体告别而吻他嘴唇的人自己的嘴都肿了。可见,叶卡捷琳娜对其十分怨恨,可能不管彼得对叶卡捷琳娜怎样,她都要当上女皇,但彼得对其确实起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日本皇女和宫下嫁将军德川家茂之谜
  和宫是仁孝天皇的第八个女儿,贵为皇女的她在4岁时被许配给了贵族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然而,在长大后,她却嫁给了将军德川家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认为,正像历史上中外古今许多弱女子被作为政治交易的筹码一样,贵为天皇之女的和宫也身不由己地做了牺牲品,被政治的狂风怒涛推到历史舞台的前面。在德川幕府后期,掌握政权的幕府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犯,不得不屈从其强大压力,同意与西方各国通商,这种做法受到朝廷和尊王攘夷派的猛烈抨击。为了缓和与朝廷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了平息普通百姓的不满情绪,幕府决策机构一方面重新明确幕府受命于朝廷的上下委任关系,另一方面推进“公武合体”运动。“公武合体”运动就是二者的联合,而作为“公武合体”的一项重大步骤,便是幕府奏请朝廷,希望将孝明天皇之妹和宫下嫁给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为此,幕府进行了许多活动,首先,他们中止了家茂与贵族见宫贞教亲王之妹伦宫的婚姻谈判,并且散布和宫的婚约者有栖川宫因为封禄甚少而对与和宫结婚感到不安等流言。但尽管如此,和宫仍然一如既往地加以拒绝,但是幕府还是再三奏请。孝明天皇迫于无奈,最后16岁的和宫只得十分不情愿地于1861年12月从京都来到江户,第二年2月,与同年龄的德川家茂正式举行婚礼。
  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据将军府中的人的说法,和宫与德川家茂夫妻感情甚笃,家茂出征前一夜夫妻俩彻夜长谈,和宫还要求家茂顺路到京都替她买西阵出产的腰带,这后来作为家茂最后的礼物按照家茂的遗言被送到和宫手中,和宫收到这个礼物后,睹物思人,竟然茶饭不思,终日饮泣。又如和宫在朝廷官兵临城之际为德川家族通融说情,也似乎不是完全被逼无奈。有人认为,就和宫而言,与有栖川宫炽仁亲王的婚约并非出于自由的选择,其实和宫本人希望避开传统的皇族内部通婚的习俗,为寻求新的人生而与家茂结婚。这样说来,和宫与家茂结婚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了。
  下嫁将军的和宫究竟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榜样,还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对象,这个问题和她下嫁将军的原因一样,成为解不开的谜。
  日本天皇在二战后未被处死之谜
  众所周知,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轴心国之一,而在二战的中国战场上日本军队更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那么为什么日本许多战犯被送上了国际军事法庭接受世界的审判,而作为当时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天皇没有对战争罪行负责?而在众多日本战犯被处决的同时,天皇又身处何处呢?这在二战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蹊跷的事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终战诏书》的播出向日本民众乃至世界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后,日本国内部分民众、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