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卫兵档案-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的情形下,红卫兵仍未收敛。
  文化大革命是红卫兵的课堂。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红卫兵,不相信毛泽东会结束文化大革命。他们真诚地认为,自己是在会保卫毛泽东的无产阶级司令部而战斗,他们面对的是资产阶级,是国民党、希特勒。在战斗的前沿阵地上,他们决不后退。红卫兵呼叫着呐喊着,一个个倒在了枪林弹雨中,流出满地鲜血……。
  这时候,离红卫兵谢幕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这是整整一代人的血祭。
  在清华园里,形势正一天天趋向严峻。
  到了1968年春天,两派红卫兵终于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开战之初,还比较文明,仅用拳头和脚,不久就用上了棍棒、长矛和大刀,肉搏战升级为攻坚战。
  4月23日,为争抢一辆救护车,红卫兵双方用大弹弓互射达三小时之久。
  4月29日,为抢夺两辆运送大米的汽车,双方再次大打出手。
  5月2日,一方试图断水,另一方不同意,于是再起蜂烟。
  5月16日,双方打算交换战俘,未成,仇恨膨胀,冲突升级。
  5月29日之后,武斗升级到动枪动炮了。在学校实验工厂里,双方都在加紧研制各种手枪、手榴弹、燃烧弹……。当天,蒯大富在清华大学旧电机馆召开“井冈山兵团文攻琥卫指挥部”负责人会议,决定次日凌晨三点钟攻打“四·一四”派控制的东区浴室大楼。
  5月30日凌晨三点,蒯大富跑到清华大学自备的电厂,下令全校断电。信号发出后,井冈山兵团红卫兵迅速搭起云梯,意欲冲上楼顶,抢占有利地形。不料,因守在浴室楼内的“四·一四”派十多名红卫兵个个勇敢善战,砖头、石块如大雨泼出,攻坚的井冈山兵团只好撤下来。
  于是改为用自制的燃烧弹进行火攻。
  攻势猛烈,固守在浴室楼内的“四·一四”派眼看顶不住了,急救援兵。不久,从中央主楼及“四·一四”派其他据点里,援兵们手持长矛、棍棒,气势汹汹而来。
  井冈山兵团急调自制的坦克助战。由于退却不及时,“四·一四”派的一名红卫兵当场被辗死。
  愤怒的“四·一四”派奋力反击,将井冈山兵团一名红卫兵用长矛活活刺死。
  这一下又轮到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愤怒了。他们加强攻势,火攻加上烟熏,各浴室楼发起新一轮冲锋。“四·一四”派渐渐不支,从浴室楼撤退,进入科学馆。
  科学馆是一旧式西洋建筑楼房,文革前是清华大学基础课所在地。“四·一四”派进入科学馆的红卫兵整整100人。首先,构筑工事,门窗及一切通道进出口处,全都采取了防范措施。
  在科学馆的四周,井冈山兵团红卫兵已用各种枪支组成的火力网封锁了所有道路。唯恐火力封锁不够,井冈山兵团红卫兵又在科学馆西南端的一处小山包上挖了地堡,架起了枪支,日夜观察敌情有什么变化。
  被围困在科学馆内的“四·一四”派100名红卫兵的处境非常不妙。
  一天,一位名叫杨志军的红卫兵从科学馆后门刚一露头,一颗子弹飞来,将杨志军当场击毙。尸体被同伴抬回馆内,用拆卸的门板、教学柜打成一具简易棺材,草草殓尸。
  此后不久,又一名“四·一四”派红卫兵被对方的枪弹射杀身亡。
  被久困在科学馆,给养越来越成问题。在井冈山兵团严密的封锁下,出入科学馆非常困难。为了给被困在科学馆里的战友们送粮食,“四·一四”派红卫兵每次都全副武装,抓住一切机会接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锁越来越严,外边的东西根本无法再送进去了。
  科学馆内,大米、蔬菜早已吃光,靠仅有的一点面粉,红卫兵度日如年。为了节约,他们改一日三餐为两餐,馒头就着盐水,勉强咽下。现在他们充分体会到“困兽犹斗”一词的滋味了。
  进入7月,蒯大富再一次召开会议,决定继续封锁科学馆,声称“有出进者,可以开枪,死了人总部负责”。设在科学馆四周的高音喇叭不断展开心理攻势,各种耸人听闻的口号和消息,如蝗虫般漫天飞舞。
  从5月底被围困以来已有两个月了,“四·一四”派红卫兵弹尽粮绝,处境危险。而且有传闻说,井冈山兵团将在科学馆四周挖沟壑、埋炸药,要一举炸掉整个科学馆大楼。
  一股求生的欲望在“四·一四”派红卫兵中漫延。
  当然,不能投降。打出白旗,不仅是耻辱,也会贻笑后人,成为历史舞台上让人嘲笑的白脸人物。
  他们的求生途径是挖地道。
  近百名红卫兵轮流上阵,学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没几天便将科学馆与二教间的地道挖通了。可他们暂时还不敢太高兴,二教旁边就是一教,那儿驻防着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若想逃命,必须从一教地下穿过,然后再找出口。
  “四·一四”派红卫兵继续掘进,穿过一教,往东,约20米,就是老机械工程馆。那里是“四·一四”派的势力范围,只有将地道挖到此处,他们求生才有希望。
  眼看大功即将告成,却又飞来横祸。
  井冈山兵团得知对方在挖地道后,立即组织人马,挖地三尺,要同“四·一四”派红卫兵打一场现代地道战。
  结果,井冈山兵团的地道将“四·一四”派的地道拦腰截断,他们在地道里塞满炸药,点燃导火索,轰地一声,将“四·一四”派红卫兵逃生的希望炸了个粉碎。
  “四·一四”派红卫兵被断了最后一条路,98名红卫兵围着两名战友的棺材,一个个黯然神伤。
  1968年7月27日,毛泽东发出指示,由首都钢铁公司、北京内燃机车总厂、新华印刷厂、北京针织五厂等厂矿产业工人1500多人组成的“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北大、清华两所高等院校。
  工宣队的到来,使清华园中的红卫兵两派暂时停止了厮杀,调转枪口,将主要矛头对准了工宣队。
  工宣队的进驻十分突然,甚至连一直同中央文革保持热线联系的蒯大富,这次也没任何人同他打声招呼。
  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中央文革自王力、关锋、戚本禹被捕后,锐气大减,毛泽东对中央文革的兴趣也没以前那么浓了。换言之,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此刻都在力保自身,对毛泽东要派工宣队进驻,他们不敢反对,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说出半个不字。中央文革的人都知道,毛泽东要收回小鬼的态度很坚决,红卫兵必须“复课闹革命”,是毛泽东多次强调了的,对此,谁也不敢违抗。
  但是,工宣队的进驻,同文革初期工作组的进驻,太相像了。
  蒯大富对工宣队负责人说:“这里没有你们的事。这是大学,工人没理由也不可能解决我们红卫兵之间的事。”
  工宣队则针锋相对:“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是来这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谁阻拦,谁就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文化大革命!”
  对毛泽东派工宣队一说,蒯大富根本不相信。他从毛泽东的许多言论中体会到,毛泽东是善于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说教。因此,蒯大富迅速召集了几千名红卫兵,团团围住工宣队,要进行说理斗争。
  工宣队人数上处于劣势,在红卫兵的包围下,他们只好紧紧将红宝书像护身符似的护在胸前,大声呼喊一些温和的口号,企图让红卫兵理解。
  但是仍然有工宣队员被红卫兵推搡和扭打。红卫兵聚集起来,将工宣队员揪到自己这边,然后蜂涌而上,一阵雨点般的拳头,伴之于潮水般的辱骂,工宣队员被打得晕头转向。
  打过之后仍没有完,工宣队员被拖回到红卫兵营垒里,扣作人质。
  蒯大富对工宣队负责人说:“这就是你们工宣队进驻学校的下场。我向你们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工宣队不撤出清华园,最终你们将无安身之日。”
  工宣队的几位负责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他们悻悻地给中央文革打电话,讨教对策。
  得到的答复是:暂时撤回。
  红卫兵与工宣队的第一次交锋,大获全胜。他们欢呼雀跃——为自己的胜利,也为红卫兵的前途。
  好景不长。5个小时后,上万名工人和解放军士兵分七路向清华园挺进。清华大学红卫兵所组建的条条封锁线,顷刻间化为乌有。
  大军压境,红卫兵只好撤退。他们退守到大礼堂和旧电机馆这两座最牢固的堡垒里,准备作最后的防守。
  工宣队潮水般涌进了校园。
  紧接着,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
  “四·一四”派红卫兵召开紧急会议后,决定响应工宣队的号召,放下武器,走两派大联合之路。
  科学馆内,被围困了两个多月的“四·一四”派98名红卫兵拖着两具棺材,低着头走出大楼。在工宣队的护送下,他们终于到了安全区域。
  井冈山兵团红卫兵却不肯放下武器,他们固守在据点里“负隅抵抗”。红卫兵不断向工宣队和解放军扔石块、打冷枪。
  一场暴风雨忽至,在倾盆大雨中,工宣队和解放军手挽着手,高声齐朗毛泽东语录,喊着“要文斗不要武斗”等口号。
  井冈山兵团组织起长矛队,迎着暴风骤雨,冲向工宣队和解放军组成的人墙。连续三次冲锋,都被人墙逼退回去了。
  退回到营垒里,红卫兵继续向工宣队和解放军扔石块、打冷枪。
  大雨中,5名工宣队员倒下了。鲜血在雨水中飘动,像一朵朵梅花。
  工宣队和解放军决定先拿下旧电机馆这个据点,以示最后的警告。
  他们搬来一张张课桌,用头顶着,猫着腰,向旧电机馆进攻。乱石如雨点般打来,落在桌面上,咚咚作响。工宣队和解放军没有退缩,依然向前进攻。
  黄昏时分,电机馆终于拿下来了。困在另一个据点大礼堂里的红卫兵见势不妙,赶紧武装突围。他们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