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同事-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这样做并不能使群众更安心工作,反面会使他们更提心吊胆。因为不是他们实际操作,心里面反倒不踏实。
  结论是,这件对群众多半有好处的事,对领导自己没有好处。
  领导就放弃了计划。
  作家以为领导会重用他。他却向作家苦笑,说领导不打击他就已经是万幸了,哪敢指望重用!他说领导在他分析利弊之后,脸上非常难堪,丢下一句话就走了。
  “我要考虑个人利弊,就不当这领导了!”
  他说,给领导讲利害关系最伤害领导的感情,因为显得领导做事是在为自己盘算而不是为大家着想似的。
  但他又不能不讲。领导虽然情感上不舒服,但在理智上还真是想听利害关系。他要是不讲心里话,一味奉承,领导当时舒服,过后会更不舒服的。
  他现在还没有不幸,因为这个领导的确不错。也因为领导的确经常需要他讲利害关系。但他是不可能被提拔的了,领导一般不会提拔能干的下属,除非他比你更能干,能够找到驾御你的感觉。
  现在,这个朋友在千方百计说服领导放他离开。他以为,只要在领导身边,他就危险,领导总要给一个把自己看透了的下属一点颜色看。他常常说曹操杀杨修的典故。他常常说,领导就是领导,和领导只有权力问题,没有道理可讲。
  作家说他朋友也许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了。但愿如此吧!
  第6章 如何收揽下属心
  虽说上司和下属也好,领导和群众也好,统统都是一种职业角色,从职业分工的角度来讲,每一种空缺总要有人来添补,实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种角色都有其不同的角色规范和职业要求。因此身处不同社会位置的人们又很难获得绝对的平等。辟如说作为服务员,顾客就是上帝。谁要是非要和顾客这个上帝讲人格尊严,恐怕就没有老板雇他。
  领导和群众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那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是永远存在的。
  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做领导和上司的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去放心享受那份“高人一等”的飘飘然,丝毫不考虑与下属们的巧妙交往与适时应酬。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始终都会把“人的因素”看作是影响他飞黄腾达的关键,并绝对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如何收揽下属心”,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些刚刚走马上任的“新官们”所必修的第一课。
  以退以进胜券多
  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看法,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么就一定要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观点看事情。
  —— 代尔·卡耐基
  一位企业家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顶上正好有一大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企业家没有指着那块牌子责问,“你们不识字吗?”他的做法是,他朝那些人走过去,送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知道自己违犯一项规则,因为他对这件事不说一句话,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并使他们自觉很重要。
  另一位百货公司的老板也使用了同一技巧。他每天都到他费城的大商店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柜台前等待,没有一人对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这位老板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钻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他就走开。
  这种巧妙的暗示所带来的效果远远强过当面指责,批评下属们的不是——那样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逆反心理,即使他们表面上看来是平静地接受了。
  没有哪个领导人在他的领导生涯中从不曾有过极想发火、大骂下属的冲动,否则就必然意味着他不是一个热爱工作、敬岗敬业的人。但事实上却并不是每一个领导人都真正狂风暴雨般发作了,这便是领导技巧上的最大区别。
  大多数上司们在责备他们的下属的时候都是“对事不对人”的,那种动辄肆意责骂,把自己心中的闷气全然发泄在下属身上,或者随意发号施令,毫不考虑下属感受的领导毕竟是少数。但为什么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声称他们接受不了,甚至终生耿耿于怀上司曾经给过他们的某些批评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的上司没有学会批评人,没能够像上面例子中的那两位老板一样,以一种很平和、很巧妙的姿态完成对下属的训导,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让下属领略到了那番他所诉诸的高尚动机,可谓一箭双雕。
  “我一点也不怪你有愤愤不平的感觉,如果我是你,毫无疑问,我也会跟你一样不快的。”
  如果以这样一段话做为批评的开始,相信任何一个下属都会乐于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它显出了你百分之百的诚意。容易让人感觉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与他共同做着一件很崇高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喜欢为自己做的事找个动听的理由。因此,如果想要下属被你牵着鼻子走,就要挑起他的高贵动机。
  事实上,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你自己在内,都是把自己看得很高,在作自我评价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说:“一个人去做一件事,通常是为了两种原因:一种是真正的原因,另一种则是听来很动听的原因。
  每个人本身都明白那个真正的原因,却又不由自主地喜欢想到那个好听的动机。因此,要让下属既接受你的批评,又能收揽人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批评他们的同时,挑起他们的高尚动机。
  很多上司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接一句“但是”,再开始批评。例如,要改变一个下属工作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最近工作上有很大进步了。'但是'假如你办事再努力点的话,就更好了。”
  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工作态度的目标。
  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变“而且”,就能轻易地解决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工作表现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以后再接再励,你的工作表现成绩就会比别人高了。”
  这样,约翰会接受这种赞许,因为没有什么失败的推论在后面跟着,我们已经间接地让他知道我们要他改的行为,更有希望的是,他会尽力地去达成我们的期望。
  在后备军人和正规军训练人员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理发,后备军人认为他们是老百姓,因此非常痛恨把他们的头发剪短。
  美国陆军第五百四十二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当他带了一群后备军官时,他要求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跟以前正规军的士官长一样,他可向他的部队吼几声或威胁他们,但他不想直接说他要说的话。
  他是这样讲的:“各位先生们,你们都是领导者,你必须为追随你的人做榜样。你们应该了解军队对理发的规定,我今天也要去理发,而我的头发比某些人的头发要短得多了。你们可以对着镜子看看,你们要做个榜样的话,是不是需要理发了,我们会帮你安排时间到营区理发部理发。
  结果是可以预料的。有几个人志愿到镜子前看了看,然后下午就开始按规定理发。凌晨,凯塞士官长讲评时说,他已经可以看到,在队伍中有些人已具备了领导者的气质。
  要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请按照下列准则去做:
  “间接地提醒他人注意他自己的错误。”
  当然没有一件事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也没有一件事对所有的人都有效。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局面已感满意,那为什么要改变?如果你不满意,那何不试试看?
  不做六亲不认的“包丞相”
  包公只能说是个好的执法者,而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警告中国人》
  很多年轻人认为,在工作中只有不带一点私心杂念,不顾及一点人情的,才可能公正不阿,很多人把黑脸包公当做榜样,十分羡慕他能执法如山,不留情面。有人却认为“包公只能说是个好的执法者,而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包公总是一副黑脸的缘故,他能对任何人做到不徇私情,这的确能赢得百姓的爱戴,但对自己身边的人来说,却无法容忍这样一个黑脸亲人,如果你曾经帮过他的大忙,牺牲了自己的一些珍视的东西,他却黑着脸,这么“无情无义”地对你,的确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而如果失去了亲人的理解和帮助,一个人便会陷入孤独寂寞的困境。
  怎么办呢?许多人在正义和亲情之间徘徊,维护了本职工作的尊严,就必然刺伤亲朋的心,顾及了亲情,又践踏了法律的尊严。很多人最终选择了正义,黑着脸,对自己的亲朋依法处置,招来无数亲朋的白眼和“六亲不认”的数落,陷入苦恼之中。
  要解除这种痛苦,有一个好办法,就是不要总是充当黑脸包公,而要黑脸红脸一起上,扮完了黑脸扮红脸。这是从政的一个很重要的法宝。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智慧的化身。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迅速攻下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收降了魏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诸葛亮派马在谡带领军队进驻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迎击魏军。马谡自以为他读兵书,娴熟韬略,既不遵照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把营盘扎在山上,终于被魏军围困在山上,断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