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同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别人发觉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底赞成他们,他们便开始更加打开心房。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分享他的感受,但是大部分的人害怕一旦他们开放了自己,会被别人拒绝,要不然就被别人烙上残酷、自私的罪名。对别人的一些错误行为,即使你不能够接受,至少也要学习去谅解。当然,所有的人都有一些相同的基本情感:爱、恨、恐惧,甚至内疚,都曾在大部分人的心里掠过。接受这些,等于就是接受人的真实面目。
  如果与一个愿意接受别人的人谈话,人们通常会把自己表露出来,在对方的眼中寻找接纳的神值——如果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没有露出一丝会利用他们所说的来对付或伤害他们的企图。而那些总爱伤害别人的人早就有了相应的坏名声,在他有这种企图之前,别人就早已自动避开了。
  因为这种处事之道的成功与否,都要看你的真诚态度及发展信赖的能力,这种技巧不应被人当作是强迫别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的手段。而只是帮助人了解怎样与他人相处,让他们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过得更好,如此所以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工作上所达到的最佳水准,往往是良好的处世态度以及同事间积极地合作分不开的。
  言而有信#言出必“是”
  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度量,更要有敢于说“不”的勇气。然后可以成大器也。
  —— 某企业家成功心得
  一个人到底怎么样,有时候很不容易作出判断。但是,如果这个人一向说话算数,那么我们多半都愿意与之结交。因为不管别的方面如何,只要他具备了这一点品质,那么他就是一个能够为别人负责的人;而既然他能够对别人负责,那么在自己与他交往的时候,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他说“是”,那么结果就是“是”;而如果他说“不”;事情最终也如他所说。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会有一种信任感。事实上,正是这种信任感为这个人赢得了广泛的朋友,从而也奠定了他事业成功的基础。
  确实,在这个易动多变的社会里,几乎一切事情都难以肯定。火车会误点,飞机会失事,气象预报难免不准……你怎么能知道有着瞬时万变的大脑神经的人将要于什么呢?想想,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那么是一件多么值得珍惜的财富!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倒不一定就是庸俗的处世哲学。其实,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察奇观色,审慎地选择自己应付别人的方式。而长久地与一个人交往,自己的行为方式也同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保持一致。与一个特别守信的人互相交往,我们也会对他很讲信用;但是与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在一起,我们也同样会对他投桃报李。中国传统对“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从来都给予崇高的评价。有句俗话说:“上等之人,口说为凭;中等之人,立据为凭;下等之人,一无所凭。”可见人们对于“守信”二字,就不仅仅给予一般的处世原则上的肯定,而且把它视作划分一个人思想境界、层次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于守信的人,往往极为尊敬。而如果我们在自己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都能始终不渝地奉行这个原则,那么我们将要获得的就一定会比想象的还要多。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在生意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那么什么叫守信呢?”焦急的儿子问道。
  “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而签字之后你才发现你将因为这分合同而倾家荡产,那么你也得照约履行。”
  “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这位商人指明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商业领域。既然你已经许下诺言,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能反悔。假如你已经作了某个承诺,尤其是关于人们的未来及前途方面的承诺,你就必须履行诺言而不能失信。你的话将被人们一字不漏地牢记在心里,直至它被履行的那一天。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不失信于人呢?“不要签订这份合同!”那位商人说。
  这是精明的商人留给儿子的第二份遗产:虽说为人,是要言而有信,然而却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事事都答应,言出必是。我们注意到,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对于别人总是很少许诺。他往往等到事情成功的时候才宣布自己当初的计划。对于这样的人,由于他在自己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主见,所以不管是什么人,也难以劝说他接受一个相反的意见。由于对“许诺”相当看重,所以,自己在考虑对别人有所保证时,也总是三思而后言。俗话说:“言多必失。”很有道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难于拒绝他们的要求,因为我们害怕这样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培养说“不”的本领,也需要在实践中一步步来锻炼,事实上,有一个办法可以在自己锻炼过程中逐渐培养这种本领:你只需要记住“言而有信”这四个字。因为如果你对自己的许诺不加节制,那么在多次许下不该许的诺言之后,你会发现它们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够实践的水平:这些事情你根本无法办到!于是你受到了同事的埋怨,而你自己也将对你的言而无信感到侮恨。一个人大概有两三次这样的经历后,就可以对自己的许诺十分慎重。
  但也有更近的路可走。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这个问题有个清楚的主见,对自己有一个实际的判断,并且对同事能够理解自己这一点毫不担心,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同事所提出的要求超过自己能力的情况下,理直气壮地说“不”。因为如果你答应了,那么你就应当办到。如果最后办不到,那么你将承受的痛苦会远远大于你在一开始拒绝时所承受的顾虑。事实上,如果你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让朋友知道你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你为什么不能办到的理由,他多半会对你表示理解。
  在自己心里,我们必须首先肯定一点,如果某个同事发现他要求你提供的帮助实际上是强人所难,而他却一味固执己见,那么,这样的人实际上并不适于你继续交往。如果将这一点肯定下来,我们就不会有良心上的负疚感。
  但是,正如上文所说的一样,方式本身很重要。对于一个同事说“不”,与对一个生人说“不”,情况大不一样。而我们也很清楚,这种方式最终要取得成功,要让这个“不”能够为别人所接受,就要让他委婉听为像说“是”的地步。因为你即使在自己的努力下并不能给予他足够的帮助,你也在帮他想办法、出主意。这样,就会让他在心理上获得平衡,虽然在这件事上无法出力,但你毕竟与他一起分担着他的烦恼。关怀的价值,虽然在这个时候无法表现在更远的实际行动上,但在心理上的支持有时候比实际的帮助显得更重要。
  吃亏是福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歌曲《爱的奉献》
  一辈子不吃亏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吃亏”。
  吃亏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生活本来需要我们去“吃亏”;二是因为人为的不公平强加给我们的“吃亏”。
  第一种吃亏也可以说是一种“傻子精神”,实际上,这种“傻子精神”是为了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生的热忱而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
  有一个16岁的美国姑娘,自愿到洪都拉斯去帮助当地人,使他们了解眼睛卫生的常识,以提高健康水平。洪都拉斯非常脏,以致这个女孩子一觉醒来,竟发现自己与一头猪睡在一起。不久,她回来向母亲介绍了那里的情况,眉飞色舞地说,明年她还要去,因为那地方太贫穷落后了,去帮助那里的人是非常有意义的。她母亲立刻鼓励她再去。也许有人会想:去那么苦的地方,不是太吃亏了吗?但是,那位美国母亲却夸奖她的女儿,认为她的女儿有见解、有爱心,她为女儿乐于吃苦。富于奉献的精神而感到骄傲。
  在我们中国,如此乐于吃亏的傻子真是不计其数。比如:光学家蒋筑英把分配给自己的三间一套房子让给他人;工程师罗健夫让出调资指标,要求不给自己调资……正如《爱的奉献》一歌所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事间你来我往,无法做到绝对公平,总是要有人承受不公平,要吃亏。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公平合理,那么,所有个物链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万物各自的利益。
  既然吃亏有时是无法避免的,那何必要去计较不休、自我折磨呢?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是有所不同的。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无论如何怎样抱怨也无济于事。最明智的态度就是避免提及别人,避免与人比较这比较那。而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能做,我也可以做”,以这种宽容的姿态去看待所谓的“不公平”,你就会有一种好的心境,好心境也是生产力,是创造未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将要取之,必先予之,这也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方法。大凡当领导的,都喜欢办事得力、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部下。阳刚之气过盛的领导更不喜欢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部下。要取得他的信任,首先你自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凡是领导交给你的工作都要尽最大力量去完成,争取每一件事都做得漂漂亮亮。对待个人利益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去斤斤计较。遇到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尽管自己觉得委屈,也不要去招惹你的上司,以免同他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他欠你的太多,在需要的时候,他必然首先想到你。常言说“吃亏是福”,就是这个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