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同事-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末酬泪满襟的结果。
  为了绚丽的人生,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
  旧中国,在封建高压下,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许多正直而又明智的知识分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外圆内方”的性格,不是锋芒必羹,义无反顾,而是有张有驰,掌握分寸。1935年,蔡尚思写就《中国社会科学革命史》时,前辈欧阳予倩曾谆谆告诫这位青年史学家:“秉笔的态度自然要严正,不过万不宜有火气。……可否寓批评于叙述中呢?”他建议以“纯研究的态度”作进攻的“挡箭牌”,书名宜改为《中国社会思想史》。最后,欧阳予倩感叹谓:“蔡先生,我佩服你的努力,可是思想界的悲哀,谁也逃不掉呵。”不过,这些知识分子在方式方法和局部问题上,可以委婉圆润,有所妥协,而在事关大是大非、人格良心的原则立场上却毫不含糊,旗帜鲜明。
  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之一黄炎培即是典型。“取象于钱、外国内方”是他亲笔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第三方面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蒋介石拉下脸。当蒋以“教育部长”许愿企图将他诱人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答以“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外国内方是一种微妙的、高超的处世艺术,它是近代独立人格在东方专制国度里可喜又可悲的变形。它维护了人格独立,保全了人才的精华,也多少损伤了自由的尊严,使他为把握正义和生存的平衡艰难地度量着。
  然而,只圆不方,是一个人面玲珑、滚来滚去的“○”,那就失之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一个成熟的人,无论处在人们可以想象还是无法想象的困境,他都矢志不移、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求对人类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这,便是所谓的“方”。
  许多孩子们都会津津有味的给家长讲这样一则寓言,竟常常令他们的大人沉思不已:
  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他们寒暄一番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龙王说:“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萍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沃沃,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青蛙在龙王面前表现了充分的自信,龙宫固然美丽,我青蛙的居所以也别其一格,可谓不卑不亢,只有心灵健全的人,才可以切实地做到这一点。这又是方的另一种表现。
  不卑不亢,从根本上讲就是平等待人,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要畏缩;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不要骄纵。地位有高低,学问有深浅,但所有的人,人格都是平等的。
  人是需要彼此尊重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人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去逢迎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哪怕被逢迎者对自己傲慢无礼也罢。这种“卑己而尊人”的做法委实不妥!
  一个人只要不是情操低下,行为卑劣兼酒囊饭袋,那就无论其地位高低、能力大小,各种条件好坏。都应有充分的自信而不应自感低人一等,这种平等观念是人际交往中所应具备的态度和风度。
  如果即将踏上新的工作岗位,如果你已经面临在新环境中打转儿,那么请接受我们的忠告:收敛锐气,先做个“外国内方”的人,但却不要屈服于他人。
  社交恐惧症影响环境适应力
  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 罗斯福
  我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很乐于享受冒险的乐趣,去尝试一些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比方说:大胆地告诉上司自己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游历或冒险。
  但另有一些人却是属于谨慎保守派的。如果肯定上司不会发怒或开除你的话,那你就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吧!到陌生的地方去?好呀!但保证不会被人骗吗?冒险?算了吧!何必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就是这些人的想法,他们喜欢生活在原有的框框之内,他们害怕新事物可能带来伤害。甚至害怕社交、害怕上班、害怕无休止的寒喧、交谈,以至被人戏称为得了“社交恐惧症”。
  虽然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很复杂,根据最一般的心理分析,自卑和害羞是两个人不可忽视的因素。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很难自然地与人交往,因而常常处于某种孤独状态,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可称是一个自卑感较强的姑娘。自从她踏进贾府以后,她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悲痛心情,虽有贾母疼爱,但终因家道衰落,来自他乡,内心深处处处感到与其他姑娘不平等。这位苏州才女又自尊心极强,加上生性内向,于是每当各种聚会场合,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便独处一隅,郁郁寡欢,不愿多与他人主动交往。正是林黛玉的这种极度自卑感,妨碍了她与众姐妹的融洽相处。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
  自卑心理是完全可以战胜的。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其实,无论在哪种社交场合,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大可不必自惭形秽,以为低人三分。因为自卑,有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这多半是自己低估了自己的缘故。而如果别人有轻视自己的行动,那也往往是自己不恰当的躲避行为所造成的。由于游离于正常的交往日子之外,别人就无法对你作出正确的判断而造成疏远、冷漠等,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你的孤独感,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使你显得更不合群。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是抛弃自卑感,大胆率直地进入各种社交圈子,在互相交往中,双方即会暴露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学会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是要忘掉自我,害羞的人都过分注意自我:我这样说话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满脑子转着这样的念头,结果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拘谨,如不及时摆脱这种窘境,势必导致交往失败。如果换一个角度想问题:眼前的交往对象未必比自己高明,或许他也羞怯得害怕。在这种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变得坦然自若,镇定沉着,而精神上的忘我和放松一旦形成,正常交往的条件和气氛就出现了。
  另外还要加强实践,勇敢地率先迈出交往的第一步。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的那样:一次成功的社交经验,会极大地破除社交神秘感和增强自己对社交的自信;多次成功的体验,就会使人形成对社交的新的条件反射,学会自然大方地与任何人交往。归根到底,没有天生的社交活动家,社交恐惧症的最后根治,只有在反复的社交锻炼中才能实现。
  恐惧被视为是懦弱的表现,一个人往往不仅感到恐惧,而且怕被知道自己有什么恐惧。但美国总统罗斯福却完全超然其外,因为他说过:“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有求”未必“必应”
  在你的'是'周围设定界限,不要为说'不'而担心或羞愧。
  —— 戴维·丰塔纳
  有的人为了使别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或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当同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他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这里,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是于事无补的。
  我们知道,言而有信是做人的信条,也是同事间往来信任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不仅让人失望,还可能耽误他人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办不成,你可能找别人办或想其它的法子,但你答应了却没有办,这样做,就会伤了情义。
  当然,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说话技巧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那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宜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因此,实际做起来也并不那么容易。
  拒绝人的时候,应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讲话。对于一个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能非议的。
  如果您想避免生硬的拒绝,还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但要符合情理。
  假如您的一位同事想把本应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任务转嫁到您的肩上,也许您会出自本能地答到:“哎呀,你的事我可干不来。”
  为了慎重对待,或许您应该这样对他说:“我很愿意帮您的忙,但实在不凑巧,我手头上的自己那份工作还没干完。依我看,就您的能力和素质来看,您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您不妨先干起来。或许我能帮您干点别的什么?譬如说我今天要上街买东西,能顺便能您带点什么吗?”
  这样,既有拒绝,又有一个相反的建议,对方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