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我们无法也不必去逆转历史的取向。但至少我们总应该学会的就是顺应历史。唯如此,你才有可能在熙熙攘攘的现代化办公室里尽早脱颖而出。成为合作中的主动方,竞争中的胜利者。
第13章 同事间的友谊
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如今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了:越采越多的人哀叹为什么认识的新朋友日益增势,可能够交心的知己却越采越少呢?
有关友谊的问题总是令人费解。相对我们个人而言,朋友意味着什么?同事意味着什么?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朋友、同事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朋友的帮助?同事的配台?怎样赢得同事的友谊?争取到同事的友谊又该怎样维持现状、发展关系?
正如人所共知的那样,良好的同事关系必然会给自己在工作、事业等各个方面带来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确实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上,希望能与同事相处得象朋友那样值得信任,互相帮忙,但最终由于把握不好“火候”,彼此间关系反倒成了自己成功之路上的障碍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如果把一个人的同事圈看成是个人经营的一家公司,那么它的规模大小、效率好坏、声誉高低,就都全看老板的了。环顾左右,这样的“公司”林立,每一家都在我们周围的社会关系网中占有显著的一席之地。有的“公司”规模庞大,有的效益惊人,更有的光投入、不产出、亏损连连,而其中的奥秘却并非众所周知……
好同事不等于好朋友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 温斯顿·邱吉尔
小王和小罗是多年的好朋友,又在同一个车间工作,平时几乎形影不离,无话不说。最近小王经群众推荐和领导批准担任了工段长职务。小罗也为之感到高兴,相邀同伴为他庆贺。小王决心不辜负同事们的期望和上级的信任,把纪律涣散、劳动率低下的工段整顿成全厂的先进工段。可是在他宣布劳动纪律的第三天,就有几个青年工人,其中包括小罗,在上班时擅离工作岗位,上街买紧俏商品。虽然他们不到10分钟就回来了,但这种藐视工段纪律的行为使小王极为恼火,于是他在当天下班前召集全工段人员开会,严厉批评了这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为了表示自己与前任工段长不同,他在讲话中只点了小罗一个人的名字,以示他对亲者严,对硫者宽。小王怎么也想不到,小罗当即同他顶撞起来,指责他为往上爬不惜用朋友垫脚,并宣布从此与他一刀两断。小王感到十分苦恼,他既不愿失去小罗的友谊,又不愿违背自己担任工段长时向大家立下的誓言。他不知怎么办才好,陷入苦恼之中。
而小罗事后仍然愤愤不平,心情“沉痛”之极,始终难以释怀。
事实上,小王和小罗都没有必要为此过份苦恼和“沉痛”,只要他们能够都冷静下来,各自掂量一下对方同自己倒底是什么关系。因为事实证明,他们都没有搞清楚这一点。
小王和小罗“同一个天进厂,又在同一个车间工作,平日还形影不离,无话不说。”似乎关系已经相当“铁”了,关键时刻定会互相维护,“两胁插刀”。其实不然,好同事并等于好朋友,朋友圈是八小时之外的天地,而同事圈则是八小时之内的空间,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多数是建立在共同的性格、经历、爱好、习惯等等不可选择的“天然因素”之上;而好同事之间的友谊固然也不能排除这些因素,但双方之所以能“好起来”的原因则多数是由于共同的工作态度,在单位中共同的地位、处境、共同的工作经验,乃至对某些领导的共同不满,及对某些同事的共同看法等临时性因素的作用。
好朋友间的友谊一般如陈年老酒,时间越长越有价值,香味经久弥漫。许多人喜欢多年跟同一些朋友保持友谊。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是穿开裆裤时交的朋友,中学时交的朋友,大学时的朋友,20年后仍然还是他最好的朋友。即使交了新朋友,也仍然与这些老朋友的情份难以割舍。他对老朋友随着时光的推移也许会有新的认识,但他们仍然是他的朋友。因结婚、工作变动或纯粹兴趣的差异而中断了来往的亲密友谊,多年后仍会以某种方式重新恢复。
然而好同事间的友谊却并非如此。认识时间的长短并不能影响或决定友谊的深浅,但一旦因升迁、调动而难以经常在8小时之内共同相处的好同事却很可能渐渐疏远,但彼此又都不会感到太遗憾。好同事也许在你工作上因大意出小差错时,在你因私事迟到早退或花3个小时吃午饭时为你隐瞒、掩护,然而如果都面临共同的利益得失,难以同时顾及的时候,好同事也许只能是先向你道句“对不起”,然后便义无反顾地合你取他了。而你那些好朋友们的做法也许正是“恰恰相反”。
小罗在遭到小王的当众批评后,过分地气使与伤心是因为他把小王当成了好朋友,而不仅仅是好同事,他认为好朋友连“两肋插刀”都做得出,又岂能像小王这样,当了个“芝麻绿豆矿,便忘了朋友,甚至踩着朋友的肩膀往上爬呢?孰不知小王虽说平日与之关系很好,但终究还是一种同事关系,大家同在一个圈子里谋前途,彼此的实质利益肯定会时常冲突,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小王这样做也并没有错,连”包丞相“为了自己的工作都要大义灭亲,小王如何不能为了自己的工作而批评一下小罗呢?错只错在小罗把他与小王的关系看得太”亲密“了。便错在他不应该当众宣布与小王”从此一刀两断“。要知道”割袍断义“的事情自古都是发生在好友、兄弟之间,言外之意是从此不再来往、交好了。而做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仅仅在一天之内就不知道要碰多少次面,打多少次交道,即便从此绝不再为私事多半句嘴,可公事又该怎样去”一刀两断“呢?何况像小罗这样,竟公开声称与自己的上司一刀两断,那又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好同事并不等于好朋友,不要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太高,否则失望和“沉痛”也就越大。
到同事到朋友易,从朋友到同事难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友谊,更多的人只能得到很一般的朋友。
——《走向男人》
最早听说“莫逆之交”这个词,是刚记事时从母亲的嘴里。
母亲有一天问父亲说:“上了那么多年学,又工作这么久了,怎么你才有一两个'莫逆之交',一点都不会交朋友!”
可父亲却说他的朋友很多,只是不能轻易“莫逆”。因为莫逆之交只能相互付出,来回帮忙是可以的,却不能相互利用,数量当然是少之又少了。
莫逆之交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理想的友谊关系。它当然不是借了朋友的钱可以不还的意思——但如果你非要这样认为也无不可:因为莫逆之交的朋友决不是“剩勇追穷寇”的债主,它还有更深刻的含义。
要赢得这样的友谊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一段漫长、艰苦而又充满考验的、很长的时间,备经大浪淘沙之后而仍能盈盈在握的东西自然是稀少而又宝贵的。我们所能得到的只能是很一般的朋友。这种朋友,通常是我们的同事,亦或同行。
同事间的友谊往往的确是从相互利用、相互影响、相互关照的阶段开始的。
受到上司的无理责骂,或者遭遇同事的诬害,给顾客抢白一顿,还当众羞辱你,倘若你不是麻本不仁必然会因此而满腔怒火,只恨碍于工作的关系,无法反唇相讥,向对方还以颜色,如果每天你强忍一口闷气,久而久之,你的脸也会不自觉地变得暴戾而充满愁怨,难以再展明朗的笑容。
当你在办公室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你需要的不是盲目忍受,将晦气跟泪水一起吞人肚里,而是以正确的方法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找一个知心的同事,对他倾心吐露,哪怕他知道你的弱点后取笑你幼稚无知,你也能泰然自若,因为他也经常向你诉苦。
不要轻看一位知心同事对你的重要性,你能否肩负重任,在机关重重的环境里获至最后的胜利,知心同事实在不能缺少,起码你的身旁要有一位支持者,否则孤军作战的滋味,将会令你变得意志消沉,最后独立难支,让你的对手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把你撵走。
虽说办公室里很难孕育莫逆之交的好朋友,但要说知己难寻也未免悲观,从某种程度上说,从同事到朋友是很容的,当然是指一般的朋友。比如通过相互的诉苦、相互的打气,为了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站到同一条战线上等情况,都能很快使你从同事中找到朋友。
不要因为得不到一位倾诉对象而自暴自弃,他可能就在你的周围,暗自观察你的言行举止是否是一个正派的人,一旦你发觉谁可以交朋友的话,你应该尽量迁就对方,切勿在对方忙于处理工作的时候,你却一味诉苦,如此人人都会对你退避三舍,不敢跟你关系太亲密。
此外,若你不把自己的疑难、困扰、恐惧一一说明,就算是与你朝夕共处的人,也很难猜想出你的需要是什么,所以面对自己诉苦对象之时,不要欲言又止,你应该学习完全信赖对方,否则你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关怀。
有些深谙交友之道的人认为,在办公室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朋友——助你踏上青云路的朋友,只要你放开怀抱接受他们,也让你成为对方认为值得交往的伙伴,那么无论在哪里工作,都会有朋友遍天下的快活感。
从同事到朋友容易,也很有必要,然而如果反过来,要从朋友到同事,恐怕事情就不那么好办了。
一位深有同感的先生是这样叙述他的感受的: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一起长大。现在他是一个部门的头头。不久前我去看他,我们一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