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薇的大眼睛-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赵薇的大眼睛
  作者:王干
  内容简介:
  本书以灵动的笔触、犀利的视角对近年来盛行的影视文化、时尚文化、消费文化等现象及其发展进行了软线条的勾勒,对其形成的精神脉络作了深入的解剖,让众多明星偶像的文化灵魂直面阳光的拷问,让流行时尚的虚妄之花在理性之镜的照射下,浮华落尽,而真情毕现。
  作者简介:
  王干,本名,非笔名。1960年生,江苏人,扬州师院中文系毕业,写作评论、散文、小说100多万字、著有《王蒙王干对话录》、《静夜思》、《世纪末的突围》、《另一种心情》等,策划过《大家》等多种文学刊物,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曾任《东方文化周刊》主编,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正文
  第1节 赵薇的大眼睛与赫本的脸
  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的华人,都忘不了这样一双大眼睛,它几乎成了黑头发黄皮肤中国人的另一种文化符号,以致连世界著名的百事可乐公司都用这双大眼睛来作为该公司产品的形象代表,在很多城市的繁华地段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双大眼睛手持百事可乐爽饮的巨大广告牌,与此相配的还有两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百事可乐,超越无限。
  读者已经知道我说的是谁,她就是妇孺皆知的饰演还珠格格的小燕子赵薇。赵薇的成名颇让一些人不服气,一个电影学院的毛学生,一个演技平平的三流演员,居然成了一个风云大明星,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以至连赵薇的前校长著名导演谢晋也要出来讲话告诫赵薇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赵薇原是谢晋恒通电影学校的学生,而谢晋又是以推举少女明星而饮誉影坛的,谢导本当见怪不怪才是,连谢导这样的少女明星摇篮的舵主都不顾年高体弱通过媒体向赵薇提出忠告,可见赵薇的蹿红是如何不合情理了。但赵薇的走红就是挡不住的感觉,她的人气在极短的时间内急遽上升,一直上到中国第一明星的位置为止,而且经久不衰,红遍大江南北。不仅赵薇的出场费飙升,片酬直追成龙、李连杰,连以前赵薇演的电视剧(她只是配角)重播后收视率也创了新高。赵薇在1999年快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了,只要有小燕子的形象产品就畅销,有一阵子快成了商家的摇钱树了。不仅百事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抢在他的对手可口可乐公司之前使其成为百事可乐的形象代表,其他的饮料公司也纷纷不惜高价请赵薇做广告,而且效果奇好,孩子们买饮料点名要“小燕子姐姐喝的那种”连那些街头卖汗衫的老太太因为“文化衫”的胸前印有赵薇的大头像,也大赚了一笔。
  赵薇的大眼睛,让我想起了赫本的脸,罗兰·巴特曾把赫本的脸称之为美国的文化符号。赫本作为好莱坞文化的成功形象,她的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内涵。赫本的优雅、端庄、美丽确实是30年代的青春偶像,她代表了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在工业时代演化出的一个大众文化审美类型。或许梦露更能代表美国现代文化的特质,她的性感至今还是现代女性美的标尺,但梦露的审美类型更是男权文化的产物,她的美丽更多的时候是和男人的性幻想联系在一起,或者这样说,梦露的美感更是一个成年男人的目标。虽然梦露也会是很多女性的偶像,但妇孺们还是觉得赫本更亲切一些,对孩子和妇女来说,赫本更安全一些,因为赫本身上更多的是古典美的精华。
  赵薇在90年代后期成为中国文化的偶像,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这首先得力于电视机的普及赵薇的暴红与电视剧《还珠格格》能够为千家万户所熟知是密不可分的。而我们知道,80年代的青春偶像都是电影的宠儿,刘晓庆这样的明年代初期的大红星自然不用说,即使巩俐这样的超级明星也是电影造出来的,虽然《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等电视剧也让李雪健、葛优、姜文。王志文等人如日中天,但这些明星在进入电视剧之前都已经是影坛的大腕,而小小的赵薇在《还珠格格》之前毫无从影的经历,她算得上是中国电视造出来的第一红星。在这之前电视造星不是什么新闻,像赵忠祥、倪萍、杨澜便是电视活生生造出来的明星,但他们都是因主持人的真实身份而非虚构的身份成名的,也就是说不是电视剧“演”出来的,赵薇是真正电视“演”出来的明星。如果我们把赵薇和巩俐的成名方式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赵薇是“娱乐”出来的明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明星,而巩俐则是“文化”出来的艺术明星,她的成名得益80年代那种启蒙色彩极强的精英文化和西方的“东方主义”的背景,也就是说巩俐是出口转内销的大众明星。赵薇则是完全中国化的老百姓自己喜爱的明星,赵薇的走红,至今也没有引起好莱坞的关注,也不会为奥斯卡和戛纳、威尼斯这些国际大奖的评委所注意,她是真正为本土服务的中国特色的明星。西方人对赵薇演的电视剧不会感兴趣,他们的兴趣是张艺谋和巩俐联袂虚构的“人妖文化”(也有人称为“妖魔化中国”),他们对中国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隔膜的,也是无动于衷的。中国老百姓在看巩俐时,是用一种看洋亲戚的眼光来审视的,而看赵薇就像看邻居家的二闺女一样随意和亲切。
  赵薇的大眼睛还让我想起了30年代的那些明星们。30年代的电影明星无一例外都有一双明亮而迷人的大眼睛,她们的身材不特别的苗条,与西方的美人标准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建国以后,我们的明星审美标准在与30年代脱节或者说决裂,50年代、60年代是苏联的审美格式,80年代以后则彻底的西方化,对身材或者说得白一点就是对三围的要求完全西方化,巩俐的走红就是这种西化的产物。《还珠格格》是由台湾人打造的,或许台湾的影视对30年代的电影传统继承得更有延续性些,赵薇这样的演员能够脱颖而出,与台湾影人血脉中30年代中国电影的“基因”关系极大。
  赵薇的大眼睛,用维纳斯的尺寸来衡量,难免不成比例,就像我第一次看到周璇的电影时,觉得30年代的中国人审美标准好“土”一样,原因在于我们心中的美人是用的维纳斯标准,而中国人的人种和文化与维纳斯的美学其实并不“兼容”,在“阅读”了太多的维纳斯和赫本之后,中国的观众看到了于自己人种和文化生长出来的明星,当然要欣喜若狂了。赵薇的大眼睛,不只是一个生理性的构造特征,而是文化性的构造特征,由此可以透视到20世纪末中国大众文化的诸多侧面。
  第2节 孙悟空和小燕子
  1999年的夏季,是《还珠格格》的狂欢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们听到的都是小燕子赵薇天真无邪的爽朗的笑声,听到的都是《还珠格格》的主旋律。这已是《还珠格洛》的续集。比之第一部来第二部更加要“水”,但第二部的收视率反而要超过第一部,以至第二部重播时在很多台的收视率超过了第一部。制片人笑了,广告商笑了,电视台笑了,赵薇笑了,林心如笑了,张铁林笑了,当然笑得开心的还有老百姓,他们在埋怨《还珠格格》又长又水的同时,还恨透了那些时不时插进来的广告,但他们唯恐错过了一集,好多人看了一遍不过瘾,重播时继续看。
  我在看电视的间隙,却看到了杨洁当年导演的《西游记》,发现小燕子和美猴王孙悟空有着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主人公、齐天大圣、美猴王、唐三藏的大徒弟、降魔镇妖的英雄,毛主席他老人家有诗赞曰:“金猴奋起千钧律,玉宇澄清万里埃”。毛主席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一般都是很严格的,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是鲜有称赞,竟夸张地誉称孙悟空为“金猴”,恐怕是这位伟人对文学作品人物的最高评价了。
  孙悟空自问世以来,不仅受到伟人的称赞,凡人更是喜爱百倍。他不仅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在孙悟空身上,凝聚着中国人特有的理想和鲜明的气质。如果做一个调查,孙悟空可能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文学人物。
  小燕子是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里的主人公,她的扮演者因饰演了这个角色成为影视圈最为抢手的花旦。文学史上大概不会留下小燕子的芳名,但如今却妇孺皆知妇孺皆知这个词本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被普及的程度,该属于褒义类的好词。可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妇孺皆知”似乎渐渐有点变味了,比如妇孺皆知的刘晓庆却是一个争议纷纭的问题明星。而扮演小燕子的赵薇在妇孺皆知的同时也遭到种种的议论,棒打者有之,捧杀者亦有之。
  这也许是传媒惯用的伎俩,先捧后杀,先杀后捧,捧捧杀杀,杀杀捧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爱也传媒,败也传媒。
  不论赵薇的为人如何,也不论《还珠格格》如何地兑水如何地冗长,关键是小燕子的形象受到广泛的喜爱,为什么?
  有人归结为小燕子的青春、清纯和泼辣。这是一条影视的通用定律,青春、清纯乃至泼辣,有一种少女的自然美,是构成电视好看的重要要素,很多电视剧都这么做了,而赵薇在同等级的演员中显然算不上最靓最青春的,前面我们说过她的形象用西方的美学要求来衡量甚至有点丑,可为什么小燕子能风靡整个影视界呢?能征服整个华人世界呢?
  是孙悟空在支撑她。
  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荒诞,尖嘴猴腮的猴王与清纯可爱的美少女之间怎么会发生联系呢?可如果你将小燕子的言行举止、性格特点和孙悟空作比较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①都是野生野长的草民,不懂许多清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