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路军。
话转回头,赣州城下突然亮起数千把大刀;刀光闪闪,仿佛一片刀的海洋,所过之处敌人血肉横飞。敌军哪见过这种阵势;被杀的仓惶逃入城内。据时任红一师特务连连长的刘少卿将军回忆:
……紧要关头,一支举着红旗、挥着大刀的队伍杀了过来,阳光下一片片大刀闪耀着炫目的白光。这支队伍每人都是步枪、驳壳枪、大刀三大件,全都不打枪,十分骁勇,手起刀落,脚下人头满地乱滚。我舒口长气顿觉解脱:这是生力军红五军团的十三军打过来了……
关键时刻,红五军团果断出击;解除了红军攻城部队之围。第一次出征上阵,红五军团便打出了威风。苏区的军民无不拍手称快,把五军团的大刀片传“神”了。从此,“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五军团的大刀,”便成为红军让敌人望而生畏的三大法宝。
五军团十三军在赣州城外解围的同时,黄中岳、左权率十五军也在潭口、储谭、大湖口一线沿河阻击增援的国民党军。有了红五军团的及时增援,战线基本稳定下来。是役,十三军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等十余名师团干部英勇牺牲。
这时,再继续攻打赣州已不可能,红一方面军各部陆续在江口集结。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召开了著名的“江口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毛主席也赶来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三个军团分三路进发。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向赣江两岸出击,扩大湘赣苏区,然后向北发展,称为“西路军”。
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从赣江东岸向北发展,赤化赣东地区,称为“中路军”。
由季振同、肖劲光率领的红五军团在赣南苏区协调西路军和中路军。
三月十七日,毛泽东随红一军团出发,越过武夷山,进入福建省境内。在长汀,毛泽东详细了解整个福建境内的情况后,召集红一军团团以上干部作了东征动员大会,他指出:
我们的新任务,是经闽西向闽南方向发展。应该看到,我们中央根据地沿赣江向北发展没有多少余地,国民党“剿共”的大本营就设在南昌。如果向西发展,有赣江梗阻,大部队忘返不便。如果向南发展,必然会和广东部队的主力顶牛。只有向东发展最为有利,一来有闽西老根据地作依托,二来闽南还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央局决定由我带领东路军,打到外线去,打到闽南去,发展根据地,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并获得物质补给。
接着毛泽东于三月三十日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电文说:“恩来同志:(一)电悉。政治上必须直下漳泉,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二)据调查,漳州难守易攻,故我一军团及七师不论在龙岩打得着张贞与否,均拟直下漳州。(三)粤敌从大埔到龙岩威胁我后路只需五天,五军团从信丰到龙岩需十五天,故若待已知粤敌入闽,然后调动,必迟不及。(四)一军团已开至汀东之新桥休息,以乱敌探耳目,候七师取齐,即先向东行。五军团可随后入闽,但至迟四月二十日须到达龙岩待命。十三军亦须入闽,位于龙岩,保障后路……”
在这份电报中毛泽东要求红五军团全部即刻出发,取近道急行军赴会昌、筠门岭,然后争取4月20日到达龙岩,实施“直下漳州”的作战计划。周恩来接到电报后,立刻从瑞金赶到长汀,在听取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漳州地区情况的报告后,批准了龙岩、漳州战役计划。
十三、军团长坐禁闭
二:军团长坐禁闭
四月六日,毛泽东把攻打龙岩县城第一仗的任务交给十五军,时该军划归红一军团建制。军长黄中岳、政治委员左权当众表下决心:“主席,你放心,这一仗交给我们,是对我们宁都起义军的信任,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受领任务完毕,二人立即回到部队积极备战。4月7日凌晨,十五军四十四师131团在袁血卒团长的带领下,直扑小池敌前哨阵地;该敌营长率部负隅顽抗,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团长袁血卒打红了眼,手提大刀亲率大刀队杀了上去,一时间敌人阵脚大乱,纷纷狼狈逃窜。
此役,131团全歼敌补充营。四月十日,红四十四师师长苏进率主力部队向考塘攻击前进,敌291团凭险拒守,苏进在前线仔细观测敌军阵地后;立即组织了一支突击队;他叮嘱突击队员们;一定要出其不意,集中火力敲掉敌重机枪火力。突击队出发了,战士们一个个小心谨慎,在岭坎下,树丛后,一步步小心挪动,等他们全部到达预定攻击位置后,苏进大喊一声:“打!”;刹那间几十颗手榴弹同时飞进敌战壕,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敌前沿数个重要火力点顿时全被炸哑了。紧接着,苏进抡起手中大刀:“同志们,冲啊!”红军将士挥舞着大刀冲上去,短短十几分钟,敌人便丢盔弃甲,漫山遍野的乱逃。四十四师乘胜追击,一举攻占考塘,逼近龙岩城。
同时;黄中岳、左权率十五军的四十三师也向龙岩城西门和北门发起了猛烈进攻。驻守在城里的敌一四五旅龟缩在城头碉堡里;用机枪压制了红军的进攻。关键时刻,又是四十四师的苏进及时派上了突击队,用成捆的手榴弹把敌城头几个碉堡全部解决。但在敌交叉火力的扫射下;突击队伤亡惨重;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战友们杀出了一条血路。愤怒的十五军将士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西门,失去了碉堡的火力,敌已无险可守,守城敌人开始纷纷后撤,边打边退。十五军指战员如潮水般攻入城内,与顽敌巷战。抵抗渐渐减弱;敌旅长仅带着100余残部由南门出逃。
红军占领了龙岩县城,城里的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红军,还自发成立了支援红军此次东征的后勤指挥部。当天,周围的农民送来30多头猪以及成挑成筐的蔬菜、鸡蛋、粉干等来慰问红军战士。
不久,红五军团主力在董振堂、肖劲光的率领下也赶到龙岩。
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决定:由董振堂率十三军留守龙岩,肖劲光率五军团余部同一军团一道进攻漳州。
出发前,董振堂焦急的找到政委肖劲光说:“政委,这咋把我给留下呢?我要随军参战!”紧接着又说:“我找毛主席去!”
肖劲光怕他性急,只好跟着他同去总部驻地。
二人先找到聂荣臻,聂听说来意后,十分为难:“此事可是毛主席定的,总部不能更改,你只有找主席直接反映去。”
三人又一同来到主席的住处,聂荣臻说:“主席,董振堂、肖劲光两同志有事找你!”
毛泽东正在灯下看书,立即合上书本:“哦,是董将军来了,请坐,没有凳子就委曲几位坐到床上吧!”
董振堂没有坐下,他站着说道:“主席,上次赣州战役没有打好,惭愧呀!这次就让我随你们到前线杀敌去!”
毛泽东摇摇头笑道:“赣州一役吃亏;跟董将军、五军团毫无关系嘛;如果没有你们及时赶到;后果还不堪设想呢!你们打的很好嘛。”主席点燃一支香烟;沉重地讲道:“我们有些同志头脑发热;硬是要把鸡蛋往石头上撞哟!却不顾敌强我弱这一根本事实。即使就是占领了赣州;我看也守不了多久嘛。拿在手里有什么用?我们的原则是:避实就虚;每战必胜。打仗;勇敢固然重要;但还要有谋呀。董将军;我留你在龙岩;就是为了防止粤敌抄我们的后路;也只有你董将军才能担此重任呀!”听完主席的一番话;董振堂矛塞顿开;他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明白了;主席;你把我摆在龙岩;是对我的充份信任;我一定完成好这个任务。”
大部队走了,董振堂与十三军政委何长工率部驻守龙岩,由于此地刚刚被红军打下,属于新区,情况十分复杂。当地的土豪劣绅逃往附近的土围子,不少群众受国民党的欺骗躲进了深山,加上当地猖獗的匪患。董振堂既要指挥部队剿匪,又要带领部队发动群众,帮助地方建立红色政权和筹粮筹款,因此工作十分繁忙。一天中午,刚开完会回来的他解下腰间的手枪,忽然想起已经很久没有照顾(擦)它啦,武器是军人的生命,董振堂抽出那支钟爱的勃朗宁,先取下弹夹,卸去枪机,然后再拆开,小心翼翼擦拭着各个部件……,然后是熟练地装枪,最后将弹夹推了进去,却不小心碰上了扳机,“砰!”的一声-------枪走火了。枪声惊动了门口的哨兵,很快司令部也打来电话,董振堂平静的拿起电话,如实向值班参谋说道:“没事,是我擦枪走火了。”放下电话后,董振堂默默将背包打好,来到政委何长工的门前:“何政委!刚才我擦枪时走火了,我现在坐禁闭去。”
何长工一听忙从房间里跑了出来:“老董等等!你是总指挥呀,这里情况很复杂,没你怎么行,我看就不要执行了!”
“不行!枪支走火要坐禁闭,这是红军的纪律,谁也不能例外,我虽是总指挥,更要带头执行纪律。”董振堂说完扭头就要走。
话说的确实在理,何长工找不到什么好理由再劝下去,便索性说道:“好好好!如果你一定要去,那我也陪你去。”
董振堂回过头来,诚恳地说道:“政委,你替我想想好不好!我董振堂若不带头执行纪律,那以后还怎么去管理部队呀?你这样与我一同去了,部队又让谁管呐!”
何长工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去了。
总指挥坐禁闭的消息很快传遍部队,广大指战员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以前一些纪律涣散的老兵,也开始自觉遵守革命纪律了。很快,红五军团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红军劲旅。
4月16日,东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抵漳州城外,直逼“闽南王”张贞的老巢。17日,红十五军在军长黄中岳和政治委员左权带领下,向靖城发动攻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