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K杖毡呓缥被嵊�1月5日至30日在哈尔滨举行了八次会议以后,在诺门坎地区的问题上完全陷入了僵局,因为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对方出示的地图,1月31日,宣告该委员会认为无法达成协议,准备解散。2月10日,有田告诉日本议会,同莫斯科的谈判已经中断,但是他又说,谈判将要恢复。他说,对于成功地重新调整俄日关系固然没有乐观的余地,但是过分悲观也是毫无理由的。3月中,贸易会谈中断,4月7日,宣布松岛将返回瑞典。与此同时,缔结新捕鱼协定的谈判据传也陷于停顿。莫洛托夫于1940年3月29日在最高苏维埃发表外交演说时,虽然提到已在1939年底“经过周折”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声称苏联对它同日本的关系不能表示非常满意。他谴责日本议会要苏联把萨哈林岛北部和滨海省卖给日本的建议,并说,恰恰相反,日本人应考虑把萨哈林岛南部卖给苏联。在重揭疮疤的背后,存在着两国之间总的政治关系的问题。自从缔结德苏互不侵犯协定以来,德国政府正如上文已经说过的那样,一直极力主张日本人跟它走。这样日本人就可以牺牲英国为代价,方便地向南进军,并使德、日、满三国取道苏联的贸易顺利地发展。里宾特洛甫强烈要求大岛缔结苏日协定,大岛心悦诚服地改变初衷而相信了他的意见。里宾特洛甫又趁寺内伯爵将军1939年9月到波兰前线的机会,极力怂恿他赞成此事。9月20日在索波特设宴欢迎寺内时,里宾特洛甫说,他在8月份访问莫斯科时,曾同斯大林谈到俄日关系,斯大林说:“日本人要是想打仗,那么就打吧;他们要是想和解,那么也就和解吧。”在东京,奥特接到指示,要他促成俄日协定,1940年2月,他又得到施塔默尔的支援。大岛和白鸟回东京后,成了俄日协定的热烈鼓吹者,并得到了一些拥护者。但是,日本人对德国与俄国达成协议的忿恨不满,对共产主义的畏惧,对苏联的猜疑,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
  在莫斯科,东乡也是苏日协定的鼓吹者,尽管他的动机并不是偏爱轴心国,至少他本人的表现以及他使馆中的部属的表现都证明是这样。据当时担任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三等秘书的太田三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说,东乡“在1939年底或1940年初”派日本大使馆的另一名秘书斋藤到东京,极力要求允许他开始苏日协定的谈判,最后有田指示他着手进行。但是无论太田还是东乡在作证时都说不出接到这些指示的确切日期,东乡只是说,指示“终于”下达了,很可能直到1940年春末或夏初他才接到指示。施塔默尔和奥特在给里宾特洛甫的报告中,说明了日本舆论的影响,尤其在宫廷派和内阁中间,对苏联是有敌意的。有田于1940年1月31日在日本国会的演说中,声称日本将继续执行同反共产国际公约的所有签字国保持密切关系的政策。他还说,苏联“应停止干涉在萨哈林岛北部办工业的特许权,应修改其支持中国抗日政权的政策,应进行合作以实现东亚的普遍和平”。3月22日,他再次提到反共产国际公约继续有效。俄国对重庆的援助以及苏联报刊对于日本对华政策的敌视态度,是两国不能言归于好的主要障碍,特别是由于英法卷入欧洲战争以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了。俄芬战争以及英法有可能——在3月初几乎成为事实——为了芬兰而出面干涉,使日本政府有了新的指望。倘若西方盟国卷入对苏联的战争,那么它们为了取得日本的支援,也许会同日本在中国问题上达成协议。日本对苏联的态度之所以强硬起来,以及日本参谋本部之所以制定对苏作战计划并在3月间得到天皇批准,也许都同这样的期望有关。
  但是,如上所述,俄国与芬兰缔结和约以及德国在西欧发起进攻,使局势发生了变化。苏联既摆脱了与芬兰的纠纷,避免了与盟国开战的危险,与日本相比,其地位相应地增强了。另一方面,法国的瓦解和预期德国将获全胜的前景,也未尝不使莫斯科担忧害怕,因此苏联政府并不怎么想冒险卷入远东的纠纷。而日本却仍然在中国不能自拨,使日本继续陷于这种境地,对苏联是有利的。另外,日本想要俄国人给予保证,假若日本开始向南进行冒险活动,苏联不会向它进攻。因此,总的说来,日本在外交上处于较弱的地位,所以在诺门坎问题上不得不让步。1940年3月,东乡恢复了对有争议的满洲国…外蒙古边界问题的谈判,经过长时期的商谈,于6月9日由东乡和莫洛托夫达成一项协定,按照苏联提出的要求划定了诺门坎地区的边界。7月18日,商定设立一个联合边界委员会。据那个替东乡和莫洛托夫当译员的野口喜雄说,东乡在7月初建议缔结一项政治协定。建议的内容是两国确认以(1925年)的基本条约继续指导双方之间的关系;如果其中一方受到一个或几个第三国的进攻,另一方应在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这个协定的有效期应为五年。几天以后,莫洛托夫在原则上同意了,到8月中旬,他宣称,如果日本人放弃他们在萨哈林岛北部的特许权,苏联准备同意接受这项协定。东乡建议日本政府接受这个条件,以缔结中立协定。但是这时米内内阁已经垮台,接替的是以近卫公爵为首的内阁,由松冈担任外相。8月29日,东乡被召回国,并奉命在继任者未到任之前,暂停谈判。
  德国在欧洲的胜利注定了米内内阁的命运。这个政府既未能与英美达成协议,以促进它所渴望的“对中国事件的处理”,这时又受到指责,说它下错了赌注。日本希望同德国达成协议,商定英国一旦被打败后——看来不过是时间问题——如何分赃。但是如上所述,德国政府对日本的建议,反应却有些冷淡,并表露不准备同一个素来与它疏远的日本政府合作。因此日本军界领袖决意踢开米内内阁,由一个能同轴心国进行所希望的合作的内阁取而代之。从1940年5月31日起担任掌玺大臣,同时又是日本政界中颇能左右天皇意见的木户侯爵,在日记中透露,他已为任命近卫接替米内而活动了一些时候。7月8日,陆军次官阿南将军拜会了木户,谈到米内内阁根本不适合同德意谈判,改组内阁已不可避免,陆军准备支持近卫。16日,陆相畑大将经授意提出辞职;由于军方不准备推荐任何人接替他,因而米内和他的内阁只得在当晚全体辞职。天皇不愿看到内阁被推翻,表示有些不满,但也不敢站在公然反对军方的立场。7月17日,召开了包括木户和几个前任首相的重臣会议,会上一致推荐近卫当首相,当天晚上,他奉天皇的谕旨组阁。宫廷派和军方之所以一致推选近卫,是由于宫廷派认为,让近卫担任首相,并让他担任那个正在形成可取代议会派的新的政治组织的领袖,他就能制止在国内走向极权主义和在国外走向同轴心国合作,而军方则估计,近卫是出名的懦弱和优柔寡断,这样他们就能牵着他沿着他们所希望的道路走下去。结果证明军方的估计较正确,近卫正象他的主子天皇一样,没有能力阻止日本致命地陷入战争。在组织新内阁时,近卫即使不愿任东条当陆相也办不到,因为决定此事之权掌握在军方。不过,如果木户的话可以相信,军方把选择外相之权留给了近卫,而天皇则劝他物色人选时要慎重。鉴于军方反对任命任何一个不赞成同轴心国更密切联系的外交家担任此职,近卫的选择权是有限的。他选中了松冈洋右,也许是因为他认为松冈不会去逢迎军方;也可能是因为他轻信了松冈,松冈自称懂得怎样同美国打交道。事态发展证明,近卫选中的人是再糟糕也没有了。
  在对外事务中,松冈以为他既能利用两个轴心国,又不致对它们承担过多的义务。他告诉重光说,意大利今后将从属于德国,但是日本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却能保持独立。日本应当奉行他所谓的“类似苏联那种独立的等距离政策”。他说,日本应当利用德国在欧洲战胜的机会,对法国、荷兰、葡萄牙在远东的领土发动突然袭击,据他估计,这样做可以最少地冒卷入战争的风险,而获得最大的利益。松冈还认为,英国也将被希特勒打垮,届时日本就可攫取英国在远东的属地了。他估计,如果以日本站在另一方积极进行干涉相威胁,将可阻止美国去帮助英国。他基于这些错误的想法,推行了终于使日本两面极不讨好的政策。轴心国家怀疑日本,而且有充分理由,它们对它从未完全信任,而民主国家则把日本看成只在伺机向它们发动进攻的敌人。于是,在松冈任职的那致命的一年中,日本陷入了这样的境地,只得蒙受耻辱或孤注一掷投入战争,否则就无法脱身。
  8月1日,松冈在东京、来栖在柏林再度试探了德国对大东亚势力圈的态度。他们两人都暗示,日本同轴心国的关系将取决于德国对这一问题的反应。两人还询问了德国同苏联的关系。松冈后来说,他曾催促奥特弄清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但是奥特表示有些不愿意这样做。松冈的建议比他的前任有田的建议得到了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较好的反应。这不仅由于柏林对日本的新内阁比对米内内阁满意,而且因为希特勒在6月19日的演说中向英国试探和平失败以后,德国要迅速结束欧洲冲突的希望正在消失。这意味着,德国将面临长期作战的前景,而且不能完全排除美国参战的可能性。此外,德苏的伙伴关系正开始出现裂痕,希特勒已在考虑进攻苏联。因此,柏林方面认为,必须使日本依附轴心国,并为此而对日本付出代价。于是,在将近8月底时,里宾特洛甫再次派施塔默尔赴东京,指示他要试探出日本政府的真正意图,因为奥特的报告与来栖提供的消息有些出入。如果日本人确实准备缔结一项协定,施塔默尔将偕同奥特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