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海基就任县委书记也有几个月了,但是在工作上还远无法和安德健时代对下边的掌控力相比,对县委常委会的掌控力度更是有些欠缺,尤其是面对曹刚这个资历和人脉并不比他差多少的老南潭面前,这种微妙的局面就更耐人寻味。
而要树立起一个县委书记的威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持对人事上的绝对控制权,在这一点上秦海基比谁都清楚,就以陆为民这样一个副科级干部来说,秦海基的意见都遭到了副书记徐晓春的质疑,如果不是曹刚支持了秦海基,且瞿峻和徐晓春有了心结,秦海基不知道这件事情会不会是他的第一次滑铁卢。
在获得了曹刚支持的情况下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要和曹刚对阵掰腕子呢?
那么在难以获得徐晓春无条件支持的情况下,组织部长的位置就相当关键了。
陆为民揣摩着其中奥妙,以秦海基的身份应该说没有多少有求于高初的,或者说作为一个县委书记和地委副秘书长并没有多少工作上的交织,而他们俩之前也并无多少交情,那么这个时候的表现很显然就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看来秦海基是真想要在这个组织部长位置上推杜保国上位,但这显然有些违背常理,杜保国刚进常委,而且任命为县委办主任,要想换岗到组织部长上去不那么简单,但是如果新任县委书记强力推动这件事情,也未尝不可能,关键在于地委这边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这些事情本来与陆为民也没有多大关系,自己已经是跳出了南潭这个是非圈子的人了,南潭的风风雨雨打生打死他尽可冷眼旁观了,只不过杜保国这个人陆为民却不能多掂量一下。
常春来就曾经说起过杜保国的弟弟杜保红和刘三儿以及刘三儿的带头大哥刘黑娃都来往很密切,他曾经在黎阳看到过杜保红和刘黑娃同乘一辆小车,而且言谈举止间相当亲密,而杜保红在南潭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经营的潭湾山庄以吃野味著名,曾经屡屡被黎阳地区林业公安处查处,但是却从未翻船。
下意识的甩了甩头,陆为民觉得自己真有些杞人忧天了,杜保国当不当组织部长与己何干?
何况秦海基是不是为了这事儿要通过高初来沟通,也是一个问题,要说秦海基完全可以直接找夏力行才是正理,就算是高初深得夏力行的信任,似乎也不大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进言,更大程度上可能是想要刻意交好高初来为日后更长远的运作做打算。
在食堂吃了饭陆为民有些意兴阑珊的往回走。
丰州他没啥同学朋友啥的,也没有什么熟人,而跟着夏力行当秘书看起来是一个很光鲜的差事,实际上却限制了你交往的范围,一般办公室里的同事和你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而你也需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而不得不在交友上有所选择,所以这样下来,能够进入视线的朋友并不多。
住在丰州二中校舍里的人并不算多了,但是现在还住在里边的也就是一些“死硬分子”了,短时间内都是不打算搬走的。
尤其是那些个单身汉们,在外边租住房子,怎么说一个月也得要好几十块,就算条件好一些,但是想想要把工资的几分之一花在这上边,哪里比得上在这里白住好?
拓达丰州水泥厂现在已经进入施工最忙碌的阶段,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很快,厂房建设的序幕也拉开了,甄敬才平时几乎都是吃住都在工地上,要抢在春节之前把厂房的主体建筑大框架拉起来,翻了年就要说附属工程和厂区规划建设的事情,再加上设备运入安装调试,定下的明年十月点火试运行看起来时间还早,但是你要仔细算一算,就知道时间相当紧。
陆为民来丰州这边已经两个星期了,但是和甄敬才也只见过两次面,雷达已经基本上把丰州水泥厂这边的活计全权交给了甄敬才来负责,他自己回了北京忙其他事情去了,而甄敬才对这份工作也是相当尽心尽力。
甄婕和甄妮两姊妹明天要和母亲乐清一起过来,一来是看看甄敬才在这边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情况,二来也是要看看自己调到丰州这边之后的状况。
对于自己调到丰州地委政研室的事情,甄敬才表现得很大气,表示尊重自己的选择,但是要做好甄妮那边的思想工作;甄妮却是很憋气,在电话里边说着说着都哭了一场,说一个人在昌州很孤单,尤其是现在甄敬才离开之后,厂里风言风语不少,那个姚平又有些蠢蠢欲动。
好在姚志善刚进了班房,而他手下几个马仔也一个没跑掉,所以姚平也只是有贼心没贼胆,加上萧劲风和吴健去警告了一回姚平之后,姚平倒也没有其他大动作,这也让陆为民放心不少。
明日里甄妮过来,陆为民少不得又要做一番思想工作,不过陆为民倒是相信在目前这种情形下甄妮顶多也就是和自己闹闹别扭而已,还谈不上其他。
回到二中教学楼里,陆为民看见隔壁的房门开着,似乎又只有那女子一个人,没看见张海鹏。
“咦,江姐,海鹏又没回来?文化局那边也这么忙,今儿个可是周末啊。”陆为民一边半开玩笑,一边开门。
“哼,好不容易落得个周末,还不得好好玩一晚?”江冰绫提起这桩事儿就有些来气,明天一大早自己还要回应陵去,原本说好海鹏也和自己一块儿回去,可是听到今晚几个狐朋狗友邀约打牌,便立即把回应陵的事情抛之脑后了,让自己一个人自个儿回去,想到这里江冰绫就有些心酸。
“哟呵,也是,周末了放松一下也对。”陆为民倒没想那么多,看着对方似乎在收拾什么,“江姐要出门?”
“嗯,明天回一趟应陵,家里有点事情。”江冰绫吐出一口闷气,淡淡的道:“小陆,你们政研室那边看起来也挺清闲啊。”
“刚忙了几天,今天才算是把手上东西交脱手,可以好好休息两天。”陆为民笑着回应,“海鹏不和江姐一块儿回去?不过应陵也不算远,三个小时能到吧?”
应陵在黎阳地区西北部,也是一个山区县,不过应陵那边的山区可和这边丘区情况大不一样,不但产煤和磷矿,而且煤炭煤质相当好,是难得的无烟煤,磷矿石的储量也相当大,只不过现在的开采规模都还不算大。
第九十六节 捕捉
“一百四十多公里,可路况不好,三个半小时都不一定能到。”满脸疲倦表情的江冰绫摇头,“本来才回去了没多久,可家里又让回去商量事儿,我就说那有啥商量的,都是厂里和上边决定的事情,你一普通工人,随大流就行了,操那么多心干啥?”
“哦,江姐父母有事儿?”左右无事,陆为民也就和江冰绫闲聊,和这样一个温婉柔媚气度不俗的漂亮少妇聊天,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厂里现在传得沸沸扬扬,说上边有政策,企业要从山里搬出来,弄不好明年就要定下来,我就说这事儿哪是三五两天就能决定下来的?没个一年半载想都别想,搬哪儿?怎么搬?是全部搬还是部分搬?如果只是部分搬,谁该留,谁该走?”
江冰绫也觉得挺烦,一家人出了自己之外,父母弟弟都在长风机器厂里工作,都是搬迁到三线山区里的军工企业,现在有机会搬出来,尤其是可能要搬到城市里,大家都是兴奋莫名,满怀期待。
“哦?长风机器厂要搬出来?”陆为民恍然大悟,江冰绫家好像是长风机器厂的,而这个建在应陵山区里的军工企业和地方上并没有多少联系。
记忆中长风机器厂的确是92年搬出来的,这些建在山区里的军工厂都是都是六七十年代备战时从沿海地区搬迁或者建设起来的,规模不小,几千人的厂子建在深山里,相当于一个生产基地,围绕这些企业还得要有一套配套的生活附属设施,医院、学校和生活市场这一整套,还包括日后这些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无论是国营企业也好还是军工企业也好,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是一个必走之路,军转民和军民品混合生产模式逐渐成为摆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而限于山区的实际情况,这些企业在山区里不但受限于信息、交通和职工生活条件,在发展上也受到了很多制约,而在外部威胁已经越来越远离的现实条件下,中央出台政策允许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搬出来也就成了一个选择项。
“嗯,都传了一两年了,不过这一次好像是说上边终于有政策同意我们长风厂搬出来了。”江冰绫既为长风厂能够搬出来感到高兴,也为一大家子要搬出来所面临的诸多事情感到烦心。
“搬哪里?”陆为民心中微微一动。
“现在还不知道,厂里好像也还没有明确吧,有说搬到应陵县城的,也有说要搬迁黎阳的,还有说要搬到昆湖的,听说博北的北方机械厂和我们长风厂一样也要搬出来。”江冰绫见陆为民似乎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怎么,小陆,你也有亲戚在我们长风厂?”
“没,没有,不过我家是昌州195厂的,所以我对这些军工企业还是很有感情,这一代人为了当事国家需要,在山区里边工作生活几十年,不少人一直工作到退休,不是有一说么,这一辈人是献了青春献子女,是该让他们出来在城市里来享享福了。”陆为民颇有感触的道:“江姐你父母都在长风厂,他们怕是都很希望厂子搬出来吧?”
“那不是咋的?我们家一大家人都在长风厂里,现在那边又闭塞,交通也不方便,山区里边,只有一条道路通到应陵县城,厂里医疗和教育条件都不好,我在子弟校里考上中专都算不错的了,要到应陵县中校里读书,县里还要让厂里赞助一笔钱才行,每年厂里都和应陵县里闹得很不愉快。”江冰绫有些感慨,“我爸我妈年龄也不小了,身体也在走下坡路,地方上医疗条件也要好一些,若是能出来当然是一件好事儿,就是不知道这事儿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