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静宜也是一个人选,但是市长和常务副市长都是女性,这显然有些太惊世骇俗了,而且张静宜也不是秦宝华心目中的合适人选,虽然她和张静宜私交很好,但是这件事情上却不能混淆。
如果雷志虎没有走,雷志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惜雷志虎去了桂平。
排除了市委这边,剩下的就只有市政府这边的了,比起五名副市长,排名第一的是卢灿坤,但是卢灿坤年龄马上就到,只有半年时间,年底就要到市人大那边去了,排名第二的是陈庆福,接下来还有黄鑫林、霍廷江,还有一位来自省文联的下挂副市长纪晓岚。
几位副市长中,卢灿坤和纪晓岚可以排除,剩下来就是陈庆福、黄鑫林和霍廷江。
霍廷江在资历上略浅了一些,去年年初才担任副市长,虽然秦宝华很认可对方的能力,但是也知道要跨越这一步,省委那边不太可能同意,资历在某些时候仍然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秦宝华对黄鑫林的感觉是复杂的。
这个家伙一度担任了市委秘书长,童云松和魏行侠对他的印象都不多,但是在华东软件园出现问题之后,黄鑫林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宋州与拓扑集团就华东软件园项目上的合作,虽然提法很委婉,但是这却触怒了当时最窝火的童云松,以至于后来黄鑫林一直未能进入常委,最终不得不有些灰溜溜的从市委秘书长转任副市长。
而宋州市委秘书长也一直空悬着,甚至让曹振海代理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张静宜来宋州之后,才由张静宜担任市委秘书长,这也创造了一个记录,就是两口子在几年之内先后担任宋州市委秘书长,虽然沈子烈和张静宜早已离婚。
黄鑫林是财政局长出身,担任过一段时间市长助理,而且还担任了将近一年的市委秘书长,担任副市长也是两年多,可以说履历和资历都完全足够,问题是黄鑫林和陆为民的关系也很密切,而且很有点唯陆为民马首是瞻的味道,也许陆为民这么大方的把常务副市长的推荐权交到自己手上,就是觉得自己只能在沈君怀和黄鑫林里做选择呢。
其心可诛,不管陆为民是不是这样考虑的,秦宝华心里觉得黄鑫林更像是一个给自己的陷阱。
所以秦宝华给黄鑫林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叉。
剩下可选的就是陈庆福了,而陈庆福也是秦宝华最看重的人选。
陈庆福和陆为民关系不算密切,更为关键的是陈庆福一直在宋州工作,尤其是在宋州主城区工作,经验丰富,能力突出,性格上也是十分沉稳老练,而且对自己也相当尊重,可以说在副市长里边和秦宝华配合最默契的也就是陈庆福,只怕这一点陆为民也未必想得到。
秦宝华觉得自己还真有点儿累,选一个副手,还得琢磨着对方和陆为民之间的关系如何,关系太密切不行,当然很僵也不行,这算什么事儿?怎么陆为民一来宋州,自己就觉得自己气势都一下子就矮了不少呢?这是怎么一回事,自己何惧之有?
秦宝华有些不明白了。
……
陆为民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居然也能引来秦宝华那么多想法,而且还联想无数,他也没想到自己在秦宝华心目中竟然又变身大魔王的感觉。
虽然未曾真正“降服”秦宝华,但是起码和秦宝华的关系是暂时稳定下来了,让对方能够给自己一个“听其言观其行”的时间段来缓冲。
有这段时间,自己可以缓过手来,慢慢梳理和稳固自己的基本盘。
秦宝华在宋州一干也是四五年了,肯定也有他自己的基本盘了,自己走了三年,原来又是常务副市长,担任副书记没多久就走人了,有点儿基本盘,但是经历了三年风吹雨打,也需要重新来打造了,当然基础在,这活儿不难。
市委市府十多号人里边,林钧和朱小平排除,沈君怀和黄鑫林没什么说的,剩下的人不多,纪委书记包泽涵陆为民完全不熟,也只有通过郭跃斌看看可否迅速拉近关系,相信对方也应该有这个意图。
老曹不是问题,这也是值得信赖的一个人。
唯独张静宜是个变数。
这也让陆为民有些腻歪。
怎么张静宜就会成了自己的秘书长?这话有点儿大了,不是自己的秘书长,是市委秘书长,但是市委秘书长很大程度其实就是市委书记的秘书长,起码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而且自己在这个人选上还真有些不好动作。
秦宝华和张静宜关系很密切,这是从各方获得的消息,就算自己再不愿意让张静宜在这个位置上,也得要考虑秦宝华的感受,这一来就要动和她关系密切的人,秦宝华这样自尊好强的人肯定会被触动敏感神经,起码现在是不合适的。
而且从个人感情角度来说,虽然张静宜因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和沈子烈分手,但是单从她对自己来说,还是有一份情谊的,自己就这么要动对方,也有些说不过去,起码她还是沈子烈女儿沈娟的母亲。
但问题是张静宜坐在市委秘书长这个位置上是真有些让人如鲠在喉的感觉,起码陆为民现在还有些不太适应,想到每天都要面对这个女人,他都有些不太自在。
第十节 盘子
这是个问题,而且在目前似乎还是无解,他甚至不知道沈子烈获知这个消息之后会如何着想,也许自己该给沈子烈打个电话说一说。
问题是说什么呢?说张静宜该勇敢的走开,还是该安静的留下来?这好像是郭富城的某首歌的歌词,不对,郭富城那首歌的歌词是“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该勇敢的留下来”才对。
给沈子烈说又能怎样?沈子烈和张静宜早就恩断义绝,张静宜的一切似乎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但一日夫妻百日恩,还有沈娟,陆为民想得有些头疼,沈子烈和张静宜之间的关系非他可以了解。
抛开张静宜这个未定之数,市委里边班子成员并不齐备,军分区政委邢寿海可以忽略,加上自己和秦宝华、林钧、曹振海、朱小平、沈君怀、张静宜、包泽涵,还差两个常委,一个是常务副市长,还有一个就是雷志虎离开苏谯之后的这个常委位置还没有补齐。
雷志虎离开苏谯之后,宋州市委最终是让谭伟峰出任苏谯县委书记,令狐道明转任梓城县委书记,黄桂堂接任叶河县委书记,这样一个折中方式素来是童云松的惯用手法,陆为民也不好评价这种方式的好坏优劣。
谭伟峰是当得起苏谯县委书记的,而以谭伟峰的风格也能够最短时间内驾驭住苏谯的局面,这一点上陆为民还是比较认可谭伟峰的,但是在谭伟峰是否能够继任市委常委,这却是一个巨大变数了,尤其是在麓溪区今年上半年的GDP超越苏谯已成定局的时候。
如果单单是以GDP论英雄,麓溪区委书记郁波无疑是更具有这个资历的,而且如果要从人均GDP来说的话,麓溪更是几年前就把苏谯、遂安这些县份远远甩在了身后,好在这个问题在童云松自身地位不稳的情况下,自然也无人提起。
郁波算是自己的基本盘,谭伟峰和自己关系也比较密切,陆为民也在琢磨,如果真要从这二人里边来增补市委常委,还是一个相当难的选择。
不过陆为民也知道一个原则,那就是市一级常委会是可以按照十三人来配编的,尤其是在经济和人口大市,这个原则更是理所当然。
这个原则也不算是新鲜事物,事实上在多年以前,这个政策也就在执行,只是各地在执行方式上不一样,有些地市长期是按照十一人常委来配备,而有些市则是一直按照十三名来配备。
宋州的情况比较特殊,按照常理,宋州属于典型的人口大市和经济大市,而且是国务院正式行文批准了的较大城市,在昌江省内也是仅次于昌州的大城市,理应按照十三名常委配备,但是从梅九龄时代开始,宋州市委常委人数就一直是在11名和12名徘徊,时单时双,但是从未配齐过13人,有些时候甚至只有10人,最少的时候甚至一度有过9人的情形,无论是尚权智时代还是童云松时代,都是如此,以至于大家都习惯于按照11人的标准来计算。
当然这往往是把军分区政委这个常委排除在外的,因为宋州军分区这一个常委参加宋州市委常委会的时候很少,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惯例。
现在的宋州就是一个极端现象,只有9名常委,当然这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宝兰从市委副书记成为市长之后林钧继任分管党群副书记,而分管经济的副书记却没有继任,同时在孙承利和雷志虎调离之后,这两个常委也没有增补。
连陆为民也都没有搞明白,宋州市委常委如果要补齐13人,是不是需要履行一个什么样的手续,或者就是省委组织部门只要有合适人选或者宋州市委有合适人选推荐上去,就可以按照程序补齐,这事儿,陆为民还得好好去和省委那边交涉交涉。
如果通过运作可以补齐13名常委,那么自己可供操作的余地就要大许多了。
想要让人干事儿,也得要给被人以平台和必要的刺激,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什么是最大的鼓励和刺激,很简单,给他们足够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至于说权势,那只是一个副产品,当然也是一个必需品,要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有这些要素。
虽然才来宋州,但是通过和黄鑫林和曹振海的谈话,陆为民对宋州市级班子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而区县这一级的情况他更了解一些,毕竟和郁波、李幼君、令狐道明、魏如超、苗奇伟、卢楠的关系一直维系着,哪怕杨达金和雷志虎已经离开了,但是这个层面的联系反而还要多一些。
市政府这边卢灿坤是自己还在宋州时硕果仅存的元老了,但是年龄马上到,这也就意味着市政府还会有一个副市长人选空缺出来,虽然还不知道秦宝华心目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