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书记,麓溪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们的目标也已经确定,就是要利用宋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这一优势,全力打造商贸集散中心,确立宋州作为昌鄂皖结合部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核心枢纽城市,我觉得这一地位一旦确立,将会使得宋州从一座较大城市真正迈向大城市的台阶。”郁波语气充满了自豪,“麓溪未来两三年里仍然会保持着一个比较快的增速,甚至不会比今年的增速慢多少,我有这个信心。”
看见郁波信心满满的表情,陆为民也有些头疼,他想要和郁波谈的事儿,也就是郁波下一步的去向。
他需要提前和郁波交交底,免得事到临头,郁波还没有多少心理准备,同时他也要听一听郁波对下一任麓溪区委书记的人选考虑。
郁波说的没错,麓溪目前的格局已经具备,下一步发展势头不会差,甚至发展速度会更快,他有这个信心,陆为民也有这个信心,郁波如果继续担任区委书记,麓溪的发展会更加稳健,但是作为市委书记,陆为民不得不考虑更多一些。
“嗯,老郁,有个情况可能我需要和你先说一声。”陆为民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郁波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但是陆为民语气转折,而且神情一下子肃穆起来,让郁波心里咯噔一声响,出什么事情了?他迅速把近期的工作梳理了一遍,好像没有什么状况啊,服装城的规划已经定稿,很快就要正式进入建设阶段;服装服饰博览会也没有什么问题,这不刚汇报了么?还有哪里有什么问题?难道是……?
郁波对自己被市委推荐为常委人选也很是惊喜了一番的,不过他表现得很矜持,对于同僚和朋友乃至下属们的恭喜,他也一再表示一切都未定,不过是一个推荐,一切要看省委的考察意见。
考察组已经来了几天,已经结束了对自己的考察,现在正在苏谯考察谭伟峰,难道自己考察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
见郁波脸色微变,陆为民也估摸着郁波可能想偏了,毕竟正好是这个骨节眼儿上,自己预期变化突然,也难怪人家东想西想。
“别胡思乱想,省委组织部考察组就你的考察和我交换过意见,反映良好。”陆为民摆摆手,“我要和你说的是你下一步的工作情况。”
“工作情况?”郁波骤然反应过来,看了陆为民一眼,“陆书记,您的意思是我下一步的工作可能要调整?”
“嗯,市委有这个意图,现在还在酝酿研究,但是你要有思想准备,我觉得早一点和你说一说,你心里也可以琢磨一下了。”
陆为民话语里虽然还是说还在酝酿研究,但郁波却知道这基本上是定下来了,都要让自己琢磨考虑下一步工作了,这不摆明了么?
“市委打算让我到哪儿?”郁波深呼吸了一口气,点点头,尽量让自己平静一些。
实际上在得知自己被市委推荐为市委常委候选人之后,郁波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既希望自己能继续留在麓溪工作,但又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自己一直在麓溪工作,从麓溪区长感到区委书记,八年时光,一晃而过,即便没有升任市委常委这件事情,自己也不可能再在麓溪呆下去了,一旦担任市委常委,那走人的可能性起码也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所以他不是没有心理准备。
只是走哪里,郁波却不清楚,尤其是现在市委几套班子主要领导都有人选的情况下,如果一定要说,那也许可能让自己兼任统战部长和总工会主席,但是现在陆为民如此郑重其事和自己打招呼,要自己先考虑问题了,显然不是这种轻松职位能给自己的。
心念急转,郁波已经隐隐猜测到一点儿。
见郁波脸上若有所悟,陆为民也就没有打哑谜,“嗯,估计你都猜到了一点儿,市委有意让你兼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让你主抓经开区的发展。”
……
和前一轮调研的走马观花不同,这一轮的调研陆为民都是有的放矢了。
陆为民很清楚第一轮调研是要摸清情况,第二轮调研就是要指明路径了。
市有市情,区县有区县的具体情况,如何来有机结合,既考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科学性,也考研区县一级党委政府的实际操作性。
杜崇山和陆为民的谈话还是给陆为民带来一些压力,虽然陆为民竭力想要让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按照自己既定的路径推进,但是省里传递过来的影响却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市里的工作安排。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在获得省里的支持同时,却面对省里的期望无动于衷,这说得过去么?
自己推荐的两个市委常委在左云鹏首肯之后,考察组来得很快,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考察程序,只等省委常委会过会了。
陆为民也抽时间专门找了荣道声和高晋那里作了汇报,一方面是两大项目以及长江二桥项目工程的落实问题,另一方面当然也要把郁波和谭伟峰的情况向两位主要领导做一个介绍,这是起码的规矩。
荣道声和高晋都对80万吨乙烯项目寄予厚望,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个项目面临着周邻省份的激烈竞争,甚至陆为民也感觉到二人对这个项目能不能落户到宋州的信心不太足,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像武汉的竞争力与宋州相比,明显更有优势。
垆头机场的问题两位领导明显就没有80万吨乙烯项目那么感兴趣了,不过如果能够从军方手中拿回来,当然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在这一点上,两位领导都表现会全力推动昌江省与金陵军区的协调,力争能有所收获。
程序上走到了,陆为民也就心愿已了。
80万吨乙烯项目省里也许能发挥一些作用,而垆头机场,估计真的就要靠自己了。
秦宝华已经去了京里,带着霍廷江和市发改委、国土局、招商局一干负责人去的,省发改委一位副主任先期已经飞抵京城,双方要在京城汇合,然后开始攻关之旅,后期方国纲也就要跟进了。
垆头机场的工作也已经启动起来了,省军区那边已经和金陵军区空军进行了协调,金陵军区空军方面也给出了很明确的回复,他们无权就这个问题作出任何答复,但是同意就这个情况向上面反应,现在么,就只有暂时等候消息了。
要这么一直等下去,估计等到地球毁灭都未必会有消息,陆为民当然清楚这里边的门道,他需要主动出击。
但现在秦宝华还在京里,他暂时还不能进京,两个人总得要有一个留在家里,所以现在他也就把调研工作做到家。
……
“梓城要发展,就必须要结合自身特色,走自己的路。”令狐道明的话掷地有声,语气里充满了绝决。
陆为民饶有兴致的背负双手看着面前的展板,微微点点头,“道明,你的意思是梓城要另辟蹊径,走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这条路?”
“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只是县委县府的一个思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条主路,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只走这条路,梓城的条件特殊,山区、丘陵和平地各占三分之一,而山区和丘陵却又横亘在南面,阻挡住了我们和南边的昆湖、昌州联系,这是我们目前一个比较现实的困难。”令狐道明叹了一口气。
第一百一十五节 梓城的路
陆为民心中暗笑,这家伙是来要条件了,但却说的是实话。
梓城算得上是目前宋州最困难最落后的县份了,从自己97年第一次到宋州开始,梓城似乎就没有找到自己的路,一直跌跌撞撞的跟风,时而要发展纺织业,时而要以旅游业为主线,总而言之,一直没有把准自己的脉。
令狐道明到梓城担任县委书记陆为民估计还是有些憋屈的。
从苏谯县长到梓城县委书记,照说是升迁了,可是那边是苏谯,这边时梓城,两边的经济总量和结构完全是两个世界,一个是正在高速迈进工业化时代,一个则还徘徊在农业时代,梓城的GDP只有苏谯的十分之一强,人口两县却相若,苏谯接近80万,苏谯73万,这样悬殊的差距不能不让人心惊,这也是令狐道明坐卧不安的原因。
虽然令狐道明是童云松时代被搁在梓城县委书记位置上的,但是陆为民却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决定,你令狐道明在苏谯能顺风顺水,那么把你搁在这梓城县委书记独当一方,给你最大的自由裁量权,倒是要看看你令狐道明能不能打开一条血路出来。
据说令狐道明从到梓城之后,就一直很沉默,一个劲儿的调研,几乎是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摸情况,搞清楚自己的家当底细,一直到自己到宋州之后,令狐道明来汇报时都还没有真正推出他自己的构想,这也说明了梓城的情况困难和令狐道明的慎重。
要干就得要干成,这一点令狐道明很清楚,如果还想前一两任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最终就是一事无成。
所以这一次他必须要把底细摸清,在现在而今眼目下,梓城的情况摆在面前,面临周边兄弟县份的竞争挤压,梓城究竟该怎么办?走什么路才能走出属于梓城自己的路?
梓城生态环境堪称一流,和西塔一直是宋州南部生态环境保持得最好的县份,而这也是一个变相说法,也就是梓城缺乏现代工业,是一个典型以农林业为主的农业县,而且既称不上农业大县,也称不上农业强县,就是一个非常平庸而落后的农业县。
也许唯一有点儿名就是当年江湖道上所说的“苏谯的刀,梓城的炮”,盛产社会闲散人员,而且都是在外地讨生活,但随着宋州社会治安连续几年的整肃,这已经成为了历史,而除此之外,梓城就真的没什么值得夸赞的东西了。
照理说,梓城的地理位置也不算差,西邻遂安,东北与烈山相邻,夹在遂安和烈山之间,北边和麓城接壤,南边则是昆湖,但是梓城的地势构成却成为一个障碍。
梓城是南北两头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