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州准确的说就是积弱已久,就像一个沉湎于病床上多年的病人,没找到病根,更谈不上什么良药,所以才会变成这样,只不过自己到宋州担任市委书记,让宋州超越昌州这个趋势变得更快更明显了一些罢了。
现在昌州市委内部也是有些矛盾重生的感觉,先前彭海波一心指望接杜崇山班,所以对昌州这边的工作不怎么过问,结果没想到是方国纲接任,现在接班无望,重新掉过头来,再想来介入昌州的工作,而茅道庵本来已经有了一些想法,现在彭海波重新介入,顿时就有了冲突,而彭海波是市委书记,又是省委副书记兼任,但彭海波又是外来干部,对昌州情况一无所知,所以这样一来弄得市委内部也是七拱八翘,工作更是难以开展。
这种情形下,昌州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重新振作起来,真的有些难度,所以连黄文旭都有些沮丧灰心,虽然他不是主要领导,经济工作也轮不到他来过问插手,但是昌州局面不佳,对于整个昌州干部的心态和印象都影响极大,他作为组织部长是最能体会到的。
而且昌州在昌江省委印象一旦定型,也势必影响到日后昌州干部的提拔任用,尤其是昌州是副省级城市,下边区县一把手和市直机关一把手都属于副厅级干部,都需要过省委这一关,这就影响更大。
所以他很想听一听陆为民对当前局面的看法,不仅仅是因为陆为民在经济工作上有突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陆为民在很多问题上的远见也已经让黄文旭领悟甚多了。
“文旭,昌州的局面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就像你说的,省委肯定看得到,彭海波和茅道庵这样龃龉,其实对他们俩都是一种伤害,昌州从昔日全省一家独大,沦落到现在,昆湖今年上半年增速也不算低,和昌州距离进一步拉大,如果说昌州只是败于宋州,也许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再败于昆湖,恐怕省委真的就有些坐不住了,给彭海波提醒也是必须的,但这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彭海波来昌江时心态就不对,或者说中央在安排这个干部时就没有考虑成熟,他来昌江是一个什么安排,模糊不清,结果就是既耽搁了昌州,也耽搁了他自己,弄得这个时候不伦不类,不阴不阳,都觉得堵得难受。”
在黄文旭面前,陆为民也没有太隐晦什么,“彭海波的能力我无法评价,但是他是一个外来干部,短时间内肯定不易控制住昌州这样大一个城市,而遇上茅道庵也是一个不愿意妥协的,这就真不好办了。”
“陆书记,你的意思是现在昌州就没治了?”黄文旭再度叹了一口气。
“不太好办,无论换哪一个人,都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因为无论换哪一个,新上任者都面临着和现在的一样的情形,要磨合,不那么容易。”陆为民看了一眼黄文旭,“如果双双易人,彭和茅两人任职时间都不长,这意味着中央在昌州人事上的调整是不成熟的,是失败的,中央能接受这样的结果?这不是打自己脸么?”
黄文旭沉默不语,陆为民的分析判断是准确的,现在彭海波和茅道庵是龃龉不断,两个人各有各的一帮人,在工作思路上也是互不认同,针锋相对,换茅道庵,那么彭海波本来就对昌州不熟悉,又来一个新人,又需要相当时间来熟悉磨合,不合适,换彭海波,茅道庵人熟地熟,做为市委书记要掌控大局,那势必又要引发争端,和现在一样。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调走彭海波,让茅道庵升任市委书记。
但是这个选择只是理论上存在,当下昌州局面如此糟糕,彭海波和茅道庵都有责任,调走彭海波却让茅道庵升任书记,无疑是把板子打到了彭海波一个人身上,这不合适,何况茅道庵能不能扛起这个担子现在省委和中央只怕也是心存疑虑,万一茅道庵也不行呢?昌州似乎已经经不起这么翻来覆去的折腾了。
“行了,文旭,你也甭想那么多了,我的判断,中央暂时还不会动昌州班子,毕竟他们搭班子时间也还短,还可以再观察一下,草率轻动不合适,你当好你的组织部长就行了,昌州市的情况不乐观,也一样会体现在昌州干部上,你好好把昌州干部情况吃透,等到领导需要的时候,你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信手拈来,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就行了。”
陆为民的话让黄文旭也只能叹息,“还能怎么了?我只是有些心有不甘啊,本以为到昌州能好好干一干,但现在这副情形,让人很沮丧,你干起工作来都觉得没有斗志,还是觉得当年在丰州更得劲儿。”
……
等到陆为民的20天工作基本结束时,陆为民已经完成了他对全市包括经开区在内的十二个区县调研,同时也还选择了交通、国土、建设、公安、财政、水利、文化、教育等多个局行进行调研,还实地的察看了宋昆高速公路前期准备工作、宋州港扩建工地、二环路西段工地、宋州——江洲——泽口快速通道建设工地等多个全市重点建设工程。
可以说这一圈走下来,陆为民对全市今年的发展态势基本上就了然于胸了,在离开宋州赴京时,陆为民在和秦宝华交换意见时也很难明确表示自己对宋州一年的发展非常满意,当然他也给秦宝华提了几方面的意见,建议市里边要尽早动起来。
像和昌江大学、中国科大建设宋州分校区的事情,这是一项事关长远的大计,陆为民在京里时已经通过曹朗和中科院那边衔接过,愿意以最优厚的条件为中科大建设分校区提供便利,欢迎中科大到宋州设立分校。
昌江大学那边陆为民也和教育部、省政府这边进行过沟通,应该说昌大是有意在宋州设立分校的,但是具体条件可能还要进一步谈,比起中科大那边,这种可能性要大许多。
第五十四节 返校
教育这一块一直是陆为民最为关注的,无论是职业教育这一块还是基础教育这一块。
职业教育不必多说,关系到宋州几大主导产业的竞争力问题,在市里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之后,的确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市里边已经有几家民营职业技术学校陆续成立,估计还会有多家职业教育学校抢滩宋州这个工业大市。
相较于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基础教育这一块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一方面是宋州传统名校不断改扩建,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则是私营资本大举进入宋州依托宋州教育名片,开设民营教育机构,和宋州传统公立学校形成竞争。
这种竞争也使得宋州教育名气愈大,前来宋州就读的外地学生越来越多,进而也成了宋州城市名片中相当耀眼的一张。
陆为民给秦宝华交待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倾斜关注,确保宋州教育优势,那么在高等教育这一块上有所作为也就是必然的。
要想大中专院校进入宋州,这项工作不像其他工作,很大程度需要诸如省政府和教育部这些高层的认同,而要打通这些部门的关节,既费时,而且效果未必好,要有打长期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但是陆为民和秦宝华也都清楚,如果宋州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那么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一块上持续深耕的努力就不能松劲儿,哪怕前期的投入丝毫见不到收益,但是你还得继续努力。
好在陆为民和秦宝华两人在这一点上的观点是惊人的一致,尤其是在上半年宋州GDP突破了800亿之后,无论是陆为民还是秦宝华都觉得宋州应该有足够的底气在教育这一块上加大投入,这既关系到宋州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同时又牵扯到普通百姓的民生需求,所以在这方面有所倾斜是必要的。
在临行之前,陆为民也和秦宝华磋商了80万吨乙烯项目的推进事宜。
这个项目的敲定是宋州的一大胜利,但是这个项目的落地到推进再到建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项目预计2005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08年10月建成投产,工期36个月,而这期间宋州市委市政府还有大量的协调工作要做,包括向中石化方面承诺的一些附属基础设施工程也需要启动建设了,这些项目资金投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也需要综合规划,分期投入。
不过对于这个项目能够给宋州日后的产业发展带来相当厚实的潜力整个宋州市都还是相当认可的,一百多个亿的投资进来,建成之后将使得宋州成为长江中下游一个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由此可以拉动一条附加值极其巨大的产业链形成,其给宋州石化产业带来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也将带来整个下游产业链的变革。
……
一回到京城,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儿,就开始了密集的党校学习课程。
和学生们一样,党校也是9月1日开学,开学典礼上还有半年制中青班以及进修班的学员,两千多人,熙熙攘攘,比上半年多了许多,大礼堂居然坐不下,可谓规模空前。
遇上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来校做演讲,算是一堂好课,大家兴趣也很浓,尤其是企业界的学员,主要谈全球化时代中中国与欧美的挑战和机遇,讲得的确很好,大家也听得格外出神,对于中国和欧洲经济结构分析,以及贸易平衡等内容也很有见地。
目前是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联系蜜月期,加入WTO之后,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猛增,像德国、法国、英国等欧盟大国与中国的贸易额持续攀升,而且互补性也很强,但是贸易摩擦也开始出现,贸易壁垒也隐现,一些欧盟国家内部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也开始抬头,这也值得引起中国和欧盟的警惕,尤其是受到美国举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的影响,欧盟这边颇受刺激,所以这种情绪需要疏导和解释。
党校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自然也有内行人士,纷纷发言,对方倒也是应对得当,话题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对华军售、环保等话题,双方都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