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迷梦-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即使是艺术片也应该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反应和体现,表现在电影上,就是电影的主题和故事,然后艺术片的主题和故事又要接受社会意识的审视和考验,那么说到底,艺术片也是要有市场的,至少它是需要承认的。不然的话,除非艺术家本身已经被承认了,他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你这是什么理论?”贾元问道。
  “我觉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沈正辉摊手,“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
  “那么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贾元追问道。
  “我听说去年电影局已经和大家谈过了,对于不少人的导演资格和作品已经解禁了。”沈正辉看向参会的电影局局长。
  对方点了点头,“是的。”
  “这就算是一个好的基础,”沈正辉继续说道,“既然现实的状况已经好了不少,那么大家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好好证明一下自己。”
  贾元嗤笑了一声,“你根本就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楼桦拉了拉贾元,“好了。”意思是让贾元见好就收。贾元推开了楼桦的手,“我这些个问题不是为我自己问的,”他很是坦荡的样子,“我熬了这么些年,也算是有点小名气了,自己凑点钱拉拉投资也能够拍些‘所谓艺术’的电影。”他看着沈正辉,“所谓艺术”这个词说得有些讽刺的味道,“但是我不能让我的同代人和我的后背,继续遭受我这样的苦难。”
  “呃,老贾,说得有点过了。”一旁的王帅说道,“苦难也是一种磨练。”
  贾元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他一下子坐下来,“太他妈的磨练了。”
  大哥你的路算是顺利的了。沈正辉咳嗽了一声,在电影局领导和前辈们颇为尴尬的注视下回应道,“我不好对艺术片作出评价,因为很有可能,不,不是很有可能,因为基于我的身份就是偏见。”他摊开了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我们的体制把所有的导演都培养成艺术片导演也是不对的,譬如说我们科班不能培养出冯导演一样的人才这就是很大的损失。”冯导演被看得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不过抬起头来的时候依然是面无表情。
  “所以我很难回答贾导演刚才说的那一番话,就我个人来讲,先把艺术片导演这个话题放开,我觉得中国目前需要培养出一批技术性的导演和配套的产业,才是最急的任务。因为从好莱坞的电影就可以直接看出来这个趋势,就商业电影而言,最吸引人的东西最终还是场面和特效,因此,无论是从我们电影的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电影市场不被冲击的角度而言,这都是最迫切的。”
  沈正辉扫了一眼贾元,他还低着头,似乎情绪还很激动,还不住地摇头,似乎对于沈正辉避重就轻地逃开了自己的问题非常不满。
  “不好意思,因为今天的题目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鉴于我本人的身份,我所谈的话题也偏向商业电影方面。”沈正辉解释道,“你们可以认为我对于‘艺术’的电影有偏见,因为那根本就不是我所擅长的领域,所以我只能谈谈我个人偏颇的观点,这倒不是故意针对谁,或者说我看不起什么类型的电影,因为来之前电影局的领导就已经和我说这是一场开放的交流会,所以我也尽量坦诚一点,虽然非常不了解、不熟悉艺术电影,但是还是不得不说上一些。如果有得罪,希望大家看在我年轻的份上,不要怪罪。”
  沈正辉主动提到自己的年龄,这才让在场的人都重新注意到了这个别扭的一点。他是75年生人,97年毕业,98年正式进入电影圈,拍摄了《不良高中残酷史》,这时候他刚刚二十三岁。贾元导演比沈正辉大五岁,他在电影圈起步也同样比沈正辉早上五年,早在93年,他就已经开始拍摄自己第一部片子《小山回家》了,说起来,他实际上是这一代导演里面路子走得最顺的一个,今年刚刚满三十四岁的他已经是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了。
  从商业和艺术两个角度上讲,在场的除了张导演这些前辈之外,有资格和沈正辉对话的就属他了,他也当仁不让地首先发声,结果被沈正辉打了一拳太极,硬是把这个话题绕开了。如果继续就这个话题纠缠不清的话,反而显得心胸狭窄了,于是贾导演坐直了身子,冷眼看着沈正辉,准备好好听听他准备怎么说。
  “就我个人的看法,导演有可能处在两个分歧的极端,一种是导演包办一切,让整部片子都充满了他的想法和影子,另外一种是导演完全沦为了执行者,就中国而言,制片人掌管一切的制度还不太成熟,我们连导演都不够,更不要说懂行的制片人了。不过这在香港方面倒是有例子,譬如说徐克,再譬如说王京。”沈正辉扫视了一下全场,大家都没有不耐烦,都有些津津有味地听着,似乎在等他后面说的东西。
  “中国的导演还是偏向第一种的,导演的权责很大,必须为整部片子负责,但是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一个的力量有时候控制不住越来越巨大的电影投资项目,于是带有个人风格的作者电影虽然不说会绝迹,但是在主流市场上只能说会越来越少,这样越发地显得那些有着鲜明的风格的导演的可贵了。”
  沈正辉咽了一口口水,终于按照自己的思路一直说下去,“但是现在的社会的变化太快了,想要完全掌握电影的进程的导演会发现时代变化的太快以至于自己跟不上了,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风格,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能举个例子吗?”楼导演阴阳怪气地问道,“我可感觉不到这种趋势。”
  “实际上例子已经非常明显了,大家没有意识到,”沈正辉说道,“譬如说张导演拍摄《英雄》的时候,他本人不会去设计武打动作的细节,他只会和动作指导说我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效果,让动作指导去设计动作。场面的宏大,更多的特技拍摄和特技制作,都不是导演一个人能够玩得转的,他必须成为这样一个角色,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
  楼导演嘴角露出了不屑的表情,“你说的是剧组内部的分工,和导演的控制力没有关系。”
  “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剧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就是整个电影产业发展壮大和专业化的趋势。”沈正辉说道,“既然如此,我再举几个例子,《哈利波特》、《上海堡垒》、《悟空传》。”
  “有什么共同点吗?”有人问道。
  “这几部作品都是商业上成功的作品,注意到它们都是在电影拍摄之前就已经以其他形式获得了足够多的影响力,然后当电影真正拍摄成功的时候,因为其他艺术形式而关注电影的观众就成为了电影最直接的消费者。”
  “热门小说、动画什么改编成电影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楼导演代替贾导演开始抬杠,“日本的热门动画片不是每年都出电影版吗?这也是电影题材的一个方面而已。”
  “我认为这是电影题材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沈正辉回答道,“它就涉及到了我前面讲的一个问题,电影发展的动力有时候就是受社会意识的推动,电影自身的发展就是受社会影响的,社会文化流行就是电影的题材来源,其实这非常好理解的,就好像现场大家的电影对于社会的记录就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一个侧面,电影题材就是社会本身的一个反应,这种变化来得太快太猛烈,有时候某些东西被你们敏锐地抓住了。”
  他看了看坐在会议桌上的领导们,领导们都露出官样的微笑,“未来的电影题材主流的方向肯定是偏向娱乐的,这和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精神需求有关系。当然,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某些层面上,艺术片也就有了细分的市场,所以说在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会让各种类型的片子都能够生存下去,但是就主流来看,毋庸置疑,商业片的市场最大,商业片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中社会大众的趣味,这是商业片成败的关键。我觉得就影片投资来说,未来的商业片电影投资显然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很容易能够猜出来,看看《英雄》的成本就看出来了,随着社会发展,除非遭受金融危机,不然的话电影明星的身价指挥涨不会跌,成本越来越高,风险也就越来越大,于是电影的投资也就越来越倾向于稳妥的内容和类型。”
  “偏向于受欢迎的小说、漫画这些题材的改编吗?”有人问道。
  “不局限于,”沈正辉说道,他又看了看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第六代导演群,“实际上这就显示出艺术片的意义来了,从某个角度上讲,艺术片算是商业片的先驱,起到了某种为商业片探路的作用。所以各大电影奖项的设立,鼓励创新和鼓励新人,培养演技,这都是为了整个产业更好的发展。”
  有人眨眼,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问题就在于如何把握好这个衔接,实际上艺术片和商业片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都不是健康的。现在让人担心的就是艺术片和商业片对立得太厉害,这样实际上对于谁都不是好事情。艺术片越发地曲高和寡,商业片沉浸于套路的重复,到最后各自都走上了歧路。”
  “所以看事情要全面地看,”一位副局长认真地点了点头,“沈导演的看法很深刻啊!”
  沈正辉强忍住自己的羞愧,继续说道,“我也很希望有拍艺术片的导演能够拍拍商业片,同时也希望拍商业片的导演能够尝试一下艺术片,关键是不要把自己局限住了,眼界开阔,打破类型片的藩篱,这样对于将来的导演就有很重要的意义。要完成这样的转换,就好像我前面说的,导演要把握住重点,要能够寻找好的助手,分工协作,这样的话,又需要我们的电影产业足够链足够粗,足够大,有足够的人手,人与人之间思想的对撞,交流产生化学反应。如果仅仅几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