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他扣下枪机的一瞬间,“哒,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机枪声从身后传来。
南乡茂章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大脑便“嗡”地一声,失去了知觉。飞机拖着一股浓浓的黑烟,直直地向着下方栽去
“四大天王”之首南乡茂章大梦未醒,命赴黄泉。
勃尔盖维森斯基扭头回顾,不禁大惊失色。日机飞机咬得这么近了,自己却毫无所知。要不是这个中国人从半路杀出,自己恐怕现在已不在天上了中国空军藏龙卧虎
“好样的,中国人。欠情还债,我一定拿日本人的一架飞机来还这笔情”叨念着,他抖着机翼,猛踩油门,飞机直向前面的那架“96”式扑去。
大队长罗英德看了眼坠落的南乡茂章座机,再看看身后。一片蓝天。他这才定下心来轻舒口气。
刚才,他正咬住一架日军轰炸机,突然间瞥见苏联大队的领队长机被一架日机紧紧咬住。他想也没想就放弃了嘴边的肥肉,一推操纵杆向下扑去。下冲的同时,他一阵射击,把南乡茂章打下了蓝天。这一击看似偶然,可这准确一击的背后,凝结着他多少血汗,只有他自己清楚。对这一击他并不感到了意外。
可意外的是,被他击落的,竟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四大天王”之一,“空中霸王”南乡茂章大尉,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罗英德翻开了日空军王牌飞行员折戟的新的一页
眼看着日机栽落,早被日机欺负的咬牙切齿的川军弟兄,忍不住爆发出了一阵阵疯狂的呼声
空军,自己的空军川军的头顶上,终于出现了自己的战机。
这里的土地是属于中国人的,这里的蓝天也同样是属于中国人的只要还有一个中国士兵,一架中国战机,战斗,就永远也不会停止
然而,这只是空战的刚刚开始,中国的飞行员们,就和陆军弟兄一样做好了誓死捍卫国土的准备
空军空军
第三卷:会战!会战! 第二百十四章 史迪威
第二百十四章史迪威
2月18日,徐州。
此时,在23集团军与国崎登旅团在口子岭一线酣战的时候,一位神秘的人物也在密切注视着中国形势的发展,关注着东方两个巨人的这场生死较量。
他,就是当时的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
当他来到徐州时,一切都使他那饱受西方熏陶的大脑混沌不堪。他觉得自己眼中这个神秘古国和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就像他第一眼看到的武汉一样扑朔迷离。
混乱的码头、街区,挤满成千上万像热锅上蚂蚁一般的人。大小官吏、投机商人、难民挤在一队队即将赴死的军人和宣传救国的热血人士之
在这里,他既能看到一种不屈民族固有的献身精神和充沛精力,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丧的懒散和冷漠。虽然地断断续续在中国已呆了20多年了,但他还是认为,要真正了解中国,解开其中错综复杂的网解,比学中国话甚至更困难。
但聪明、固执的史迪威不会裹足不前。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中国20余年的经历,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来到了最前线战场,从战略大后方到日本占领区,他到处走,到处看,到处问。
政府官吏、新闻记者、中日双方将领都是他重点盯住的目标,而普普通通的中国百姓、士兵、学生也是他谈话的对象。他观察着、思索着、探寻着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预测着中国遥远的未来。
自然,他也在琢磨中国人所做的这种牺牲,对他的祖国美利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他确实难。国内,总部军事情报处的顶头上司麦凯布上校处处与他作对,百般刁难,使他即使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也深感掣肘。可史迪威毕竟是史迪威,他的倔强和对事业的狂热追求使他从不服输。他一生的座右铭别出心裁,但眼下对他却再贴切不过了:
“不要让那些狗咋种把你咬倒在地”
他几乎动用了国内军界所有的关系,包括同窗好友马歇尔将军,才收拾住“迂腐的小官吏”麦凯布。他又巧妙地利用罗斯福对中国战场的关注,通过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领到了一张能在中国各地四处“旅行”的通行证。
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情绪随着口子岭大包围的开始,一夜间振奋、高涨起来。用他的话说就是“举国上下欣喜若狂”。人们不再怀疑日军也是可以战胜的了
当他面对徐州战区前敌总指挥薛岳司令长官的时候,史迪威开了口:“将军,口子岭发生的一切让我决得敬佩,这是您高超指挥艺术的体现”
显然,史迪威把发生在口子岭的战斗当成了薛岳所指挥的了,他随即继续说道:
“但就一般战术角度而言,我认为你们更需要进攻,向敌发起攻击。只有积极的进功,才能有效地消灭日本人。”
薛岳对谈话能从两人相同的职业上展开,显然很有兴趣。这么些年来,中国虽然不乏战争,但无论上海还是南京,真正就战略战法而引起的争论太少了。昂首阔步的将军们似乎个个登峰造极,厌倦了这个话题,却对政治着了迷。
可一上战场与日本玩起真的,这些“政治家”们又都失去了谈论政治时的自负。“畸形的中国军人”他很想对那些家伙吼几声,可这声音在腹腔里滚来滚去,总冲不出来。
今天,一个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上校却单刀直入地勾起了他的话题:“上校,你的坦率令我欣赏。可是你知道我们的对手吗?了解我们的部队吗?进攻在一般意义上说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可在中国战场上,它的地位也许就得与防御调过来。”
“不,绝对的劣势是不存在的。日本人装备上比你们强,可他们宽广的战线而引起的兵力分散,战场上的山川水地,消弱了他们机械化装备的优势。而你们数量上占较大的优势,又有最优秀的士兵,所以我认为,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是不该放弃进攻的。关键是中国指挥官的素质,效率不高。”史迪威一着急,便暴露出尖刻、固执的本性来。
薛岳倒是不急不恼,反而哈哈一通大笑:“上校,你知道吗?你,并不是第一个向我们建议发动进攻的西方军人”
“嗯,我相信睁着眼睛的人都会看到这一点。那么请问你所说的这个西方军人是谁?”史迪威火气消了一些,问道。
“法肯豪森,中国军队的德国总顾问。上校,从愿望上说咱们是一样的,从战术上说,咱们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中国的许多事情你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说,如果你是个班长,想带你的人冲出阵地,时机也有利,可你的排长命令你固守阵地,你该怎么办?”
“将军的意思是说你有阻力?难道作为战区前敌总司令官你还没有选择使用作战方式的权利?”作为军人,又深受麦凯布之苦的史迪威一点就通,满是皱褶的脸上充满诧异。
“上校,我们的职业虽然相同,但东西方的思想差异渗透在各方面,军事上也不例外。说实话,徐州方面的形势现在非常不妙。虽然我们把国崎登旅团包围在了口子岭,并且随时都能歼灭,但日本人的10个师团已从三面向这里扑来,我们也在不断地把军队调向这里。可60余万人猥集徐州一点,队形密集,人员混乱,又无法采取主动的攻势行动,请问上校,要是你,你会如何办?”
“将军,你们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你是战区前敌司令,你有权调动部队采取行动。”
薛岳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武官先生,中国有些事你很清楚。可有些事,以你们西方人的思维考虑是无法加以理解的。法肯豪森总顾问也曾多次强调进攻、出击,但我无法满足他。不是我不想这么做,而是有些部队我根本就调不动。”
不知何时,薛岳脸上笑容已逝,只有几分惆怅和无奈。
史迪威联想到华盛顿总部那几个指手划脚的小官僚和他对中国军队派系纷争的了解,多少也猜出了几分面前这个令日本人畏惧的中国将领的艰难。作为外交官,他知道再谈什么“进攻”就太不知趣了
他及时转换了话题:“将军,对这场战争你有信心吗?”
薛岳慢慢收回目光,转向史迪威:“当然我对中国的胜利从不怀疑、虽然我们眼下不能指望马上打败日本人。但日本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少资源、人力?他们经得起长期战争的消耗吗?从战略上说,日本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在中国的战争。他们出兵就已先败了。只是种种原因,使中国的胜利来得可能要迟些,我们付出的牺牲也要大些。”
史迪威对薛岳的话却颇不以为然:“将军,你的自信令人钦佩,我对中国也充满同情。可我认为,以日本现代化的军事装备,以贵国军队如此消极的战略战术,中国要赢得这场战争,绝非易事。请问失去徐州,就等于失去中原,你们将何以为战?”
“先生,你们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不也是连遭败绩,南军强大得多吗?但最终结局又如何呢?中国战场即使失去中原就是再失去后面的一系列战争就结束了吗?请问,就是日本人把全部兵力派到中国,他们能控制住广大的占领区吗?南京失守,我国军游击部队依然在后方奋战,日本人依然没有能够成功”
“但你得承认,就军事而言,这就是失败的!”史迪威显得非常之的固执
“失败不同于征服。中国5000年来,曾数度被外敌强占,这个民族却没有灭亡。今天日本人就是想占领也不可能,自然就更谈不上征服。”薛岳也不示弱,回击道。
史迪威摇了摇头,退缩了:“但愿中国的军人都有薛长官的自信。”
薛岳从座位上站起来,踱了几步,说道:“武官先生,关于中国的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