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瑞恩的表态也是他们的信心所在。
虽然被黑客爆出了种族歧视的言论,但主流媒体和网站上面,并没有在这方面过多着墨,以迪士尼为代表的众多媒体,纷纷将米拉麦克斯包装成了黑客事件的严重受害者,也鼓吹不能对来自极端主义组织的威胁低头。
舆论无法控制,却可以进行引导,这也是媒体最擅长做的事情。
黑客组织没有下一步的行动,似乎沉默了,时间慢慢迈入了十月份,当《我在伊朗长大》还有十天上映的时候,他们终于发出了米拉麦克斯事件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我们此前已警告过米拉麦克斯影业,要求得不到回应,我们就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已经握有米拉麦克斯全部的网络数据,包括雇员的秘密以及各类高层机密,如果不遵从要求,我们就将全部数据公之于众。”
“立即放弃上映破坏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的《我在伊朗长大》和《一次别离》!这是犹太人针对伊斯兰世界发起的攻击,所有的伊斯兰兄弟应该团结起来,致力于消灭犹太人,将犹太势力彻底赶出好莱坞!”
“米拉麦克斯和联邦调查局,你们找不到我们的。我们是完美的,坚不可摧的。只有明智的决定和行动才能拯救米拉麦克斯影业!”
这些人还警告了院线——如果有院线放映《我在伊朗长大》和《一次别离》,请想想2001年的911事件!
米拉麦克斯的部分员工和高管接到了一份电子邮件——迄今为止我们所做的都只是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你不想遭受更多损失,请在下方的邮件地址中签名反对米拉麦克斯影业的所作所为。否则,你和你的家人都将身处危险之中。
事件出现了惊人但瑞恩隐隐有些猜测的转变,这个将‘雅利安国家’迅速改名为‘维护中东和平’的黑客组织,威胁米拉麦克斯取消影片《我在伊朗长大》和《一次别离》的发行计划。否则将在美国发起类似“9。11”的恐怖袭击。
至此,黑客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就是冲着这两部影片来的。
刚刚经历了911事件的美国是敏感的。几乎所有北美院线都对可能招致的恐怖袭击表示担忧,包括a在内的几家院线公司。还宣布暂时中止即将上映的《我在伊朗长大》的放映计划。
接着,又有几家院线公司宣布放弃放映计划,似乎《我在伊朗长大》就要完蛋了。
米拉麦克斯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放弃《我在伊朗长大》和《一次别离》几乎是最好的选择。
“该不会与伊朗政府有关系吧?”
也不怪妮可会如此想,这几年好莱坞与伊朗之间摩擦不断,甚至让伊朗政府在全世界都丢足了颜面。
明亮的灯光驱散了夜晚的黑暗,将花园中照射的分毫毕现,所有的佣人都被瑞恩打发去了前庭。连临时服务员都是妮可在充当,今晚他们与韦恩斯坦兄弟等人的谈话,绝对不能流传出去。
“很难说。”
一直很少说话的鲍勃?韦恩斯坦从长条餐桌上拿了一根香肠,坐在瑞恩旁边,边切边说道,“即使不是伊朗政府,也是倾向于他们的组织。”
“他们很会伪装。”
《我在伊朗长大》的制片人凯瑟琳?肯尼迪放下了刀叉,“开始时我也以为是那些白人至上组织针对理查德和我们犹太裔发起的攻击。”
端着自己的咖啡杯,瑞恩一直没有开口,等餐桌上的议论渐渐停歇。这才放下了杯子。
“不管这件事伊朗人有没有参与。”他缓缓说道,“这个黑锅都要让伊朗政府来背。”
“他们确实是最适合的对象。”哈维?韦恩斯坦附和的点头。
“事情到了现在……”瑞恩双手交叉,放在了桌子上。给这件事定下了基调,“这是伊朗人对犹太人,对整个好莱坞发动的攻击,他们挑衅的是我们的自由,是好莱坞制片的自由,我会向联邦政府、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局施压,黑客交给他们追查。”
所有人都看着瑞恩,完完全全以他为中心。
“我们必须做出反击,挽回米拉麦克斯的形象。以及我们在资金方面的损失。”
“我会联络院线。”鲍勃?韦恩斯坦吃掉最后一块香肠,“尽可能按照原计划上映。”
“哈维。鲍勃,凯特。”瑞恩的语速不快。却异常清晰,“好莱坞电影所拥有的言论自由的主体地位,是好莱坞一次次在最高法院的官司打出来的,来之不易。”
“这是一片自由观念深入人心的土地,当自由遭受恐怖主义威胁时,公众会爆发最大的热情,别忘了,这两部影片还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全力支持……”
将大致的计划说了一遍,众人没有异议,不管这件事与伊朗有没有关系,伊朗政府的黑锅都背定了。
即使他们不做,联邦政府和联邦调查局也绝对会将这件事扔在伊朗人头上。
过去、现在和将来,全美都不会放弃向敌对国家泼脏水。
这样还有其他好处,易怒的伊朗政府肯定又会对好莱坞,特别是好莱坞的犹太裔发起抨击,而一向政治正确的奥斯卡很可能在重要奖项上面选择犹太裔作为回击。(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一章 高举自由的灯火()
尽管‘维护中东和平’组织的言论大多是针对犹太人,但在众多媒体的渲染下,这是他们对好莱坞发动的攻击,威胁的是全美的自由。
瑞恩说的并没有错,好莱坞为了自己的创作自由,过去数十年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肯定不会放弃这一点;联邦政府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全美对伊朗的敌视,与好莱坞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何况,那两部影片还是华盛顿当局力主推动制作的。
除了与全美犹太人协会和好莱坞的名流保持联系外,瑞恩还亲自往白宫挂了一通电话,双方几乎没怎么交流,就在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白宫需要进一步丑化伊朗,瑞恩需要利用伊朗为米拉麦克斯和犹太裔洗地,挽回先前的巨额损失,乃至从奥斯卡上获利。
“此次袭击事件与以往我们所遇到的网络攻击都不相同,其目的不仅仅是形成大规模的破坏,还试图干涉美国的言论自由。”
网络安全公司ye接受米拉麦克斯的聘请进行了调查,负责此次调查的专家团队负责人凯文?曼地亚接受采访时说道,“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次经过精心准备和策划的犯罪行为,而策划者应该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他们趁米拉麦克斯影业不备而发起了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袭击。”
联邦调查局则更是直接,正式介入‘米拉麦克斯事件’开始,就显著提升了案件的侦破速度,瑞恩与白宫通过电话后,他们每每出场表态,都毫不犹豫地指认伊朗就是幕后推手。还罗列出了一系列证据。
“攻击米拉麦克斯影业中使用的黑客软件与伊朗人员开发的其他恶意软件有关;此次攻击中使用的工具与去年伊朗对以色列银行和媒体的网络攻击中使用的工具相类似……”
伊朗是米拉麦克斯事件的幕后主使者合情合理,也合乎白宫和好莱坞乃至全美公众预期的情节设定。
“我们没有屈服,我们没有让步。我们一直在坚持!自由创作是好莱坞的传统和权力,自由世界不会向恐怖主义妥协!”
召集的新闻发布会上。哈维?韦恩斯坦也适时表达了米拉麦克斯的态度,将声望严重受损的米拉麦克斯包装成了自由斗士,“哪怕只有一家院线放映《我在伊朗长大》,米拉麦克斯也会执行原定的上映计划!”
诺基亚剧院也宣布,会与米拉麦克斯合作,为影片举办首映式。
随后,‘维护中东和平’组织又一次对米拉麦克斯发动了黑客袭击,但在早有准备的网络安全公司的反制下无功而返。这些家伙只好在网络上发表了针对可能出现的首映式的言论。
“警告!
参加电影《我在伊朗长大》首次公演活动和去电影院观看此电影的人们,我们会让你知道拿恐怖事件开玩笑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很快,全世界都将知道米拉麦克斯发行的这个电影有多么的不堪。
很快,全世界都会感到恐惧。
想想2001年的9月11日。
我们建议你在电影放映期间远离那些电影院。
如果你住在电影院附近,最好选择搬家。
接下来几天内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因米拉麦克斯影业的无知无度而起。
米拉麦克斯影业会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米拉麦克斯事件发生之初,美国公众如同看待其他八卦绯闻一样,旁观事态发展,一副看戏的姿态,切身之痛的只有米拉麦克斯的股东们,所以瑞恩决定将全美公众都拉下水。让他们掏腰包来为米拉麦克斯的部分损失买单,而‘维护中东和平’组织的恐怖威胁言论,也激怒了全美公众。
在美国人眼中。在电影里丑化伊朗人乃至恶搞一国的领袖都是合法的言论自由,好莱坞乃至全美所拥有言论自由来之不易,所以不论是外国还是本国的政治领袖和宗教圣人,都可以成为讽刺的对象。
尽管遭受了恐怖威胁,但在瑞恩的力挺下,米拉麦克斯还是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坚持影片按期上映,米拉麦克斯的强硬态度,重新唤起了公众的好感。甚至还有很多支持自由主义的团体,自发组织人员聚集在了米拉麦克斯影业门前。以示支持。
自由或许不是普世价值观,绝对是北美奉行的价值观。当自由受到威胁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了出来。
恐怖威胁似乎吓住了不少准备去参加首映式的人,瑞恩则在上面,发表了支持首映式的声明。
“如果《我在伊朗长大》发行受挫,那么我们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言论自由就输给了恐怖主义的威胁,面对威胁妥协就范不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