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尔察克用尽了能用的一切手段,甚至不能用的手段也用了,可图哈切夫斯基却告诉了他:“你丫就是一个外行,玩海军你是高手,但是玩陆战就是门外汉!”
在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察克的大军碰得满头是包,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他也有想过绕开这里,但是老道的布鲁西诺夫没给他绕路的机会,指挥部队牢牢地黏住了高尔察克。
于是乎。不可一世的高尔察克发现,他似乎没有选择了,前进完全不可能,红军都杀红了眼,而且防御势态的优势使他们极大的弥补了装备和经验上的劣势。除非布鲁西诺夫和图哈切夫斯基脑子抽筋了进行反攻,否则高尔察克没有一点儿胜利的可能。
那就后退?实际上高尔察克是退无可退,后继无力的他,只要后退部队就会崩溃,然后俄国的冬季将毫不客气扼杀他东山再起的希望。
“我们只能继续坚持!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高尔察克的判断是准确的,他没有路可走了,只能坚持。问题是,坚持也是需要资本的,而他恰恰没有资本。所以才会气势汹汹地说出抢粮食的话。
其实高尔察克还算是说晚了,实际上他那帮很实际的手下早就开始抢粮食了,甚至不光抢粮食,只要是值钱的、只要是对他们管用的,统统都抢。
一时间下诺夫哥罗德的老百姓算是受苦了,而白军也成功的将自己的名声弄得更臭。当然,布尔什维克也好不到哪去,余粮征集制度将富 农搜刮一空,这让不少原本对布尔什维克有好感的农民万分失望。尤其是刚刚才被收复的乌克兰,本来就深受战争之苦的农民原本还想盼着过好日子,结果一点儿富余的口粮也被征粮队搜刮一空。
可以说进入到1918年年底,俄国的内战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谁能撑过这个节点,谁就能掌控这个国家。红军和白军都在咬牙苦撑,而在他们之间,却偏偏还有一股相当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势力,这股势力虽然不算强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却可以左右俄国乃至世界革 命运动的命运,这股势力就是俄国的农民!
请注意,掌控这股势力的人,名叫马赫诺!他是一个极其矛盾、极富争议,但是却不可以忽视的重要人物!
“布尔什维克已经表现出了剥 削本质,”马赫诺在乡村发表演说号召农民参加他的队伍,“……事实证明,他们实行的一样是剥 削政策,抢走了你们辛勤劳动的所得……他们是新的强盗、是伪无产阶 级政权!只会用密探和政 治委员奴役你们……而我们乌克兰革命起 义军的口号是拥抱真正的自由,打倒政 治委员、打倒契卡、打倒当代密探,消灭征粮队!”
ps:
鞠躬感谢胖子逯非、尤文图斯和秒杀土豆同志!
383 马赫诺和彼得留拉()
马赫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理一百个人眼中也会出现一百个不同的马赫诺,原因是这个家伙争议性太大了,根本不能用简单的好人与坏人来评判他。
我们从头说起吧,这位“带着毛瑟枪的空想家”就连出身日期都极富争议!当然,不是马赫诺粗心的父母记错了日子,他的生日被搞错,原因是相当深刻的。
话说马赫诺的童年相当的不幸,他的死鬼老爹像所有俄国人一样沉迷于一样东西——酒精。不过比斯 大林幸运一点的是,他的老爹在马赫诺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喝死了。小小的马赫诺虽然不用担心被酒鬼老爹暴打,但同时也决定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得挑起家庭重担。
马赫诺从小就为农场主放牧、做油漆粉刷工、在翻砂厂打小工……总而言之跟布尔什维克中的很多老革命一样,根红苗正妥妥无产阶 级苦 逼穷光蛋。
很早就体会到生活艰难的马赫诺绝对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1905年俄国闹革命那一年,16岁的他跟一群无政 府主义者“学坏了”,费了相当大的功夫才加入了有“无政 府主义者”主导的“贫农协会”。
那么这个“贫农协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呢?这么说吧,他们跟梁山好汉干一路买卖,最擅长的就是打家劫舍的无本生意。更可怕的是,马赫诺在“梁山”干得相当的不错,工作成绩一向突出,很快就在好汉们中间享有“铁面革命家”的“美誉”。
草莽英雄马赫诺在那几年过得算是相当的滋润,匪气十足而又相当彪悍的他很快就因为工作成绩太过于“突出”引起了沙皇政 府的高度重视。
1910年,马赫诺那年将将21岁(注意这个年龄,相当的重要!),在一次“严打”行动中,马赫诺不幸落网。沙皇政 府可不会对他这种草莽英雄客气,鉴于他的光辉业绩,很快就法庭就做出了最终裁决——绞刑!
如果马赫诺被绞死了,自然后面就没那么多故事了。值得感叹的是马赫诺拥有一位好母亲,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这位母亲想尽了办法,当时甚至给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也就是那位很不得民心的德国公主写了求救信。
在信中,这位“英雄”的母亲声泪俱下的宣称,她的儿子并未成年(俄国当时的法律规定21岁是法定成年年纪),希望法外开恩。在这位母性泛滥的皇后斡旋下,沙皇一家子法外开恩,尼古拉二世亲自下谕旨。改判马赫诺终生苦役。
那么马赫诺到底成年了没有呢?很可惜,那位英雄的母亲撒谎了,她篡改了马赫诺的出生记录,这位“孩子”当时已经是成年人了。
马赫诺侥幸在鬼门关走了一个来回,服苦役阶段。自感实在无聊的他选择了用阅读来打发时光,那些年里他几乎读便了俄国所有作家的著作(看来基督山伯爵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监狱果然是最好的教 育部)。在狱友、无政 府主义者马林的影响下,马赫诺的无政 府主义世界观终于形成了。
随着二月革命的爆发,“牛鬼蛇神”们全部被释放了出来,在一片混乱中马赫诺逃回了乌克兰老家,与痴心等待了他七年之久的心上人纳斯塔。瓦谢茨卡亚结婚。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贫农协会”的好哥么担心马赫诺沉迷于儿女情长,怕他丧失革命斗志,强迫纳斯塔悄悄的离开了马赫诺(真是一群好兄弟啊!)。
马赫诺起初对夫妻分离感到痛苦,不过很快随着俄国天下大乱,随着他从其他方面得到了补偿,这种痛苦也就淡忘了。
鉴于马赫诺过去坐牢的“英雄经历”。他顺利地当选了“贫农协会”会长,在他的领导下,“贫农协会”对地主老财展开了无情的“革命清算”,一时间他成为了乌克兰农民心中的偶像。
1918年2月,德国侵占了乌克兰。当中央拉达跟德国侵略者暗通款曲,当斯科罗帕茨基为德国人当牛做马的时候,马赫诺带领一帮穷兄弟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反抗德国人。
1918年夏季,马赫诺悄悄地离开了乌克兰,前往莫斯科同公认的无政 府主义者领 袖克罗波特金会面,但是后者却拒绝同匪气十足的马赫诺交流。
于是马赫诺又找到了布哈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其中小斯对他比较欣赏,亲自将其引到列宁面前。多年以后,马赫诺回忆说,列宁像慈父一般拉着他的手,让他坐在扶手椅上。并告诉他,相当期待他能将农民暴动纳入各地的起义,希望他能与红军合作,还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甚至导师大人还称赞无政 府主义者充满献身精神,唯一可叹的就是目光过于短浅(这一点确实没说错),属于“只会破坏,不懂得建设的狂热份子(太精辟了!为导师大人鼓掌!)。”不过导师大人马上安慰马赫诺说:“别把自己与我前面说的家伙对号入座(马赫诺还真是这号货)。”
1918年7月,马赫诺孤身一人密密地返回了乌克兰准备领导新的武装起义,不得不说,他干得相当不错,或者说他极具军事才华。到1919年初,马赫诺拉扯起了一支拥有一万余名步兵,八千余骑兵,拥有机枪500余挺和大量火炮的强大军队。
而到了1919年底,马赫诺的势力进一步扩张,部队2万5千余人,拥有火炮48门,四列装甲列车、4辆装甲汽车以及1000余挺机枪。根据莫斯科的档案显示,马赫诺还专门组建了由骑兵、装甲汽车、装甲列车和飞机构成的“敢死队”,绰号“铁师”,专门用于决定性的突击作战(对于一个农民子弟而言,能做到这一点相当的不容易)。
不得不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只读过四年小学的浪荡子竟然能将邓尼金打得抱头鼠窜,还将前来围剿他的红军也一一击退。他的军队特别喜欢各自为战,独立作战能力十分惊人,而且情报工作搞得尤其出色。
据说在马赫诺手下。有一大批农村大嫂和村姑情报员,她们十分厉害,出入敌人后方如入无人之境,能迅速准确地将情报通知给马赫诺。
并且马赫诺还有勇有谋。是相当天才的自学成才型野战指挥官,而且他相当善于弄络人心,手下的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甚至是犹太人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当然,更关键的是,马赫诺拥有小强一般的生命力,俄国内战期间,他先后负伤12次,“革命”失败逃亡罗马利亚的时候才被打断了一条腿,落下了终身残疾。
更有趣的是。这位的立场从来都是一如既往的坚定,跟白卫军之间完全势不两立,对于白军派来调停的特使从来都是见一个杀一个(这个习惯貌似比较野蛮)。但对布尔什维克却不太一样,虽然他也不赞同布尔什维克的方针政策,但是却前后三次同布尔什维克结盟。尤其是1919年春天。经过浴血奋战,马赫诺将邓尼金的白卫军赶到了亚速海边,清点完战利品之后,他把100节车皮的粮食送给了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用于支援那里挨饿的工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