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绕着德国问题整个苏联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呃。可能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李晓峰,在他看来事件的结果是固定的,笑到最后的绝不可能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在此期间,他更多的是关注战备问题,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肆采购苏联紧缺的物资,比如铝土矿、比如天然橡胶,一度地让这两个行业“物价飞涨”。
当然,物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所能领导的企业进入了最后的战备期。北方工业的坦克生产线和直升机生产线全面铺开,大量的新式坦克和直升机成批的走下生产线,仅仅是t…54,在1939年就生产了足足一千辆!
大批量的生产充分地磨合了生产线,培养了大批的熟练工人,初步的进入了战时生产状态。
不过,让李晓峰不满意的事情也不少,比如相当一部分基层同志对和平抱有侥幸心理,尤其是斯大林那一系的人,对陡然提升军火产量颇有微词,甚至阳奉阴违的打官腔,这真心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得亏托洛茨基虽然跟斯维尔德洛夫不是一路,但对于增强苏联自身实力的提议是持有积极支持态度,在托洛茨基的坚持下,任何阻碍苏联备战工作的个人和集体都会遭受最严厉地处罚,他狠抓了几个出头鸟杀一儆百,才堪堪压服了这批人。
进入到1939年6月,苏联的战争机器已经初步开动起来,而这时,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之间的路线之争也进入到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为什么?1940年可是要换届了,如果不能在1939年占据上风,那结果可是非常难说。8月15日,莫洛托夫紧急飞赴柏林,8月16日,李维诺夫也马不停蹄地赶赴巴黎。17日,这两人又像商量好了一样,同时赶了回来。
一时间整个联共(布)都在注视着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谁能笑道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斯维尔德洛夫却隐形了。这三个月来,小斯的派系不显山不露水,似乎对来年的换届无动于衷,以至于一大批跟随小斯的中层干部心焦不已,不知道小斯这是抽了什么疯!
不过和表面的平静相比,只有斯维尔德洛夫核心圈子里的高层才知道,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没做,实际上他们比任何人都关注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走向。各种情报不断地汇总在小斯的那里,以供小斯参考。
“暂时看来还是斯大林占据上风,同日本和德国的互不侵犯条约草案已经达成了,所需要的只是中央委员会和苏维埃通过。而托洛茨基那边进展依然不明朗,英法两国设置了大量的障碍,短时间内,似乎没有达成一致的可能……”
鲁祖塔克说这番话的时候,面上的表情可是不太好看,事情明摆着,一旦斯大林抢先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事情就明摆着了。小斯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看向了李晓峰,希望某人能给个说法。
此时的李晓峰依然是不急不躁,在这个开会的当口,他还打了个盹,这一段时间为了追踪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进展,可是累坏了他这个仙人。不过虽然累但并不是没有收获,望着斯维尔德洛夫,他很平静地说道:“是时候将互不侵犯协定的消息传递给我们的英国朋友了!”
ps:鞠躬感谢llklui、胡德海军上将、、秒杀土豆、agz00025、南方流浪者和尤文图斯同志!
122 焦灼(下)()
李晓峰的建议让斯维尔德洛夫和鲁祖塔克眼前一亮,解开当前局面的钥匙可不就在英国那边么。,英国人和法国人之所以对托洛茨基提出那么多苛刻的条件,无非是他们还没有面临德国的直接威胁,依然不着急吗?
想要让英国人和法国人合作,那就得将其逼急了才行。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什么不着急,那是因为觉得德国对苏联的威胁更大,就算要爆发战争,首先倒霉的也是苏联。所以他们才选择坐视。
而一旦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英国人和法国人就必须得着急了。因为那意味着德国初步稳住了苏联,而德国人稳住苏联之后会干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简单的,最后倒霉的一定是法国和英国。所以一旦英法获知了苏联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情报,那他们的态度绝对要发生很大的改变。
而这样的改变有可能促使托洛茨基提倡的反法西斯同盟的诞生,反正只要老托不是太傻和太没用,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做文章扳回不利的局面。
可能又有同志要问了,如果泄露了消息,似乎有利的只是托洛茨基,对斯维尔德洛夫没有好处啊?好像不管怎么看,最后的结果都是要么斯大林得利,要么托洛茨基得利,跟小斯没有关系哈。
李晓峰当然也预见到了这种可能,对此自然有防范的手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斯大林知道,英国人和法国人准备坏了他们的好事,你们说说。斯大林会怎么做?”
斯大林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想办法给托洛茨基找麻烦。作为力主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他,自然也会全力地阻击托洛茨基。
李晓峰笑着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打起来,打得越激烈越好!”
按照李晓峰的估计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正面碰撞的结果应该是两败俱伤,很有可能他们所主张的路线会同时破产,而那时候就轮到小斯坐收渔翁之利了。
当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如何把握好那个度就非常的困难。一旦出现了失误。轻则让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获益,重则可能让小斯遭到那两家的群殴。
也就是李晓峰是个仙人,用一些不为常人能道的手段才能做得这么天衣无缝。很快英法两国就获知了苏德即将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说实话,一开始这两国内阁都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认为这是苏联人为了逼迫他们就范放出的烟雾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之间的频频会面被发现之后,英国人和法国人立刻就坐不住了。很快军情六处就快速跟进,不惜一切代价去探究苏德两国的秘密谈判究竟已经到了哪个层次。
这一次,李尔文终于立功了,在李晓峰故意放水之下。她很快就搞到了苏德两国秘密协定的草案,尤其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秘密附件。这个秘密附件实际上划定苏德两国在中欧和东欧的势力范围。
而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德国入侵波兰,苏联将成为帮凶,而且在瓜分波兰之后,德苏之间将不会爆发军事对抗,德国的战车不会像英法希望的那样轰隆隆的驶向东方,反而会毫不留情地向西碾压!
“立刻联系李维诺夫,嗯,就说我过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之后,觉得为了防止战争,很有必要再次进行磋商!”
张伯伦完全慌了手脚,因为一旦苏德之间同流合污了,那么在未来波兰遭受德国侵略时,当英法为波兰出头时,将不可避免地引爆战争。而那将意味着他失信于民,他的内阁会很快倒台!而他本人也将被钉上英国政治历史的耻辱柱。
英国人忽然的倡议让托洛茨基有些措手不及,要知道几天之前,英国还断然拒绝了他继续协商的提议,怎么才两三天的功夫就忽然转向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托洛茨基在莫斯科迎来了张伯伦,讲心里话,托洛茨基没有料到张伯伦会亲自来,因为这位首相之前对苏联以及对他可没有过好脸色。
这一回张伯伦总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了,在现实的威胁下,他迫切想从托洛茨基这里打开局面。所以在礼节性的寒暄之后,他就直入正题:“主席阁下,我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您之前对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提法是出自真心,还是仅仅是说说而已?”
说实话,这话有点过了,属于外交上失礼了。但是张伯伦如今急阿,如果苏联人已经决定站在德国那边了,那他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了。
托洛茨基几乎不可察觉地皱了皱眉头,张伯伦的态度让他诧异,他本能地感觉到了张伯伦这是话里有话,不过对于张伯伦的真实意图,他还猜不透,只能见招拆招:“对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我当然是全力赞同的。苏联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我们一直谋求从根本上解决法西斯问题的方法,只不过……”
没等托洛茨基说完,张伯伦就插嘴道:“主席阁下,恕我直言,我最近收到了某些消息,说贵国已经同德国就中欧和东欧问题达成了一致,还划定了所谓的势力范围。这样的行为很难让我相信,贵国真的愿意为反法西斯出力!”
托洛茨基脸上的表情愈发地怪异了,他知道,这一定是国内泄密了,否则英国人不可能察觉到斯大林和德国的接触,更不可能知道划定势力范围的事儿。
说实话,托洛茨基对此有些生气,因为他始终认为,不管他和斯大林之间作何选择。这都是苏联内部的事情。不管是谁胜谁负。都不能泄露国家机密。这也是明明托洛茨基打不开局面。却没有利用斯大林同德国接触给英法施加压力的原因所在。
这一次,托洛茨基算是节操满满,是充分尊重了国家利益和规则。自然的他对那些故意泄露机密的反骨仔高度地不满,也就是在会场上他不方面表现出真实的情绪,换做一般的场合,老托恐怕直接拍桌子骂娘了。
托洛茨基吸了口气,强自压下心头的怒火,故作震惊地向张伯伦问道:“首相阁下。您何出此言?我只能说这些都是胡说八道,苏联一向是反对侵略的,反对秘密交易的。我们不可能在您说的那种协定上签字!”
张伯伦信吗?真要信了,他就三岁孩子了,被小胡子忽悠了几次之后,老张的防忽悠智力是大涨。托洛茨基的否认在他眼里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所以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鉴于西波兰局势万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