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他这个盘算根本就没有用,李晓峰是什么人,他是从来都不会跟着别人的节奏走,你英国人想拖是吧?想大事化小然后消弭恶劣影响是吧?那我还就不让你如意了。
就在英国人越来越赖皮时,在李晓峰的授意下,冰岛政府正式对丰收号的船员提起诉讼,正式开庭审讯他们。
“什么!”
丘吉尔的脸都气白了,这一招又出乎了他的预料,他怎么也想不到苏联人说不跟你玩就真的不跟你玩,如果让英国船员走上冰岛法庭接受审讯,不管结果如何,大英帝国都是面子全无啊!
“立刻向冰岛政府提出最强烈的抗议!一定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
只不过英国人有抗议的自由,而冰岛也有不接受抗议的自由,丰收号的船员被准时提上了冰岛国家法庭,冰岛政府控告他们犯有“海盗罪行”。认为他们非法武装入侵了冰岛领土,并使用暴力导致冰岛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最后在明知违法的前提下暴力抗法给冰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除开这些大条目的罪行之外,丰收号的船长、副船长、大副和炮手还被控以故意杀人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哪怕是不用数罪并罚,光是故意杀人罪一条就足够让他们掉脑袋了。
到了这个时候,丘吉尔真心是又急又气,除了隔空大喊大叫表示绝不接受冰岛政府对英国籍船员的审讯和迫害之外,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眼瞧着实在赖不过去了,他只能再次授意联络官联系冰岛,表示只要冰岛撤回一切指控和庭讯,英国人政府愿意补偿冰岛的损失……。
524 巨坑()
英国人有时候也挺天真的,他们始终是看不起冰岛,觉得随便用三瓜两枣就能给冰岛人打发了。≥≥,甚至一开始连三瓜两枣都不想给,巴不得从冰岛那里抢一票才好。而现在情况完全超出他们的预期,这帮家伙就想着怎么快速打发掉冰岛人了,以为随便施舍一二就能全身而退。
不得不说,英国人真心是没有搞清楚现状,现在全面占据上风的冰岛人凭什么要接受你英国的三瓜两枣,以前是没人能给冰岛撑腰,自然只能忍气吞声,而现在有苏联撑腰,国际舆论又有利于自己,三瓜两枣,你丫的英国牛留着自己吃吧!
冰岛外长直接在新闻发布会上挖苦了英国人一番:“英国政府始终没有认识到他们究竟错在哪里。以为这还是帝国主义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以为可以用枪炮吓倒冰岛人民……我们冰岛的经济是不富裕,但是我们不会因为几个臭钱就出卖自己的尊严。任何在冰岛的土地上犯罪的人都必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绝不会有例外!”
丘吉尔傻眼了,他发现事情已经完全超出了控制,他太过于小看冰岛以至于没想到这是一个大坑。虽然英国国内因为战时新闻管制法还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在国外,英国的国家形象已经遭受到了广泛的质疑。不喜欢英国人的都可以跳出来指着大英帝国的鼻子冷嘲热风一番。虽然这并没有实质性的杀伤力,但是无形中是助长了反应实力的活跃。
丘吉尔可以想象,当殖民地的刺头听到这个消息,当他们知道小小的冰岛都能够给大英帝国上眼药的时候,他们会有多亢奋,又会采取什么行动。
一旦殖民地的革命火焰被点燃,那些****份子、分离主义份子都会跳出来在大英帝国的**上狠狠地咬一口。虽然这不足以致命,但将极大的消耗帝国的精力和实力,让帝国被此起彼伏的小麻烦折腾得焦头烂额。而这时候美国、苏联将一举完成对帝国的超越,并将把帝国越甩越远!
一想到这种可怕的可能性,丘吉尔都有些后悔挑起冰岛的冲突,他实在太错误的估计了苏联的决心,本想打个擦边球结果变成了结结实实的迎面对撞,以帝国风粗残年的身板实在经不起皮糙肉厚的北极熊去折腾啊!
“必须尽快结束这场闹剧!”丘吉尔暗中下定了决心,在他看来再闹下去真的就要伤元气了。
丘吉尔再一次致电罗斯福,请求老总统再一次充当中间人去同苏联斡旋,以争取体面的收场。对此,罗斯福是欣然答应,保证一定会尽量调和英苏之间的矛盾维护盟国之间的团结云云。
丘吉尔松了口气,倒不是他认为罗斯福就能够让苏联屈服,从之前的情况看这是不可能的,罗斯福压力不足以让苏联就范,但是,现在丘吉尔已经调低了目标,他的想法已经从迫使苏联屈服到小退一步体面收场,他先相信这点面子苏联人应该会给罗斯福。
可怜的丘胖子,他又一次算错了。罗斯福可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对英友好,罗斯福是什么人?那也是一个彻底的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己任的人,而且其政治决心也是相当的坚毅。
看看罗斯福的竞选之路(不仅限于第一次),第一次他的对手是胡佛,用后世的看法说,当年罗斯福是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的,似乎是赢得轻而易举,似乎是轻轻松松在广大美国人民的拥护中就入主了白宫。
事实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罗斯福竞选总统时可是被全国大多数媒体冷嘲热风,大部分媒体都不看好他能够赢得竞选。反而媒体是不断地为胡佛造势,与之相比罗斯福就像个残疾的丑小鸭。
可以说罗斯福是顶着全国媒体的批判之声当选总统的,什么样的人有这么坚毅的神经?当然,有同志要问,之前你胡佛搞得美国民怨沸腾了么,怎么媒体还一边倒的贬罗斯福夸胡佛呢?这有点扯吧!
这一点儿都不扯,因为媒体是有属性的,当时美国主要的大媒体都是掌握在资本家手里的,而胡佛恰恰是一个对老百姓很糟糕而对资本家很有爱的总统。他任内解决“大萧条”的办法就是不顾小老百姓的死活去救大资本家,将大笔的“赈灾”款项送给了资本家去填坑。自然而然的姓资的媒体要大声为胡佛总统唱赞歌了。
实际上,罗斯福跟媒体的关系一向是不怎么样,他开启第二次总统之路的时候,跟第一次的翻版差不多,照样是被媒体挖苦和攻击,甚至举国上下都在流传着关于他得了性。病的小道消息(罗斯福的那位夫人可不是什么贤妻良母,当时全美国都在流传这位第一夫人的风流韵事。实际上罗斯福跟埃利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政治婚姻,老总统的真爱是露西,最后老总统死的时候也是倒在了露西怀里)。在这一大票的谩骂和攻击下,他又一次神奇的逆转卫冕成功。
罗斯福不光是意志相当的坚毅,政治手腕也是相当的高明,在他当选总统之后,胡佛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遗产,将共和党的经济纲领强加给罗斯福,是不断地要求同罗斯福交接工作,反正就是不断地自说自话给罗斯福施加压力,逼罗斯福向资本家表态。当时罗斯福是怎么应对的,那就是会面一律拒绝,也坚决不对胡佛在媒体上的喊话做任何评论。一直坚持到胡佛任期结束,然后等他上台的时候自然是无事一身轻,一杆子就给胡佛的那堆垃圾扫得干干净净了。
可见罗斯福的斗争手段也是相当的高明,比如这一次丘吉尔向他求助,就让他看到了机会。之前说过,美国人跟英国人虽然国家利益接近,但接近并不等于是完全相同,在相当多的问题上,两国还是存在尖锐的分歧的。尤其是殖民地问题上,美国就不可能完全去维护英国的利益。
美国也想要殖民地是不是,哪个资本不喜欢廉价的原材料产地和成品倾销市场?美国人也喜欢,所以这才在十九世纪末干了西班牙,抢了古巴和菲律宾。不过实话实说这两块地方实在没多少油水可言,哪里像英法的那些殖民地,那个油水哗哗的。
所以,美国人一直是想方设法的想要打开殖民地市场的,但是一战的结果大家看到了,英法两个老财给暴发户美帝戏弄了一番,出了大力气的美国几乎没捞到什么好处。而现在,罗斯福自然是不想步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后尘,美国绝对要大大的捞一票好处。
问题是世界只有这么大,苏联已经将大半个欧洲夹进了碗里,想要抢难度太大,除了这一票地区之外,能下筷子的地方也只有老牌帝国主义英法的传统势力范围了。但是英法这一次也是元气大伤,也想着怎么从殖民地回血,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让美国人下筷子。
所以为了打破英国对殖民地的垄断,就必须让英国的殖民体系破产,但美国又不能做得太出格,毕竟英国人还是瘦死的骆驼,在相当多国际问题上还是有影响力的,闹得太僵了对美国也没有好处,甚至很可能让虎视眈眈的苏联捡了便宜。
这个难题让罗斯福也是左右为难,不给英国施加压力,英国人就不会乖乖的将肥肉吐出来,但是施加的压力过大,又会拉住英国人的仇恨。所以究竟该采取什么样一个度,是罗斯福一直也在揣摩的。
而这一次苏联在丰收号事件的做法,就让美国看到了一种可能,这似乎是个介入的好机会,如果操作得当,不光可以坑了英国人,还能避免得罪死他们,嗯,就这么干!
罗斯福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很快再次致信苏联,表示不愿意看到盟国内部的分裂,认为在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盟国更应该保持团结,至于盟国内部的利益纷争,他觉得还是应该采用对话的方式去解决。他和美国政府就愿意充当英国和苏联之间的桥梁。
这封信李晓峰自然也看到了,对于罗斯福在打什么盘算,他比丘吉尔看得清楚,美国人就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恐怕是已经意识到了英国这块肥肉被摆上了砧板。
“老狐狸!”
这就是李晓峰对罗斯福的评价,不过他也知道英国这块肥肉太腻,苏联一家是吃不下的,既然美国人也想上桌吃肉,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李晓峰也知道,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