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2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华夏当前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呢?暴风雨的前夜,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或者说山雨欲来之时。托洛茨基抵达延安同T共的高层进行会谈之后,基本上就做出了明确的判断,恐怕是内战迫在眉睫了。对此托洛茨基并不觉得惊讶,他这一趟来的一个目的就是提醒T共提高警惕,而眼下看来这种提醒完全是多余的了。对于从四一二中走过来的T共领导层来说,蒋某人的把戏他们已经领教过多时,还想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占据主动,完全是痴人说梦。

    所以对托洛茨基来说,接下来对延安的访问就很愉快了,他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同T共领导人的交流上,不光是谈哲学问题、世界大革命问题、军事问题,总而言之是无所不谈。这种开诚布公的友好沟通让双方都获益良多,最主要的是增进了友谊。

    多年以后托洛茨基如此回忆道:“对延安的访问是非常愉快的,这座华夏西北的贫瘠小城虽然在经济上不达,但是在理想上却是十分丰满。我所接触的是一群高素质的、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满干劲并且意志极其坚强的革命同志。在许多天里,我们无所不谈,他们能够直面困难更能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同我们的某些老革命比起来,除了不会说俄语之外,在任何方面都要强上许多……同毛同志的交流更是获益良多,虽然初见这位同志时,他的不修边幅让我感到诧异,但很快我就忘掉了这些表皮的东西,他对哲学十分精通而且每每能够直指要害,他的语言从不是枯燥无味的,和我们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老革命相比,他富有人格魅力……如果说延安之行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时间太短了,我们有太多的话题没有聊完,碍于我的使命,我必须前往南京。”

    那么托洛茨基对南京又有什么样的印象呢?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南京是无趣的,这座城市空洞而乏味,没有资本主义的达却充满了资本主义的腐臭。刮民党的要员们大部分缺乏精气神,仿佛是缺乏睡眠,崔可夫同志告诉我,他们确实缺乏睡眠,相当一部分刮民党要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捞钱和享乐上,他们忙着瓜分日寇以及汉奸留下的财产,忙着倒卖美国物资,以及忙着做内战的准备工作。蒋某人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太好,削瘦的两颊以及光头给我一种阴郁的感觉,我感觉他缺乏真诚,闪烁不定的眼光意味着玩弄阴谋,他一直想敷衍我,努力在我面前装出一副不准备打内战的样子。”

    “这种感觉很糟糕,不光是他,其他刮民党要员也是类似的表情,虚伪和虚假,总是试图欺骗我们。当然,更多的是他们叨叨不绝的抗议,他们希望苏联停止支持T共,要求苏联尊重刮民政府才是华夏唯一的合法政府,他们不厌其烦的将类似的话挂在嘴边,一有机会就要拿出来说一说。而当我私下说起,希望他们也拒绝美国的武器时,他们会立刻矢口否认,甚至勃然大怒。”

    用托洛茨基的话说,一部分刮民党要员根本就没办法沟通。当然,托洛茨基也看到了刮民党的信心满满,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刮民党以为我真的不知道美国给了他们多少军事援助,总是试图往,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很乐于在我面前展示肌肉,展示他们从美国获得的飞机、大炮、坦克,可能觉得这样能够吓倒苏联,迫使苏联改变对T共的支持。说实话,这真的很可笑。”

    托洛茨基深入的走访了南京、武汉、重庆和广州,在这四座城市仔细地考察了华夏的国情,当他回国的时候承认:“T共的革命策略是正确的,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这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返回莫斯科之后,托洛茨基向政。治局做了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刮民党是外强中干,长达三十年的战争让华夏人民渴望和平,肆意挑起内战的人不可能得到拥护。刮民党的经济岌岌可危,官僚资本的存在以及庞大的军费开支已经让刮统区苦不堪言,如果不作出有效的改变,崩溃将迫在眉睫。刮民党的军队参差不齐,有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但更多的却是满身补丁连鞋子都没有的乞丐一样的军队。刮民党内部对于未来的内战过于盲目乐观,以为有了美国的支持可以很快消灭T共,所以军事准备工作粗枝大叶,一旦进展不顺利,将引爆一系列的的矛盾。根据我的观察,如果给予T共必要的支持,消灭刮民党,夺取华夏革命的胜利是指日可待的。这将完全改变我国以及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根本形势……”(。)8

580 办法() 
♂,

    华沙。

    1945年战争的胜利让这座城市多少喘了口气,自从1944年爆发起义以来,几乎过了整整一年这座城市才真正被解放。长达一年的围困让这座城市变得像地狱一样恐怖,绝大部分建筑都遭受了重创,街上的遗骸更是堆积如山,华沙的人口锐减到了战前一半,而且绝大多数幸存者都是面有菜色。根据战后的统计大约有79%营养不良。

    当然,对于能活下来的波兰人来说,并没有多少哀伤,相对于巨大的牺牲来说,他们更加看重民族的解放。尤其是随着原先的西波兰也被解放,两个波兰终于可以合二为一,这对于波兰人来说是等待了数百年的好消息。

    不过,这其中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两个波兰合二为一,究竟是怎么个合并法呢?毕竟以波兰共。产党为首的东波兰和流亡伦敦的西波兰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两者只能留一个,究竟是留波共还是留西波兰流亡政府呢?

    波兰人内部对此也是各执一词,波兰共。产党自然是觉得自己一路从苏联杀回来,解放了全部国土,理所当然的是留他们了。但是西波兰却对此颇有微词,西波兰因为亲英美的关系,是不欢迎亲苏联的波共执政的,华沙起义的章节里也说了,当时英国人和西波兰流亡政府是希望同东波兰共享权力,成立联合政府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才有了华沙起义和原西波兰德国占领区的一系列起义。

    只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些起义基本上都失败了,并没能造成多大的反响。而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原西波兰地区的亲英美实力遭到沉重打击,几乎是一蹶不振。第二,该地区的亲英美势力极大的仇视苏联,认为是苏联人故意“见死不救”才导致了起义的功败垂成。自然的,这一地区是更加的仇视苏联,自然连带着也恨上了亲苏的波兰共。产党。

    也就是说,在胜利之后,波兰民族内部已经无形之中分裂了,两派人马谁都不服谁,导致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实话实说,这是非常危险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有历史教训的。现在我们说起波兰都会带有嘲讽意味的将其称之为欧洲的擦脚布,似乎是小丑一样的存在。但是历史上的波兰也曾经一度强大过(拳打沙俄,脚踢奥斯曼土耳其)。

    从1025年,来自皮雅斯特王朝被称为“勇敢者、伟大者”的波兰公爵波列斯瓦夫一世建立波兰王国开始,在之后的600年中,波兰总体国势是算强大的。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时间点,第一是1320年,库亚维公爵、波兰大公爵瓦迪斯瓦夫一世加冕波兰国王(请注意一下哈,欧洲的传统,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人,比如前面说的勇敢者、伟大者不一定享有国王头衔。这个加冕仪式还是有要求的),在瓦迪斯瓦夫一世之前的两百年中,波兰王国存在严重的公国封建割据(割据势力很多,而且这些割据势力也是后来波兰亡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之后的1385年,为了遏制共同的敌人——条顿骑士团,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请注意,这个时候的立陶宛比现在的立陶宛范围要大很多)通过王室联姻的方式实行了王朝联合,建立了一个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共享一个国王的邦联。而这就是后来盛极一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的雏形。更是后来毕苏斯基野心的源头,这位准备搞的大波兰就是准备恢复祖上的地盘。

    之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确实很强,先是在1410年搞残了不可一世的条顿骑士团(几乎让该骑士团全军覆没),虽然波兰立陶宛联邦没有获得是什么条顿骑士团的土地,但是却使条顿骑士团背上了巨额的债务,从而一蹶不振。

    再然后就是1569年,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公国的崛起,波兰立陶宛长期友谊的结合体——卢布林联盟诞生了。两个国家结合成了更加紧密的联邦共和国,这就是波兰历史上的第一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领土面积达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一百万平方公里,是整个中欧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正所谓盛极而衰,就在波兰第一共和国达到顶峰的时候,悲剧出现了。1674年,扬。索别斯基被选举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当时曾经一度衰弱的奥斯曼土耳其死灰复燃,再次在中东欧进行扩张。为了应对异教徒的扩张,扬。索别斯基与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利奥波德一世签订了盟约,约定两国任一一方遭到奥斯曼土耳其入侵时,另一方都要立刻给予军事上的援助。

    1683年,曾在20年前被奥地利击败的土耳其卷土从来,大举入侵中欧,将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围困得水泄不通。在这场巨大的危机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表现得真心是惨不忍睹,首先这货以保护哈布斯堡家族血脉的理由丢弃维也纳自己逃命了,只留下洛林公爵(就是最后一课中那个洛林)查理在维也纳固守。

    在这个关系到欧洲基督教生死存在的时刻,扬。索别斯基站了出来,率领三万大军在维也纳城下一举击败土耳其军队,成为了基督教世界人所共知的英雄。当时扬。索别斯基被称之为波兰雄师,罗马教皇也罕见地将“基督教世界救世主”这一称呼冠以扬。索别斯基。

    看上去波兰很好很强大,前途一片光明?你真要这么认为那就是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