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培荣看了看两盏茶,没发现有什么区别,他随意端起了一盏,剩下的一盏则归齐虞东。
苏培荣掀开茶盏的盖儿,闻着茶盏中飘出的茶香,眉头微微一蹙,他抿了一小口,“国公爷,这茶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呀。”他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意有所指。
别看胡大志上蹿下跳的,齐虞东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中,但是对苏培荣,齐虞东却不敢有丝毫的轻忽。闻言,他的心中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这是本公在江南发现的一种新茶,味道醇厚,饮后提神清脑,心神俱明,实乃不可多得的好茶。公公如果喜欢,回头本公送公公一些。”
苏培荣嘴角含笑,“如此,就多谢国公爷了。”
胡大志对茶没有什么研究,听着苏培荣、齐虞东打哑谜一样的话,心中起疑,他掀开茶盏,喝了一口,却什么异常都没有品尝出来。他相信齐虞东就算是再胆大包天,也不敢在这茶水里面放毒以及致幻的药物,他疑窦万分地将茶盏放下,目光不断地打量着齐虞东、苏培荣,想从这两个老奸巨猾的人身上,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齐虞东、胡大志和苏培荣三人饮茶的同时,也有人给同考官、内监官送上茶水以及早点等物。礼闱期间,虽说他们不能够和外界接触,但是吃饭喝水睡觉,总是要的。
这时候,秦之初、徐世森等豫州籍的举人已经到了贡院的外面,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早春的寒风在人群之中穿梭,却挡不住来自全国各地举人们火热的求官之心。
顺天府贡院是大周王朝规模最大的贡院,坐北朝南,左中右三扇大门一字排开,中间门上悬挂着太祖皇帝亲笔题写的“顺天贡院”的匾额。
在贡院大门往南九尺的地方,有一道红色的木栅栏组成的辕门,辕门上开着两个栅栏门。有几个持长枪的御林军士兵守在这里,在接到贡院里面传出来的命令之前,严禁任何人接近,等到礼闱开始之后,这也是一道将贡院和外界阻隔开的关卡。辕门再往南,还有一个高阔的五楹牌坊,上面写着“开天文运”四个金字。
在辕门外,就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广场了,在广场两侧,也各有一个高大壮丽的五楹牌坊,一个牌坊朝西一面写着“腾蛟”,朝东一面写着“明经取士”,另外一个牌坊朝东一面写着“起凤”,朝西一面写着“为国求才”。
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就在两个牌坊之间的广场集合。各省的提督学政也都来了,他们将代表着各省举人,前往掣签,以便决定进入贡院的顺序。
要知道全国一共四五千名举人,各省的举人进入贡院大门之后,还要搜身,搜完身之后,才能进入号间,这中间的过程都是要消耗时间的。
就算每一个举人搜身只需几分钟,四五千举人加在一起,那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时间段了。现在可还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在贡院外面枯站着,挨着冻,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那省的举人如果能够抢先一步进入贡院,无疑可以多休息一会儿,少受点冻。
提学大人隋文昌站在贡院门外,他的随员高挑着一个灯笼,灯笼上写着“豫州”两字,这是告诉豫州籍的举人到他这里来集合。
等到豫州籍举人集合完毕的时候,隋文昌面沉似水,不苟言笑,戟指着贡院外的那由荆棘堆积成的内外两道墙,说道:“看到没有?那就是贡院有名的两道棘墙了,礼闱也就是春闱,之所以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棘闱,就是因为这两道棘墙的缘故。
科举自前朝始,到如今已经四千余年了,各位先辈为了能够公平取士,想了很多的方法,这棘墙就是其中之一。本官知道在礼闱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举人心存侥幸,弄些夹带在身。意图蒙混过关。
本官身为豫州行省的提督学政,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身正心正才是做人为官的根本。如果你们连‘公平’二字都不能体味,就算是当了官,也不是个好官。
人在做,天在看。今年礼闱的总监官乃是御林军胡大将军,他为人刚正不安,不畏权贵,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蒙混过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该怎么办,就不用本官再说了吧?”
隋文昌说这番话的意思,豫州籍的举人们都非常明白,就是让他们当中搞了夹带的人在进入贡院之前,把夹带丢掉。免得进了贡院后,让御林军搜出来,不光自己丢人现眼,就连他隋文昌都面上无光。
还没等举人们做出决断,一名随员走了过来,“大人,掣签官请你过去抽签。”
“本官这就过去。”隋文昌又看了看聚拢在灯笼下的二百多名豫州籍举人,“各位好好思量一下吧。”
秦之初没有准备任何的夹带,一方面他明白这里面的严重性,另外一方面,他也没有打小抄的习惯。他从童生一路走到现在,全都是凭的自己的真本事。
感谢书友“dabbb”的打赏,谢谢。
第043章 我爹是通判
第043章我爹是通判
求推荐票、求收藏,求点击。
在来之前,秦之初就对自己随身的物品、衣物进行了清理,把所有有可能引起误解的东西,全部留在了豫州会馆或者交给了李玉玲暂时保管,故而不管提学大人把话说的多么严重,都不会影响到秦之初。他朝着掣签官的方向张望着,不知提学大人会抽到一个什么号码。
工夫不大,隋文昌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本官这次运气不错,抽到了三号,咱们豫州籍的举人第三个进场。这还是近百年来,抽到的最好一个号码,这可是好兆头呀。”
第一个进场的是应天府的举人。大周王朝的两京一为顺天府,也就是秦之初现在所在的位置,壮丽雄阔,傲立北方,二为应天府,在江南,紧邻大江,乃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富庶非常。
两京的经学提举司的行政长官不叫提督学政,他们是由朝廷委派的御使出任,官名为提学御史。那应天府的提学御史抽了一个上上签,他比隋文昌还要兴奋,兴高采烈把本府的举人带到了辕门外,把自己抽到的签牌交给守在辕门外的御林军士兵手中,御林军的士兵验过签牌之后,就让应天府的举人们排好队,依序进场。
站在广场上的举人们都紧张地看着,尤其是那些暗中弄了夹带的举人,更是紧张,第一批进入贡院的举人们的搜身结果,将决定着他们是否还要把夹带带进去。
工夫不大,贡院里面突然传来一阵杀猪般的叫声,“你们不能把我赶出去,我爹乃是应天府通判,你们把我赶出去,我爹会杀了你们的。”
唰的一声,众举人齐刷刷地看向了贡院的大门,只见两个御林军士兵像是拖死猪一样,把一名举人拖了出来,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两个御林军士兵,一个手提皮鞭,一个拿着枷锁。
御林军士兵不由分说的把这名举人捆在了辕门旁边的两根杆子的中间,手提皮鞭的那位御林军士兵朗声道:“刚才在搜身的时候,从他的身上搜出了夹带。朝廷法度,发现夹带者,鞭十五,枷首示众十日,革除功名。”
说着,那御林军士兵一抖鞭子,用了十成的力气抽在了那夹带的书生的背上。那举人吃痛之下,大声喊道:“我爹是应天府通判,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行刑的御林军士兵置若罔闻,一丝不苟的抽打了那举人十五鞭子,打得他皮开肉绽,昏了过去。行完刑之后,拿着枷锁的那位御林军士兵上前,给他披枷带锁。捆着举人的绳子一解开,那举人就瘫软在地上,枷锁隔着他生疼,生生的疼醒过来,只能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连动都动不了了。
守在辕门外的应天府提学御使差点气晕过去,今年礼闱应天府可丢了大人,不但他面上无光,就连他的同事,应天府的通判也出了大名,他的仕途也到头了。
看着这位自称老爹是正六品官的举人,众举人心有戚戚焉,绝大部分举人都是平民出身,家中并无权势,和这受刑的举人根本就没法比,连他都受到如此待遇,那些搞了夹带的举人们全都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寒战,连忙把自己的夹带,什么小抄、蜡丸之类的,统统丢到了地上,用脚踢的远远的。
那几个御林军士兵收拾完那书生,目光冷冷地扫了诸位举人一眼,刚才抽鞭子的那位更是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露出嗜血的眼神来,“各位举人老爷,如果想试试某的鞭子是不是够劲,尽管放马过来。”
众举人低下了头,少有人敢和这位刚刚行完刑的御林军士兵对视。
大概过了有四十分钟,轮到豫州籍的举人进场了。隋文昌面沉似水,带着本省举人走向辕门,再把签牌交给御林军之前,他说道:“这是最后一次提醒你们了,凡是夹带的,赶快丢掉。”
这时没什么人动了,隋文昌暗中叹了口气,他已经尽了自己的职责,等会儿真要是有人被查出来夹带,那就怨不得他了。
他上前一步,把签牌交给守在辕门处的御林军,士兵验过签牌后,打开栅栏门,拿着花名册,点名让豫州籍举人依序进入。
秦之初从李玉玲那里拿过来了考箱,“玉玲,我在里面一呆就是数日,我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要照顾好自己,我给你的钱不要舍不得花,一定要好吃饱吃好睡好。”
李玉玲用力地点点头,“哥哥,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倒是你,没有玉玲在身边,可别冻着自己了。我在外面等着你,你可一定要考个会元回来呀。”
李玉玲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惹得周围多个举人面露不屑,尤其是萧蔚湶,更是冷笑连连。会元,那是一般人能够考上的吗?他这个豫州神童还差不多,秦之初还差得远呢。
秦之初提着考箱进了辕门,穿过贡院大门,在他眼前还有一道门,这道门就是有名的龙门,取鱼跃龙门之意,过了龙门,就算是正式踏进礼闱的考场了。
等到秦之初等豫州籍举人全都过了龙门,龙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