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府在城外设立了几处施粥点,勉强让那些流民得以生存下去,现在如何处理这些流民,已经成为圣上最头痛的问题了。”
“唉!原来如此。”李子霄长长的叹了口气,就不说话了。
但李子霄却在心里想道,崇祯也就做做样子而已,他也就敢放这些老弱病残进城,讨点饭吃。
城外那些青壮流民,估计崇祯也不敢放进去,否则一旦发生暴乱,那可就是大麻烦。
而且,放入的这些老弱病残流民,也全部分别在外城,不许进入内城。
一路上向内城走来,李子霄看到一些衣着光鲜的豪强、商贾富门家奴们,鲜衣怒马,前呼后拥的,在街上路过。
看着他们狂傲的神态,以及周围流民乞丐,脸上麻木或艳羡,李子霄摇摇头。
而他看到更多的,则是仇恨的眼神,李子霄今天也总算是,感受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什么现象了。
看到李子霄心道:“难怪明朝会灭亡呢,失去了所有底层百姓民心的朝廷,要是不灭亡,那才见鬼了呢!”
而且李子霄还知道,别看此时京城外城大街上,到处都是流民乞丐,而京城内众多官宦,商贾,勋戚贵族的家中地窖内,估计堆满了黄金珠宝呢!
在李子霄看来,穷不可怕,怕的就是社会贫富阶层,太过悬殊和差距过大。
当绝大部分的底层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最上层的人,却过着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
这样势必会加剧大部分基层百姓,对上层人士的仇视。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太过悬殊的财富差距,肯定会加剧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难怪再过几年,当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来到京城里的时候,绝大部分百姓都像过年似的,蜂拥着迎接李自成呢!
可惜,面对这一切,李子霄依旧还没有力量改变,只能默默的看着。
“我需要名声,官职,人才,兵将,地盘,银子,加快手下势力的扩充,要不然我依旧没能力改变这一切,时间紧迫啊!”
李子霄在心里呐喊着。
进入内城之后,李子霄被安排在一处官驿休息,等待明天崇祯的召见。
“李大人,郝某这就回去了,你安心在这里休息,明早会有人来领着你入朝堂的。”
“郝老哥,小弟问一下,那高起潜阉人现在如何了?”
“哼,那狗贼已经被圣上打入死牢,正在等待后面对他的判决呢!这阉狗差点害死卢大人,更是害的我们数千兄弟死亡,卢大人绝不会放过他的。”
郝建听李子霄提起高起潜,脸色冷冽的说道。
随后,郝建便离去。
“嘿,崇祯这是让高起潜给自己背锅呢!”李子霄冷笑一声,在心里想道。
他可是知道,当初崇祯就是有了和鞑子和谈的念头,才没将关宁铁骑交给卢象升,他担心卢象升掌控了关宁铁骑之后,会真的与鞑子决战。
崇祯对于战胜鞑子没有信心,更是害怕一旦他手中这支王牌关宁铁骑也败了,就怕那时候京城也会守不住了。
崇祯这才派出高起潜作为监军,并将关宁铁骑交给高起潜指挥。
当然,崇祯为了保存关宁铁骑实力没错,但他肯定没有让高起潜,见卢象升被困贾庄,而见死不救。
现在,崇祯估计是为了平息卢象升的愤怒,挽留住卢象升,才如此处理高起潜。
但李子霄有预感,高起潜这阉狗到最后,恐怕崇祯还是不会杀他。
………………………………………………
而就在李子霄入城不久,远在城东的一处大宅内,杨嗣昌也收到了家奴传回的消息,知道李子霄已经进城。
“没想到圣上真召此人入京了,如果之前顺德知府送来的奏折上,写的是真的,那这个李子霄还真是不简单呢!
哼,可惜,他已经是卢建斗的人了,那也就是老夫的敌人,明天上朝后,看老夫如何对付你。
区区一个杂牌屯军游击,手下竟然就有六七千人之多,简直骇人听闻,就单凭你私自招募士卒这一条,老夫就能送你入狱。”
杨嗣昌在心里阴险的想道。
这个时候,杨嗣昌当然也注意到了李子霄。
那场极少人知道的马官营一战,或是顺德保卫战,亦或是贾庄救出卢象升,活捉孔有德那一战。
此时渐渐已经开始为人所知。
(本章完)
第353章 敲打()
353殿议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李子霄来到这处官驿之后,就一直老实的住在里面,没有去拜访任何人,也不曾给任何朝廷高官送去贿赂。
因为李子霄非常清楚,他已经靠上卢象升这座靠山了,其他的朝廷官员认不认识,拉不拉拢都无所谓了。
他只要用战功,孔有德,以及那一百四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取悦了崇祯,就足够了。
因为他需要的东西,只有崇祯能给他,只要其他那些朝廷大臣,官宦,勋戚,李子霄都懒得去见。
因为,京城终究不是他的根基之地,他这次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待不了多久就会离开。
一晚上悄然而过,一切正常。
第二次清晨,李子霄刚刚起床洗刷完毕,宫里就来人了,还是之前传旨的那个太监,传唤李子霄入朝面圣的。
李子霄便带着石英等几名亲卫,跟着这个太监去了,其他人全部留在官驿内,他们不能去。
走了大半天,李子霄终于来到了紫禁城,看着高耸巍峨的城池,以及许多不断来回巡视的禁卫官兵。
第一次来皇宫的李子霄,心中一阵兴奋,也是一阵紧张。
倒是走在前面的那个太监,因为又收了李子霄送出的银子,对李子霄深有好感,要不然他也不会争着,今早来给李子霄领路。
这位刘太监回过头,对李子霄说道:“李大人不必紧张,现下皇上和诸位大人正在早朝。
待会你只要切记,杂家将你领进去,你老实在那里站好,就可以了。
可千万不要乱说话,否则那些言官,可是要弹劾你的。”
李子霄连声称是,同时李子霄在心里,也不禁有些感慨。
他很快就要见到,明末这位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
在华夏古代历史上,崇祯不是李子霄最敬佩的皇帝,却是李子霄认为最有骨气的皇帝。
李子霄跟着刘太监,穿过了重重宫门,来到了太和殿外,被一干宫廷侍卫,里里外外的又检查了一遍后,来到了一座大殿外。
在大殿外,李子霄就看到了,从殿门外开始,无数穿着各色官服的大明文武百官,都静静的肃立在殿外。
这些人排到了最里面,一直到了大殿的尽头,而在大殿最深处,李子霄隐隐约约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座。
李子霄随着这位刘太监进了太和殿后,看着周围一个个穿着鲜明铠甲,手持发着寒光发亮的兵器,昂然站立在一旁的禁军侍卫。
以及那一排排穿着朱红色官袍,神情肃穆的文武百官,一股皇家的威严,顿时扑面而来。
饶是李子霄也是见过大场面的,甚至刚刚从生死战场上下来,也情不自禁的变得小心翼翼。
但李子霄依旧全力保持面色依旧,一如平常般沉稳。
不一会儿,就有两名全身披挂的禁军侍卫,从里面走了出来。
来到众人跟前后,面无表情的对众人说道:“皇上有旨,命李子霄入殿参见!”
李子霄跟随在这两名禁军侍卫的身后,被领入大殿内后,李子霄跪拜下去:“臣永城屯军游击李子霄,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没入朝之前,那位刘太监就已经,将入殿面圣的礼仪,都教给李子霄了,这种时候李子霄也知道乖乖对崇祯磕头礼拜。
毕竟,人家此时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九五之尊,自己那是大明将领,臣拜君,没毛病。
跪了一会后,李子霄才隐隐听到前面传来一个声音:“李卿家免礼平身。”
“谢万岁!”
李子霄站起来之后,就站在那边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他都不傻,也知道在这种场合,言多必失的道理,因此李子霄来时,就已经打定了注意,只要崇祯不对他问话,他就把自己当成哑巴就行了。
站在最后面的李子霄,依旧有些好奇的,偷偷向着前方望了一眼。
看到前方三十步远的地方,有一个高台。
高台上,一名穿着明黄色龙袍,容貌清秀,但脸色却带着些许苍白的中年人,正坐在龙椅上,目不转睛的看下来。
“这位就是明朝的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吧。”李子霄心中默默的想着。
李子霄来的时候,早朝已经在进行了,此时就听见卢象升正在开口说话。
“皇上,鞑子已经退出关外,此时乃是朝廷解决被鞑子祸害的,直隶各县城的关键时刻。
要是不能让各县城百姓安排妥当,耽误了春耕,那可就要出大麻烦了。而且此时聚集在京城外的流民,已经多达三十多万人。
这些流民必须尽快遣散,让他们各回原籍,让各县县令组织重建家园,准备春耕事宜……”
看到脸上浮现出悲愤之色的卢象升,正在向崇祯提议,如何收拾鞑子留下的惨剧,恢复生产。
此时,鞑子退走后,摆在崇祯面前,最主要的两道难逃。
一个就是此时扎营在京城周围的三十多万各路明军,他们每日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京城也负担不起啊。
所以,需要尽快将这些来自各地赶来勤王的明军,打发走了。
可是,人家千里迢迢过来勤王,你连点饷银都不发,人家会走吗,肯定不会啊!
而第二个难题,自然就是越来越大涌向京城的流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