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聪张了张嘴……
根本没给其说话的机会,吕哲感觉自己太他妈的不容易了,带着一丝的哭腔:“老子冒死进来弹压夷陵混乱。等待差不多收拾好局面,有人来回报我派人杀了校尉,火急火燎抱着必死的决心跑去解释。”
说到这再抹一把脸,吕哲把哭腔压下,“好吧,成了临时主将了!没等消化完这个消息,两万乃至于更多的百越人杀过来了?正忧虑要怎么依靠这群乌合之众和三千五百战兵抵抗源源不断杀来的蛮人,为大秦保住疆土。那白痴一样的马彦怠慢军令,我忍了。但是想要挑拨内乱却是不能忍!我不杀他。军官们会听从军令?我不杀他,难道坐等整编自六国的兵卒与秦军对峙或厮杀?我必需杀了他!不杀,怎么能在这么一个白痴帮倒忙的情况下……”
看着一脸委屈又愤怒不断述说的吕哲,李云聪好像能够理解什么了。他默默对吕哲行了一个军礼。什么话都没再讲就下去组建弓箭队和熟悉新兵种。
等待一脸愧疚离去的李云聪走远,吕哲还真掉了两滴眼泪,一把抹掉之后心里又在破骂:“总算能理解桃子大兄弟为什么动不动就哭得稀里哗啦了。原来一哭别人就容易被忽悠住。够无辜、够忧国忧民了吧?真是委屈死老子了!”
秦军辅兵的效率一点都不输给战兵,他们现在正在喊着号子声打下木桩。随后将一排排的围栏进行摆放和加固,不到半个小时一道直径超过一里半的围栏就被立了起来。
吕哲估算营盘建立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看完了辅兵的建设又过去查看另一座由六国兵卒加固的军营,一看之下差别马上就出来了。
与之效率非常快的辅兵一比,这些比业余人士都不如的杂兵折腾了快两个小时还没有准备好材料,个别地段说是加固还不如说是随随便便在叠放垃圾。
“真是!”不知道该拿什么话来形容的吕哲招呼传令官卫瀚:“去召唤一些辅兵过来带队,让这些……”差点脱口而出‘杂兵’两字,“这些兵卒只制造拒马,全部摆放在营盘十步之外。”
传令兵头头卫瀚根本不需要亲自跑去过,他招呼麾下的传令兵传达军令,继续跟在吕哲身侧。
“对了,”吕哲挂念对百越人的探查,“问问斥候官,有没有新的动静;再派人看看,三千五百战兵准备得怎么样。”
卫瀚成了一个大忙人。跑来跑去转达军令的时候,这粗黑的壮士心里非常佩服吕哲,竟是在仓促之间接管这么多人依然能够条理清楚地下达指令,很快就将整个局面掌握在手中。
不断得到军令做出调整的军官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下达的指令虽然有些不太符合军律,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讲那些指令倒是没有什么出错的地方,一时间有些担忧由吕哲来指挥会葬送整支部队的人,他们心中安稳了一些。
坐镇山地兵营盘中军的吕哲不断的确认和调整,随着时间的延长他发现下达军令被执行的速度加快,执行起来渐渐变得坚决,意识到这一点怎么能不明白军官们已经适应新的主将。
“奇怪,派出去的斥候回报的频率怎么在变慢?”吕哲看向挂起来那张破损的军事地图:“回报频率变慢代表斥候侦察的距离在变长,还是斥候被纠缠住?”
这张舆图是被马彦收了起来,他根本不想拿给吕哲,还是死了之后由一名辅兵的五百主拿来。
斥候回报的信息很多很杂,吕哲疑惑地指着舆图:“这沿江……那就是和郑氏、昭氏相同的行军路线?难道百越人遭遇两氏的乱兵,双方干起来了?”
………………………………………………
书中角色“李云聪”由书友“皇图哥舍友”友情扮演,想要客串的可以在书评区跟帖。要是角色写活了,估计会一直存在下去哦~(*^__^*)~
正文:6163字(未完待续。。)
p:非常感激“2256”“穷期”“ba”“郑立”四位书友宝贵的月票。同时感谢“&沙尘暴&”“冷九头”两位书友的热情打赏。谢谢!
p:订阅好惨淡!
狂呼:亚历山大~~~~
书中角色“李云聪”由书友“皇图哥舍友”友情扮演,想要客串的可以在书评区跟帖。要是角色写活了,估计会一直存在下去哦~(*^__^*)~
手机: 电脑:
第一百二十五章:屋逢漏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一百二十五章:屋逢漏雨
非常感激“18388918”“晓天星”“天寒冰雨”“王顾左右而言他”四位书友宝贵的月票;也感谢“风痕浪迹”“梦53”“18388918”“&沙尘暴&”“纳蓝飘血”“那一個書呆子”六位书友的热情打赏。茇阺畱尚谢谢你们!
正文:63o1字奉上!
…………………………………………………………………………………………
斥候的重要性吕哲一直清楚,但是从未有过像现在这么清楚的认知过。
军队的眼睛在于斥候,他们探查的情报将会决定一支军队的选择,没有斥候就等于没有眼睛,那战争还怎么去打胜?
稍前,斥候回报的频率大概是每一刻钟一次,到了后面回报延长到两刻钟一次,直至现在竟然半个时辰才回报一次。
吕哲认为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差错,而这个环节是非常致命的。
秦军使用的是接力棒形式的传递方式,每一段距离都有自己的环节,现在回报的频率变慢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敌军在渐渐远离;二是己方斥候遭受干扰截杀。
每一校的斥候有数量的限制,需要留下必需的预备人员应付特殊事件的情况下,他也无法再加派斥候出去。
“斥候回报的距离一直没变,那么就是说敌军没有远离?”有些懊恼有些郁闷,吕哲摸着下巴自言自语:“真是该死。斥候竟然没有回报地点名称!”
好像也不对,那支两万人的百越人一直在移动,但是相距的距离一直没变,好像这支百越人一直在绕圈圈?
吕哲想了一下明白了:“斥候全部是关中人,他们不知道这里的地名,那要怎么禀告所在地名呢?也就只能汇报大概估算出来的距离了……”
在战争爆发之时,两支军队最先开始厮杀的时间不是两军的大股部队遭遇,而是斥候之间的互相干扰和截杀。在这种残酷的搏杀环境下,斥候失踪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很多时候整队整队的斥候被杀掉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闷闷地继续看舆图。吕哲一直在得到军情回馈。更多是战兵准备的情况,辅兵驻营的进度等等,然后他再下达一道道新的指令。
六国兵卒的整编现状吕哲也非常关注,他本来是想用亲兵担任带队官。出了亲兵迟疑不愿一同前去冒死解释的事情后。他已经不再信任亲兵。
吕哲回到山地兵营盘后也没有看见那些亲兵。现在那些亲兵去了哪里。他也只是让燕彼找人观察而没召回的意思。
秦军的战兵数量太少了,在几万人的大战中只能作为尖兵部队使用,在关键的时刻投入需要的战场。那么将六国青壮组织成军就非常有必要。
六国兵卒组成的部队将会是即将到来的厮杀战场上主力。吕哲现在却是苦恼没有相应的军官能够分派。而且猜度燕彼等人动机不良的他,也不想全部任命六国人作为带队官,那么寻找带队官的人选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从秦军之中抽调军官过去?”这个念头一起马上被吕哲自己灭掉。
吕哲不是瞎子,能够看出秦军到来之后六国人士很有提防情绪。
如果认为只是六国人在提防秦军那就大大错了,其实秦军到来之后也在提防六国人士。这种现象让吕哲非常的头疼,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心里非常没有战胜的底蕴。
一支军队内部不稳,那怎么能够出击?也真的只有依靠营盘来防御,在防御作战的过程中用血去浇灌出双方的信任感。
吕哲必需等待,等待双方因为百越人到来的厮杀,用情势让两方人学会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有共同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才能够获得胜利。在此之前,光用语言去说服双方,那不是在说笑话吗?
三千五百战兵早就已经准备妥当,吕哲专门了解了一下,也对即将到来的厮杀心里有了一些谱。他认为,将三千五百战兵作为尖刃投入局部战场,应该能维持不败,只要操作得当使得秦军与六国兵卒产生互信,得到胜利还是有希望的。
战兵之中有五百手持六米长矛的长矛兵,这些人是秦军历来列阵的前锋。秦军最普遍的兵种戈矛兵数量却有两千。比较古怪的是这一校兵马中竟然有三百名剑士,余下的是六百弓箭手和一百持旗士。
持旗士是什么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就是一些手持六米以上三角旗的旗手,这种旗帜的握杆终端有长达三十厘米十字形矛尖。他们在战场的职责吕哲也大概了解一些,就是专门跟在主将左右,以示中军安稳,同时负责战场传令的一个兵种。
听到有剑士吕哲就奇怪了,秦国对剑的限制非常大,要腰挂长剑必需拥有相应的爵位或是官职,怎么这一校会有剑士呢?
后面一问,吕哲总算知道理解有误,这些所谓的剑士是秦军模仿自齐国的击剑士。学自齐国而又改良加入魏武卒的元素着重甲,依靠关中人的身高优势,秦军的击剑士手持的剑长约两米、剑脊宽厚两刃开锋。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击剑士的剑,它的剑柄长度竟然达到一米,这种剑吕哲称呼为三尖两刃刀,不过这时候普遍称为阔剑或是巨剑。
吕哲脑补一下击剑士的形象,一种“入墙而进”的画面在脑海中形成,吐口而出就是一句:“这不是陌刀兵吗?怎么在秦朝就出现了!”要不是情况不允许,他真的会亲自跑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