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万大军啊,每个士兵每一顿至少是七两的粮食,战时一天三顿,因为多运动饭量更多增多,那么一天吃掉的粮食就该按三斤算起。一人一天三斤左右的粮食,几十万大军一天就是好几十万斤。现在一石大概是后世的三十公斤左右,几十万大军一个月该吃掉多少石?
吕哲对正确的数字比较重视,在开战后有做过专门的统计,战争对粮食的消耗十分的可怕,而这还没有算上在作战时会有被遗弃掉等等的损失。
所以了,交战的时候,战争打到什么程度很多时候不是看战场上的胜负,更该将后勤的维持考虑进去。
共尉抵达安丰后并没有马上进攻六县,他需要等待军中的掌佐统计好作战时可以动用的军粮。安丰作为吕哲进攻九江郡的桥头堡和防备赵国方向来自于陈郡的进攻两个用处,它被占领后是有储备了军粮,不过数量并不是太多,该是五万部队的三个月用量。
掌佐将军队本来携带的粮秣和安丰储备的军粮合起来算,得出的结果是出战后若是没有得到新的军粮,现有的粮秣只能支撑七万大军大概是两个半月左右的用量。
两个半月的粮秣对一支军队来说基本上已经足够,共尉再次确认之后率军开拔,用了三天的时候抵达六县,对于六县这个没有城墙的县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达到了攻取的目标,随后留下必要的驻军兵锋指向计划中的另一个目标灊县。
正在进攻巢湖附近的苏烈得到共尉大军已经进入九江郡的消息是在共尉拿下六县的第二天,此时苏烈与舒氏的部队已经和九江郡本地的江氏等联军打了三天。
双方投入的兵力相较于庐江郡那种动辄十万、二十几万的人数来说并不是太多,苏烈、舒氏这边差不多是五万,江氏等联军是七万多。三天的交战,两边的损失其实都不大,真正超过万人以上的厮杀只有两次,会这样是因为地形的制约。
六县和灊县先后被吕哲军共尉所部攻取的消息对于九江郡本地势力来说是一件地动山摇的噩耗,他们又在与苏烈的交战中连续失利,等待发现共尉取得灊县和六县也在向巢湖进逼的时候,江氏派出使节表达了停战的意愿。
苏烈得到的命令是在九江郡和共尉一起对付泗水郡南下的楚军,他接到九江郡本地势力停战并且表达出归附的请求后没有犹豫,派人通知身在会章郡吕哲的同时也请求共尉加快行军速度,在同一时间也开始与江氏等本地势力协商条件。
九江郡势力太多了,基本是那个我占了几个乡,这个他占了一个县或者半个县,其势力的犬牙交错令人是看得眼花缭乱。
投降,然后要求保存现有的部队和地盘,这个其实是大部分人会做出的投降要求,因此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一类。
投降,不交出部队又保留地盘,且要求得到多少粮食、多少兵器,甚至还提出高得不像话的官职、要整个郡的全权管理权力,提出这样的条件纯粹就是脑子被门夹到了。
苏烈面对众多九江郡本地势力提出的条件太多太杂有点处理不过来,他本身又极度缺乏时间,向那些势力提出军队先行过境的要求。
还没有协商好条件那些势力又怎么肯放苏烈的部队进入境内?其实他们都有意投降并归附了还在纠结于这个,从这就能看出确实是一帮搞不懂状况的家伙。
后面,共尉的大军也过来,面对势比人强的现实,实力相对比较强的江氏率先妥协。
有了江氏的妥协,苏烈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选了一些提出不合实际条件的势力那么一清剿,在血的教训之下没人敢再唧唧歪歪了。
“主上得到的军情是泗水郡南下楚军会经过阴陵与东城那一线,楚军确切的行军路线则需要我们自己去侦查。”苏烈对共尉如此说。
共尉最近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他像是一种没有在状态的恍惚感,还是苏烈呼唤了几声才回过神来。
“……是走芍波(淮南市)那一线,还是走沿江那一线?”苏烈奇怪地看着有些魂不守舍的共尉又问了一遍。
共尉总算是看向山川舆图,芍波那一线是北上路线,有一个面积颇大的大湖,对于一支想要隐匿行踪的军队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还不清楚泗水郡南下的军队所在位置,北上要是与楚军错开,那不说达到计划中的歼灭目标,能不能拦截到都不好说。沿江则是靠在长江一线行军,是一条十分维稳的路线,至少是不用担心与楚军错开,缺点是无法隐匿行踪。
“我的所部先后辗转近五百里,一直没有得到休息,现在又要急赶一百五十里,恐怕到了也是筋疲力尽难以作战。”共尉说出了本部军队的实际状况,他沉吟了一下:“先派出斥候侦查南下楚军的位置,”部队太缺乏休整了,因此建议:“大军则暂时停在原地,是休息也是威慑那些刚刚投降的人。”
“这……”苏烈迟疑了,得到的命令是用最快的时间击溃或者歼灭南下楚军,部队疲惫却也是实情,他愣愣地看着共尉:“部队休整自然是应该的,可是……这样不好吧?”,说的有点结结巴巴,是在提醒军令,但是共尉听来却是有点想歪了。
“唉,尉知道情况,因为我父……”共尉的理解是他父亲在楚营的事情估计是人尽皆知了,最近军营的军法曹对他态度也有点奇怪,因此他有些敏感:“但是部队真的非常疲惫,让他们强撑行军,哪怕是真的找到楚军也不适合作战。若是不顾部队疲惫投入厮杀,死伤恐怕会非常严重。为了将士们,也为了能完成击败南下楚军的使命,我个人荣辱……”
“等等!”苏烈还不清楚共尉父亲共敖的事情,因此有点摸不着头脑,“我说的是军令上的作战目标,与乃父有什么关系?”
共尉有些哑然,他见苏烈不像是在装傻充愣,苦笑道:“我以为你知道了。”
“什么意思?”苏烈追问。
共尉有些失落、有些颓废,他最近被种种事情折磨得有些不轻,也确实需要找个人好好倾谈一下了。他知道苏烈是一个憨厚的人,两人本身的交情也不赖,因此也就慢慢将自家父亲在楚营和自己在军中遭遇的一些事情说出来,不过他倒是没以及共敖写信让其反叛的这件事,毕竟事情无论有没有做影响都太恶劣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中计了?()
〃哦……〃苏烈拉着老长一个音节;最后笑道:〃你就为了这个而被折磨成这魂不守舍的模样?〃笑了一阵;劝解;〃主上没有剥夺你的军权;说明主上对你的信任不减。其余人……〃有些不当回事的摇了摇头;〃其余人你不用在意;将主上交代好的事情办好;一切的怀疑和猜度就将无所遁形。〃
说得倒是容易啊;共尉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他自己想不开的同时又遭受军中同僚异样的眼光和戒备;又怎么是几句话就能开导得了的呢?
苏烈显然也看出共尉内心的担忧;但是接下来他们将要面临的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苏烈很担忧以共尉现在的状态该怎么去指挥接下来的作战。
共尉却是有了打算:〃烈;我想将麾下的部队转交给你;自己则带着亲兵前去会章郡请见主上。〃
〃呃?〃苏烈愕然了;他想阻止但是没有足够的理由。
对于任何一名将领来说;他们所掌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主上的信任;特别是在吕哲军这一方的将领;由于完善的制衡各个将领虽是掌军却难以用自己的意志去真正的统领;他们控制部队的环节太需要来自主上的承认了。
苏烈有很认真在听共尉的遭遇;现下衡山郡一部的军法曹和掌佐已经对共尉心怀戒备;他刚才虽然是在劝导;可是也明白若是没有吕哲的示意军法曹和掌佐根本没那个胆量;因此可见吕哲还是对共尉有信心不下的;说什么信任不减不但苏烈自己觉得胡扯;共尉也根本没当回事。
〃也好。〃苏烈的迟疑在表情上能很清楚的观察出来;他是在迟疑自己能不能打好这仗;补充道:〃你见到主上之后快胸来。〃
〃回来?〃共尉不清楚自家父亲写信让反叛的时候吕哲知不知道。能不能活着都还不清楚;谈何什么回来继续领军?
不论是共尉还是苏烈;甚至于是其余人;他们都理解事情也就是那么回事。吕哲知道共尉的父亲共敖在楚国阵营。而似乎关于共敖传出对吕哲的言论也说得太难听了;吕哲对共尉有所提防纯属再正常不过。其间吕哲没有对不起共尉;要怪只能怪共敖误了自己儿子。
其实吧;吕哲在听到那些言论后还继续让共尉领军没有派人拿下;从某薪面来说共尉还要心中感激才是。
共尉心中的确挺感动。不过他不能把来自于主上的优厚当成是理所当然;身为部下该有个部下的样子;应该尽快前去请见。至于请见之后吕哲会怎么对待共尉;那是之后的事情了。
大军没有休整;合并起来足有十二万的军队苏烈所选择的行军路线拿了个折中;他们走的是巢湖沿线;大概能用两天的时间赶到历阳。
历阳在吕哲进军会章郡的时候已经被清理了一遍。苏烈率军前来的时候还能看见废墟处处;偶尔也能在路旁发现几具已经腐烂了的尸骸。
〃历阳距离丹阳五十里;距离东城一百余里;〃驻营后的苏烈正在观察地图。他必需要对地势有初步的印象;不然接下来只能抓瞎了。
大军每到一处必定是会洒出斥候;苏烈虽是初次独自领军却也有接受过相应的教导;毕竟当初吕哲在南陵可是开过两个月多的速成班来着。
洒出的斥候分为多个方向;丹阳那一线的斥候是最早归回的一批;他们带来了一个让苏烈有孝懵的消息。
〃有楚军正在逼近丹阳?〃苏烈是真的懵了;特别是那支逼近丹阳的楚军很有可能就是他们想要拦截的泗水郡南下楚军。
〃回将军;楚军打出的旗号看来;领军主将该是项柱。〃斥候如实回禀。
项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