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阵前煮食女子太能刺激人了,那是远比看见男人被丢进去煮食更加令人怒火滔天的事情,毕竟女人从来都是柔弱的,只要是个男人对于女人都会有保护的**,谁看见那一幕能忍得下来。若是那样还能忍,别说不是士兵,黔首看见了忍耐都不配再活下去了。黔首况且是这样,士兵就更别说了。
司马欣派兵出战,那必然是考虑到麾下的士卒的感受,吕哲设身处地的一想,要是当时统兵的人是自己,除了出城交战还真就没有消除士卒被怒火冲昏头脑的其它办法,那是将兵变消除于无形最好的举动。
“是啊,是啊。”在场的人谁敢说个不是,他们可是清楚自家主将性情的人,那个什么民族主义有机会总是会挂在嘴边。
民族主义?这个名词吕哲谈起的并不多,他不是要开办学堂吗?对那些聘请来的讲学文士,他总是会召来聊聊,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要求讲学的教师应该向学员灌输什么思想,而现在还没有成型的民族概念正是必需要有的一个。
“还有什么可以抽调的部队?”吕哲心情比较郁闷,虽说是可以理解,但是怎么来应对又是一回事,不是吗?
五万属于东部军团序列的部队,三万整编到后续阶段禁卫军,可以南下的部队也就八万,哪怕是将司马欣所部算进去,八万加上罗县的四万几千,那也才十二万多一点。
十二万成建制的军队不算少了,特别是吕哲对军队的装备是从不吝啬,要是用来打一场正面的阵战,十二万对上同等数量当时最为善战的秦军吕哲不敢说一定赢但也绝对不会败。
现在的问题是百越人在罗县周边有将近四十万,是四十万不是四万,四十万人光是安营扎寨就是连绵十数里,还别谈南边还有百越人在拖拖拉拉即将加入罗县之战,吕哲动用十二万人要怎么去包围这四十万百越人?
“南陵现在还有将近二十五万的部队……”蒯通的意思很明白,只是增援十二万可以战胜百越,但是想要进行围歼根本就没有可能,因为那些次一等的部队还是要南调,不是作为主战部队,只是在周边协同。
那么合起来就有三十七万,这样的数量的的确确是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合围,但是后续的问题并不少。
部队之所以整编,那是规划出主战部队和辅助兵种,辅兵之中又分为屯田兵和辎重兵,要是将那些部队全部南调,也就等于说整编军队的计划落空了,可能会影响到即将到来的春耕。
萧何对那些本来要开去垦田和修路、搭桥的辅兵会南调表现出了适当的担忧,他本是已经做好计划,只要等辅兵一到就开始大建设,也好在来年的秋季达到五年计划三年建设的第一年建设目标,要是辅兵不到位,那什么都是空谈了。
第一年的建设计划落空,萧何很难想象屯田规划没有完成,在那些掠夺来的粮食消耗光之后,五郡合起来至少三十万的部队粮秣该从哪里来,那可是关乎到南征北战的大战略。
萧何表达出了自己的担忧,吕哲听过后不得不慎重,蒯通也因此沉默了下来。
他们的敌对势力可不止是百越,除了来自秦国那边的压力之外,楚国也是三年内必须征讨的目标,更加别谈对南下蠢蠢欲动的齐国。
内政是保证安全和向外扩张的根本,每年的秋收能够获得多少粮食关乎到能养多少军队,在战争爆发之后他们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来保证军粮的补给。同时对于道路的修建也是势在必行,畅通的道路是统治各郡的命脉,也是开发和巩固各地民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计划中的第一年建设,这个关乎到生存和开扩的行动万般是不能中断的。
后面过来的燕彼就奇怪啊,那么简单的事情到了这一帮能力智力都不差的人手里怎么就变得复杂了呢?
“尽管我们有诸多的惠民政策,各郡空闲的劳力依然是不少。主上控制军队的数量,各地青壮也是处在满身劲无处发泄的境地。”
吕哲率先就反应过来了,他是被整个变局,还有百越人的种种畜生举动给搅乱了心神,这才走入了思考的死胡同。
“是啊,可以雇佣民间的劳力来完成第一年的建设,不完全限制需要在册的辅兵去完成。”蒯通显然也回过神来了。
萧何点头表示赞同,只要不大乱第一年的建设目标,他是没什么反对意见的。580
第四百二十七章:一个就够了()
完成计划中第一年建设的劳力空缺解决了,吕哲当然是会松了口气,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为什么要整编军队?一方面是因为军队数量过于庞大,军中的老弱需要进行甄选,组建一支全部由青壮为结构的部队。另一方面,很短时间内膨胀起来的军队,很多都是成建制的投靠过来,必然是要打散拆分,用此来消除山头主义的形成。
吕哲整编军队的主要目的自然是想要使军队不被老弱给削弱战力,也是加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同时还将后世观念中的常备军、主战军、戍卫军给细化出来。
像是南部、东部、北部三个军团,还有未来必定会出现的西部军团,这些都是属于常备军,亦是所谓边军的编制,也叫常备军。
正在编练的禁卫军,筹备组建中的御林军,这两支部队则是主战军团,也就是所谓的主战军或者叫野战部队。
各地兵堡必要的守军,各个要道的驻军,这些则就是所谓的戍卫军。
要是按照天朝的称呼,那就是甲等军、乙等军、丙等军的待遇,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禁卫军、羽林军作为甲等军的建制,东、西、南、北军团作为乙等军的建制,各地兵堡、要道驻军为丙等军的建制。
划分出严格的等级并不是为了好听,每个等级不同的军团,他们的兵力数量、装备、补给份额。在很多方面都会有很明显的区分。
禁卫军未来的编制不会低于十五万,其中骑兵的数量至少会达到四万,如重步兵这个其他部队不会有的建制也不会少于两万。弓弩手已经确定为编制为两万,余下的士卒每个也都会有身穿甲胄的待遇,如长矛兵的皮甲,朴刀兵的铁甲。这样的待遇远远要高于其他部队。
对于禁卫军的建设,吕哲说采取的是缓步扩充,并不是第一时间就将十五万的建制一步到位,按照计划禁卫军的成型会比较慢。组建的兵源也不是依靠招募,而是会从常备军、戍卫军当中抽选。第一批的建制为五万人,后面将不限定时间一一筹建完毕。
从东、西、南、北军团和戍卫军当中抽调精锐补充禁卫军,这也是吕哲未雨绸缪的一部分,无非就是保证禁卫军(中央军)的强悍。对其余军队形成一种制衡,来保证中央的绝对武力优势。同时,绝对精锐的禁卫军,在未来也是担当开疆扩土的军团,保证其战力也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至于羽林军(少年军)嘛,说实话想要拥有战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起码需要个五六年那些少年才会长成。
这一切一切的布置都是建立在第一期的全军整编前提下,为未来打下牢靠的基础,然而长沙郡的变局需要拥有足够数量的军队南下。这么一来似乎又将吕哲的计划推缓了。
蒯通、萧何、燕彼,这三个人,一个是徘徊于军师和参谋身份之间的人。一个是掌管民政且是军队后勤的总调度官,一个是情报系统的头目,他们是清楚吕哲打算的人,除了他们就没有其他人知道吕哲关于整备军队的全盘计划。
既是清楚全盘计划,他们哪又能猜测不出吕哲那一脸的郁郁是为了什么。
“主上,这次调军南下势在必行。要是这一次没能在长沙郡歼灭百越的绝大部分人口,让他们逃回深山老林。以后……”蒯通虽然清楚吕哲不是一个扭捏的人,可是必要的建言还是要说的。
吕哲也就是计划被打乱心有不爽而已,事情轻重缓急自然是分得清清楚楚,他走到山川舆图旁边,盯着某些区域来回看了很久。
长沙郡的水系太多太多了,洞庭湖密密麻麻的水系是一个,从长江中游分流的湘水贯通到极南方似乎分流为离水能直接流到后世的南海,还有资水、耒水、泊罗,细细的看下来会发现整个长沙郡根本就是被众多绵长的水系所环绕。
“闽越……”吕哲有点闷,他没记错的话,闽越是后世福建区域的一支,福建是多山地带,似乎水系并不怎么繁杂:“闽越很善于驱舟?”
记忆没有错误,福建无论是战国还是到了现代,山川地貌都是以山地之多而闻名,其间的水系,秦末也就是从庐江分流下去的余水,直到现代才有闽江、九龙江、富屯等新的水系。
战国末期,秦一统到汉初,就是在那么个山地多水系少的地方,闽越人竟然善于驾舟?这也说不出到底是为了什么。
吕哲是没有亲自观看,不管是叫福建还是称呼为闽中郡,那片区域的水系之所以在地图上少,那是因为水系并没有宽或者长到会记录在地图,实际上那片区域的小河、溪水密密麻麻的程度令人乍舌。
燕彼有发言权,自确定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后,他前前后后派去岭南和正南(秦设立的闽中郡、南海郡)区域探子不在少数,收集的资料虽然无法保证其完善和真实,但是对这些地方的面貌和诸族族情还是有相应的了解。
“闽越善于水战,他们对山地战的能力也不差。同时,因为驺无诸少年期间长期待于楚国,他回去后也按照楚国的……那个您称呼为文明体系的社会,在改善闽越人的生活。”
吕哲有点听明白了,也就是说闽越人不但会水战在山地战上面的能力也很强,同时闽越人因为像楚国学习,生活习惯包括社会结构也不像其他百越诸族那么落后,再说明白点就是闽越差不多就是脱离了石器时代。
司马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