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疆土的扩大,按照方位成军的军团显然是会不够用的,有着寻常人难以理解恶趣味的吕哲,他迟早是会把“羽林军”“神策军”“虎豹骑”之类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军队称呼拿出来,按在麾下军队的头上成为番号。

    拐了一个弯进入正面走廊,快接近大门时,校尉行礼道:“请使节稍候,容我前去通知主上。”

    用武将来作为领路人,这个礼节在列国压根就没有发生过,在列国宫中引路者要么是寺人(太监),要么是女官,再不济也会是府令(类如赵高)之类的,也只有在吕哲这边才会处处看见武人的存在。

    “……吕侯很重视武事啊,处处彰显对武人的看重。”魏豹轻声说着。

    张良没听明白魏豹说的是“武士”还是“武事”。压低声音回道:“自然,不然哪能开疆扩土这么大的范围。”

    “哦……”魏豹眨了眨眼睛:“如果……我是说如果啊,我们也像吕哲这样重视武事,能得到复兴吗?”

    张良没有回答,他其实也一直在思考韩国复兴的办法,但是吕哲的崛起方式显然是难以模仿的。

    吕哲的崛起是因为曾经那么一段时间“权力空白”,没有被条条框框的约束,想要行使什么政策都能随心所欲,可是列国不一样,列国有着太多的“传统”。既是祖宗是怎么怎么做的,违反了就是对祖宗的不敬。

    列国的利益又存在太多的纠葛,不但是国与国之间扯不断理还乱,哪怕是同殿为臣的同僚也多有冲突,想让他们放下条条框框的约束来任意施政,哪怕是经过吕哲这边被证实有效的政令,因为利益的纠葛恐怕也无法实施下去。

    “吕侯……从微末中崛起,一切的一切都是靠着军队来实现。吕侯正当茁壮之年,在军中的威望无可替代。军队之中无人不敢唯马首是瞻。文事方面,不管是律法还是行政,他们都能按照最实际和最有用的方法来操作。我们……”张良不想魏国学了个四不象,好心的提醒:“我们不一样的。”

    “不一样?”魏豹不是太明白:“怎么会不一样呢?那么多忠心耿耿一同复国的众臣。他们肯定也渴望变得强大。”

    张良露出苦笑,实在不好更深层透彻的解释了。

    其实真的不一样,列国的体系早就固定了,君王也不是人人都在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威望。哪怕是想学吕哲亲征来建立自己的威信,可是有把握能打赢吗?

    没有那个军事素养,魏韩的疆土小国力差。军队的战斗力又不是多么强,吕哲再怎么也是创业之君,只要保证不被俘虏或战死失败一两次,顾虑也不是那么大。魏王和韩王不一样啊,背负的包袱实在是太沉重了,要是君王亲征失败一次,那就会有倾国的危险,是冒险不得的。

    “先确定附扈的事情,要是日后宗主(国)想要和谁开战,我们是随扈肯定是要出兵追随。到时候看规模和规格,找机会让王上跟着打几次,这样既能提升声望,也没有太大的危险。”魏豹总算是说出不太傻的话了。

    张良立刻就露出了赞同的神情,他其实也是抱着这样的打算。

    别说他们的想法异想天开,魏豹也不是突然间的“脑洞大开”,哪怕是张良都认为华夏的格局会恢复战国时期的那种局面,那么被保护国向保护国上缴征税(贡),打仗的时候宗主国也是有权要求藩属国派军协同作战的。

    两人还想继续聊下去,正殿中的声音静止,身穿甲胄的校尉因为身上负重走起路来脚步声比较大,在周围的环境安静下来后脚步声也就变得清晰可闻,显然是正在朝他们的位置接近。

    “(两位)使节,我主有请。”校尉一直都是一手握在剑柄之上的,不过这时却是手离开了剑柄,身上因为是鱼鳞甲也能微微向前弯曲,正摆着一个抱拳致意的行礼动作。

    张良和魏豹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迈出脚步。

    殿内的吕哲不再是随意的伸展双腿,为了表现出对代表列国大王使节的尊重,他现在是屈膝而坐的姿态。

    方才殿内除了吕哲之外就是萧何、蒯通、娩杓、郦食其,现在增加了燕彼、共尉、季布、骆摇、周文、武梁、桓楚、吴芮等等一帮人。

    其实君主接待列国的使节,势力下重要的文官武将确实是都应该在场,这样才能展现出“正规化”和“重视性”,缺少了一帮重要人物,那么整个接待过程就是一个不正规的接待礼仪。

    张良和魏豹抬脚迈入正殿的时候,左边全是吕哲麾下的文武,他们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都屈膝跪坐着,等待张良和魏豹正式进入正殿,在场的人除了主位的吕哲之外全部都直立起腰杆,对着张良和魏豹的方向作鞠,保持着行礼的姿势。

    坐在台阶之上主位的吕哲不需要行礼,他只需眼眸一直看着进入正殿的张良和魏豹,等待他们从正中间缓缓走来,在靠近台阶约有三米的位置停下来,由张良和魏豹分别觐见。

    张良和魏豹都是懂礼的人,至少远要比吕哲这边的众人懂礼得多。他们靠近台阶约五米的时候就已经抬起双臂做行礼状,再往前迈步的时候先是向萧何、共尉等人回礼,停止站立的时候刚好是接近台阶三米的距离,然后齐齐对着吕哲深深地弯下腰。

    “魏(韩)使,请见吕侯!”

    说完两人才直起腰来,不过保持着双臂行作鞠姿势。张良又与魏豹对视一眼,在短暂的时间内用眼神沟通谁先完成那套出使必备的礼仪,而魏豹显然是有些心气不足眨了眨了眼睛,那么就是张良先来了。

    “良谨代我王向吕侯问好。”张良作鞠的双臂往上仰了仰,身躯做出一个拜的幅度:“恭贺吕侯在南方取得大胜,祝吕侯武运长久,治下,风调雨顺,昌盛繁荣!”

    魏豹也做出了相同的肢体动作,说的话也大致相同。

    到了这个时候吕哲才开口说话,不过也只是简短地回复如“韩王好,魏王好”之类,结尾更是简洁地“请坐”二字。

    张良和魏豹怎么可能就走到右边坐下,他们看了萧何一眼,齐声又道:“魏(韩)不幸,国祚不兴,吕侯新婚未有礼(物)贺,此次前来既为步礼(物)恭贺,又为吕侯大胜百越共喜(悦),准备粗鄙国礼,还请吕侯笑纳。”

    萧何站起来,对着吕哲行礼:“我主,魏韩二位使节的礼物众多,仅略带几样来到殿中,可要传阅?”

    吕哲又说:“传。”,内心里却是对这套严谨且庄重的礼仪给搞得非常不自在,只希望赶紧结束。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魏韩呈上的礼品无非就是玉之类的玩意,视玉的大小打造成种类繁多的饰品,像是如意啦,玉盘啦、玉佩啦,还有作为正式礼物的一些铜质的乐器,编钟那么一套肯定是要有,越齐全就越显得珍贵和隆重。

    献上编钟是有讲究的,要是连同制作得美轮美奂的“干戈”一起敬献作为礼物,意思就是想要获得保护,更深切的含义还有“礼乐、干戈随同,以后我们就跟您一起混了,听从您的声音,献上我们的兵器和士兵听从您的调遣”,大概就是这样含蓄的表达。

    这件事情其实蒯通、萧何已经与张良、魏豹私下反复地商议过,双方面已经达成了协议,差的不过是找个地方作为会盟的地点,双方最高领导人亲自见面,请来足够分量的人作为见证(背书),正式的盟约才算是真正的确定下来。

    必要的形式流程走完,吕哲先是命人送上早已经准备好的食物,对着已经就坐的张良和魏豹洪亮声说:“张先生和魏相都不是外人,他们(指麾下的文武)我就不再介绍了,日后多多来往。”笑了笑,有点不符合君主的拍拍自己的肚子,“为了等两位,本君侯可是饿了许久了。”

    两人高兴啊,吕哲越是随意,他们就越觉得亲近,连忙“哈哈”一阵笑声表现自己内心里的愉快。。。

第四百八十三章:楚王、项氏、楚人() 
其实接待代表他国的君王的场合和礼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看亲密程度和重视程度来选择什么样的礼仪和场所,不过吕哲的宫城建立完善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除了议政殿就是审政殿,难道要轮换地方轮到寝宫那边去么,索性是对礼仪规格熟悉的叔孙通和陆贾都不在,也就马马虎虎的在同一个场合接待不同的使节。'顶''点' 。Om

    当然,亲疏有别是要表现出来,那么接待不同的使节,吕哲麾下的臣子数量也就有增有减,像是在接见曾经的手下败将时,除了吕哲也就萧何、燕彼、骆摇、吴芮、武梁留在正殿,其余人都暂时到偏殿休息。

    会留下执政萧何还是因为马上就要成为姻亲之国,至于那些武将都是楚国所不是那么清楚的存在,如季布和桓楚这两个与楚国不断交战的人,周文这个本身也在庐江郡活跃过的人,则是没必要在场。

    会有骆摇、吴芮、武梁三人的存在是有特别用意的,吕哲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就是“我麾下不缺大将之才”,也是看在即将成为姻亲之国的份上给楚国那么一点点面子,不然其实只留下萧何就足够了。

    项伯和景驹也是按照必要的礼节流程说完“外交词语”,献上了必需的礼物,等待坐下之后才算是进入正题。

    楚国现在只余下会章郡和会稽郡,其余的楚国旧疆域超过十分之六是在吕哲手中,泗水郡除了借给魏韩两国就是被齐国全吞了。

    “唔?齐国增加了一个封国,建立沛国,有了沛国公和沛国相?”吕哲没等项伯说完就露出了奇怪的表情:“时任沛公是谁?”

    项伯似乎对吕哲的感兴趣很意外,按耐住心里的兴奋,答曰:“沛公为田氏市,沛相是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名唤刘季。”

    兴奋是因为吕哲对齐国的新封国感兴趣。话中的“小人”并不是骂人的话,所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