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生汉国的大臣们一直都没搞明白自己的大王为什么会对那片老是喜欢下雨的土地“情有独钟”,他们普遍认为岭南已经是够荒凉的了,现在目光又钉在更遥远也动不动就会变成泽国的区域,极度怀疑有没有那个必要。
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在目前这个文明阶段确实是没必要去占领什么南亚,毕竟那里真的到处都是雨林,以现在的生产力来说没有多大的开发价值,吕哲一直拿南面开刀有着自己的用意,那就是找点事情让军方去做。
军队从来都是一个不安分的集体,他们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作战,吕哲不在南边寻找敌人,军队的目光就会盯向北方,必然会过早的参与到列国的战事中去,那是吕哲现阶段所不愿意看见的。
吕哲发展海军和建设海军是想要用实际的行动来告诉麾下针对西南边的军事行动不是瞎折腾,他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交趾那片地方可是有着全亚洲最优质的铁矿和煤矿,而似乎开采起来也不是多么的费劲。
一旦有成熟的海军,汉国占领交趾之后就能够开采那里的铁矿和煤矿,随后利用海路运回华夏本土。其实哪怕是不运回本土,在那边建设相应的工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某方面来说也能诱使华夏政权牢牢地占据那片土地不敢轻易放弃。
交趾那片土地不但有着优质的铁矿和煤矿,一些珍贵的木材也是满地都有,从经济效应上来说占据那块区域的军事成本可能不低,但是回报必然会更加的优厚。
还有一点是吕哲多次透露过的事实,与交趾隔海相望的那边还有着众多的岛屿,那些岛屿之上盛产香料。
地球有那么几个世纪是围绕着香料在进行贸易,屁大一点的荷兰因为掌握香料一度成为世界顶尖强国。
现在是公元前二一六年,很多地方基本是属于无主地带,在有足够的实力下不先抢夺地皮的所有权,难道要拱手让予他人吗?哪怕那种所有权是埋下一块界碑宣示主权,吕哲认为也是非做不可。
在吕哲力排众议之下,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不会停止,哪怕是灭亡了瓯雒国也不会停下来,军队还会继续探索南亚,在那里进行杀戮和抢掠,将铁与火带给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猴子。
事实上关于南亚的征服预案吕哲一直都在做,占领后世越南是其中之一,军队下一个目标会是后世的缅甸这个盛产翡翠的区域,然后是一些出产黄金和钻石的土地。
在海军还没有建设并发展起来之前,吕哲征服的脚步大概也是止步于南亚南部了,大概会是后世的越南、缅甸、老挝、泰国这些区域。海军发展起来之后,第二步会是后世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第三步开始探索印度洋那一块。
如果吕哲的记忆力没有出错的话,在公元前时期南亚根本就是一片势力空白,那里也就生活着一些原始部落罢了,以国家性质的暴力机关去进行掠夺和征服,有建制、有分工的军队带着文明的优越性对上那些石器时代的人,真正的敌人会是自然环境而不是那些猴子。
现在,骆摇在准备了七个月后已经发动第一次针对瓯雒国的军事行动,跨过了当地命名为“尚龙溪”的河流,第一批五千前锋部队已经与瓯雒国的军队发生交战。
汉军的南征军团第一批部队基本是由归化的百越各族青壮组成,军官则有华族人和骆摇的东欧族人担任,这批部队渡过尚龙溪行军三十里并没有遭遇到任何敌军,是在接近瓯雒国国境约二十里的时候才遭遇抵抗。
瓯雒国似乎早就知道汉军要来似得,他们集中了大约七万军队布置了第一条防线,南征军团遭遇到的那批瓯雒**队可能是一批精锐,不但装备了大量的弩连带战象也出动了不少。
五千南征军团的先锋部队在遭遇瓯雒国的军队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就爆发战斗,开明泮是派来使节要求面见汉军的统帅,很清楚的说明来意。
开明泮的使节是来澄清误会的,他们说前次前往岭南是因为得知有秦军南下,之所以出兵前去是为了报复秦国灭亡古蜀国的仇恨,发现南下的并不是秦军之后立刻就撤退了,并没有要与新生汉国为敌的意思。
啊呀!瓯雒国竟然知道吕哲建立了汉国,那么是不是说明瓯雒国这边一直在关注吕哲这个势力呢?
开明泮明确表示,他可以为上次的行为做出赔偿,希望能够解除双方敌对的关系,为此他们愿意付出可在接受范围内的代价。又说,既然汉王独立建国,那么在未来肯定是会与秦国发生交战,那么他们就有了相同的目标。
是的,瓯雒国肯定是多方探查吕哲这一势力了,不然不会感到恐惧…………1292
第六百一十五章:时光如梭(五)()
瓯雒国的恐惧不是事出无因,不过当然也不是因为在离水之战被打怕了,是因为吕哲是第二个华族族群中看到南方土地珍贵的君王,第一个是始皇帝。
南方出产丰富,且矿产资源因为没有被开发过一直保存良好,这片土地却是由一些石器时代的蛮子所占据着,对于有组织性有建制的华族军队来说,只要能适应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想要攻占可以用不费吹灰之力来形容。
新生的汉国很明显是发现南方土地的价值,也比任何人更加清楚在南方的土地上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能阻止他们的只有大自然。
从吕哲崛起之时,吕哲麾下的军队一直持续在与百越诸族交战,交战的地点从南郡一直延伸到沿海,最后更是让岭南成为战区,差不多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可以说吕哲麾下的军队是华族这个族群里唯一一支不断在原始丛林中作战的军队,那么多的时间足够吕哲麾下的军队去适应气候和环境了。
开明泮不是土著,他是古蜀国的王族后裔,非常清楚华夏的黔首对土地的渴望到了什么程度,华夏的君王对于土地的占有欲也是无穷无尽的。
瓯雒国确确实实是千方百计在了解华夏大地在发生什么事,连续不断的情报回馈过来的。 信息表明华夏大地又到了列强争锋的纪元,秦与齐、燕、赵没完没了的交战,魏、韩成了吕哲的保护国,楚国因为吕哲的崛起已经灭亡,在吕哲的手里一个疆域广阔的国家出现了。
新生汉国与华夏各国的关系很奇怪,这个新崛起的国家是踩在楚国的尸体上屹立而起,但是旧有的列国似乎都没有表现出像样的敌意,或者说有敌意但是不敢轻易得罪,与之新生汉国大多保持着一种戒备性质的友好关系。
最让开明泮觉得奇异的是什么?是楚国的灭亡过程简直是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楚国成了安乐公,楚国的公主成了吕哲的女人。而似乎几乎所有楚人都接受由吕哲统治的事实?虽然并不是完全没有楚人爆发起义,但是很快就在乐于接受吕哲统治的楚人和吕哲的军队镇压下消失。
一些局限性让开明泮想破脑袋都无法想象出为什么国家灭亡了,大王却能笑嘻嘻地献上自己的女儿然后当一个安乐公,几乎所有楚人也能很快忘记楚国的存在成为汉人。
开明泮是无法理解,能安安乐乐生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没有抵抗意志,新的统治者也在不断为黔首创造利益更是让人乐于被统治。另外就是楚国都喜欢去当安乐公,一些原本掌权的楚国臣子在楚国消失后也基本保住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利益还能在新生汉国有更辉煌的未来,特别是他们还会有一个安慰奖。那就是有熊氏血脉的一名王子未来会成为楚王,为什么要与吕哲过不去?
有着太多令开明泮不能理解的事情了,列国尽量保持与新生汉国的友善关系,楚地的人也乐于被统治,世界上怎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局面呢?
有不能理解的,当然也会有能理解的,开明泮就万分清楚吕哲建立的汉国因为不参与到列国的交战会有更大的力量用来在南方作战,汉国内部的平稳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不会产生什么事情来阻止吕哲继续南下的脚步。魏与韩充当汉国与中原列国的缓冲区,汉国会有更大的胆子抽调出更多的军队南下。毕竟哪怕中原有变也会有魏国和韩国先支撑一段时间。
开明泮不用多么麻烦就能刺探到关于吕哲只能能动员一百四十万军队的事实,而那个时候吕哲治下的人口不过才五百来万,在完全的吞并楚国之后吕哲治下的总人口已经突破八百万。
五百来万人口能动员出一百四十万的军队,八百万的人口能动员出多少?瓯雒国哪怕是算上一些野人猴子。总人口也不过才八十万不到,不用去算吕哲拥有八百万人口能动员出多少军队了,哪怕只是曾经发生过动员出一百四十万军队,那也比瓯雒国的总人口多出六十万!
庞然大物啊。新生汉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的庞然大物,然而这个庞然大物还是一个清楚南方土地价值的新生国家。
从岭南之战的经过来看,汉军已经发现在密林快速行军的秘密。那就是借用水系来进行运输和奔袭,偌大的岭南就是在汉军利用水系之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全境占领。
多久了?从吕哲南下作战到今天是多久?要是从长沙郡之役开始算起,那也是三年的时间了。军队是适应性相当强的集体,吕哲又拥有那么多的兵源,汉军在三年之内不断有部队南下适应气候和环境,那该是有多少能在丛林环境作战的部队了呢?
这个国家至少有二十万适应原始森林作战的军队,与这样的庞然大物作战,能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这个庞然大物还能组织起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一直到瓯雒国被灭为止的战争,根本就不是瓯雒国所能招惹的。
不可为之为敌,这是瓯雒国上下在了解吕哲统治的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之后取得一致的想法。
瓯雒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