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7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军极力想要接近三十步的骑弩发射距离,可是在敌军有意识想要保持距离的时候,除非是汉军坐下战马的速度优于敌军,不然并不容易办到。

    双方在互相追逐中就发生着这样的场景,前方是胡人骑兵在跑,胡人骑兵一边跑着还一边零零散散地朝汉军射箭。变换成前后追逐的时候,胡人向后射去的箭矢因为汉军是在向前移动,那么必然是会在移动中自行奔着胡人射出的箭矢而去,总算是增加了胡人射来箭矢的杀伤力。

    箭矢有了杀伤力,中招的汉军肯定是会出现伤亡,当有第一个倒霉的汉军被射中眼睛而掉落下马的情况发生,跑在前面的胡人立刻就爆发出了阵阵的“哟呵”声在欢呼,他们射起箭来也变得更加的卖力。

    一些被鼓舞的胡人开始尝试加入到朝屁股后面射箭的行列,对着汉军飞去的箭矢数量开始增多,但是驰骋的胡人队伍中也发生了有个别学艺不精的家伙没控制好身躯掉下马背的事情。这样一来倒是没射落多少汉军骑兵,他们自己掉下去的人手更多。

    冒顿派来的这些胡人骑兵所使用的战术,汉军也曾经用在齐军身上,无非就是让敌军在屁股后面追,然后敌军追不到的情况下,跑在前面不断用箭矢向后漫射的姿态。现在胡人在玩的手段只能说是无比的简陋,根本就没有发挥出“风筝战术”最大的效果,那也是因为胡人没有马镫,可以向后射箭的数量不多,要是有马镫可就不是稀稀拉拉的几枝箭矢,该是密密麻麻的箭矢在向后射击了。

    汉军骑兵曾经用这一战术拖垮过相当多的齐军,那么对这样的战术肯定是不陌生,他们很清楚面对这一种局势下应该怎么做,顿时队伍中响起了“呜呜——呜呜——”的号角声,驰骋中的汉军骑兵又是一阵齐声高喝的“嘿!”,四千来人的骑兵分出大约两千来人形成双箭头预判地驰骋向敌人可能会拐弯的位置,余下的两千来人驱使战马进行爆发性的冲击。

    陇西马的耐力要差于河套马(既蒙古马),但是陇西马的短距离爆发性可要强过河套马,只不过是刹那间的加力之后维持不了多久速度肯定是要降下来,在之后的驰骋中速度更是要下降一大截,非必要时刻是不能那么做的,特别是只有一匹坐骑的时候更不能做。

    汉军突然分兵又突然加速可把跑在前面的敌军吓了一大跳,他们霎时间停止了射箭专心控制战马,不过还是无法避免被汉军拉近距离,一直到双方接近二十五步左右的时候,可算是轮到汉军的骑弩发威了。

第七百三十章 漠南(十六)() 
汉军骑弩射程远不止三十步,但是超过三十步就不会有什么杀伤力,软飘飘的弩箭或许能够射伤人但是绝对射不死人,那还不如不射。另外,骑弩为三发连射,射完之后想要装填不易,因此拉近三十步再进行射击才是最正确的使用方法,毕竟交战姿态下是没有再行装填的可能性。

    骑弩发射的声响与张弓射箭的响声不一样,不过箭矢射出的破空声不会有什么不同。

    汉军骑兵只有前导部分能够发射出弩箭,他们射完之后会自行往两边策马移动,为的自然是让开空间给后面的袍泽抵补上位置再行射箭。

    弩箭比较短,破空声也要尖锐许多,一阵“咻咻——”的破空声临近,驰骋中的胡人骑兵无一不是立刻将身躯紧紧地压在马脖子部队,期望压低身躯能躲过射来的弩箭。

    从外围看去,两支一前一后的骑兵队伍,追在后面的汉军骑兵队伍中不断有小杆的黑点,它们以非常迅速的速度向着前面的胡人骑兵激射过去,这种射击姿态是随着射空匣中弩箭的汉军骑兵让开位置袍泽进行补位而连绵不绝;奔在前方的胡人骑兵队伍则是尾巴的部分不断有人被射来的小黑点“咬”中人或是马,他们在驰骋中尾巴部分被越“削”越短。

    后面的同伴不断发出惨叫声,刺激着所有胡人下意识催动座下的战马提升速度,他们那些或是因为人中箭或是马中箭的同伴只要摔倒在地上,哪怕是一时半会没死也会被后面奔驰而来的汉军骑兵队伍踩成肉泥,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一方在惊恐中控制战马不要命加速的逃窜。另一方是即将到了最高速度临界点的追兵,运动中双方的距离又逐渐开始拉长。

    陇西马种的耐力不能说很差,河套马种的优势也不在于高速的驰骋,但是最先加速的那一方肯定是要吃了体力上的亏,追击在后的汉军骑兵跑上个二里多很明显速度降了下来。汉军骑兵座下的战马嘴角也有了白唾沫,要是继续驱使着透支生命进行高速踏蹄,战马肯定是要废了。

    “呜呜呜——”的号角声被吹响,秦嘉是最先降速的人,他将速度放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高吼一声“换马!”,将备用马用缰绳牵着靠近。然后十分利索的双脚不落地,接着马镫和高桥马鞍的便利换到体力充沛的新坐骑马背上。

    余下的汉军将士基本也是高吼一声“换马”,随后按照训练的那样先将备用马拉得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位置,一只脚先踩着另一匹战马一边的马镫上,然后发力跨过去坐稳。

    也不是所有汉军骑兵都能完成那一动作。毕竟平时训练是一回事,战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些汉军骑兵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没稳住掉落下去,直接被后面路过的马蹄子践踏成破布袋的不是没有,被缰绳拉着托在地上的也有。

    一个奔动时的换马动作摔下去二三十个汉军骑兵,回头张望的秦嘉脸色黑得跟锅底一样,他并不是后悔下达换乘的命令,只是在心疼每次都会出现的失误。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战术动作。可是次次都会发生那种事情,有一些还是平时训练表现得非常不错的士卒,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战时奔动过程中换马驰骋这一战术动作很有必要。毕竟在作战过程中要是停下来再换马失去继续追击的机会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有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停下来不动很容易被咬住,一旦被咬住损失的人手可就不会因为换马驰骋战术动作不过关损失的那么点了。

    重新换上体力充沛战马的秦嘉亲率的二千余骑兵恢复了追击的姿态,因为是新换乘的坐骑,体力充足之下能够保持高度稳定的速度。另一边的敌军却是没有换乘仍是疲态的坐骑,渐渐又给他们拉近了距离。

    头曼所属的胡人骑兵当然也知道座下的战马呈现疲态该换乘了。可是后面有逮着射了他们一阵的汉军,左右两边也有不断在逼近的汉军。他们哪敢停下来或是放低马速换乘啊?只能是硬着头皮骑跨疲态的战马,然后向着友军的方向没命地拍着马屁股奔驰,队伍中召唤同伴过来帮忙的号角声也是一阵一阵的吹响。

    当双方距离被拉近到不足百步的时候,眼见再骑跨疲态的坐骑没等与同伴的队伍会合就该被逮住,指挥这股骑兵的胡人首领咬着牙下达了保持高速驰骋而换马的命令。

    命令当然是依靠人的嘴巴不断一个又一个高喊重复下去,大多数听到在高速驰骋速度下换马的胡人哗然了。他们现在的速度大概是四十迈左右,也不像是汉军有马镫可以借力,更加没有汉军的那种高桥马鞍能在换乘的时候稳住身形,这么快的驰骋速度换乘可是异常危险的。

    下完命令的胡人指挥率先将备用马拉到并驾齐驱的姿态,他嘴巴咬着兵器的剑柄先是双腿紧紧夹着当前坐骑的马腹,然后微微倾斜身躯单手扶住另外那匹备用马的马背,随后又扭身抓住备用马脖子上的鬃毛,很是小心翼翼地原本紧紧夹住马腹的双腿,这才发力腾空而起。

    成功换到另外一匹战马的马背上,胡人指挥心里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不过那口气吐出去的时候突然记起角弓和箭囊都在那匹显现疲态的战马脖子侧面呢!

    又是一阵折腾才拿回角弓和箭囊,可是胡人指挥耳朵听到的濒死惨叫声也太频繁了一些?他回头看去,一些在高速驰骋状态下换乘的部下掉落马背,亲眼看到一个部下掉落在地上被缰绳伴着倒拖,没完没了地发出凄厉的惨叫声,还是在后面一匹战马用自己硕大的马蹄踩中那倒霉蛋的脑袋瓜才算是给了一个痛快,不过那倒霉蛋的脑壳子成了破西瓜是绝对免不了的。

    秦嘉的眼睛可是一直盯着前面的敌军,当他看到敌军在高速驰骋姿态在进行换乘的战术动作时真的是被吓住了,概因一开始的时候率先换乘的那一批就没有一个掉落下去。正当他以为胡人都是那么剽悍的存在时,念头都还没成型总算是看见随后跟随换乘的胡人稀稀落落掉下去不少。

    敢为人先必定是艺高人胆大的那种人,最先跟随指挥换乘的那批胡人就是属于有胆气又有本事的那一类,随后跟风的人无外乎是看到同伴能够成功也壮着胆子照做,结果本事不过关自然是要完蛋。

    并不是所有胡人都敢在高速驰骋中换乘,就像是汉军若不是有军律约束,不听从命令和掉下一样要死,差别不过是一个事后按照军法被处死一个是掉落马背当场死。胡人可没有什么森严的军法约束着,胆气壮的人已经做完,跟风的死了一批,吓得后面没做的胡人干脆就不敢换乘骑着疲态的战马,结果是驰骋中的胡人因为战马的姿态不一样,慢慢被拉伸成了两个部分。

    逐渐与前面拉开距离的胡人心里自然是无比着急,当第一个敢于降下速度进行换乘的胡人出现,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然后变得非常多。他们一降低马速自然是会被追在后面的汉军给迫近,率先抵近的是左边的汉军,迫近之后理所当然是一阵没完没了的弩箭射击,随后战场上响起了“汉军威武!”呐喊,片刻之间就爆发了短兵相接。

    秦嘉没有去掺和被逮住的那批敌军的交战,那里的胡人是在换乘的时候被逮住,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