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9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之效力的人以万计数。”

    这就难怪了,乃勿都介绍木库勒的时候,木库勒是一脸的矜持,矜持之中又带着隐隐的讨好,说了一些什么互通往来之类的话,想必是有意与帝国那边经商,只是苦于没有门路,这一次来扜泥城是牵线搭桥来的。

    鉴于西域和中亚有了两次大规模的商路往来,帝国那边已经开始设置关卡,来自西域和中亚的商旅想要进入帝国经商,需要的是得到一种叫“路引”的凭证,不再像前两次可以随意进入。这当然是处于一种必要的监视和监督,也是一种商业控管,简单而言“路引”就好像是针对异族的一种护照之类的玩意。

    城门口的寒暄有点漫长,互相引荐,然后各形各色的人献上礼物。按照道理李信等人也该是需要回礼,可是他们除了必要的物资什么也没有带,符合军队前驱,但多多少少失了一些礼节。

    麦麦牙在这个时候就有用处了,他可是一支商队的首领,拿出了在帝国那边购买的商品,作为回礼返赠给了那些献礼的人。

    “你很够意思!”李任虽然不觉得是多大的事,可是喜欢麦麦牙的有眼色,承诺道:“你的路引归我办理了。”

    麦麦牙之前求的就是得到路引,现在他不但得到有路引的承诺,还得到了来自帝国“高官”的好感,心里美得很。

    客套完毕,乃勿都也就邀请李信等人进城,说是国王已经在宫殿备下宴会,就等着尊贵的客人过去享用。

    扜泥城看上去比伊循大了不少,听闻这座城市已经建立足有一百多年,里面有着五万多人的居民,楼兰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在扜泥城内置办产业。

    冬季下的扜泥城是一片雪白,不知道是因为欢迎贵客的关系,还是本来就是那样,这里比起依循城来说热闹了许多,李信等人进城之后看到的是夹道欢迎的各种西域人,街道两旁的房屋上也会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匹充当喜庆。

    拥挤的人群,吵杂的说话声,偶尔会发出来的一阵吼叫,那是楼兰人出于好客的迎接吗?李信等人大多有心事,才懒得去管街道两旁迎接的人群是出于本心还是被强制出迎。

    站在街道上围观的人,他们看李信等人的时候是好奇居多,看到帝国制式戎装的华丽,议论纷纷中充满了赞赏,而这是麦麦牙听到之后翻译了一些过去。

    来自帝国的武士们,他们淡然的脸色上是一双正在观察的眼睛,看似瞧风景,其实是将城市布局尽可能地记在心中。

    “去到王宫就动手,还是……?”李任声音很轻。

    “不!”李信知道随着越来越靠近楼兰人的王宫李任心里产生了紧张感,他说:“我们是来杀人,不是来找死。”

    他们需要知道扜泥城的布局,需要等待乌大起和另外一些国家的反应,甚至是需要得到来自蒙恬率军进入西域的消息,毕竟谋而后动才是干大事的根本,不管不顾没有留有后路是死士才会干的事情。

    “虚与委蛇上一段时间。”李信沉吟了一下,说道:“所料不差的话,会有不少人来找我们。”

    借势行事是李信这一伙人一开始的打算,帝国那边的势可以借,西域本地人的势何尝不是助力之一?(。)

    。。。

第九百七十三章:斩其王,灭其国!() 
势为成大事之根本,不懂审时度势在一些变革之中会成为牺牲必要的齑粉,懂得了观察大势才能有力可借,有了更多成事的把握。?一看书???·1?k?an?sh?u?·cc

    李信戎马一生,虽然是近期混得不如意,可是他好歹也成为过显贵,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各种经验,并且十分的丰富。

    李氏祖上为魏国大夫出身,大夫在当时是卿以下的官职,卿为各国最重要的官职,因此大夫这个官职其实已经不算太低。

    在春秋时代,大夫其实就是一地的领主,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家臣、属民。一些强大的大夫,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一点都不会比卿的家族少,甚至是国君召唤的时候集结起来的军队能够组成“周王室建制”下的一个师,那时候的一个师大概是二千人。

    全副武装的二千人之师,看着人数少,但是考虑到春秋时期只有“士”才能成为士兵,那么至少是二千个拥有恒产的“国人”才有资格成为士兵,足以说明能够组成一个师兵力的大夫是多大强大。

    李氏在魏国经历过什么事情才迁徙到秦国没有记载,但是考虑到“楚才晋用”的相关成语的典故,估计是魏国的国局动荡和贵族倾轧太严重了,李氏的祖上才会从魏国搬到秦国。他们搬到秦国之后又迅展起来,李信的祖父李崇,后面成了秦国陇西的太守,被封南郑公;李信的李瑶,奋斗成了秦国的南郡太守,被封狄道侯;李信自己也一直是秦军的高级将领,被封为陇西侯。

    李信攻楚失败之后消沉了一段时间,可是他后面又参与了秦灭燕和灭齐,按理说应该是将功赎罪又该成为显赫人物之一,可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导致被削掉爵位,一度也消失在一统之后的秦国官场之上。

    此次前来西域,李信是抱着重建荣光的心思而来。他还记得自己的儿子李问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们李家虽然生了那么多事情。可是未必就在秦国混不下去,父亲为什么不争取,反而自我选择沉寂。到了帝国建立之后,父亲又为什么突然有了出仕的念头?”之类的话。

    李信当时的回答在目前还一字不漏地牢记着。他告诉自己的儿子李,始皇帝在世的时候秦国的辉煌不会有什么改变,可那是建立在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破涛汹涌的局面。他还说“始皇帝一生伟业,对子嗣的教育却是失败。扶苏看似仁厚,实际上任人唯亲,独候蒙氏;看似爱民,却没有半点施政谋略;看似英武却没有实际战功”,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又说“除了空有其表的扶苏,其他公子更加不堪”,基本都是在表明始皇帝一旦驾崩,秦国必将陷入大乱,到时候或许会有许多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是更大的可能会船覆人亡。

    对于帝国的观感,李信是在暗中观察了很久很久,他能看出吕哲统治国家与之前任何的统治者都不相同,吕哲懂得让利是其一,最最最重要的是吕哲有与勋贵共富贵共治天下的心胸。

    说得有些虚幻,但是与李信有相同看法的人不少,与现如今的思维有绝大的关系。现在可不是那种有并有权就想着反叛自己当家作主的年代,华夏文明里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没有南北朝,没有五代十国。血统论还大行其道,基本上思维就是“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君”的传统思想。

    因此呢,李信这么告诉儿子李:“宫城竖立起功臣的雕像之日起。这个帝国已经注定百世。各地竖立起功臣雕像时,这个帝国注定千秋万世。”

    其实很多人认为秦国之所以会崩溃那么快,与“中央集权”事件脱不开关系。另外就是秦国有太多的黑历史了,变法期间的老旧贵族成了被打压的对象,许许多多祖辈不偷不抢建立起来的基业被充公。

    人一生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传承子孙后代嘛!中央集权是变相了的再次“商鞅变法”,一切又要再次归于统治者。谁能甘心?谁乐意自己为之拼命的基业最后不再属于自己?!

    当时与李信有共同看法的人太多太多了,才会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辞官的辞官,隐退的隐退,其中退的最干净利落的是尉缭子,王翦本来也想退个干干净净可惜办不到。

    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付出多少获得多少,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这样才有了努力和奋斗的价值,吕哲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有了这样的基础,正是这样才能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才。

    “我们这一次西域之行并不是出于我脑袋一拍下的决定。”越来越临近干大事的时间点,李信将队员集中起来,说道:“很多人认为我是为了建立奇功才有了私自集结和招揽你们前来西域。”

    包括李任在内的二十八人都是看着一脸严肃的李信,他们之中有李氏宗族,有李氏原本的部将、家臣,有各地的游侠。

    “我们就是为了建立奇功。”李信伸出手,松开的手掌紧握起来:“可并不是私自行事。”

    没有人插话,他们都安静地等待李信接着说下去。他们愿意跋山涉水前来西域,为的就是建立功勋,或者是获得财富。壹看书?·1?·cc李信在出前已经均出一些财富,足以让队伍中的任何一人家里享用一生,现在缺的就是功勋。

    李信将伸出去的收回来,从腰间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卷起来的卷轴。

    卷轴大概是八厘米左右的宽度,推开之后上面写了一些字体,李信将里面的内容念了出来,大意是将军府着意李信有权集合多少武装,到了西域之后也能便宜行事。

    李信将摊开了的卷轴公示给众人看,上面盖着将军府的大印。他重新将卷轴卷好,放回口袋,又说:“出前我被陛下召见。陛下对我说‘明犯帝国者,虽远必诛’,这是对我等的期许,亦是何等的霸气。此行,我们便是秉承陛下之意志,前来诛杀出兵敢于出兵与帝国为敌的支兀另。将楼兰双手捧着奉给陛下的前驱!”

    “斩其王,灭其国,大丈夫一生有这样的机会是何等的荣幸!”李任不失时机地吼道:“杀死支兀另,将楼兰变成帝国一县!大丈夫。荣耀就在今朝!”

    其余二十七人像是被话感染得难以自控,纷纷紧握拳头,先是各喊各的,后面统一喊着“帝国万岁!”。

    李信是等气氛被调动起来,觉得差不多够了才吼了一声“诸君!”。等待所有人再次将目光落在他身上,他说:“征西将军的大军已经从敦煌郡开拔,不日就会开进西域;乌孙领地内的西域派遣军也有

    有一万骑兵转道南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7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