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谝恍└呔芎透丛蛹募庸ど厦妫蚕嗟钡某錾V时A康耐瓿扇挝瘢谠剂舜罅康氖奔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财富,这在造船业上面,是至理名言,正因为如此,本身半信半疑,觉得西北不太可能做得好的蒸汽机,还没有卸下来的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皮埃尔就更加的期待了,只要他们达到基本的水准,那么江南造船厂就可以如虎添翼,不但效率会提升很多,质量也会攀升不少。

    大型设备的,卸货就是一个大问题,5套差不多就是万吨级,装满了两艘万吨级货轮的底仓,江南造船厂全力以赴,不惜血本的招募码头工人,进行卸货,当全部卸下,并且在指定的位置,安装完毕之后,已经是5天之后了,看着巨大的,透着工业力量的1200吨水压机和600吨的自由锻压机,皮埃尔的眼睛在发光,这个跟机床不同,这是标准德国制造,他曾经见过。

    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几乎是天然的不可调和,双方互为世仇,可是兵不耽误皮埃尔赞赏德国的机器成果,德制机械总是以完美精细,充满了艺术感觉而著称,这个1200吨水压机和600吨的自由锻压机就是如此,充满了力量之美,完全是德国原装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全新的。皮埃尔激动无比的看着这些高大的建筑,有了这些,再加上未来到位的船坞,很多东西,都可以保证完全自产。

    在外国工程师和本国技术工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庞大的机器运转了起来,皮埃尔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这里,亲自的看完了水压机和自由锻压机的运转情况,西北来的工程师,在这个上面,还很生疏,但是却很好的完成了基本的操作,看完了机器运转的情况之后,找到聂云台,兴奋的说道:“太好了,这些机器来的太及时!”

    聂云台不懂机器,不代表他看不懂皮埃尔的表情,看样子这些东西真的是有用,而且是大用,当皮埃尔整理好了之后,把这些设备的好处一五一十的给说出来之后,聂云台简直兴奋的难以自己,有了这些机器,除了蒸汽机之外,全部的部件可以自产。

    这个全部零件自产,是包括了轮船的每一个部分,做轮船2年的时间,聂云台很清楚,全部部件自产的好处,打个比方来说,江南造船厂之前生产的2000吨,3000吨的海船,主龙骨是外购的,买的都是对方船厂的现成的,不能对龙骨进行任何的更改,只能够依着模子来做,这样在整艘船的性能上,远不如国外船厂的。

    再有就是价格,加工成型的龙骨,比加工之前,最少贵10倍,说这笔钱在整体上面,不算什么,可能在总价之中,能够占据一成就不错了,这不是一个零件,从龙骨,到螺旋桨,到一些特别的部件,整个轮船的30%都必须要外购或者是掏出高价,让国外来加工,付出巨大不说,时间性也难以保证,很多时候,为了一两个部件,可能一艘船和整组人都需要几天,甚至是一两周的等待。

    船厂的效率就在于船坞的使用,没有船坞,一艘船根本就无法继续建设下去,自产零件的话,可以合理的安排,船坞的利用效率绝对会大增,这一艘4500吨货船的交货时间,也会从现在的3个月左右,提升到两个半月,甚至更短。

    对于货船来说,交货时间是一个合同上面重要的节点,对货主而言,越早一天交货,就越早一天创造价值,太古洋行也是如此,当时为了这个交货时间,再三商议,甚至提出了一些激励措施,因为香港到上海的航线,现在运行的,还是,两艘2500吨的旧船,最少运行了20年以上,已经老旧不堪了。

    可惜皮埃尔和工程师经过了仔细的测量,给出了一个答复,3个月已经是极限了,最多提前一两天,贸然的节约,任何一丁点的疏忽,都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一旦违约,罚金也是让人难以承受,最终就按照3个月为期,签订了合同,第一艘船可以延期到三个月10天,但是6个月的时间,必须要交货两艘船。

    再三询问之后,皮埃尔肯定的答复,让聂云台的心中升起了难以言明的野望,或许可以跟太古再商讨一番,以现在的完工日期,重新确立一份合同,这样的话,这两艘船的订单,还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可惜这个想法,被皮埃尔直接的否决了,其他方面提升了,关键的蒸汽机还没有到位,现在到底是使用西北的蒸汽机,还是使用英美的,因为机床和水压机等提升效率,可以让除了蒸汽机以外的工序,提升15…20天的时间,可是也因为蒸汽机的问题,可能要晚一个月下达订单,这样第一艘交船的时间未必会提升多少,倒是第二艘,可以快一点。

    聂云台这才想到,原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有蒸汽机的问题,西北这些机械表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让他有些期待,有这样的加工能力,蒸汽机应该还不错,真的如同杨元钊说的,西北的工业底蕴,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那么之前所说的那个蒸汽机,或许真的性能卓越,值得期待,只要能够达到英美九成以上,他就可以拍板使用这个蒸汽机,相信更快完工和价格上面的优势,足以让太古洋行接受性能微微降低的不足。(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四章 逆天蒸汽机() 
大型蒸汽机,对于任何一个蒸汽机工厂来说,都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可是5000吨左右的蒸汽机,对于西北而言,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拥有着远超过世界的机床的情况之下的,只要有设计图纸,只要一个熟练的加工团队,几天的功夫,足以把它们生产出来。

    事实上,在接到了杨元钊命令之后,蒸汽机集团几乎是抽调了大部分的人力,用于生产这个,最多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生产,并且通过西北络,把这个蒸汽机运送到上海。

    生产加上运输的时间,只用了9天,当两台6600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运抵了上海,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卸了下来,摆放到了皮埃尔等一群船厂的工程师的面前的时候,他们除了吃惊还是吃惊。

    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他们很清楚,在中国,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内地,要运送这个东西,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七八天都在路上了,事实上,经过了,只花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改造之后的平汉铁路也相对较快,唯一在武汉稍稍的耽误了一天的时间,却找到了最快的汽船,用了不到3天的时间,就抵达了上海。

    另外一方面,让人疑惑的就是这个蒸汽机的外形了,跟常见的蒸汽机微微有些不同,似乎设计的更加的合理,整体体积缩小了不少,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看起来精致无比。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实用性的蒸汽机,几乎影响了几百年的工业历史,蒸汽机放在铁路上面,就是火车。带动了大宗货品运输的改进,各国兴建了数以百万公里的铁路,铁路成为了列强运输军火,经济侵略的主体之一;蒸汽机放在纺织业上面,就是取代水力的纺织业革命,英国的纺织业从水力转换为蒸汽动力之后。几乎占据了整个世界的市场;蒸汽机放在船上,钢铁构筑的汽船开始出现,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开始向着更加深入来进行了,全钢战舰,全重炮战舰。甚至是现在的三万吨级的超无畏舰,人类开始用蒸汽推动一个个钢铁怪物,海洋再也无法阻挡人类的思维。

    几百年的时间,蒸汽机发展迅速,这么短的时间之中,蒸汽机远没有发展到极致,原有的材料,特别是橡胶的出现。让蒸汽机的密封状态更好,却没有完全的隔绝,大型的蒸汽机。蒸汽泄露和动力损失也是常见的事情。

    西北的蒸汽机,是在原有的英国蒸汽机,特别是海祈号为主的军用蒸汽机的基础上面,改良而开发出来的,杨元钊通过一体机和21世纪的一些材料,构筑了一部分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可以极大的减轻蒸汽机的重量,并且缩小它的结构。可是动能上面,不会有较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来自于后世的缸体的设计和材料耐高温高湿的变化,蒸汽机可以在气缸之中,储存更加多的热量,也连带的,动能也就很充足,最关键的是,高分子材料和新材料,可以让蒸汽机的泄气,降低到最低。

    在这些蒸汽机之中,唯一使用了后世的设计的,就是热能回收装置,原来,蒸汽机推动之后,废弃的热能,用水蒸气和冷却系统派出去,等于白白浪费了,还消耗一个环节,稍稍进行改进,用特殊的热效应回收装置,完成对热效用的二次利用,把原来无效,可能会让蒸汽机效能降低的废弃热能,回收集中起来,继续利用,这几大的节约了燃料。

    这一款6600马力的双蒸汽机编组,不是包头最佳的产品,一些更加的强悍的极限制作,还被杨元钊秘密封存,只有在阴山的动力实验室之中存在,就算是这个,也只是普通的型号,甚至不是最大型的,最大型的已经可以达到单台13000马力,已经比国外的产品要好的多。

    因为之前机床的事情,皮埃尔并没有小看这个蒸汽机,按照聂云台的命令,他组织了12个工程师,对蒸汽机进行测试,蒸汽机先声夺人,在启动时间,启动震动,还有稳定性上,都大大的出色,特别是密封性能,几乎看不到蒸汽泄露,整个运转过程之中,很少向外排气,更不用随时加水,特别是运行持续之后,一两个小时之后,表皮的温度也一直持续在较低的水准,这会让动力室变的比较温和,不会夹杂大量的水蒸气的泄露,让人都站不进来。

    马力上面的测试,是通过动力带动传动装置来进行的,有工程师计算之下,只有达到5000马力,就可以驱动这个蒸汽机,很明显,这个蒸汽机很轻松的完成了。动力装置运行的相当的快捷,按照工程师的估计,最少也是在6500马力以上,基本上比设计的高出了30%。

    哪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