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每对人言,兰芳不复。誓不归中原。

    可惜李玉昌时年已经70多岁了,兰芳灭国之时他也仅仅是一个参谋而已,不可能以他的名义来兰芳复国,但是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兰芳灭国之时,刘寿山之子刘恩官逃到了日里棉兰。当时他携带了兰芳国的田赋册、审案卷宗等兰芳国档案材料一同被携至,多人曾亲见。

    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参谋部为此制定了兰芳计划,分成了三个计划,找到刘恩官为最上。找不到刘恩官找到他的后人或者兰芳国的田赋册、审案卷宗等兰芳国档案材料为中,什么都没找到为下,分别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布置。

    杨元钊来到了民国,为的就是让中华民族,重新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大国,一个人口巨大。压力巨大的大国,面积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蒙古如果不丢失。加上从俄罗斯收回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多数都是比较贫瘠的,跟西北一样的土地,资源很多,但是利用起来比较的困难,唯有南洋。这个从宋朝开始,一直都受到了整个中国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个华人组成的兰芳国。

    从了解了东南亚的一切之后,情报人员就发现。东南亚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地处热带,物产丰富,哪怕是普通人,随便的少把火,弄一亩地,随便的撒一些种子,就可以收获足够一家人吃的粮食,一年三熟,比中国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一年,都收获的多,也因此,土人们大多都比较懒惰,随便都会喂饱肚子,无数年累积下来的懒惰,那是刻在了骨子之中。天若与之,不取必遭天谴,而华人共和国兰芳国就是最好由头,荷兰人得到兰芳的过程,名不正言不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电波跨过万水千山,来到了西北,西北参谋部立刻开始运转了起来,已经准备好的大批枪支,其中包括1万条步枪,一个整编师的装备,还有大批的机器设备,几乎在计划瞬间开始启动,而早已经进入到了马兰西亚的情报部情报人员开始主动的联络李玉昌的,东南亚的其他人员,也开始千方百计的寻找的兰芳国的一些情报。

    虽然,1886年,兰芳国最终在荷兰政府操纵着土人破灭了,但是才多长时间的事情,荷兰甚至为了掩饰,还建立了一个傀儡,仔细找,总能够找到一些东西的。不过暂时得到的情报,荷兰国土不大,可是能够以小国雄踞世界,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那就是对于殖民统治比较狠,一下子把跟兰芳有关的几乎全部的大户,都给清理的差不多了,别说是兰芳的大头领,就算是普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个了。

    好在时间尚浅,那是20多年钱的事情,人虽然没有找到,东西却找到了不少,一些兰芳时期的地契,不算特别的不完整,却也凑过来一批,最重要的是,弄到了一枚曾经大头领的私章,这是李玉昌提供的线索,在原来兰芳旧址上发现,算是一个巨大的收获了。

    可惜,刘恩官一直都没有什么线索,日里棉兰那边的情报人员找了很久,都没有收获,都三十多年了,当时不过是及冠刘恩官,现在估计已经有四五十岁了的,他要躲避荷兰,甚至是英法殖民者的追捕,不会有任何一个殖民当局愿意庇护他,必须躲的远远地,即便是华人世界,愿意帮助他的人也不多,那些被荷兰殖民者扶起来的华人家族,也不会放过他,以这个时代医疗条件和现实,死掉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了,这也跟西北在东南亚的根基浅有关系,借助着德美的帮助,西北虽然送了几百万人到了婆罗洲,却一直都憋在农场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融入到东南亚去,情报人员借助着金钱和渠道,融入了一部分,可人少时间少的,暂时只是对各个城市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落脚点,找不到也是正常。

    无中生有,本就是国际政治之中,常见的事情,只要能够联络到部分土生土长,居于婆罗洲或者是东南亚的华人家族,理由和由头就有了,能够找到刘恩官那最好了,找不到,随便的找几个后人,在李厚生和一些曾经在兰芳国生活过的人或者是后人的名义,用兰芳复国的名头,开启兰芳计划,这样在第一时间,避免西方列强的反弹,毕竟殖民地内乱跟中国挑战西方殖民地,这完全是两个不一样概念。

    朱华他们是打前站的,他们负责了解目前南洋详细的发展情况,确定战略了之后,没有急于动手,在得到了西北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们才逐步的开始联络婆罗洲比较著名的华人家族,上海方面在接到了西北的电报之后,很快,一大批货船,以德美的名义,运送着大批的物资,来到了印尼,其中包括1万条步枪,一个整编师的装备,还有大批的机器设备,此时已经不是几年前了,现在的西北,基本上拥有了轻工业的全门类的机器和设备生产线的生产技术。

    对于南洋而言,现在南洋,是一穷二白的,南洋的华人和土人,恐怕连一个螺丝钉都是有外界生产的,华人进入的很多领域,可是大部分都是商贸和普通的加工业,农业生产,制造业很少,这就构成了一个畸形,西北的出现,必然会改变这一切,甚至会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的好。

    货物存入到了专门的仓库之中,化整为零悄悄运往农场,这下子可难坏了众人,这一批可是武器,一个整编师的全套武器,除了没有155重炮,其他该有的全部都有,一旦被港口的荷兰当局发现,可就真的是要闹大,即便是零散的运输,也不能够明目张胆,保守的估计,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

    东西运的慢,当然让人着急的,这还刚刚开始,兰芳计划之中,军火支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利用德美的渠道,却不能明目张胆来运军火,荷兰人不是傻瓜,类似大量的武器,运输到的印尼,存在仓库之中,短时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长期以来,必然会出问题,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旦引起荷兰人的关注,解释都解释不通,农场里两年的时间储存了一部分,可一旦全面的战争的时候,那就不够了。

    那么找到一个适合轮船停泊的,又距离农场的控制区较近岛屿,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以婆罗洲地广人稀的环境,只要不是在港口和城市,小规模的运输,绝对比现在这样老鼠拉木锨来的快的多。

    军火和运输,还只是困难的一个方面,最关键联络计划,陷入到了困顿之中,兰芳计划之中,当地的华人是走在前台,可惜杨树的前期联络并不成功,借助着情报部门给的几个渠道,也把约见和部分信息传到了那些家族之中,却没有下文了,仿佛是没有这件事情一样,那些华人家族该干什么,还在干什么,没有对这边的橄榄枝,做出任何的回应。

    这让朱华和杨树有些着急了起来,参谋部的备选计划之中,也有一个把土人们推向前台的计划,可是这样以来,华人自保的能力,必须要得到加强,土人是一个双刃剑,一定程度之上,土人对于华人的伤害会更大,土人惹不起强大的殖民者,只能够来招惹华人了,过去的几百年时间之中的,土人的手上,也是沾满了华人的鲜血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三大家族() 


第六百一十六章 巴士拉新港() 


第六百一十八章 补强德国() 
贝特曼看到其他人的眼睛,就知道,这个意向已经可以成功的通过,顺势的问道:“皇帝阁下,您召集我们来,恐怕不单单是这样一件事情吧?”

    威廉二世满意的点点头,贝特曼是他很满意的首相,最懂得他的意思,他才开了一个头,就明白了,平静的说道:“不错,交通部,水利部,还有其他的部门,你们可以统计一下,在未来一两年时间之中,我国内部的大宗建设,只要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都交给西北人来做又何妨,还有工业部,要统计一下劳动力跟兵员之间的矛盾,只要战争打响,这个必然会出问题的,不如我们提前的雇佣一部分的西北工人,按照穆默的报告之中,西北工人的实力不错!”

    贝特曼点点头,威廉二世的想法,其实跟他不谋而合,之前他看到报告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大量的雇佣西北工人,建筑工人需要,工厂的工人也需要,西北不是以前那个,老旧落后的帝国,短短的几年,大量工业产品的出现,证明了西北在工业上面是有一批技术工人的,特别是那些军事订单,强大的生产能力,甚至满足了德国军事储备需求的三分之一。

    其他重臣也是眼前一亮,物美价廉的中国工人,可是替代现在工人荒的佳品,一些在册的,甚至计划之中建筑计划都出来了,特别是基尔运河和大量铁路项目这两者上面,简直是锦上添花的。

    最终统计到了贝特曼这里的,铁路一共是12条。6800多公里,大多数是复线,甚至是三线建设,少部分是比较困难的施工,总投资可能需要7亿马克。也就是1。2亿美元,建成之后,德国国内的运输能力和军事调集能力,会达到现在的3倍左右。

    这可是极大的提升,如此庞大的计划,让现场的重臣们稍稍的有些骚动。财政部长正要说话,却被贝特曼给制止了,他平静的说道:“这笔资金,可以讨论由西北垫付,德国可以在几年的时间之中。用订单来偿还!”

    贝特曼点石成金的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问题,在一时间,完全不是问题了,杨元钊当时跟穆默等人,在青岛达成的初步意向之中,会订购大批的造船厂机械,包括船坞。大型机械在内4亿美元,机器设备,不同于原材料。成本是明白的,利润率不高,机器折本本身的利润率就相当的高,这笔钱就算是毛利,也可以获得40%的收益,加上4亿美元推动工业链条。造成的收益,绝对是数倍于此。最关键的是,这些工业制成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