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木,兴建了一大批的仓库。

    作为西北第一个海外的领土,这一个港口,西北是投入了巨大的力气的。甚至连移民都不少,加上工作人员,流动人口和军队,巴士拉目前已经有50万人了,已经有了大城市的迹象了,这在中东极为的少见。

    整个对德国的民工输入时几百万的,但是船队有单独的,有联合,每一次抵达的人员数量不等,民工们在巴士拉休整的时间也不长,少则三天,多则五天,二德国方面也把铁路运力给调整到了最高,几乎每天都有70列的客车,从巴士拉发往柏林,其中有半数,拉的是西北的民工,按照一列600人来算,每天可以运走4。2万人。

    所以在巴士拉停留的,最多也就是5天,20万人,在西北的巴士拉新港跟德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仓储被专门拿出来,隔了不同的小间,让移民们住在其中,一方面做必要检查和休息,另外一方面,也方便德国人造册和登记。

    这是一个超过300万,6年接近2000万的劳务输出,2000万,或许对于中国来说,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大数字,可是对于德国而言,总人口不过是6000万左右的,几乎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人口。

    这些工人们抵达到德国之后,德国会统一的安排,甚至为了这些民工,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国民工司,专门管理这个,陆陆续续抵达的民工,都被德国接收,简单适应了之后,转送到了各个工厂。从进入到1914年开始,贯穿整个农历的腊月,这个工作一直都不停歇,经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已经形成了也一套完整的体系,运转顺利了起来,源源不断的安置民工了。

    欧洲大战的核心德国,在腊月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欧洲人是公历纪年,也就没有新年之类的,可是陆续通过3b铁路,运送过来庞大的,数百万的民工,着实让德国兴奋不已,这对于德国而言,不亚于一个强心针。

    中国人的生产能力,在之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和铁路建设兵团,已经尽显无疑了,这两大企业接管了德国国内的大规模建设,就连刚刚通过的德法边境的永固式防御基地,也是西北建设,高昂的效率,优秀的质量,让德国对于西北的生产力相当的满意,进而对于民工很是期待。

    西北的提醒,让德国发现了问题,在欧洲战争速胜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的前提之下,持续作战能力已经成为了主流,这种时候,哪怕一把步枪的生产,都尤为重要,这代表着国家力量耗费减少,可欧洲诸国,除了俄罗斯之外,都存在 一个问题,人力应用的问题,特别是德国,德国交通断绝,再加上也没有很多殖民地的情况之下,无法从外围获得输血,在人力的选择之上,必须要考虑军事,工业和农业。

    这时候,西北趁机提出来的方案,几乎是正中下怀,这个诱饵太大了,哪怕他真的是有毒的,德国人也先吃下去再说,更何况非常的合理,德国方面可以按照德国这边的标准,负责西北民工的工资,解决吃饭和住宿的问题,这些可以折合成费用,算下来的话,没有趁火打劫,却解决了德国最关键的人手问题,只要这些民工差不多,或者说,懂得一点技术,那么德国就最少可以解放出一半的人力,这些人力无论是投入到任何方面,都会让德国的战争潜力上升一个档次。

    为了招待好这些民工,特别是见到了第一批30万民工之后,简单的测试了一下他们,技术水平比较统一,不算很高,却也不是一点都没有,能够替代一些技术不是那么高的,体力要求比较大的岗位,这等于说,让德国在没有影响到生产能力的前提之下,最少再调集的150万到200万的军队。

    德国的生产能力来说,加上西北的支持,缺的不是武器生产的能力,缺少的是人员,这一点在初期已经显现出来的,不是西北的提醒和帮助,最多一年,德国本身的工业生产能力会降低30…40%,农业生产能力会降低4成。

    这种情况之下,拥有这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粮食生产受到影响,本国又不能获得大量的粮食的话,恐怕军队也会受到影响,在任何时候,吃饭永远是最大,任何一支军队,哪怕是战无不胜的铁军,断了粮之后,最多3天,就会混乱,7天恐怕不用打都消灭了。

    粮食是大问题,必须解决掉,跟协约国不同的是,德国在没有打败英国海军的前提之下,外界的运输,只能够依靠3b铁路和巴士拉港,这个港口的运力不小,可是3b铁路的运力有限,在进行复线,甚至是三线的建设,在中东的铁路已经是三线了,可是从土耳其到达德国的铁路,却不容易,只是立项的工作,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征地拆迁之类,也比较麻烦,哪怕是可是那都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这个运进来的是一些必要的原材料和战争物资。

    西北支援的300万工人,可以在众多的领域替代原有的工人,让德国原来用9个瓶盖盖10瓶子的,变成10个盖10个,甚至会有些富裕,德国政府极为的重视这一批的工人。

    第一批,已经分配下去,早已经等得比较着急的工厂,立刻接受了这一批工人,在实际使用之中,虽然说语言不通,可是工人们的交流,永远是机器和数据,更别说,西北的工人,还有针对的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德语,这已经相当的不错了,可以当做合格的工人来使用了。

    首批的反响不错,德国政府方面,也把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放入到了工人需求之中,可以毫不客气的说,300多万的工人,来到德国之后,他们的位置,基本上,是已经被确定下来。

    新成立的司,主要就是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新来的人员安排好住所,工厂,以及一些食宿,尽可能让中国工人可以更快的融入到德国的工业领域之中,尽可能更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二章 德国春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句古诗,也反应了在 异乡的心情,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更表现了在异乡的不容易,哪怕这些西北人的背后,站着的是强大的西北,在比其他国家更清楚西北强大的德国,再加上有求于人,在这个方面比较的重视,甚至在临近农历春节的时候,为来到德国的中国工人,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宴。¥f,

    王刚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在离开西北之前干过一年技工,实力不怎么样,却勉强达到了2级,这一次突击培训之后,就被派到了德国,作为克虏伯工厂之中一名普通的工人,他主要是给技师打下手,一些需要用力气搬动的东西,或者是体力活,只有在熟悉之后,才能够上机。

    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王刚之前在西北的时候,在技工领域的悟性不怎么高,可是语言方面却有天赋,不过是一个月的突击语言训练,他就掌握了简单的交流能力,来到德国之后,融入到德国的语言环境之中,更是如鱼得水,是克虏伯工厂之中,少数几个可以跟德国技师直接交流的。

    也因为如此,王刚成为了克虏伯工厂的临时翻译,并且跟随的技师是克虏伯工厂少数几个顶级的7级技师之一。

    7级技师,在任何工厂都可以被成为顶级技师了,克虏伯工厂有8级技师,而且不止一个,但是那都是在总厂之中,这么一个火炮分厂,7级技师已经称之为镇厂之宝了,除了少数精密件和重要的项目,否则让他出马的不少。

    王刚的师傅名叫科林,是土生土长的德国人,现在德国,跟军工有关的企业,无不是在扩大生产的规模。克虏伯也不例外,所在75炮车间,是专门进行炮管加工,工程量和压力非常的大。可是让科林出马的不多。

    只有跑栓等少数几个项目,需要他来做最后的雕琢,而今天,就是科林出马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雕琢之后的跑栓。需要在他这里完成最后的精加工,虽然每一个加工的时间不会超过30秒,却代表着克虏伯75炮的荣耀,这不但关系到了精准度和射速,也关系到了使用的时间。

    一个不大的跑栓,被王刚抱起来,固定在机床之上,他小心的看着位置,这是进入到克虏伯工厂之中才学到的,原来加工东西。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力度,都有讲究,真正的高级技工,可以做到用这个技巧,来加强精度,做到普通技工无法做到的事情。

    达到这一步,王刚不知道挨了多少骂,最终,才做成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王刚顾不上劳累的,每个30秒到一分钟的时间,把一个跑栓放上去。几公斤的钢铸件,一次次的搬上搬下,这绝对是一个体力活,可是精神上却保持着高度的集中。科林30年的技工经验,不能够用语言来传授,可是照着做。比葫芦画瓢是可以,比如在加工时候的一个小小的回刀,再比如固定零件的位置,再比如说力度和转折的角度,这些只是依靠着长期的实践之中的经验,迅速的被求知欲旺盛的年轻工人所吸收,成为了他们能力的一部分。

    看着科林出神入化的操作,王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手上,冰冷的机床,在科林的手中,变成了一个灵活的工具,而固定的工件也仿佛是有了生命里一般,在刀工之下,形成了一个个的纹理,当一切完成之后,王刚搬起来,放在溶液之中清晰,光滑如同镜面,几乎不用怎么的清理。

    这也是科林的独门绝技,别人加工出来工件,多多少少会有这样那样的毛刺,需要后期用砂纸打磨,这样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质量和精度的,可是科林的加工,永远不会出现毛刺,这就是他优势,换成普通火炮,或许不那么注意,但是这一批远程高精度75炮,必须要他亲自出马。

    好在工件不多,一共就是80门,一个个的替换,终于,把最后一个跑栓放上去,科林停止了车床,满意的拍了一下王刚的肩膀,用德语赞许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