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里,赵颜派出几个使者乘船来到滦河上,与辽国派来的使者进行了商谈,这些使者都是扯皮的高手,一个针尖大的问题他们就能扯上半天,所以谈判的进程也很慢,最后赵颜和耶律浚都有些不耐烦了,多次催促这些使者后,终于在半个月后拿到了这次议和的具体方案,虽然与之前赵颜和耶律浚商议的三个条件有些出入,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三个条件基础上的补充,比如辽国就提出让大宋释放之前被俘虏的耶律仁先的大军,不过他们却需要为此多支付一百万贯等等类似的条约。
对于这个具体的方案,赵颜和耶律浚也没有再进行更改,于是又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两人乘船再次来到滦河上见面,然后面对面的在两份相同的议和方案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加盖了自己的大印,虽然赵颜只是亲王,但他之前早就得到了赵顼的授意,可以全权代表赵顼签下协议。
议和方案签订之后,赵颜与耶律浚再次端起酒杯,然后敬天地鬼神,最后又再次共饮了三杯,这才算是完成了整个仪式,双方各自退到滦河两岸,耶律浚将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赔款送上,然后赵颜这才率领着大军离开滦河南岸退到北安城。
不过赵颜也没有在北安城停留太长时间,因为按照议和协议,北安城也属于归还给辽国,所以赵颜他们仅仅在城中休整了几天,然后就再次率领着大军南下赶往古北口,不过在他们离开后,整个北安城的人口却全都被大军转移到大宋境内,只给辽军留下了一座空城。
随着赵颜的大宋回到古北口,大宋进攻辽国收复燕云的军事行动才总算告一段落,这场战争以大宋的完胜而结束,辽国不但失去了燕云之地,同时也被宋军消灭了了精锐之师,特别是耶律仁先大军的全军覆没,虽然后来释放了不少战俘,但他们都是耶律仁先的嫡系,恐怕耶律浚也不会再将他们放到军中。
赵颜回到古北口后,立刻开始着手加强整个长城防线的防御力量,以确保燕云十六州的安全,不过也就在这时,却有一队使者从京城飞驰而来。(。)
第七百一十七章 赵颜回京()
赵颜退回古北口后,立刻对燕云十六州以北的长城防线进行改造和巩固,本来长城防线是用了防止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但是自从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后,这里的长城防线就被辽国改造了一下,变成了他们防御宋国的防线,当然这条防线一般不会用到,但辽国以防万一还是进行了改造,现在这条防线又落到宋国手中,自然需要再改造回来。
这段长城防线几乎是后世明长城的主体,虽然不到万里,但长度也依然十分惊人,而且有些地方的长城都已经破败不堪,当初耶律仁先就是从其中一段已经损坏的长城防线中钻到杨怀玉他们的背后,对于那些已经损坏的长城,大宋暂时也没有财力修补,所以赵颜只能尽量的将能够使用的长城防线利用起来,使之形成一定的防御力量,毕竟辽国现在虽然看起来没有力量南下,但是世事无绝对,所以赵颜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这天赵颜来到古北口西北二十多里外的一处长城防线,这里的长城还是当年北齐时修建的,只是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使得这段长城都已经倒塌了,当初耶律仁先也正是从这段长城进到燕云十六州,有了这个教训,赵颜自然不会放着这个防线上的漏洞不管,所以他今天亲自来巡视一下,打算把这段长城暂时修补一下,至少也要建一座可用的烽火台,免得日后被敌人再从这里摸到大宋的腹地。
“殿下,这座山头刚好位于这段倒塌的长城中间,而且视野也足够开阔,可以看清这段长城的大部分区域,另外这座山头的地势也颇为险要,山顶上又有泉水流下,我们若是在这里建造一座烽火台,其中驻扎着百人左右的将士,应该可以起到警戒的作用!”这时杨怀玉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头开口道。
听到杨怀玉的话。跟随着赵颜一起来的呼延平、呼延庆等将领也打量起不远处的这座山峰,最后每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体的意见都差不多,也都认同杨怀玉的判断。同意在山上建造烽火台。
对于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事情,赵颜一向也很少插嘴,毕竟杨怀玉这些专业人士肯定比他这个半调子要强的多,所以当他看到大部分将领都同意时,于也就点了点头。然后又带着人在这段倒塌的长城周围转了转,他们随行的人员中有专门的人负责绘制地图和制作沙盘,以后整个燕云十六州的地形都将被绘制成地图和沙盘送到京城。
不过也就在这时,赵颜等人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当他们回头时,却看到一阵人马飞快的从身后的道路上跑来,幸亏这里的道路虽然不好走,但至少比山道要强多了,马匹奔跑起来倒也不用担心掉进山崖中。
“前面是军中的将士,不过后面却不是军中的人。看穿着怎么那么像宫中的内侍?”这时眼尖的呼延庆忽然皱着眉头开口道,这时赵颜他们也看到了,在那队骑士之中有几个身穿内侍服的,看起来好像是宫中的太监。
就在赵颜他们奇怪之时,那队人马也的来到他们面前,当看清队伍中的那几个内侍时,赵颜却是惊讶之极,当下禁不住叫道:“老黄,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来的几个内侍之中,为首的人正是赵颜的老熟人黄五德。几年不见,对方看起来老了许多,头发变得一片雪白,脸上也满是皱纹。不过精神却很好,而且骑在马上不动不摇,看来身体也不错,只是背部却微微的有些佝偻了。
黄五德看到赵颜时,脸上也露出真诚的笑容,一张老脸的皱纹都快笑成一朵花了。当即跳下马对赵颜行礼道:“老奴参见殿下,陛下派老奴前来见殿下有要事相告!”
“不必多礼!”其实就算黄五德不说,赵颜也能猜到对方是被赵顼派来的,只是黄五德并只是说有要事,但却没有说是什么要事,看来是不方便让杨怀玉等人知道,这也让赵颜有些好奇,于是就与杨怀玉等人说了一声,然后带着黄五德来到旁边的一座小山包上,这里四周空旷,下面又有侍卫守着,根本不用担心别人听到他们的谈话。
只见黄五德这时深吸了口气,脸色也变得有些严肃的道:“启禀殿下,陛下派老奴前来给殿下送来一道口谕,希望可以让您早点回京城,不过陛下也不愿意逼您,所以您若是不愿意回去的话,陛下也不会强求。”
听到赵顼竟然给自己下达了这么一个口谕,这让赵颜也不禁愣了一下,片刻之后这才开口道:“为什么大哥要让我回去,是不是京城中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只见黄五德犹豫了一下,接着这才终于一咬牙道,“殿下,本来这件事陛下是不让老奴告诉您的,只是老奴觉得您还是早点知道这件事为好,陛下之前得了重病,一直没能恢复,反而使得病情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无法上朝了,所以陛下想让您回去帮他主理朝政!”
“什么?”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大吃一惊,对于赵顼生病的事,他也知道一些,只是他一直以为赵顼是因气生病,并不怎么严重,再加上曹佾和直鲁古也都在京城,所以他以为赵顼的病早就应该被治好了,却没想到他的病非但没好,反而变得如此严重。
“陛下本来的病情并不怎么严重,曹老神仙也说过,只要他能够静心的休养一段时间,身体就可以恢复,但是这段时间事情实在太多,先是收复燕云的军队被困,接着又是摩尼教和西夏作孽作乱,这一件件都需要陛下拖着病体亲自处理,结果生生的把小病拖成大病,老奴在离开京城前,陛下就已经无法再下床了。”这时黄五德再次补充道,脸上也露出露出几分悲戚之色,赵顼是他看着长大的,可是现在赵顼的身体竟然比他这样的老人还不如。
“好,我马上就回去!”赵颜想不想的就立刻答应道,赵顼不但是他的大哥,同时也是大宋的皇帝,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赵颜都不放任不管,所以他必须要尽快的赶回京城。
接下来赵颜立刻带着杨怀玉等人回到古北口,把军中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后,立刻带着呼延平等人赶回京城,不过黄五德却没有跟着他一起回去,而是被赵颜派往广州,把曹颖等人从那里接回京城,因为赵颜估计自己这次回到京城后,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离开了。
赵颜率领着一支两千人左右的队伍离开古北口后,一路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因为担心赵顼的病情,所以这一路上赵颜几乎没怎么休息,人都骑着马一路狂奔,最后经过半个月的奔波,终于来到开封城北的黄河口岸,只要从这里渡过了黄河,再走半天就可以到达京城。
黄河上架有浮桥,南北两岸的人可以通过浮桥往来,浮桥上有专门的官员,过桥的人都需要缴纳一笔费用,另外因为过桥的人太多,每天过桥的人数又有限,所以有不少人都被堵在桥两侧的岸上,排等候着过桥。
以赵颜他们的身份,自然用不着排除,赵颜的护卫表明身份后,守桥的官员立刻小跑着上前迎接,然后亲自护送赵颜他们过桥,不过赵颜他们刚走过桥,那个守桥的官员也正打算告辞,不过也就在这时,赵颜的目光无意间扫了桥边的田地一下,结果让他却是愣了一下。
“这……这些应该是地瓜吧,怎么这里也有人种植?”只见赵颜伸手指了指桥边的田地,然后对那个守桥的官员问道,地瓜和玉米被赵颜带到大宋后,一直只在南方的屯田中种植,这几年赵颜虽然没有管屯田那边的事情,但是在他想来,地瓜和玉米的种植应该还没有被公开,否则他不可能没有接到一点消息。
那个守桥的官员听到赵颜问起田地里的地瓜,当下先是诧异的看了赵颜一眼,然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