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过一些年,等到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华国银行、工商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等巨头,开始不断的兼并重组过后,等到接受存款公司这一模式被松绑,香江的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会缩减到120家上下,比起现在的415家,还是要少三分之二。
你说香江需不需要这么多的银行金融机构?
当然不需要了!
通常来说,五六家银行,上百家分行,便足够香江人所用。
但是为什么香江会有这么多金融机构,而且还能生存得下去的?
原因很简单。
他们许多从事的,并不是简单的银行存贷款业务,而是许多金融衍生品的业务,甚至是金融投资和投机业务。
香江这个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各种影响力可是能辐射整个亚洲的。
这一点也算厉害,新加坡努力了那么多年,也没能从香江的手里把这个地位给抢走。
但是在这个年代,在这80年代初的时候,这么多的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他们的依仗,却没有以后那么多的各种各样投资赚钱手段,主要依靠的,还是那让人瞠目结舌的土地市场和房地产炒作。
和20年前相比,香江现在的工业用地比之以前涨了280倍,非工业用地涨了74倍,住宅用地涨了82倍,这其中的推手是谁,那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等等,就在里面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推手。
而反过来说,香江地价和房价的不断疯狂上涨,也带来了更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入驻香江,想要来分一杯羹,于是才有了如此庞大的415家金融机构的规模。
如此畸形的金融模式,带来的一定是极度的混乱。04小说
比如违规贷款、违规存款、挪用准备金、参与土地炒作……等等,这些事情他们不是准备去做,而是已经在做了,而且越来越疯狂,越来越出格。
于是,当土地和房地产在过两年遇到危机的时候,银行和金融机构便根本撑不住,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倒闭狂潮,一口气倒闭了上百家之多,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有着这么一个大前提,你就知道为什么殷俊会对香江商业银行的贷款这么慎重了。
如果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殷俊没有更好的利润来源方式,那么5亿美金的贷款,不一定能还清,对香江商业银行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因此,就算是为了让这个一直支持自己的陈友汉,殷俊也得努力赚钱还贷款才是。
相比之下,汇丰银行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别说是20亿美金,你再贷款20亿美金,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影响。
香江有415家银行金融机构,对不对?
但人家汇丰银行一家就占据了香江一半的存款额度,你说牛不牛?简直是牛到飞起!!
除非是香江垮掉,否则没有一个人相信汇丰银行会倒闭,所以任何一次的什么金融风暴和挤兑风潮,从来没有说在汇丰银行门口排起取款长队的,而每次都是汇丰银行出钱去救银行。
因此,殷俊大笔贷款在汇丰银行,一部分是因为的确只有他们能贷款这么多,而且有胆子给殷俊贷款这么多;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和汇丰银行合作,绝对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
汇丰银行在香江的地位,不是香江商业银行能比的。
这样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他们雄厚的金融实力上面,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三家发钞行之一,还着重体现在他们对政府金融机构的影响上。
香江有句很出名的话。
香江并不是掌握在港府手里,而是掌握在汇丰和马会手里。
马会的影响多数是在于政府的预算,以及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上面。
作为发钞行之一,汇丰银行的影响力更加的粗暴,直接体现在所有和金融相关的事务上面。
香江所有的金融政策、金融规范,包括股市的事务,他们都能影响到。
这简直就是香江的美联储!
不,比美联储还要厉害!
殷俊可是知道的。
五年之后,和记黄埔收购了香江电灯集团,本来是不符合规定的,但有了汇丰银行在旁边说项,香江布政司居然没有公开要约长实集团。
再过两年之后,和记黄埔把香江电灯的非电力业务拆分,组成嘉宏公司,但自己却增持股份从23到53,严重的超过了香江股市规定的35红线,但也是被免于公开要约。
随后,李超人又来了一个漂亮的大挪移,把自己在长实集团的股份增加到37,同时长实集团又把自己对和记黄埔的股份增持到了36,这两个轰动香江的增持计划,香江港交所等机构,同样是装了傻子,一样是免于公开要约。
这就是李超人的实力,这就是汇丰银行的权力!
你换个人来试试看?
直接就给你打趴下!
也正是因为有了李超人的例子,后来香江不少的超级富豪,都学着他,和汇丰银行交换条件,以此来获得自己的不正当股票增持,增强了自己对集团的掌控。
他们占据的股份多,意味着可以操作的地方就越多,越能随时需要的控制股票起伏。
苦的,只有那些最底层的普通投资者和股民们。
殷俊绝对不会去欺诈这些小老百姓的钱。
但是,如果以后自己旗下的公司有上市的,能通过汇丰银行来增加自己的控股权,这可是一个大好事儿。
很多人说,殷俊的掌控x望很强,其实这也是对的。
他可不希望出现30年之后,那些大资本把创业者直接赶走的故事,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公司里面。
更何况,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比殷俊更知道怎么去获得成功了。
想要让华语娱乐成为可以抗衡好莱坞的存在,少年只能是更多的靠自己的决断!
……
(本来今天想写10000字的,但实在是没写出来,抱歉抱歉!)
第760章 那个风靡全球的方块游戏
做任何一个事业,节流是必要的,但却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开源。
也就是想办法挣钱。
小钱是靠省下来的,但大钱必须要积极主动的去赚取,这样才能让公司的运作更加的流畅。
只要完成了贷款手续,高盛那边是没有问题的,迪斯尼和联艺这几个月便可以到手。
可是想要让它们两家公司开始挣钱,并且反馈给总公司,起码要一两年过后了,毕竟现在它们可都是在亏本经营的。
因此,殷俊不但不能马上得到迪斯尼和联艺电影公司的反馈,还必须要负责给他们注入一笔足够的运作资金。
特别是联艺电影公司,都快要卖裤子了,哪里还有什么运作的资金?
这也是为什么殷俊要总共贷款25亿美金的原因了。
到时候还能讲价一些,不过这其中多出来的一两亿美金,却没办法放进口袋,而是交给它们两家公司,去实现扭亏为盈的梦想。
但这一笔钱还不一定够用。
在美国做事情,花销肯定要按照香江的5倍来计算——基本上就是币值的差别。
没有完全的准备,只是仓促的上阵,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饶是殷俊心里比较有把握,在一年之内就让两大公司脱胎换骨,但兵书上有言,“未战,先言败”,先把最坏的情况想好,做好准备,这才是最稳妥的打算。
待到最困难的情况出现,就需要麒麟集团向美国方面继续输血了。
如今麒麟集团每个月的主要收入,还是在麒麟文化这边。
麒麟卫视可以忽略不计,虽然电视剧都在大赚,可是薪水提高了好几倍的压力,让它一年半载想都不要想盈利的事情。
由于培生出版集团的单行本数量增加,以及增加了三部连载漫画,《麒麟周刊》和漫画单行本一个月的利润已经达到了14亿港币,这一直是麒麟集团的现金奶牛,《麒麟日报》、麒麟建筑公司和麒麟卫视等,都是在用它创造的利润运营。
这笔钱自然没办法动,自己的几个产业,也是需要留有机动的资金。
剩下的一个就是十足的生力军了——变形金刚玩具。
12月开始推广到50个国家和地区发售之后,一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了恐怖的35亿美金,但是这并不是常态,只是之前累计下来的购买热情,一下子释放了出来而已。
按照以前第一次发售的规律来说,最后能达到15亿美金每个月的销售额,便足够骄傲了。
毕竟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即使是广告等花销也很大,变形金刚玩具的利润可是突破了40,算下来一个月至少都有6000万美金的利润。
是不是觉得每个月6000万美金好多?
足足有276亿港币呢!
但你算一算,美国的人工是多少,美国拍一部戏的耗费是多大,美国想要打一次广告是多少……这样就不会觉得6000万美金多了。
况且,足足25亿美金的贷款,你难道不算每个月的还款利息吗?
如今香江的贷款利息已经飞速猛涨,8已经算是好的了,9才算正常,多的13都有。
这还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如果是地下的那些高利贷和印子钱,利息算到百分之二三十是轻而易举的。
香江商业银行给殷俊的最优惠贷款利息是7,对此殷俊已经很是感激。
汇丰银行那边还没有搞定,但按照他们给李超人的贷款利息,起码也是9,这还是大公司的贷款友情价,并不是什么人都能从汇丰银行贷款的,对于那些小客户,他们一般看都不看,这一点,像极了30年之后的国有五大商业银行。
两个加在一起算下来,起码都是1830万美金每个月。
意思就是说,单是银行贷款利息,就得差不多花掉三分之一的钱。
剩下的4000来万美金,分在两个公司用,实在算不得宽裕,稍微有一个大项目,恐怕都要陷入资金不足的境地。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