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
在送别平西侯爷的晚餐桌旁?
许文祖动情了。
没法不动情,和一个懂得人情世故又具备出色做事情能力的人搭档,真的是太幸福了。
这种感觉? 在南望城时,许文祖曾拥有过;
几年后,来到颖都,他再次重温到了这种感觉。
所以,许文祖一点都不奇怪靖南王会这般看重自家的郑老弟,这种手下,不看重或者冷藏才叫真正的奇怪。
郑侯爷也和许文祖在最后一个晚上把酒言欢,
二人一起重温了过去的辉煌岁月,
然后又携手憧憬了美好未来;
许文祖喝得有点多,
最后拍着自己沉甸甸的胸脯,
像是喝醉了又像是依旧清醒般地说道:
“郑老弟,你放心,你侯府初立,不容易,颖都这里,有哥哥我在呢。”
这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承诺了,地方藩镇军阀和封疆大吏达成了某种同盟关系。
其实,在镇北王放弃对那个椅子的争夺后,许文祖,也很难再算得上是镇北王府的人,甚至,可以说,他现在是一个“素人”;
这里的素,是纯粹指的干净。
和大皇子关系莫逆,
和六爷党眉来眼去,
对太子党恭恭敬敬,
他其实不算谁的人,但谁家都觉得这胖子,不错。
也因此,
在这个时候,许文祖选择和郑凡联手,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大燕的上层建筑,早就倾斜得一塌糊涂,燕皇、镇北王以及靖南王这三位,形成了一种在他国看来极为畸形的政治军事体系。
若是在乾国,
许文祖来颖都,他的第一要务不是去削什么颖都的权贵,而是死死地盯着新建立的平西侯府,分化、拉拢、打压,最终目的是将这个新兴的军事集团给瓦解掉。
在燕国,不会这么玩儿,确切地说,是只要燕皇还在位一天,这风气,就不会发生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得到了许文祖的承诺后,郑侯爷也是心满意足,他清楚,除非自己扯旗造反,否则,自己和许文祖将一直保持着一种政治上的同盟默契,互为外援。
这不是六爷党,也不是太子党,而是在侯府建立后,撇开军事方面的投靠不谈,政治上,官场上,必然会有主动被吸引过来的力量。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晋东之地的发展,离不开颖都,不仅仅是朝廷对晋东每一季的钱粮输送,还有商贸、人力、运输等等方面,颖都一旦要卡你脖子,侯府就会很不舒服,这个隐患,因为许文祖,被排除了。
接下来,
就是闷头做自己的事儿了;
种田,
锻造,
商贸,
就差在平西侯府大门口立块碑,上书:发展才是硬道理!
就这样,
翌日上午,
郑侯爷就领着自己的亲卫,出了颖都,开始返程。
过了望江,过了玉盘城后,却没有再继续向奉新城进发。
在回去之前,
他还有一件事要料理。
以前,
自己驻守雪海关时,靠颖都孙家的关系以及朝廷上小六子的户部关系,吃得是满嘴流油,享受着比其他兄弟部队好翻倍甚至更多的待遇;
但有些事,
他郑凡自己能做,
并不意味着他会愿意让自己的手下,去重复自己当年的故事。
老子辛辛苦苦多少次在战场上九死一生豁出命打下来的基业,拉扯出来的队伍,怎么可能由得你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开小灶?
在这件事上,
平西侯爷,是零容忍。
………
“少将主好!”
“少将主回来啦!”
“哈哈,少将主。”
宫璘一边和诸位叔叔伯伯们打着招呼一边走入自己父亲的帅帐。
其实,宫望这一镇兵马是有驻地之城的,但那座县城现在还在翻修,暂时不适合大军入驻,所以帅帐依旧安置在军营里。
再者,
平西侯爷去了颖都,他宫望和北面的公孙志,理所应当的带兵出来,压一压玉盘城,为侯爷壮一壮声势。
宫璘进来时,
宫望正在吃着饭,三菜一汤,伙食还算可以。
见到自己长子归来,宫望很高兴,招手道;
“吃了没,一起吃吧。”
宫璘是宫望长子,自幼就被宫望带在身边,其实早早地就已经独领一军了。
但自打拜了平西侯府的山头后,宫望就将自己这个长子送到侯爷身边,美名其曰受其教诲,实则也有做质子的意思。
只是,
父子相离日久,老子自然是想儿子得很。
面对和颜悦色的父亲,
再看着父亲两鬓已经出现的两抹白,
宫璘深吸一口气,
却没选择入座陪着父亲一起用食,
而是很严肃甚至带着点冷冰冰地意味开口道;
“平西侯府麾下总兵宫望跪接侯爷令!”
宫望先是一愣,
认真看了自己儿子一会儿,见自己儿子一动不动;
帅帐内,还有几个文书和一些亲兵,见到这一幕,大家也都面面相觑。
最终,
宫望放下筷子,走了下来。
宫璘依旧用严肃的目光盯着自己的老子,不带丝毫退让,其手中拿着的,正是平西侯爷的令牌。
大成国还在时,宫望就是大将。
这些年,也是久经战阵,其身上的威势,自是不可小觑。
更别提,还有这一层父子关系,父为子纲。
但宫璘仍然笔直地站在那里,眼里,没太多的情绪波动。
宫望笑了,
双手抓住自己儿子的肩膀,捏了捏,
很是欣慰道;
“我儿,长大了。”
作为父亲,看见自己儿子成熟了,心里,自然少不了欣慰。
感慨完后,
宫望收回双手,后退了两步,对着自己的儿子,单膝下跪:
“末将宫望,听候侯爷令!”
一时间,
帅帐内的文书和亲卫们也全都跪伏下来。
宫璘捏着令牌,脸朝着令牌,道:
“侯爷问,宫望,你可知本侯最不喜欢什么?”
宫望没回答,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宫璘继续道:
“本侯,最不喜欢自己的手下人,有其他心思。”
“末将不敢,还请侯爷明察!”
“宫望,你自己给本侯好好想清楚,念在你我曾一同上阵厮杀过的份儿上,本侯,给你一个当面说清楚的机会。”
“末将领命!”
宫璘长舒一口气,将令牌收了回去,随即,自己后退三步,对着自己的爹跪伏下来,用力且庄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都青了。
先前,他是在传令,他知道,自己爹跪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手中的侯爷令。
但看着自己亲爹向自己跪下,当儿子的,心里是真的很煎熬,只有用这种方式加倍还回去了。
宫望笑了,起身过来搀扶起儿子,道:
“傻孩子,这算什么,咱爷俩,一码归一码的算。”
帅帐内,其余人也都起身。
“爹,你犯事儿了。”宫璘说道。
宫望叹了口气,道:“我听到了一些风声,这次王府,看似没事,但被削得很惨,颖都官场上,也有不少人倒了大霉。
其实,爹我也在寻思着,会不会轮到自己。
这不是仗打完了嘛,
燕人也稳定住晋地局面了,
就开始清理了。”
宫望眨了眨眼,摇摇头,
“轮到爹了,是么?”
宫璘摇头道:“侯爷不是这样子的人。”
宫望不置可否,退到自己帅桌后,坐下,挥挥手,帅帐内其他人全都告退走出去。
“你爹我当初为何投靠侯爷,所图的,不就是当这一天来临时,有个靠山罩着么。
燕晋有别,至少在这两代,燕晋之分,还是很明显的,燕人也会一直留意燕晋之防。
先前打仗时,一切矛盾都能压下去,现在……呵呵,说白了,还是卸磨杀驴。”
“爹,我跟着侯爷,也有些日子了,在侯爷眼里,真的没有燕晋之分,甚至是野人,在侯爷那里也能得到重用,侯爷的格局,很大。”
如果是其他的父子,儿子敢当面反驳父亲的观点,父亲很可能会给一个不屑的笑容,再评价一句:
儿啊,你太天真了。
但这次,
宫望明显是听进去了。
主要原因,不是多相信自己儿子的眼光,而是根据自己对平西侯爷的了解。
先前,颖都的风,吹到他这里来时,作为晋人大将的本能,他产生了源自于自身血统差别上的不安全感;
这是最大也是最基础更是无法动摇的世界观。
现在,
因为儿子的话,他可以稍微缓一缓,去思索这一层之下的事情了。
然后,
再联想到自己儿子传来的侯爷的话,
宫望觉得,自己应该是抓到问题的本质了。
“为父,明白是什么事了。”
有些事,你做起来时,不觉得有什么;
正如当初平西侯爷在雪海关吃得满嘴流油时,只觉得是靠自己的本事多要来了钱粮,给谁吃不是吃不是?
但反过来,尝试站在侯爷角度去推一下,宫望才意识到,这种事对于真正的上位者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侯府这尊新建立的体系,意味着什么。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
当初郑侯爷“损公肥私”占大头时,头上的,是田无镜,老田对这种凭本事吃饭的一幕,就算知道了,也是默许的。
不仅仅默许这个,
连当郑侯爷说野人王在自己手中时,
老田也只是回一句:
知道了。
而宫望头上的,是郑侯爷自己。
“咳咳………”
宫望开始咳嗽起来,
道:
“是为父,欠考虑了。”
当弄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后,宫望反而卸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