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贩夫走卒,黎民百姓,皆有自己的道道;
但兵马这一块,是动不得,也是不能擅动的,乾国富有,地大物博,人文荟萃,但只要兵马不行,这国,也就注定孱弱。
这是本侯的信念,也是本侯的底线。”
“侯爷的教诲,小子定然铭记。”
“你小子写的兵法,也是不错。”
“难登大雅,让侯爷见笑了。”
“区区千言,自然抵不过战场之上的变化万千,但倒也算是个名将种子。”
“侯爷谬赞了。”
“眼下的司徒家,只是个空壳子,他家大部分兵马,都在天断山脉一侧驻防。
本侯这次虽然未带兵马,但对面晋军将领只以为我燕人不想和他们达成那种默契,且他们深知,此时的司徒家大军并不在西边,这时开战,他们必败无疑。
所以,他们撤了。”
郑凡愣了一下,马上听懂了其中的意思,同时也忽然明白了为何靖南侯一个人来,却能够让晋军直接撤走的缘由。
所以,自己的盛乐城,是能打回来的!
“据说,天断山脉之北的野人聚落这些日子有些不安分,好像还推举出了新的王,你可知为何此时我大燕停下对司徒家的征伐?”
郑凡正襟危坐,回答道:
“侯爷,末将曾听闻,当年大夏立朝时,我大燕皇族先祖姬氏被封北方,以镇压蛮族;
楚国熊氏被封东南,镇压山越;晋国虞氏被封东北,镇压野人。
与蛮人、野人、山越相较而言,四大国之间更像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百年前,乾国太宗皇帝趁我大燕在荒漠和蛮部决战时北伐,是他们不义。
眼下野人有躁动复苏之势,司徒家虽是虞氏封臣,百年来却一直担负镇压野人之责,如今之际,既然司徒家在应付野人,我大燕毕竟不是大乾,我大燕皇帝陛下之气度也并非是乾国官家能比的。
只要野人之患不平,只要他司徒家还在和野人死战,我大燕铁骑就不会东进大成。
这充分体现了我大燕皇帝陛下的宽阔心胸和高广格局,末将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日日入睡和苏醒前高呼吾皇圣明十遍。”
靖南侯听了这番话,
只是很平静地说道:
“说人话。”
郑凡深吸一口气,咬了咬牙,
道:
“可是陛下龙体有恙?”
魔临
第十九章 江湖人
“你可知,就凭你这句话,你死十次,也一点都不冤。”
郑凡默然而坐,倒是没故意做出什么慌张的情绪。
没那点政治敏感和对靖南侯的了解,郑城守也不敢刀尖上跳舞。
大燕和司徒家默契地维持和平,往高尚的角度来说,是燕国敬重司徒家为大夏诸国抵御野人侵袭所以特意抬了一手。
而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的话,那就只能是三巨头之中,有人身体出了问题,且这个人身体出问题时,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决策。
也就只剩下,
陛下了。
田无镜似乎只是点到即止,且没有打算继续在这个话题上深入下去,转而道:
“你对此时的晋地局势如何看?”
郑凡马上回答道:
“侯爷,原本三晋之地应该会极为混乱,我大燕想将其彻底消化,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眼下司徒家的大成国建立,相较而言,算是帮我们分割了三晋。
这一次三晋之地动荡,诸多豪强纷起,看似大有野火燎原之势,但皆是虚火,我军哪怕隔岸观火,它烧着烧着也就灭了,且算是一劳永逸地将这些心存异心不服管教者,都拔了出来。”
“光看,可不行。”
“是,侯爷说的是,末将的意思是,先看着,等他烧到最旺时,再着手扑火,也不用太用力,毕竟这火再虚,一不小心烫到了手也不好受。
慢慢扑,慢慢赶,慢慢引,最后,这些火苗自会卷入司徒家境内。”
“此般岂不是助涨了他司徒家的气势?”
“不然,侯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边的豪强大族,他们之所以能营造出这般势头,和当初咱们大燕境内的门阀很相似,无非是靠着地头上的人望罢了,而一旦他们离开了故土,去了新地,一如鱼儿离开了水,则将沦为流民,不仅仅是不复先前气焰,反而会沦为累赘和负担。”
“你这见解,确也不错。”
“侯爷谬赞了。”
“就是淮南郡和淮北郡,又或者是这淮,是河流么,到底在何处?为何本侯从未听说过?”
“…………”郑凡。
“罢了,不琢磨这个了。”
田无镜站起身,郑凡忙跟着一起起身。
“郑城守。”
“侯爷,末将在。”
“从你翠柳堡离开后,到如今这步田地,你可曾后悔过?”
“回侯爷的话,悔得肠子都青了。”
“呵。”
“也是末将贪心,想着既然要去晋地赴任,那就和晋皇先打好关系,日后再怎么着也能有个照应,谁晓得………”
“郑城守,你是笃定了本侯不会怪罪你,所以你对本侯是这般口无遮拦?”
身为燕将,居然事先想着和晋皇暗通曲款,这简直就是其心可诛。
“还不是侯爷您惯的。”
郑城守借棍上爬。
“你是个人才,所以本侯才会惯着你。”
“是,良禽择木而栖,在侯爷手下,心里敞亮,也痛快。”
“不过本侯倒是有一句话,想要提醒你。”
“还请侯爷示下!”
“你是燕人不是?”
“是!”
“你是燕将不是?”
“是!”
“大燕可曾负你?”
“未曾!”
“若是大燕不负你……”
“那末将绝不负大燕!不负侯爷!”
“记着你这前半句话。”
“末将铭记在心。”
靖南侯面色平静地看向窗外,入夜了,外头,也开始下起了雨。
此时,在乾国南部,冬季已经算是过去了,春日的气息已然很是浓郁,但晋地和燕国都位于北方,这冬天,自然也就更长一些。
所以,燕晋之地文风不盛,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年四季,冬季最为漫长,不似乾国那边,大部分地方都四季分明。
无法看到足够的春花秋月,自然养不出真正的诗人。
但有时候,日子过得太舒坦,反而容易把人的骨头给整松软喽。
靖南侯抬起手,
道:
“郑城守听令!”
郑凡马上单膝跪下,诚声道:
“末将在!”
“着你速速收整部下,抽取一千精骑,子时之时,随本侯所用。”
“末将遵命!”
接完令后,郑凡站起身,腆着脸问道:
“侯爷,这是要打谁?”
“谁刚刚打了你,我们现在就去打谁。”
“打晋军?”
大成国建立,三晋之地,眼下唯一还能被暂时称之为晋军的,其实也就是京畿之地的虞氏兵马了。
虞化成到底还没被大成国册封,名义上,他以及他的部下,眼下仍属晋军,哪怕他们前两日正准备将屠刀落在自家皇帝脖颈上。
“如何稳定三晋局势,朝堂上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思量,但本侯也有本侯的思量,朝堂上那帮人的话,可以听听,但不要影响自己做事。”
“那他们先前……”
“他们退了,并非看我田无镜的面子,而是不敢在此时对本侯出手怕触怒我大燕;
本侯就站在他们面前,他们自己不敢来杀我,本侯难道还要去感激他们不杀之恩?
此地,已然是燕土,
哪有他们想来就来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的道理?
郑城守,本侯很欣赏你,但有一点,本侯觉得是你欠缺的,身为武将,得有狼性,可以暂时退却,但退却不是为了保存自己,而是寻求咬断对方脖颈的契机。”
“末将受教。”
郑凡觉得今日田无镜的话,有些多,有着很明显地想提点自己的意思。
不过,田无镜既然说要出兵,那郑凡自然就出兵,当下,在告退之后,郑凡马上喊来了瞎子和梁程,将工作安排了下去。
待得子时,靖南侯一身鎏金甲胄骑着歇息过了的貔貅出了坞堡,在其身后,有千余骑士跟随。
月黑风高,
千骑卷平冈。
待得这一支人马来到信宿城下时,靖南侯带来的两个扛旗骑士主动上前。
少顷,
信宿城的城门从里面打开,一名总兵策马而出,直接越过了众人来到田无镜面前,在马上行礼道:
“参见侯爷!”
“留一部看着城,其余人马,入阵。”
“末将遵命!”
靖南军,是田无镜亲手打造出来的兵马,莫说此时田无镜是新晋之地燕国方面的最高话事人,就算他什么都不是,依旧能够轻轻松松地调动这里的靖南军听从自己的军令。
无论是镇北军还是靖南军,其实都是军中只知侯爷不识陛下。
也就只有燕皇能够接受甚至主动推动出这种局面,换做其他皇帝,只要他有能力,肯定会一门心思的想着削藩和“杯酒释兵权”。
很快,信宿城内涌出了四千骑,和郑凡的兵马汇合在一起,这支队伍,已然有了五千骑往上的规模。
用来应付一场中型的战事,其实五千骑,已经是够用了。
兵马重新进行了整顿,靖南侯用兵,很讲究调理,喜欢将纷乱复杂的战场进行抽丝剥茧,从而寻找到瓦解或者击溃敌人的时机。
郑凡所部被暂时编入了这支兵马之中,郑凡本人,则是跟随在靖南侯身侧。
魔王们倒是没有跟过来,而是留在本方队伍里,毕竟在魔王们看来,主上跟在田无镜这位三品武夫身旁,定然是最安全的。
哨骑也没有放出去,人马向东又行进了数十里后,在靖南侯的命令下,全部下马休息。
郑凡清楚,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