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尽管如此,
明面上的风,被压住了,
但暗流,则依旧在汹涌。
马踏门阀,清除了一大批门阀势力,但想要绝对地将他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消灭掉,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几年来,种种强行集权的手段下,所被压制的怒火和不满到底有多恐怖,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清楚。
但因为连续的几场开疆拓土的大胜,使得天子之威得到了巩固,所以很多人,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而一旦望江那边再败一次,那么先前因为不断的对外胜利而掩盖下来的矛盾,就将彻底压制不住了。
……
太子姬成朗走入了后宫,他要去探望自己的母后,也就是当今皇后娘娘。
“给太子爷请安!”
“给太子爷请安!”
一众太监宫女恭恭敬敬地对着太子跪下行礼。
在这个皇宫内,最大的那一轮太阳,那自然是陛下;
月亮,自然是皇后;
日月之下,最尊贵的人物,自然是太子。
太子挥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没有让人去通传,他自己就走入了寝殿之内。
按理说,母子二人,其实也是君臣之礼,断然不可能像这般不经通传而直入的。
但现在问题是,皇后娘娘,你无法去通传。
走进来后,
太子看见在两个嬷嬷的陪伴下,自己的母后正靠着床沿坐着,头发有些散乱,身上的衣服,也有些褶皱。
“儿臣给母后请安。”
太子规规矩矩地跪了下来。
跪了一会儿,见母后没说话,太子又缓缓站起,看向身边的一个嬷嬷,道:
“母后身体又不适了?”
在宫内,自然不可能说自己母后疯癫了。
这个嬷嬷马上屈身回答道:
“回太子爷的话,娘娘她昨夜还好好的,今早却………许是昨晚又梦靥了。”
太子闻言,点了点头。
再看向母后时,发现自己母后也在看着自己。
太子主动向前走几步,想要去握着自己母后的手说说话,给她一些慰藉。
天家无情,
但皇后娘娘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所以,这母子关系,确实是极好的。
身为田家女,自幼有自己父亲和亲族的庇护,入宫嫁与天子后,一直也算是顺风顺水。
再者,燕皇对外,是雄才大略,对内,对自己的家人,则有些性子凉薄。
所以,后宫之中,倒也很少出现争宠的情况,毕竟,摊上这么一位陛下,想争宠去争夺个什么母仪天下的资格,也不可能。
所以,皇后也一直很恬淡,有了儿子后,十分心思,有三分是落在陛下身上,倒有七分,是落在儿子身上。
谁晓得,
当太子刚刚靠近床边时,
皇后娘娘忽然身子一颤,
忙挥舞着手臂喊道: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不要杀我!!!!!!!!”
太子脸上的笑容,僵硬住了。
他开始后退,且伴随着他的后退,皇后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了下来,几个嬷嬷正在劝慰着皇后。
“阿爹,阿爹,阿娘,阿娘………”
皇后有些木讷地靠着床边,双眼无神地呢喃着。
太子深吸一口气,
右手拳头,
开始攥紧,
却又缓缓地松开。
这里是内宫,他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愤怒,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但凡事,都需要在一个度上。
皇后娘娘呢喃道:
“阿弟,阿弟,无镜,不要,不要,那是我们的爹娘,阿弟,不要………”
“照顾好母后。”
“是,太子殿下。”
“是,太子殿下。”
太子一口气走出了凤架宫,牙齿,紧咬着自己的嘴唇。
其身边的几个太监,哪怕是李英莲,在此时都大气不敢出。
却在此时,宫外过道上,一群太监宫女开始欢呼起来,像是有什么喜事儿在奔走相告。
还没等李英莲去询问,那边就喊起来了:
“大捷,大捷,靖南侯望江大捷,斩野人十万!!!!!!!”
太子有些阴郁的神色,
开始强行提拉起来,
脸上,
牵扯出了笑容,
同时,
他一挥手,
对着身边的几个内侍和李英莲喊道:
“好,靖南侯不愧是我大燕柱石!!!”
——————
晚安。
魔临
第一百六十二章 封王
若是想将人分为两个类别,会有很多种分法,有男人和女人,也可以说是好人坏人,以及,更直接且肤浅的可以分为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人……
但对于宫墙内的人而言,他们对于世界的划分,就只剩下一种:
宫里人,宫外人。
太监和宫女们,其实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像是宫外人所想象得那般日日战战兢兢,但总比外头的人,心头上,要多出一份小心翼翼。
宫内规矩多,规矩一多,人就容易变成被圈养的鹌鹑。
有些时候,大声说话,肆意跑闹,都是一种罪过。
但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例外的,那就是在望江大捷的消息传进宫里来时,太监和宫女们都开始欢呼和传递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
他们其实算是天家养的狗,但狗总懂得体会主人的心思,知道在什么时候撒娇闹腾一下合适,在那时,主人不会觉得你吵,还会觉得你可爱。
其实,太子觉得自己,也和他们一样,生活于斯,看似锦衣玉食,但也无非是父皇脚下的一条狗罢了。
都得,
看表现。
太子殿下带着随从直接走向御书房,消息既然已经被宫内太监宫女们知道了,很显然,他的父皇也肯定知道了。
他自然不是去禀报的,也不用特意去报喜,而是身为一国储君,在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时,他理所应当地要在场。
做自己父皇的太子,可以比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太子,要轻松不少。
因为自己的父皇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属于父亲的人情味儿,这里的人情味儿,其实也包括“嫉妒”“提防”种种原本皇帝对自己继承人应有的那些阴暗情绪。
但奈何自己的父皇实在是太伟岸了,所以在他面前,太子每每都会感受到一股如同山岳一般倾轧下来的压力。
明明自己已经入主了东宫,但依旧觉得只是萤火之辉。
“哟,太子殿下,您来啦。”
“魏公公。”
“陛下正和几位大臣们议事呢,太子殿下您请。”
在这个时候,太子进入,是很正常的事,魏忠河能成为宦官第一,这点儿眼力见儿也是有的,凡事儿都需要向主子请示的话,主子也必然会嫌烦。
太子走入御书房,以赵九郎为首的一众大臣向太子行礼。
太子后退半步,半躬身回礼。
燕皇点点头,道:
“赐座。”
“谢父皇。”
众人再度落座后,赵九郎看了看太子,随即起身继续道:
“陛下,眼下既然望江大捷,那接下来,战事应该就快了。”
这时,户部尚书徐广怀开口问道:“不是还有楚人么?”
赵九郎闻言,没急着回答,而是看向在座的新任兵部尚书毛明才。
毛明才开口道:
“徐老有所不知,望江一线,野人在外,楚军固守玉盘城在内,正因双方一静一动,互成掎角之势,才得以抵抗我大燕天师这么久。
如今,野人既被大破,望江一线的掎角之势,显然也就被破了,那数万青鸾军,就算能继续守着玉盘城,也很难再翻出什么浪花来了。”
徐广怀马上颔首,道:“老夫明白了,多谢指点。”
毛明才马上回应:“徐老言重了。”
燕国朝堂上的氛围,还是很不错的,因为陛下以身作则,不会去对前线将领指手画脚,所以自己手下的这些大臣们,也不会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万事通,还是懂得术业有专攻的道理的。
燕皇开口道:
“无镜用兵,向来不动则已,动则以雷霆扫落叶,既然望江之战野人主力被大破,接下来,三晋之地的仗,应该就快了。”
话音刚落,
一众大臣和太子一起起身:
“臣等(儿臣)为大燕贺,为陛下(父皇)贺!”
“都坐下吧,现在,差不多该议议三晋之地接下来该如何妥善处置,既是打下来的疆土,总得捏在自己手里才行。”
“陛下,老臣不通兵事,但老臣还是觉得,此番晋地之战结束后,当与民生息休养。”
户部尚书掌管大燕钱粮走向,自然清楚,这几年几番大战下来,朝廷的国库,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说打仗了,就是平日里的调兵,但凡规模上万,那调拨下去的开拔钱粮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几年,大燕十万二十万甚至是三十万以上的兵马调动,已经不少了。
哪怕马踏门阀,使得国库一下子充盈起来,但国家的钱粮,也不经这般去造。
管财政的人,向来不喜欢坐吃山空,而是偏爱细水长流。
虽说镇北侯府主动交卸出了一半编制的镇北军出来,但朝廷,也是将禁军移驻了过去,同时,每年需要供给镇北侯府的钱粮其实仍然一个子儿都不少。
晋地的赋税和发展,到现在还在铺陈之中,三晋之地,这几年战火经历得太多,想要从它们身上获得足够的补给和补充以支援国内,暂时来看,还不太现实。
徐广怀当然清楚,对着当今陛下说什么“休养生息”,绝对是一件很不讨喜的活儿,但没法子,身为户部尚书,这是他必须也是应该做的事。
燕皇倒是没对此有什么怒意,只是直接将徐广才晾在那里,侧过身,看向赵九郎,赵九郎摸了摸鼻子,故意没接燕皇的意思。
燕皇摇摇头,看向坐在那里后背挺得笔直的太子,道:
“太子觉得如何收拢三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