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了之前的古朴,但是看着却是端的气派!
虽然已经是深夜,不过提前得了李世信消息的孙连城还在等着。
听到门口的声音,身穿跨栏背心大裤衩,手里拎着个大蒲扇的老孙便从舞台上窜了起来。
“师叔,怎么这么急?这么晚了还往回跑?”
看到孙连城一副门卫大爷的气派,李世信呵呵一笑:“不急不成,明儿片场那边还有好几场戏,这边儿录完我还得回去。”
“得!那甭废话了,东西我都准备好了。那咱就扮上开始吧?”
面对孙连城的猴急,李世信颔首一笑。
这一次回戏园子,李世信是为了录京剧部分的ost而来。
《伶》总共有六幕,每一幕都是以京剧的曲目而命名。这么命名可不是为了听起来好听或者装逼,而是在每一幕的剧情之中,相应的京戏都起到了推进剧情或者是暗含该幕内容主旨的作用。
而对应的京戏,在剧中也肯定是露了面儿的。
只是碍于剧情,出现都是惊鸿一瞥,没有完整的部分。
正如用ost来展现戏腔歌曲一样,李世信原本就打算将这几出戏以ost的方式来呈现。
现在戏园子装修好了,自然就得派上用场。
之前接到李世信的电话,孙连城已经将此前封存起来的京剧行头和道具准备妥当。
经过一番准备,李世信便和孙家爷孙一起,登上了台。
时间太晚,李世信没敢让老孙把戏班子都整上,大半夜的直接来个敲锣打鼓唱京剧。
在这本来就充斥着各种古玩一条街上玩儿这一套,明儿早上说不定《走近科学》节目组就来了。
虽然李世信渴求一切形式的曝光,但是唯独不想来一波“戏院为何深夜响起锣鼓,古玩街为何有戏子凄楚哭诉,到底是灵异事件还是别有隐情”。
之所以将王胖子带来,李世信打算的就是搞一套音配像。
用最美的扮相和工架,然后自己再配上最好的念唱。
和孙连城爷孙二人一直忙活到了清晨四点多钟,李世信才搞定了配像的录制。这边的工作一完事儿,他就辞别了哈欠连连的孙连城和孙洛洛,跑到了旅馆将王胖子踹了起来。
待到了八点多钟,单独开了一个房间忙活了一早上的李世信,才靠一张嘴完成了《焚绵山》《西厢》《桃花扇》三出戏所有角色的念唱和乐器配音。
反复看了几遍,确认音轨,口型和情景切合到无懈可击之后,李世信才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将电脑中的三出好戏,上传到了各个平台。
看着三个ost在各个平台上都已经上传成功,并且各个视频下方都有了零星的评论,李世信才默默的将系统之中自然积累的几万喝彩值,一股脑的投入到了减龄选项之中。
待小批量喝彩值化作光点沁润全身,扫空了一晚上忙碌下来的疲惫,他才走到了王胖子的房间,将死猪般的录音室老板敲了起来,马不停蹄的直奔怀柔影视基地而去。
下午两点。
以铁人般毅力忙活完了上午六场戏的李世信回到了自己的化妆台前。
这边刚刚拿着毛巾将脸上的汗渍擦了个干净,他便听到了一声亲热的招呼。
“干爹!”
看着老远就冲着自己招手的徐有贞,李世信微微一笑。
这个六号义子完全是冲着实用性收的,收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啥考察,真真正正的属于盲操。
不过这一段时间解除下来,李世信倒是愈发的喜欢上这小伙子了。
除了性格有点儿拧巴,时不时的感觉这小子内心戏特别足之外。徐有贞在功能性上真是没的说——简直跟冈本003一样舒适且可靠!
行动力超强,而且准时准点。
比自己那个直到现在还没发挥出什么太大作用的二号干儿子陈安堂强太多了。
随着徐有贞一起来的,是七八个记者模样的小年轻。
打量着走到近前的几人手中拿的贴着“bilibili”“茶豆app”“微博”“斗手”标示的采访话筒,再看到几个摄影师肩上的摄像机,李世信顿时心中一阵酸楚。
奶奶的。
老夫奋斗了这么久,终于在拍戏的时候也有娱记探班了啊!
什么叫巨星啊!【战术后仰jpg】
在徐有贞的介绍下,跟几个平台的来人寒暄了一番,采访便正式开始。
“李老师,请问您身为制片人,监制和演员,将好好的电影变成连载形式不说,还拖更断章且ost不让白嫖,爽么?”
看着怼到自己面前的那枚“哔哩哔哩”话筒,再看着面前那相当业余的四眼仔,李世信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fake news,!”
不疾不徐,不卑不亢的回答了哔站沙雕记者的无聊问题,李世信直接挥手,示意采访继续。
负责这一次采访的茶豆娱记是个岁数不大的姑娘,看着一旁被李世信一句话怼道无语凝噎的哔站同行,抿嘴一乐。
“李老师,我了解到《伶》这部剧自从连载到现在,已经在茶豆app,哔站,斗手和微博三个平台上取得了合计二千二百万次的播放量。单在茶豆app上,《伶》就以无宣发自主网络大电影的定位斩获了周播放量冠军。作为一个小众题材,《伶》这部拥有非常硬核京剧元素的作品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您有什么想和网友们说的么?”
不等茶豆这边问完,刚才被哔站沙雕记者抢了先的微博娱记也提出了问题;
“李老师,我们注意到您之前在微博上和京剧协会,以及孙派京剧传承人孙久保老师有过一些不愉快。现在都说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没落,而近些年京剧协会和各派的京剧传承人对京剧的宣传和发扬也貌似并没有什么具体建树。作为被网友们所推崇的民间京剧大师,《伶》这部作品是不是也饱含了您个人的一些野心,或者我们换句话说,您有没有想扛起京剧复兴这个大旗的想法呢?”
面对这两个虽然有些尖锐,但是给了自己充分发挥余地的提问,李世信深感满意。
睨了眼就会搞事情的哔站记者,李世信回过头来,微微一笑。
“京剧已经死了,它复兴不了。”
对着镜头,他直接给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答案。
“我现在所做的所有,不过是让踹京剧一脚,让它在死之前再发出一点那么稍微耀眼一些的光来,躺着也好,站着也罢,来上这么一次回光返照。”
第六零六章:真正的大师!
其实娱记问的这些问题,之前李世信在微博和孙久保硬钢的那会儿就已经说过。
不过那会儿在气头上,道理只是拣尖锐的说了一下,并没有深入。
现在心态平和了下来,李世信倒是有兴趣跟记者们探讨探讨。
面对一群明显被这掀盘子的回答给惊到了的记者,李世信微微一笑,在椅子上换了个舒服的坐姿。
“其实京剧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种过了时的娱乐方式而已。咱们现在说它是国粹,只是因为它曾经辉煌过一个时代,影响了那个时代的群众。
你们想一想现如今,人们喜欢看电视剧电影,每天工作学习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可能会讨论一下剧情啊,明星啊,八卦啊什么的。
百多年前,几十年前呢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是什么?京剧的剧情啊、唱腔啊、角儿啊什么的。同样是各种花边,圈内各种烂七八糟事儿。
实际上跟今天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对不对?”
听到李世信的这一番对比,在场的几个记者和过来看热闹的剧组人员不禁眨了眨眼睛。
好像、
还真是这个道理哈!
“那李老师,为什么说京剧已经死了呢?”
看着微博娱记咬着嘴唇发问,李世信淡淡一笑。
“人们对精神娱乐的需求从未变过,每一个时代都有顺应这个时代人三观的娱乐形式诞生。从古早时期的篝火舞蹈,到编钟曲乐,到诗词歌赋,到京剧再到如今的电影电视剧甚至是网文。
每一个时期最流行的文娱形式,都是最符合那个时期大众审美,并切合了当时最佳传播方式的。京剧这个东西在清朝时期最盛,放在现如今它美则美矣,但不论是传播方式还有它的精神内核,都已经和现如今的主流文娱离的太远了。
就连很多剧目之中所表达的价值观,都已经脱离了当代大众。就比如说《贵妃醉酒》这个最能代表京剧的戏,它说的是什么故事?
无非是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荣宠,本是约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随后知道他早已转驾西宫,于是羞怒交加,万端愁绪饮致大醉的这么一个故事。
可是放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看——这不就是个怨妇嘛?
甚至一些女孩子可能就会想,就是个男人?你不来就不来,本姑娘也不稀罕,对吧?
所以从价值观上来说,很大一部分的传统京剧已经不能在情感上和当代的观众产生共鸣。
所以我说,它已经死了。
现在拍摄《伶》这部戏,目的是记录,而不是宣扬。
说实话,这部剧能在网络上获取这么大的关注,我个人是诚惶诚恐的。看到任何的评论,说李世信拍了这部戏把京剧带火了,我都汗颜。
京剧如果突然有一天复兴了,那肯定不是我和《伶》这部剧的关系。
而是一群真正爱好京剧的年轻人,用京剧的精华和内核,用念唱做打的方式,去演绎符合当下年轻人价值观的新玩意儿。
像什么《办公室风云》,像什么《三打渣男》,像什么《婆媳争霸》什么《宿舍演义》这种既能表达当下大众生活状态,又能体现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剧目多了,它什么时候才能说复兴。”
随着李世信顺口胡诌了几个和京剧画风完全不搭噶的剧名,现场的所有人顿时发出一阵哄笑。
“李老师,您说的这几个还挺来感!可就是听着跟京剧差别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