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我的同胞警醒,让后来人了解那个时代,更是为了让所有人都一起努力,永远不要开历史的倒车,走那个时代的老路!我做这些,是想让我的祖国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发泄式的抱怨。”
“我曾经失去过自由,没错。可正是因为失去过,现在我的祖国重新让我拥有了她的时候,我才不希望任何人去破坏她,抹黑她,诅咒她!任何人,Anyone!”
李世信几乎是嘶吼着,说出了最后一句。
随着他从桌子上愤然而起,整个餐厅内的食客都看了过来。
滴!
收到附加厌烦的负面喝彩值,1721点!
“先,先生”
在一片寂静中,刚刚走到李世信身旁的服务生壮着胆子,轻呼了一声。
“怎么了?”
“您点的二十份牛排好了,但是很抱歉,我们餐厅从来没有打包的先例”
“找个个干净的袋子,装到一起就可以”
“二十份牛排都装到一起?”
“可以。”
随着李世信点头,服务生小跑着到了后厨。不大一会儿,便捧着一个油乎乎的牛皮纸袋回来,递给了李世信。
“他付账。”
随手指了指面色铁青的比比西,李世信接过袋子,直接转身离开了餐厅。
看着李世信那挺拔的背影消失在街头,比比西又沉默了许久,才举起了手指对站在远处的服务生勾了勾。
“服务生,埋单。”
“好的先生,一共是两千五百四十六欧。”
滴!
收到来自比比西附加极度憎恶的负面喝彩值,777点!
酒店中,听到耳旁一声系统的轻鸣,李世信眉头一挑。
你妈的,反应太慢了点儿。
老子
都到家啦!
“老师呜呜呜,你对我真的是太好了。能遇见你,是小小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惹!”
房间里,安小小用一双小胖手抓着油乎乎的牛排吃的满脸汁水,还不忘用塞满了食物的嘴巴吹一下彩虹屁。
看着自己这蠢徒儿一面啃着牛排,屁股还一面在凳子上蹭来蹭去,李世信嘶了口气。
“安小小,你吃就好好吃,屁股跟着使什么劲儿?”
“刚才上厕所的时候听你敲门说给我带了吃的回来,我着急出来好像有点没擦干净。”
“”
哎呀!
李世信扶住了生疼的脑壳,使劲的晃了晃。
看着以平均半分钟干掉一个牛排的速度进食的徒弟,他几次欲言又止。
到最后,一肚子的话就只化成了一声叹息。
“小小啊。”
“哈?”
“大晚上的,吃一半得了。像你这种脑子不好的人,真的很需要长得漂亮。”
“啊”
′‘
“可是小小挺机智的呀!”
你特么这澎湃的自信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啊喂!
轻轻的为安小小擦去脸上的酱汁,拍了拍那颜值逆天的脸蛋,李世信幽幽的叹了口气。
看着师徒二人又斗嘴,混在李世信屋里的一群老粉呵呵直笑。
只有赵瑾芝,默默的看着安小小手里捧着的牛皮袋子,轻轻的蹙着眉头。
“老哥哥,和那个比比西谈的怎么样?”
“嗯!”李世信放下搭在额头上的手,顿时眉飞色舞。
“特别投缘!你们猜怎么着?这小子是我书迷!嘿呦,见了面之后拉着我的手不放,跟我生生说了半个多小时的倾慕之情。听说鹦国人很多都有特殊嗜好,还真有点儿受不了。这不,想着小小还没吃完商贩呢,就赶紧回来了。”
“真是这样?”
看着李世信大咧咧的样子,赵瑾芝眼中满是狐疑。
“可不呗。我走的时候,他还缠着我让我赶明三体的实体书出版了送他一套签名版的呢。人是好人,就是有点太腻歪了。”
李世信那极度嫌弃的样子,终于把赵瑾芝逗乐了。
“行了行了,时差好容易都倒过来点了,赶紧回你们自己屋睡觉去吧。明天趁着没有展映,咱们出去溜达溜达。来一回德国,总不能就在电影节这一疙瘩一块宅着。明儿咱也去莱茵河踏踏青,逛逛大教堂什么的。”
见安小小吃的差不多了,李世信挥了挥手,将众人一股脑的哄了出去。
待房间安静了下来,李世信才长长的吁了口气,把身上的衣服一扒,仰躺到了大床上。
“他妈的,得罪了方丈。这一次的电影节,够呛啊”
第九六二章 电影节的真实面目(求月票)
李世信这一次来参加电影节,其实匆忙的很。
前有春晚需要彩排,后有《三体》需要连载,过完年之后就进入到了入围影片重新剪辑和字幕译制的繁忙工作中。
对于这个时空的柏林电影节,李世信几乎没怎么了解。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这一波确实是犯了信息搜集不全的亏。
在从餐厅回酒店的路上,李世信利用手机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这个时空中国际电影节的真实面貌才部分的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虽然说电影节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随着近些年国际形势的转变,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形态渗透,这个时空中的电影节早就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意识阵地。
但这不是最要命的。
要命的是不光是柏林是这样,任何的电影节几乎都是这样。在哪里发起在哪里举办,肯定就是哪里的群体掌握话语权。
自家的地盘自家说了算,这本无可厚非。
但真正让李世信难受的,还是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评审制度。
当下大部分的国际电影节,采用的小评审团制。评审团的规模很小,通常只有十个人左右。
这种评审制度有没有弊端?
分怎么说。
因为评审人数少,且评审员几乎都是行业内的大佬,有自己独立的电影美学观,所以在评选作品和影人的过程中,小评审团往往会有一种反商业化的文艺逆返心理。
比如说你让十个自称是文艺青年的人,去评选一个音乐颁奖礼,这其中选秀歌手落选的比例就很有可能会是100。因为对于许多浸淫真正音乐世界多年的人来讲,越是新闻性的歌手和音乐,就越是会造成他审美上的叛逆。
电影圈也是一样。
在小评审团制度下,越是别致,甚至是标新立异的电影作品,就越是能得到评审团的认可。
在这样的制度下,电影节的各个奖项,很明显对于那些有想法有创意,但是还没有被主流市场所认可的导演有利。
正式因为小评审团拒绝过度商业化的审美,所以各大国际电影节,往往被称为“文艺避难所”。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过于追求这种非商业化大众化的效果,也往往容易导致判断上出现偏差。甚至模糊综合性电影节应该有的宏观,客观和平衡。
每一届的电影节,竞赛单元脱颖而出的入围作品,几乎都是评审团一群评审撕逼撕出来的结果。
而最终决定大奖花落谁家的,终究还是评审团主席的品位决定。
所以圈子里有口水话——年年无标准,换人即换标准。
可不论评审团里换了谁,都还只是作品品位的事情。要知道的一点是;评审团也是举办方搞出来的,能进入评审团,意识形态肯定是个很重要的选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釜山电影节肯定不会邀卓月鱼羊导演担任评委。
这就是无形的阵线。
而在这样无形的阵线当中,不论是评审团内部怎么因为个人品味去撕逼,其实心里都是有一种默契的。
这种默契就是;只有那些附和了他们意识形态的作品,才能有值得他们撕逼的资格。
虽然晚上听比比西讲了一大堆的废话,但是这废话里面也有有用的信息。
不论是《伶》还是《入殓师》和《只要爱》,都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甚至说他这一次最抱获奖希望的《入殓师》和《只要爱》根本就没有政治倾向。
这两部片子,一个是探讨“死亡”这个所有人类都要面对的问题。一个,是探讨“爱”这个不变的主题。
拔高一些来说,这是超越了政治层面的主题。
但是。
作品主题没有政治倾向,不代表作品没有倾向。
在作品主题没有政治倾向的情况下,作品的主创政治倾向,既是作品的政治倾向。
这么说可能会有些好笑,但事实就是这样。
不巧的很,刚才在饭局上,李世信已经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躺在自己的大床上,看着酒店客房那高高的天花板,李世信幽幽的叹了口气。
睡觉!
睡醒了努力卖片。
什么金熊银熊的,不想了!
搞钱使老头快乐!
咱老李来一趟电影节,总不能空着手回去不是?
奖项拿不到,总得赚点洋人的钱找补找补哇!
按照评委会的安排,《伶》的展映放在了第一天。
《唯有你》和《只要爱》两部片子则放在了展映的第三天。
和一群老粉趁着空档去柏林周围的几个经典转了一圈之后,李世信便将所有的精力都抽了回来,放到了展映这边。
经过一天的发酵,在展映首日进行播放的《伶》,已经出了几篇影评。
相比之下,其实影评人对于《伶》的口碑还算不错。
特别是对电影中的场景打造和大量的京剧元素,《影人周刊》《ko ap;ap; 》和《正片》几个杂志都给了一些正面评价。但是对于片子的剧情内容,几个杂志都是一笔带过。
其中《影人》亚洲电影板块的一篇短影评,就很能代表西方主流影评人对于《伶》的观感;一个场景设置,镜头语言和故事元素很美,但角色挖掘没有深度的亚洲电影。
而在柏林电影节的线上观众评分页面,《伶》的综合得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