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10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枭允┬〖疲憧梢徽绞ぶ!

    刘备心领神会:“当如灭海贼之战。”

    “主公明见。”戏志才笑道:“若在其中,再行离间。引岛夷内斗,结成世仇。则无忧矣。”

    刘备已会其意:“可是偏杀之计。”

    “正是。”戏志才再拜。

    “如此,且依计行事。”

    “喏。”

    横海舰队,千帆竞渡,火云压顶。宵小辟易,如何敢生是非。

    为行偏杀之计,且令其暂避。

    待横海舰队离港,一干人等,这才稍松一口气。奈何船宫犹在,不敢恣意。

    近日,港口风闻。船宫名唤三足踆乌。乃蓟王行宫。船上金碧辉煌,宛如仙宫。自顿逊而来。满载奇珍异宝。

    卸船时,忽有一箱坠裂。散落一地,皆是清钢良铁。引来无数贪慕。

    当夜,便有小船悄然离港。奔赴中岛报信。

    自船宫爵室目睹,刘备欣然一笑:“计成矣。”

    “免礼。”船宫正殿,刘备含笑示意:“赐座。”“谢主公。”二人再拜就坐。

    “远渡荒洲,立港筑城,为官数载,心思如何?”蓟王笑问。

    “回禀主公,五味俱全。”兄长公孙康,有感而发。

    “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蓟王笑道。

    “主公明见。”二人拜服。

    “闻澶洲岛夷,时常来攻。可有此事。”

    “正是如此。”公孙康答曰:“毗舍邪人,面黑如漆,语言不通,商贩不及。行踪无定,常乘舟往来海上,又以海舟入寇。登岸杀掠,恣行凶暴,戕人无数,淫其妇女,皆已杀之。”

    澶洲岛夷,称“毗舍邪”或“毗舍耶”。后称“米沙鄢”。亦分诸种。

    所谓“登岸杀掠,恣行凶暴”,乃是言指,常有周遭列岛毗舍邪人,渡海来攻与汉人互市之部族。

    言下之意。毗舍邪人大致分成两拨。其一,与我交好,其二,与我交恶。

    公孙康言道:“澶洲列岛,不计其数。其中大岛有三。我等立港之地,乃是北岛。岛夷温顺,善耕种,却不善斗。中岛之夷,却善舟船,亦喜抄掠。见港中富庶,常生异心。”

    “所为何来?”蓟王又问。

    “乃为寻夺铁器。”公孙康答曰。

    果不其然。

    所谓“刀耕火种”。又说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岛夷贪慕汉人钢铁之利,又苦于不得其法,无从锻造,遂起抄掠之心。

    此风不可长。

    刘备目视一众谋臣:“诸君可有妙计。”

    将郭嘉无言,军师祭酒戏志才起身答曰:“港中必有内应,且多为佣工。否则焉知船上所载,究竟是何物。只需稍施小计,足可一战胜之。”

    刘备心领神会:“当如灭海贼之战。”

    “主公明见。”戏志才笑道:“若在其中,再行离间。引岛夷内斗,结成世仇。则无忧矣。”

    刘备已会其意:“可是偏杀之计。”

    “正是。”戏志才再拜。

    “如此,且依计行事。”

    “喏。”

    横海舰队,千帆竞渡,火云压顶。宵小辟易,如何敢生是非。

    为行偏杀之计,且令其暂避。

    待横海舰队离港,一干人等,这才稍松一口气。奈何船宫犹在,不敢恣意。

    近日,港口风闻。船宫名唤三足踆乌。乃蓟王行宫。船上金碧辉煌,宛如仙宫。自顿逊而来。满载奇珍异宝。

    卸船时,忽有一箱坠裂。散落一地,皆是清钢良铁。引来无数贪慕。

    当夜,便有小船悄然离港。奔赴中岛报信。

    自船宫爵室目睹,刘备欣然一笑:“计成矣。”

 1。90 班师回国

    俯瞰一群痛哭流涕,痛彻心扉之豪酋。刘备不由心生慨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刘备常言,活在当下。

    又说“百闻不如一见”。道听途说,终不可信。

    少复祖爵,刘备名声在外。时少年得志,欲大刀阔斧,做一番惊天动地,惠及万民的大事来。有感于幼时宗祠大考。楼桑刘氏虽子嗣众多,却代代只能甄选四人,习文识字。便是如此精挑细选,还被某个不知名大儒,拒之门外。只愿收为著录弟子。

    故而复爵后,刘备首当其冲,便要大兴儒学。

    造纸术,印刷术,二大神技,皆排在首位。

    然待深思。刘备扪心自问:印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莫过如此。

    于是便准备,着手施为。命耿雍网罗海量儒家经典后,刘备却发现。同样是一部《尚书》。版本竟五花八门,不一而同。缺、漏、错、别,不一而足。话说,刘备家学渊源,恩师亦精于《尚书章句》。奈何所学,亦有出入。

    后又悉知,熹平四年(175年),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且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将各家不同注解,列于经文之后)。

    “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史称:《熹平石经》。

    换言之,自熹平四年(175年)首刻,至光和六年(183年)碑成。《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天下才有了统一的法定版本。

    究其原因。正因流传版本太多。甚至,皇家藏书范本:“兰台漆书”,亦遭内外勾结,而被人篡改。鉴于此,蔡邕等人才上疏,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奏请。得先帝许。

    即便如此。待光和六年,版本已定。因何刘备不加紧印刷,传于后世?

    蓟王亦如此想。然,又起分歧。

    如何注解?

    若类比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

    且问:以何“家本为主”?

    后世观古文,注解常见三人:蔡邕、郑玄、颜师古。时下为各类经文注解之大儒,多如过江之鲫。恩师卢植,四少师崔寔、刘宠、陈寔,皆有注解。几人皆是经学大家。便是所谓“一家之言”。各有“家本”。

    用谁不用谁。

    术业有专攻。谁人最擅长,便用谁。

    如此,便以蔡邕为例。

    或有人言,时蔡邕携藏书百车来投。蓟王为何只收录于藏书阁,却不大肆刊印。

    只因刘备所见,蔡邕劝阻护乌桓校尉夏育讨伐鲜卑时,疏中有此句:“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内外,异殊俗也(详见:《临乡·134  内忧外患》。另,此章特意译成白话)。”

    此种思潮,便是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

    然刘备却以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非但与刘备认知相悖。亦与大汉国策相悖。终汉一朝,蛮人北上,胡人南下,羌人东归。充而化之: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日月所照,皆为汉民。

    于是,郭奉孝言:“再有四百年,无分华夷。四海升平,光融天下。郭嘉窃以为,若我大汉做不到,再无人能做到(详见:《四海·  1146  大而化之》)。”

    故蔡邕藏书虽多,蓟王不用。

    煌煌天汉,王者之心。必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用于蓟王。便唤作:光融天下。

    守护初火,焚尽蛮荒。

    还是那句话。不设身处地,活在当下。如何能知汉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切莫以后世经验,反推前朝。

    又谓“借古喻今”。国策开放与否,显然与国力相关。今日之中华,可比昔日之大汉否?

    言归正传。

    一众豪酋所求,蓟王无不应允。

    赐清钢良铁,坚兵利甲,以御仇敌。

    众豪酋感激不尽。指天为誓,永不复反。

    中岛各部,皆有神兵在手。互相掣肘,不敢妄动。于是争相献媚于蓟王,生怕为他部所先。

    戏志才之计,成矣。

    公孙康、公孙恭二人所建海港,位于澶洲北岛西南大湾入海口。又因此处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被当地部族称为“吕宋”,故取名吕宋港(马尼拉港)。蓟王亲眼所观,当不啻金兰湾中象林港。乃是难得天然良港。

    二人确有眼光。

    北岛毗舍邪人,性情温顺。善渔猎及农作。只需引入蓟国良种,稻作当可一季数熟。尤其港口背依平原(吕宋平原),雨水丰沛,亦利圩田。

    应中岛毗舍邪人所请。蓟王遂命公孙康、公孙恭二人择其一,泛舟南下,择址督造新港。

    事有巨细,井然有序。

    如何施为,无需蓟王亲临。待安抚一众豪酋,蓟王遂率船队北上。经由南醴、甬东等,中继港。补充消耗,返回泉州港。

    蓟王远征万里,为大汉收复失地。功高盖世,已不足以称之。

    朝中又起赐加九锡之论。

    少帝六百里传书,询问太妃之意。

    被母亲婉拒。

    言,蓟国千里国土,四百城港,三百子嗣,千万国民。古往今来。得此厚赐,未有如蓟王者。既心满意足,加九锡何用?

    少帝将太妃上表,当殿诵读。

    百官闻之,无不慨叹。

    于是赐加九锡,再次作罢。

    少帝亦得心安。

    蓟国果是纯臣。恪守臣节,不愿专权。

    蓟王上表,请立江表诸港,及象林苑等,诸多条陈,无不应许。固然超出十港,然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蓟王无难事矣。

    少帝稳坐大位。待幽冀七国献费抵京。内忧外患,当可一并剪除。

    太后深谙商贾之道。料想,开价虽高,却终可商量。

    心念至此。环视百官,少帝不由得涣然冰释。

    江山终入朕手。

 1。91 热度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