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郭林宗,曾赞少年王允: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今日方知,郭林宗“隐君”之名,“名实相符,过人甚远”。建宁元年,郭泰闻陈蕃谋诛宦官事败而遇害,哀恸不止,于次年正月逝世,终年四十二岁。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万人奔丧。蔡邕亲为其撰碑文。
能被郭林宗称赞,“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王允能有今日之位,实属名至实归。
“陛下?”见董侯一时出神,黄门令左丰悄声唤道。
“嗯。”董侯闻声猛回魂。俯瞰群臣下拜,鸦雀无声。遂低声问道:“何事?”
左丰答曰:“太仆求问,‘万岁坞中积粮,可否悉数归于太仓’。”
“可。”董侯朗声答曰。
“陛下圣明。”百官齐呼。
“盗铸小钱,取祸之道。老臣窃以为,当重铸五铢。”王允又奏。
“可。”董侯亦无不可。
“禀陛下,上林并函园,皆可铸钱。”王允又问:“当归何处?”
“宜当由钱堡重铸。”四出五铢,天下贵币。董侯焉能不知。
“喏。”
1。280 天下贵二
诸事议毕,群臣下朝。
王允诛贼有功,声名大噪。百官得以复起,亦得其保举。于公于私,屈居九卿,不合时宜。更加王允乃蓟王外舅。先前声名不显,蓟王又家大业大,外舅何其多也。故,众皆不以为意。如今王允诛贼首功,录尚书事,总领朝政。再得蓟王背后相助,必锦上添花,一日千里。
“太仆留步。”
王允闻声回头,正是车骑将军吕布。
“奉先何事?”王允和颜悦色。
“陛下留为宫宴。”吕布笑答。
“如此,且同去。”王允不疑有他。
“请。”
见王允去而复返。沿途百官,纷纷避让行礼。王允以礼相待,从容不迫。观者无不嗟叹。江山如画,英杰辈出。何言,气数将尽。
轩下除鞋时,吕布言道:“黄门令先行告知,陛下欲问万岁坞事。”
“董贼授首,夷尽三族。万岁坞还有何事?”王允不解。
“万岁坞本是东西罼圭苑。东苑周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西苑周三千三百步。先前皆被董贼所占。二苑相加,不下五千步。”吕布言道:“陛下欲将此坞,赐予太仆,以彰奇功。”
“原来如此。”王允心领神会。
诚如蓟王太后所言,君有所赐,臣有所辞。
王允岂能不知进退。将皇家苑囿,据为己有。且万岁坞,威名远扬。清流名士,避恐不及。王允岂能步董卓后尘。
果不其然。席间,董侯问及此事。
王允不慌不忙,离席答曰:“万岁坞,本为罼圭苑。董贼倒行逆施,据为己有。稍后筑坞于,高厚七丈,与(洛阳)城相埒,号曰‘万岁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然一朝败亡,三族尽灭。足见,为恶天下,荼毒人间,纵固若金汤,衣食不尽,亦不足自持。老臣虽居陋巷,箪食瓢饮,然寝食无忧,从容自保。要此坞何用?”
“太仆所言极是。”董侯信服:“却不知,此坞,当做何用?”
“遥想当年。光武中兴,戎马未歇,即兴文教。建武五年十月,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永建六年,顺帝时,‘乃更修黉宇(校舍),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质帝时,‘游学增盛,(太学)至三万余生’。”言及此处,王允话锋一转:“然自先帝崩后,洛阳屡起兵祸。‘礼乐分崩,典文残落’,‘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乃至太学残破。博士馆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皆不复先前。故老臣窃以为,何不将万岁坞中馆舍,分与博士、诸生,海内侍子。令其安居。”
“哦……”董侯心悦诚服:“太仆,一日千里。朕,所虑不及远。”
“陛下谬赞。老臣,惶恐。”王允再拜。
此乃董侯投石问路之计也。
王允既拒万岁坞,必不求上公位。如其所言,“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寝食无忧,从容自保”。便已道明心意。
换言之,丞相大位,可休矣。然王允匡扶社稷之奇功,不可不重赏。
于是双方,皆退而求其次。太师之位,当与之。
太师虽贵。却远不及丞相,执宰天下。且论尊贵,如何能与蓟王尚父比肩。“天下贵二”,遂成典故。
君臣尽欢,融融其乐。
西郭寿丘里,大将军府,后院霞楼。
董重一系人马,亦相约与会。
见董重闷闷不乐。卫将军张济,举杯相敬:“大将军何故不悦。”
落杯后,董重一声长叹:“恨老贼身死族灭,令王允、吕布扬名。”
“今日散朝,陛下独留二人宫宴。足见恩宠有加。”右中郎将周慎,翁声言道。
“恐有要事,非同寻常。”武猛校尉丁原,今补为左中郎将。先前,卫将军张济,曾表丁原为执金吾。后因董卓篡权,不了了之。今终得晋升,甘为董重所用。
董重遂道破天机:“陛下有意将万岁坞,赐予王允。续拜丞相。”
“竟有此事!”众皆大惊。
“丞相位上公(之)上。”张济难以置信:“大将军亦居其下。若如此,大汉再出权臣矣。”
“陛下必不会如此。”乃五官中郎将张绣。
“中郎将何出此言。”董重笑问。张绣虽年幼,然武艺出众,年少有为。许在朝堂之上,仅次于吕布。
张绣答曰:“窃以为,陛下当不使董贼之祸,复起。”
“中郎将言之有理。”董重心中亦有此虑:“陛下令二人同掌朝政,既有此意。”
“正是。”张绣言尽于此。比起董重等人,张绣心中所向,唯我蓟王。奈何叔父身居高位,不愿轻弃。张绣自不能弃之不顾。唯权且忍耐,以待来日。故不愿与席上,碌碌之辈深交。
“我辈当如何施为?”董重端杯下问。
“且看陛下,如何封赏。”张济答曰。
“若是上公之位,又当如何?”董重又问。
张济答曰:“若只为上公,大将军复起之日,不远矣。”
“如此,且满饮此杯。”董重一扫先前萎靡。
“敬大将军。”众人齐捧杯。
函园,琼台里。
春风得意马蹄疾。吕布门前勒马,大步流星,去后院与夫人相会。
今吕布贵为车骑将军,拥开府之权。再居蓟王檐下,似有不妥。累日来,严夫人正觅良宅,欲行迁居。
闻堂内奏响丝竹之音。吕布这便问道:“可有贵客登门。”
“禀将军,乃阳安长公主来访。”监奴答曰。
“所为何来?”吕布问道。
“闻,长公主欲以城中宅第相赠。以谢将军救命大恩。”监奴谄笑。
吕布笑道:“夫人母子得以保全,亦赖长公主施以援手。何必见外。”
言罢自去后院。
监奴心领神会。既有夫人出面,将军自毋需多言。
恭送吕布远去。监奴起身回望门阙。心中暗道,何其逼仄矣。
1。281 过犹不及
谚言:“贵易交,富易妻。”又曰:“穷改门,富迁坟。”
富贵后,恨不能连祖坟都迁往别处。究其原因,与贫贱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试想,若只迁居,逢忌日,还需回乡祭祖。不可避免,与旧友亲朋相见。
若是迁居时,连祖坟一并迁走。此生当再无往来。
光武问宋弘:人情乎?
人之常情也。
又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吕布亦不例外。
先前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唯仰人鼻息,庇人羽翼。今手握十万精兵,贵为车骑将军。再寄人篱下,已不合时宜。
正因深知人情世故。阳安长公主,这才先行示好。城中宅第,位于贵里。毗邻(三)公府。先前寸土寸金。如今,天子暗弱,贼臣当道。洛阳屡遭兵乱,二宫血流成河。更加西园大火,满目疮痍。今季蓟王近十亿献费,半数用于修缮此地。任其荒废,汉室颜面无存。
董卓之死,不其侯夫妇,牵连甚深。今十万大军,虽换门庭。然有多少心腹死士,欲为贼臣报仇雪恨,无从分辨矣。
不忍弃京师繁华之地。又心忧死士翻墙行刺。唯举家避入函园。先前西园八校并万五精兵,今已悉数改弦更张,侍奉新主。再加军门都尉华雄,麾下三千锐士。更加蓟王春秋鼎盛,尚不及而立之年。
足可保一世平安。城北老宅,遂成鸡肋。不如趁机赠于吕布,亦是人情一件。
吕布并王允,同掌朝政。不其侯伏完,今为侍中。朝中有人照应,得免牢狱之灾,二全齐美。不求位列三公九卿,只求不死于非命。
话说,不其侯先前与王允同谋,诛杀董卓有功,增封至万户。几将不其县,纳入囊中。金市子钱家,重订券书。夫妻二人,入手一亿蓟钞,坐享十年食俸。
朝廷俸禄,可有可无。只需保住性命,一世吃穿不尽。
长公主结好严夫人,便等同于不其侯结好吕布。何况本就是同谋。稍后,不其侯亦得少年天子所赖。行走二宫,掌禁中财权,为王允、吕布二人,调剂缓冲。三人号:“赟臣”。
赟,文、武、贝,也。文臣王允,武臣吕布,财臣伏完。
赟(yūn),美好也。
稍后,朔望朝会。
百官联名请命,欲尊王允为丞相。
王允伏地陈情,不愿与贼臣比肩。
言辞恳切,伏地叩首,乃至血流。
百官无不嗟叹。
车骑将军吕布进言,可罢丞相,尊太师。
太师乃上公之首。位在三公之上。如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