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气相投,莫过如此。推杯换盏,不觉已大醉。
翌日,举国皆知。
“朝堂何意?”国老齐聚王子馆求问。
儒宗答曰:“因失传国玉玺,故王子师,亡羊补牢。”
“原来如此。”众国老纷纷醒悟。
“是福是祸?”门下署鸾栖馆,报馆丞陈琳,私问好友许攸。
“无谓福祸。”许攸答曰。
“王太师何意?”陈琳又问。
“假赐加九锡之二,乃为正本溯源也。”许攸一语中的。
“乃使我主,心向董侯。”陈琳心领神会。
“然也。”许攸笑道:“天下三分,各为其主。董侯背倚大河,需提防史侯东出,合肥侯北进。先前诏命公孙二雄,兵抚青州,便为此诏也。”
“原来如此。”陈琳幡然醒悟。日报当有评议。
许攸忽摇头一笑。
正苦思一篇佳作的陈琳,急忙问道:“子远,何故发笑。”
“只叹王子师,‘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许攸答曰。
“愿闻其详。”许攸大才,虽尚不入谋主之列。然指日可待。陈琳焉能不细问情由。
“诸夏之大,又止于十三州乎?”许攸言道:“世人皆知,我主辟江表十港,凿穿内外水路。海市往来,舟行天下。然究竟获利几何,不可尽知也。利有大小,益分长远。眼前不过小利。待我主三十而立,造诸王子海船。开疆拓土,开枝散叶。放舟四海,皆成诸夏。乃利益长远者也。更加幕府领护四裔,隔绝蛮荒之地。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神器易主,为时不远矣。”
初闻国策外交,陈琳心思振奋,脱口而出:“先小再大,前短后长。先取四州,再得天下。”
许攸亦笑:“可也。”
蓟王都西宫,增城二重殿。
“臣等,叩见太皇。”马日磾并伏完,入宫觐见。
“卿等,免礼。”窦太皇言道:“赐座。”
“谢太皇。”二人再拜落座。
“陛下赐加朱户、纳陛,兼督幽、冀、并、凉四州,乃谋国之举。甚善。”董太皇言道。
“太皇明见。”马日磾答曰。
“卿等,此行,陛下可另有交待。”
“禀太皇,陛下特命臣等,求问(太皇)归期。”
“陛下当有此问。”帘后四目相对。早有定计。
董太皇答曰:“未定归期。”
1。39 妾无异议
“臣等,遵命。”马日磾再拜。
主臣有序,长幼有别。二位太皇不定归期,自不可勉强。且兖州四战之地,左右皆虎视。更加宫禁远未造毕。此时回朝,确显急迫。不可强为。
“王允王佐之才,曹操治世能臣。无外戚黄门掣肘,陛下当可安心。待元服亲政,必四海克定,切莫心急。”毕竟亲手哺育。董太皇对董侯,甚是关心。谆谆善诱,暗自告诫。权臣当道,当徐徐图之。急于亲政,取祸之道。合肥侯并史侯二废帝,便是前车之鉴。
“喏。”马日磾,当可体会。董太皇言外深意。
叩别太皇。又顺下天梯,觐见王太后。王后、秦后、并马贵人,齐聚帘后。省下诸多礼数。
甘夫人,自当避嫌。
待二使,礼毕出宫。暂居增城三重殿的甘夫人,奉王太后命,入一重殿相见。
除马贵人先归外。二位义王太后,王后、秦后皆在。
“拜见(蓟)王太后、王后,秦后。”甘夫人先行礼。举止从容,毫无芥蒂。已与先前何后,判若两人。
“夫人免礼。”王太后撤帘相见:“请坐。”而非“赐座”,足见礼遇。
“谢太后。”甘夫人亦不曾失礼。
“蒙天子赐九锡之二。逢二宫太皇未归。宜当上表,求赐大婚。”王太后所言,乃甘夫人所盼。
日思夜想,缠绵悱恻。求之而不可得。不料今日成真。
“妾,实无异议。”甘夫人心如鹿撞,险至失语。
“世人皆知,你出身仙门,乃麟子‘义母’。故当以王后之礼聘之。可称‘甘后’。”
“妾,实无异议。”得蓟王家如此善待,甘夫人夙愿偿矣。
“甘泉宫,制非常模,耗时颇久。可先居于北宫。王上已命人,改筑‘发越殿’。”
如前所说。蓟王宫,七重错落,一里之回。北宫大殿,皆三重。蓟王合欢殿,居正中,据五六七重。顶阁瑞麟。凤凰殿、椒风殿,一右一左,居四五六重。七妃安处殿,慧妃常宁殿,居三四五重。马贵人蕙草殿,安贵人无极殿,并吴房君,茝若贵人华妁所居茝若殿,据二三四重。馆多二重,舍为一重。
华妁贵为太后赐婚。先前并未参与秦汉和亲。
蓟王本欲携秦后,南下象林,度完蜜月。再娶华妁不迟。不料变生肘腋,乃至延期至今。
至此。前汉未央宫,后宫十四殿: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安处、常宁、椒风、发越、蕙草、茞若。再加无极,合称“蓟宫十五殿”。
再改造毕的北宫。椒风殿、凤凰殿、发越殿,左、中、右,居四五六重。
“妾,实无异议。”甘夫人,喜极而泣。
“此次大婚,茝若贵人华妁,同嫁。”赐婚来之不易,当多多益善。
“妾,实无异议。”甘夫人,心悦诚服。
王太后此时行事,正当时宜。
先前时局未定。若娶麟子义母,恐遭天下猜忌。今董侯赐加九锡之二,兼督幽、冀、并、凉四州。与蓟王划河而治,谈妥利益分配。此时再行婚娶,天下皆无异议。
若董侯所赐,蓟王皆辞。必有人心思,蓟王所求乃大。远非四州之地,能够满足。再娶阿斗之母,必遭猜忌:莫非蓟王欲求天下乎。
故先受后娶。明示天下也。
董侯先赐,蓟王后求。一来二往,一唱一和。如此,天下皆可安心。
“媵者何?”王太后必有此问。
“妾,尚未虑及。”甘夫人实言相告。
“何不,问你父。”王太后一言点醒梦中人。甘夫人,出身仙门。号“神智夫人”。乃千秋三师之甘始之女。“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凡仙门,皆是同道之人。甘始无女,同道从之。
“妾,敢不从命。”甘夫人,言听计从。
出一重殿。甘夫人,神情恍惚,犹未回魂。
直升三重殿,拂面凉风,悠悠回魂。事不宜迟。急命人召,千秋三师、赵忠、何苗,入宫相见。
“王太后何意?”何苗不解。赵忠、何苗二人,自主持甘泉宫营造,颇为上心。无事不离半步。
赵忠叹道:“王太后为夫人,身后计也。”
甘始亦醒悟:“夫人,入我门墙,以绝俗尘。先前种种,皆可弃也。”言下之意,入仙门,自断出身。诏告天下,毋需提及。告庙列祖,无需避讳。
汉人事死如事生。何况蓟王家。如此,仪轨完满,别处差池。毕竟,乃王后之礼聘。大婚后,称甘后。位逊公孙王后,与秦后平。足见礼遇。
且出身仙门而为后。亦有笼络天下仙门,尽归己用之意。
如此,蓟王三后,公孙王后,统人望;秦后,御地望;甘后,执天望。三才齐聚,大利家国。
既定出身,又纳仙门。甘后,裹挟利益之大,何人敢小觑。
一国之君,言行举止,必言利益。蓟王亦不例外。
王太后问,媵者何?
便为点醒神智夫人:如何行事,方能最大得利。
必是仙门无疑。
何苗一声慨叹:“太后善心远虑。我等凡俗之人,远不及也。”
甘夫人,这便收拾心情:“敢问阿父,可有合适之选。”
此声“阿父”,已证出身。
甘始险泪目。急忙收拾心情,斟酌答曰:“时至今日,仙门中,能配蓟王者,片羽吉光(意同‘凤毛麟角’注①)。”
自入殿,便苦思无语之青牛师封君达,忽言道:“我思,有一人。”
“是何人也?”何苗忙问。
“西州张姜子。”封君达言道。
“可是张济之妹。”甘始亦知。
“然也。”封君达又道:“自幼出家,修行山野。数年前偶遇,惊为天人。”能被封君达称为“天子”,必然仙姿佚貌,佳冶窈窕。
“人何在?”何苗忙问。
“当在汉中。”封君达答曰。
“如此,某亦思有一人。”东郭延年笑道。
“上师,所思何人?”何苗再问。
“西蜀李真多。”
1。40 不义不亲
循例。
陪嫁媵女(妾),位列美人。如无极美人冯嫽,便从媵安贵人。前云霞美人,今常宁美人当素、当昔,乃慧妃之媵。故曰“古者嫁女,必娣侄从之,谓之媵。”
或有人言,先前协辰夫人黄景华为媵,伴嫁秦后。二人并无“娣侄之亲”,如何配媵制。
只因时下,除族亲、姻亲外,还有义亲。如王太后义结金兰。二位义母,尊义王太后。便是此因。
可有先例?
义帝。
何以持重?
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义亲亦遵媵制。只需义结金兰,或认为义女,收入家门,足可匹配。除此之外,还有“门客之(义)亲”。客亲之人,时称“亲客”。先前,袁绍便暗使何进亲客张津,劝其悉诛诸宦。与门客结亲,时下亦属平常。《后汉书?黄昌传》:“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
蓟国“客亲从媵”,多用于仙门。无需结义,便可以客亲入媵。仙门皆为出家修道之人。无牵无挂,游方天下。每到一处,客居家门,久而生亲,亦是人之常情。尤其秦汉以来,求得长生,蔚然成风。仙人好楼居。武帝自不用说。如灵帝,亦起四百尺千秋观,令天下方士客居京师,以示亲昵。蓟王起四海馆,筑云台观,造司寒馆。亦不逞多让。故,客亲亦属义亲。
时下“义而亲之”,除结义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