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1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蓟国四师,传道授业于王学。司马徽、黄承彦,门下弟子,皆有所长。然论一城治政,多出儒宗所掌太学门生。

    蓟王发问。儒宗当仁不让:“禀主公。老臣举博士王烈,出治一方。”

    太学博士王烈,曾与釜山港令刘政,出使邪马台。后潜心为学。时过境迁,身旁同僚纷纷高就,唯王烈“通识达道,秉业不回”。陈少师辞世,王烈守孝至今。蓟王早有重用之意。

    “太学博士六百石俸,如何可贬为三百石长。”蓟王笑道:“郑公之意,孤已尽知。王彦方,可为南閤主簿。”南閤祭酒许子远,秩真二千石。南閣主簿,品秩稍逊,亦为二千石俸。

    “主公明见。”儒宗下拜。先前所言,乃为欲扬先抑,引玉而抛砖也。

    蓟王行事,必有深意。

    群臣窃以为:凡意气相投,豪杰之士,皆徵门下署吏;凡足智多谋,公私分明,皆辟辅汉幕僚。王烈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与蓟王同契,何不入门下。

    帘外侧席,门下报馆左丞陈琳,苦思不解,低声求问:“王彦方何以入幕府?”

    “孔璋岂不闻,北海一龙,割袖断交乎?”报馆右丞卫觊,低声答曰:“‘奇正相佐,辅车相依’也。”

    陈琳略作思量,这便恍然大悟。许子远,当有此人佐之。正如贾李和优,有四才通达。八分田沮,配东孝西直。奇正相佐,唇齿相依。

    门下署,唯祭酒司马徽,入万石国老席列。余下皆陪坐侧席。与少府女官,分居左右。女官亦只有中书令赵娥,伴君座前。

    “郑公,可另有高才。”蓟王笑问。

    郑玄持芴奏曰:“太原,令狐邵、王景、王定、王晨、王凌。当可一用。”

    “令狐邵,字孔叔,景、定、晨、凌,皆出王太师家门。”中书令赵娥,回身奏曰。

    蓟王轻轻颔首。王允乃蓟王外舅。时董卓乱政,视王允为心头大患。为防万一,家小以求学为名,北上蓟国。唯长子王盖,今为侍中,陪伴老父身侧。

    不愧是儒宗。蓟王心中慨叹,而面色如常:“公祐。”

    “臣在。”门下主簿孙乾,趋步入殿中。

    “速往太学,接众良才。”

    “喏。”

    蓟王又问:“泉州港令,何人可继。”

    “禀主公。崔元平,葬父归乡。主公何不召来,与左相重聚。”门下祭酒司马徽,持芴奏对。

    崔烈长子,崔均,多年前由弟崔钧举荐,暂代泉州港长。任上颇有建树。可惜黄巾乱后,被老父一函家书唤回。年初,崔烈并张俭,双双饮鸩而亡。待大河解冻,崔均扶棺返乡,葬父安平祖陵,守孝至今。

    蓟王金口玉言:时不我与,虽逢国殇,当夺情处之。家门诸子,皆奉国守孝,不去官职。

    又循汉宫仪,以日易月。凡蓟吏,三年之丧,三十六日释服。蓟国丧制,今已入《蓟法》。

    时有大儒进言,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七月,当守孝二十七日,非三十六日也。蓟王称善。然毕竟以日易月,宜当满打满算,不可锱铢必较,再行删减。遂不改四九之期。

    左相位高权重,若得兄长相伴,当可慰藉。司马徽之意,蓟王亦知矣。

    这便看向崔钧:“左相,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崔钧肃容下拜。

    “公业。”

    “臣在。”门下督郑泰,趋步殿中。

    “代孤徵元平。”君王用徵,大将军用辟。

    “喏。”郑泰领命而出。

    少顷。孙乾引令狐邵、王景、王定、王晨、王凌入殿。

    “学生,拜见王上。”

    “三百出仕,可乎?”蓟王直言。

    太学五生,异口同声:“固所愿也!”

    “中书令宣诏。”蓟王已命中书令,先行拟好诏命。

    “封令狐邵为扶黎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谢恩。”

    “封王景为无虑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谢恩。”

    “封王定为徒河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谢恩。”

    “封王晨为宾徒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谢恩。”

    “封王凌为房县长,秩三百石,‘铜印黑绶’。另赐铜钱五万,蜀锦十匹,四季朝服及匹马轺车一辆。”

    “臣,领命,谢恩。”

    待五人更换朝服印绶,入殿面君。

    蓟王不忘叮嘱:“五县贫瘠,城郭坍废。如扶黎县,乃旧县复立。并无虑,将为乌桓内附之地。稍后当为归义侯国相。主一国之政,更需小心谨慎。”

    “喏。”

    至此,原辽东属国各县,俱得良吏。

    话说,蓟国千里沃土,皆于一片荒芜中,平地而起。比起前辈师兄,举目四望,一片白泽,别无寸土,“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民情地貌,可谓云泥之别。

    待五县令,陪坐末席。

    不等都船令持芴而跽。市舶令田骅,已抢先奏报:“启禀主公。大辽水入海处,可置新港。”

    “此地,恐属安市县所辖。”蓟王亦知。

    “臣已查验,非我(国)莫属。”田骅言之凿凿,必有定论。

    “如此,且命将作寺一探究竟。”蓟王从谏如流,亦需谨慎。

    兼州并县,诸事繁多。远非一日之功。时辰不早,蓟王起身罢朝。

    明日再议。

    百官鱼贯出殿。然亢奋之情,溢于言表。先前不过一郡之地。先督四州,又并十县。河北万里疆土,皆归我主治下。手握半壁江山,三兴汉室,岂又远乎。

    虽政务繁重,然忙里偷闲。相约三五好友,浮一大白。

    门下署,鸾栖馆。

    陈琳求问:“儒宗何以举王太师子侄?”

    许攸笑答:“儒宗老成谋国,真乃国之幸也。”

    “子远何不明言。”陈琳急问。

    “先前,主公代三郡乌桓上表,求内附归义,并将苏仆延,丘力居部,封于扶黎、无虑。今日朝会,儒宗举王太师次子,治无虑。”许攸笑问:“王太师若拒乌桓内附归义,岂非令天下耻笑:恐伤子也!故不敢允之。”

    “原来如此。”陈琳恍然大悟。

    许攸笑叹:“万石国老,我辈不可小觑也。”

 1。46 有褐有衣

    不出三日,蓟国诸事,传至别都甄城。

    太师府。

    “《汉书·地理志》云:‘上谷至辽东,地广民希(稀),数被胡寇,俗与赵、代相类,有渔盐枣粟之饶。北隙乌桓、扶余,东贾真番利(东与真番郡通商互利)。’”尚书令桓典,有备而来:“又闻大辽水,乃东胡各部与濊貊、扶余、沃沮之鸿沟(边界)也。”

    “蓟国地处北疆,内附羁縻,乃承大汉四百年之国策也。”王允一语中的。

    “太师明见。”不其侯伏完,试问道:“蓟王代三郡乌桓所上《乞归义表》,当如何作答。”

    “多年前,蓟王亦代鲜卑十四部请立属国,代高车十二姓求内附归义,立高句丽、扶余并南北沃沮属国。今三郡乌桓内附,亦无不可。”王允言道。

    “喏。”尚书令恒典,心领神会。

    在蓟王之前,属国,为大汉附庸。归义,则类藩国。就独立性而言,归义更强。凡属国,多设属国都尉领护,如居延属国都尉。内附归义,则遣使入其国监护,如“使匈奴中郎将”。

    蓟王首开向化先河。归义侯国,类比郡国内之县侯。由国主指派侯相治政。归义(县)侯,拥有相对独立的私人武装。受辅汉幕府节制。凡遇征伐,幕府可命其出兵,共组联军。

    若为属国,则循旧例,遣都尉领护。如鲜卑奢延属国,由奢延属国都尉领护。无论属国,还是归义国,皆归辅汉大幕府所辖。

    归义的最大好处,坐享其成。归义侯,无需整日忙于吏治民生,便可得享国主之一切便利。尤其从居无定所,到安居乐业。随着农牧亚文明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为匹配生产力而迅速增生。更为复杂高级的人际关系,财富分配,社会阶级,应运而生。画个圈便是有主牛粪,已无法解决利益分配的矛盾。

    游牧“家长制(部落大人制)”,加快向封建“吏治”演化。

    于是君治吏,吏治民。

    就与蓟国日益比同的部落而言。生产力突飞猛进,生产关系日新月异。而生产者(部落民)本身,却未改变。人还是那些人。于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遂成必然。蓟国名产之一,便是蓟吏。

    如同后世家族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

    如何行之有效的管理一个国家。成为所有亚文明的迫切所需。

    利益驱动,矛盾逼迫,双轨制下。归义成唯一答案。

    这才是笼罩在大汉一藩,兼容并蓄,包罗万种下的,深层原因。

    一言蔽之,趋利避害,人皆向好。

    稍后,朝廷诏命传达。董侯言:可。

    三郡乌桓,如愿内附。敕封丘力居为“扶黎(归义)侯”,苏仆延为“无虑(归义)侯”。为与高车区分,乌延为“乌桓率众王”,仍号单于。因立王庭于无终,故又称“无终(率众)王”。

    悉归辅汉幕府领护。

    “四夷国王,率众王,归义侯,邑君,邑长,皆有丞,比郡、县。”

    吏治自上而下,皆出辅汉幕府。

    选拔任命,皆出南閤。

    蓟王擢升太学博士王烈,为南閣主簿,正当适宜。

    海内大儒出仕,先入五学为博士,著书育人,研习精要。待觅得良机,再求升迁,已成惯例。尤其《蓟法》乃儒宗等,名臣国老,共同编纂。先通国法,乃吏治之本。

    得同僚相助,上官指点。言传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