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山脚一块,那边山腰一块。总共没有两三亩。如今一户五十亩良田不说,还有各种汉家农作机械,事半而功倍。
山区土壤贫瘠,远不如北地。时下人口亦是北地远盛江东。若非淮泗地区人烟稀少,武帝又岂会尽迁山越之民定居江淮之间!
郦城造楼建城同步。楼造到哪,街巷便延伸到那。督亢仓城却不同。先将桩柱夯实,然后搭设木质框架。砌墙铺瓦,便可搬入居住。然而城内街道基本没有。就连管宁等人的官舍,亦没来及修造。如今吃住在专属车轮舟上。
眼看凛冬将至,刘备这便亲临。督造督亢官舍。
督亢四门,十字坡道在坡顶交汇。坡顶圈建城仓。督亢治所,刘备便选在了靠近城仓的半坡。一座前后两进院落的四合楼。前后左右建四座附楼。楼楼之间,高墙环绕,上建双层覆道,连接双层角楼。附楼内驻兵士,贼捕等。搜捕贼寇,拱卫治所。此时,贼捕和刺奸分离。贼捕交由城尉统帅。刺奸和绣衣吏,常驻旗楼。为耿雍直属。
前后院中,各建一座主楼。前庭主楼高五重,为督亢官署。后楼高七重,为官吏精舍。整座治所,呈曰字形。乃是一座坚固坞堡。刘备生怕山蛮再乱,围攻城治。故而未雨绸缪,先把管宁等一众官吏保护好。
但凡侯府家臣,皆在楼桑有宅。蒋钦和周泰自然也有。二人皆年少,索性住在水营精舍,与同样善水的上将黄盖为伴。宅中只住父母家人。逢五日休沐。几十里水路,乘车轮舟一个时辰便到。十分方面。
索性将麾下兵士,分曲送往水军大营,交由黄盖操练。周泰也是这般。水军大营习水军战法,演武场练步兵战法。演武场二楼士官学堂,亦传授行军列阵,汉律军法。一来二往,渐被磨去匪气,成百炼精兵。
周泰蒋钦,皆是虎贲。根骨奇佳,颇通武艺。义父黄忠说,只需假以时日,两人皆可成上将。尤其是周泰,勇冠三军,有万夫莫敌的潜质。
那是当然。青史留名的猛将,又岂会折在刘备手里。
周泰曾手持大锤,攻占黄穰坞堡。兵器为鎏金狼牙槊。
“矛长丈八谓之槊”。柄为钢芯硬木,长约丈八,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齿八行,柄尾装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称“狼牙槊”。重八十斤。
舞起来,虎虎生风。左右不敢近身。
见他无马,刘备又把胡杂贼酋的青骢马相赠。周泰深谢不提。
以前是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水贼,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侯门家将,食俸六百石。且少君侯爱护有加,颇多赏赐。全家齐聚楼桑。搬家那天,老母喜极而泣。让周泰跪在祖宗灵位前立誓,忠君报国,此生再不为贼。
1。27 板楯连弩
周泰之事,并非个例。
初平四年,北海相孔融闻太史慈旧事,十分称奇,于是数次遣人询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赠礼致意。
黄巾围城,慈母遂遣太史慈去驰援。
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有恩必报,义之所向。
刘备想起板楯蛮之事,这便向几位渠帅说来。
山蛮渠帅笑道:这有何难。不过是以坚木板为楯。冲锋陷阵时,举盾在前,如墙而进。为兵士遮挡弓箭刀枪罢了。
刘备又问道:族中可否组一支板楯兵?
众渠帅欣然点头:喏!
板楯蛮的板楯为坚木制作。外蒙兽皮,髹漆彩绘。斑斓如厉鬼,故羌人畏惧。称为神兵。并“传语种辈,勿复南行”。
铜铁大盾实在过于沉重。木盾蒙皮髹漆,足够坚固。战国时,适合近战的双弧方盾盛行。纵轴线凸起,有利于分解刺的力量。战时,可用皮带将盾系在手臂上,或执其把手。行军时亦挂在背后。
板楯蛮的大盾,又有所改进。盾后有十字形隅撑撑杆。隅撑左右两侧钉有把手。平时隅撑收在槽中。行进时双手举盾。停止后可将隅撑拉出,抵住地面,排成盾墙。
这个设定不错。然少君侯又有所改进。
既然能钉十字隅撑。何不将隅撑换成十字弩?
弩柄加长,充作隅撑。战时可双手端弩而行。站立时以弩柄撑地。岂非攻防皆备!
是了!
从督亢城返回,刘备这便前往将作馆,将心中所想与夏馥、苏伯细细道来。
听完刘备的述说,夏馥轻轻点头,反问道:“少主可知并射连发弩。”
并发连弩刘备自然知晓,只是这并射连发弩,却是第一次听说。却不难理解。并射是指一次射两支箭。连发莫非能连续发射?!
夏馥取出一卷年代久远的图卷。徐徐打开。
刘备恍惚见到了古代版的手枪!
“此弩,春秋战国时已有。”说着,夏馥又从袖中取出实物。
只见这件并射连发弩,通体髹黑漆,长一尺二寸278厘米、宽两寸又三分54厘米、通高七寸半172厘米。体型不大,正适合手持。整体可分为矢匣、机体两部分。机体又包括弩臂、活动木臂、储矢匣、弩弓等四大部分,以及特制弩箭。连发弩储矢匣的右侧储矢槽内储矢十支,左侧槽内储矢九支,水平槽内一支,共计二十支弩箭。
弓弦是用筋条制成,弦中间捆缚一根小弦杆。将弩矢从进矢口装入,便会自行落在储矢匣的水平槽内。只需把持弩的手向左或向右倾斜,弩矢就会滚落进左右两侧储矢槽。左右储矢槽最多可装二十支弩矢,每槽十支。装好后,最下面的两支正好落在左右发射面上,压住弦杆。
并射连发驽发射的全过程,包括拉弦、发射、钩弦三个阶段。
发射时,将活动木臂向后拉,活动木臂前面的机牙勾住弦杆向后运行。当弦杆运行到弩矢尾端,弩矢就会脱开弦杆,落在发射面上。活动木臂继续运行,当悬刀尾端碰到启动铜栓,尾端抬起,前端的喙突就会离开机牙的凹缺,沉至牙底。机牙在弦杆拉力的作用下,向前倾倒,弦杆从牙口脱出,弦的弹力迅速向前运动,带动发行面上的两支弩矢射出,完成发射。
射击后,弦杆运行到弩臂前端,又被储矢匣中落下来的两支弩矢压住。这时向前推动活动木臂,当机牙后面的支突碰到弦杆时,由于碰撞,致使牙口向上,前支勾住弦杆。同时悬刀的前端脱开牙底,顶住了牙底的凹缺,后端又自动落到了机槽之内,一切恢复到了发射前的状态。
整个发射过程说起来复杂,但实际操作只在一拉一推之中,十分简单。
弩臂,若用现代步枪比喻的话,相当于枪杆和枪托。它的形状呈长条形,前端内凹,下部伸出承托弩弓的鹰嘴状上勾的支突,再下是一个弯曲的手柄。后段凿透孔,内装启动铜枢。弩臂的上平面前后两段略高,前端有两条半圆形发射孔道。上平面正中凿一个后端开口的长方形槽,槽内装活动木臂或称机廓,槽的左右两边平滑,为弩矢的发射面。
活动木臂呈扁条形,用硬木做成,前端凿透底机槽,槽内安装铜制的悬刀和机牙。这枚机牙形状与普通弩的机牙明显不同,酷似鸟头,前后两个支突形如张开的鸟喙,前短后长,机牙的底部还有一个凹缺。悬刀形若折磬。机牙在前,悬刀在后,由铜枢固定在活动木臂前端。活动木臂安装在弩臂的槽内,此乃发射之关键,作用与现代步枪的击发装置相当。
储矢匣安装在弩臂的上方,相当于现代步枪的弹仓和枪筒。长方匣状,前端方折,下部有两个半圆形孔,此二孔与弩臂上相衬的半圆形孔道紧密扣合成圆孔,为发射弩矢而设。后段刻作虎头形状,虎额正中开有长方形进矢孔。匣内上部设长方形水平横槽,槽的后端连进矢孔。横槽的下方,左右两边有两个较深的竖槽,为储矢之用。在储矢匣底部正中,还有一条伸入后端虎头之下的纵向机槽。当储矢匣与弩臂安装在一起后,这条槽供活动木臂前后移动。
弩弓很小,长仅三寸7厘米,也为硬木做成。内侧圆弧,刚好与弩臂承弓处紧密结合,两端各有一个小圆孔,以供穿系弓弦之用。
弩矢铜头铁尾。铁尾外套竹笴,嵌尾羽。通长仅六寸又二分143厘米,比常用弩箭短很多,乃专为连发弩特制。
因为它体型小,射程近,只能用作防身武器,不适于军队作战。但是,若将体型加大,对活动木臂加以改进,再换装强力弓弦,便可做远射神兵!
编成板楯连弩兵,将攻防皆备。
诸葛孔明曾造损益连弩。想必就是对墨家并射连发弩的再创造。
刘备这便命夏馥等人,试造板楯连弩。
1。28 雌雄双剑
熹平六年。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刘备十六岁。身高近八尺。双手剑击大成。与公孙氏对战,可立于不败。力气也大,木剑过轻。这便想锻造一把趁手的兵器。
涿县马市胡商,曾托人用牛车送来一块硕大的陨铁。
此陨铁号称石心铁骨。猛火烧炼三天,只换来表面微微发红。三叔试了很多种办法,都未能炼化。如今不同往日。墨门来投,良匠颇多。刘备这便命人取出陨铁,交由夏馥尝试锻造。
雌雄双剑设计图,也在与公孙氏、黄忠等人细细讨论后,最终定稿。
八面汉剑的制式,雌雄双剑,共用一鞘。
不同在剑鞘。
与一般剑鞘不同,双剑剑鞘仍为同一块陨铁所铸。形如一把未开刃的重剑。也就是说,双股剑未出鞘时,可当做未开刃的双手大剑使用。
以剑拄地,剑柄长可及胸。
双手剑术与双手刀术皆起源于秦汉,盛行于唐。宋代后双手剑术失传。明时茅元仪试图借鉴朝鲜双手剑复原,未能成功。便在其著作武备志中,收录一部双手剑谱。此后世所唯一能见的古双手剑谱。
此时双手剑术并不稀奇。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双手剑技越发精纯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