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公,明见。”群僚下拜。
主簿阎象,进言道:“蓟王远征在即。群雄暗中积势。甄都上公之争,恐难善终。如刘表、吕布,必裹挟其中。徐州牧陶谦,命不久矣。明公需早做计校。”
“陶恭祖亡故,徐州必为吕布所得。”袁术试言道:“广陵雄城,易守难攻。不若上攻江夏。”
“明公勿扰。且观实効。”许劭进言道。
“也罢。”袁术又可:“若陈王遣使来说,又当如何。”
“且看甄都上公之争,胜负如何。”主簿阎象答曰。
袁术心领神会。
《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不出半月,陈国主簿梁习再来。蓟国隆礼如旧。恰月末大朝会,百官席列,众目睽睽。
梁习三呈国书。蓟王过目,婉拒依旧:“陈王之意,孤已尽知。主簿且回。”
梁习拜退。
陈王三次出使,皆受蓟王礼遇。且隆典重礼,尤胜先前。此时,天下皆知,必是三劝三让,即位古礼。
更加早有风传。传国玉玺,为陈王所得。再加劝进古礼,国玺下落,十有八九,落入陈王囊中。陈王本虚情假意,不料弄假成真。
谓事不过三。
若蓟王果有称帝野心。四次劝进,而效高祖:“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汜水之阳。”
蓟王不得已。勉为其难。即皇帝位于巨马水之阳。陈王悔不及矣。
然“矢在弦上,不可不发”。群雄束手,吏民屏气。天下皆拭目以待。
陈王宠,唯有硬着头皮,四遣国使。
临行前,主簿梁习,伏地进言:“汉室倾颓,奸臣窃命。群雄并起,主上蒙尘。王上,乃出汉室宗亲,岂可自绝宗庙,殇折社稷。”
话音落定。殿中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陈王宠,有苦自知。唯恐君臣不欢而散,于是忍辱负重:“王莽篡汉,光武中兴。谶曰,二百年,必有雄杰出。主簿岂不识天命乎?”
这便将梁习,亲手扶起。四目相对,见梁习眼中决然。知其已报必死之心。陈王宠,一时竟难以怪罪。
百感交集,亦不觉泪流。悔不当初。
梁习再拜启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正如蓟王所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君命故不可违。然忠臣自可,以死明志。梁习忠义:“与王思,同寮而已,亲非骨肉,义非刎颈,而以身代思,受不测之祸,以之为义,无乃乖先哲之雅旨乎!史迁云‘死有重于太山,有轻于鸿毛’,故君子不为苟存,不为苟亡。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则所谓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习之死义者,岂其然哉。”
日夜兼程,二月初,四抵蓟国。
月初大朝,如期而至。
梁习捧书入殿,四呈国书。
蓟王过目,久未发声。
稍后反可:“陈王之意,主簿以为如何?”
梁习以头触地:“王上既可,下臣不敢不答。秦失其鹿,故天下共逐之。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高皇以布衣提三尺剑,征乱伐暴。廓清寰宇。后王莽篡汉,光武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今,虽有黄巾逆乱,董卓祸国。汉室不幸,皇纲失统。然忠臣无绝,社稷犹在。何言,自立!”
一席肺腑之言,振聋发聩。
1。30 天圆地方
“主簿真义士也。”蓟王面色稍霁。
“下臣,死罪。”梁习早有死志。奈何身不由己,君命难违。
“忠君之事,何言罪死。”蓟王早有准备:“中书令,传檄天下。”
“喏。”中书令赵娥,遂将蓟王敕令,当殿诵读。稍后传檄天下。
谓“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蓟王开诚布公,告知与众。可除天下猜忌。檄文字字入耳,梁习终得心安。先行拜退。被送入门下署鸾栖馆歇息。
蓟王宫,灵辉殿。
二月初,大朝会。国事有条不絮,王与百官共议。
少府女官并门下属吏,陪坐侧席。见门下主簿孙乾,出殿未归。报馆丞陈琳,遂耳语相问:“主簿因何缺席?”
卫觊悄声答曰:“乃送陈国使出宫。”
“鸾栖馆便在北宫门外,因何去而不回?”陈琳又问。
“未可知也。”卫觊亦无从得知。
陈琳为国秉笔,才思敏锐。似觉有异,故才出言相问。
话说,门下属吏并少府女官,之所以分坐左右侧席。正因迎来送往,传递王谕,进出宫殿,皆可避人耳目。无需堂而皇之,穿梭正殿。避走帘外,不惊不扰。
主簿孙乾,乃门下五吏之一。高居二千石俸。然门下署,除门下祭酒司马徽,居国老席列。纵二千石,亦屈居侧席。正如少府女官,唯中书令赵娥,奉君座前。余下自中书仆射荀采起,皆侧席就坐。然无论门下亦或是少府,皆与有荣焉。只因,皆是蓟王近臣。
门下多豪杰,南宫出才女。
春闱女科,秋闱男科,稍后并称“礼闱”。
礼闱,本是尚书台之别称。因汉时尚书台,位于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
《文选·任昉》:“出入礼闱,朝夕旧馆。”注引《十洲记》:“崇礼闱,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又注:“礼闱,尚书省也。”
春闱分三场举行,初试、复试、殿试。
立春后,先于四百城港,各女校,统一初试。择优入各郡复试。优中择优,入披香殿试。
考试内容为:文章摘句(选择填空),名篇解意(阅读理解),乐府诗文(吟诗作赋),国策政论(策论习文),另有杂谭博论(附加题)。
三场考试,各有侧重。初试,多文章摘句,名篇解意。复试加乐府诗文,国策政论。殿试另加杂谭博论。
杂谭博论,乃蓟王命题。所谓灵秀天成。书本之外,灵光一现。便是附加之精要。
此次女科杂谭,蓟王命题:“天圆地方”。
其题引述曰:《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引曾子之言:“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释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周髀算经》又注:“地旁沱四隤,形如覆盘。”《素问》亦曰:“地在天之中,大气举之。”《周易乾凿度》另有:“坤母运轴。”《苍颉》或云:“地日行一度,风轮扶之。”《尚书纬·考灵曜》或曰:“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春秋纬元命苞》或言:“地右转以迎天。”《河图括地象图》或说:“地右动,起于毕(摘自晚清·黄遵宪《日本国志·学术志一·西学》)。”
前汉时,武帝作通天台。台高二十丈,上建铜柱,高三十丈,柱上有承露盘。盘大七围,去长安二百里可见。
今立于南港,远眺木兰大舡,先见帆樯而后见船。
何解?
时人对容身之天地,认知之深。令蓟王侧目。话说,《大戴礼记》、《周髀算经》、《素问》、《周易乾凿度》、《尚书纬·考灵曜》、《春秋纬元命苞》、《河图括地象图》等,皆是上古先秦,乃至两汉著作。最迟亦不晚于今汉。
且结论多出方士之言。时人尤其女子,是否涉猎,未可知也。故蓟王才设此问。引为杂谭。
岂料,披香殿试才女,各抒己见。
有人以叉鱼比喻。言及“鱼在其形上”,故渔夫叉鱼下。
另有人以《史记·天官书》:“海旁蜄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之句破题。
更有才女蔡琰,以“四角不掩,地在中天”入题。或言,天既浑圆,地亦浑圆,此非天静地动乎?
蓟王惊为天人。
单从对世界的认知而言,便可窥一斑。
汉朝,毋庸置疑,乃封建巅峰。
正因虑及,惊世骇俗,“荒诞不经”。故蓟王将附加题,列为杂谭。
三场春闱,足月试毕。
殿试前十名,授六百石沉月博士。前三,授千石披香博士。魁首,授二千石瑞麟博士。
沉月博士,可入各城女校,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若不欲出仕,亦可居家授业。披香博士出仕少府,为披香殿女官,年三十五致仕。其中佼佼者,聘入后宫,侍奉瑞麟阁。若能为王所幸,则嫁蓟家门。
奉王命。殿试十才女答卷,皆登《朝闻日报》,公之于众。附带主考官,儒宗、四少师、赵大家等人评注。及蓟王朱批。
众望所归。蔡少师长女,蔡琰居首。
金州港令,琅邪诸葛珪次女诸葛婵;长安令,中山甄逸次女甄脱,分居二三。
融漓、麋贞、曹莹,皆位列前十。
名册由中书令呈报,蓟王依次过目,忽起疑问:“蔡淑,何人之女也?”
中书令赵娥答曰:“乃襄阳蔡讽小女。姑母为大司农张温妻,长姐嫁左国令,兄蔡瑁,仕荆州牧刘表。”
左国令黄承彦,持芴奏报:“回禀主公,正是臣之内妹(妻妹)。”
等等……
电光石火,蓟王似已理清头绪。
话说。荆州牧刘表,有三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三子刘修。后“表为琮娶后妻蔡氏之侄女,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换言之,刘表诸子皆为发妻所生(注①)。蔡夫人并非次子刘琮生母。甚至未能生养。
莫非,蔡淑便是蔡夫人?
蓟王必有此问:“既是荆州豪门贵女。因何北上。”
左国令黄承彦,有问必答:“乃行学至此。”
果真如此乎?
1。31 名门贵女
内中隐情,不必细问。毕竟家门私事。且有左国令作保,蔡淑自无异心。
心念至此,蓟王顺次观之。
又见博士祭酒,门大夫陈纪之女,陈芳。廷尉皇甫嵩之女,皇甫静。甄都太傅杨彪小女杨媚,亦赫然在列。
三女皆附名籍,品貌俱佳。出身来历,一应俱全。换言之,必经考试入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