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细观后,这便言道:“何处难为?”
“五十综,五十蹑;六十综,六十蹑。故有一综,必置一蹑。不去综,如何减蹑。”马钧吐露心中所惑。
“减蹑,不减综。”诸葛亮,亦知关窍所在。
诸葛亮,才智机辨,千载难逢,万中无一。自不在马钧之下。二人苦思良久,忽闻诸葛孔明问道:“散花绫有几色?”
闻此问。马钧好似醍醐灌顶,灵光乍现。
“多谢孔明!”
谓一通百通。马钧奋笔疾书,新式织机,跃然纸上。
诸葛亮从旁观之,不由欣然一笑。
原理不复杂。从不同颜色之经纱着手,散花绫所需丝线,不出十种。只需将十余色经纱,编织轨迹,安排妥当。足可织成散花绫。
在诸葛孔明,相助下。
马钧,终于完成新式织机:十二蹑束综提花机。
将百二十蹑提花机,改成十二绫蹑,采用“束综提花法”。称“束综提花机”。分为上下两层。织造时,一工高跨机顶专管提花,称“挽花工”,一工居下司织,称“投梭工”。两女工,密切合作,不日便已游刃有余。
稍后,马钧还为投梭工与挽花工,编撰口诀。互依节拍,协调操机:拉牵、踏综、投梭、打纬,边唱边织。“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
因新式束综织机,置于绣楼上下两重之内。
故俗称“大花楼机”。即“花楼纹织机”。
大花楼机,造成之日。蓟王家邸,人山人海。
但见,一女坐于楼上,循悬挂于花楼之花本,拽提脚子线(经线称‘脚子线’,纬线称‘耳子线’),束综提花,另有一女工,坐于楼下机前,投梭织花。
一经一纬,循环往复。“方圆绮错,极妙奇穷”散花绫,呼之欲出。
1。145 市邑初开
大花楼机,将四人操百二十蹑,减至二人操十二蹑。
预计。可从“六十日成一匹”,减至“足月成匹”。女工从四人,减至二人。原先,四人六十日成一匹。如今二人三十日成一匹。
二项相加,织速乃先前四倍。
之所以能化繁为简。便是改“多综”为“束综”。用线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贮存提花程序。提花经线,弃用综片,改用线综控制。有多少根提花经线,便要置多少根线综。且将升降轨迹相同之线综,结成一束,吊挂花楼之上。省去诸多综片及蹑板。
此,便是诸葛孔明所问,散花绫有几色之真谛。
并立楼下,仰望大花楼机。诸葛亮笑道:“花楼机成,德衡当可复命。”
马钧却道:“主公言,若能水转,则大善。”
“‘水转百戏图’成否?”诸葛亮必有此问。
“与此相比,水转百戏,如同儿戏。”马钧所言非虚。提花机,最复杂之机关,便是“花本”。女工即便烂熟于胸,尚差之毫厘。何况借水运机关之力。
为提花机,编撰花本。可比后世为计算机编程。无人力操作,单凭水运机关,如何能令千丝万缕,照本宣科,自行编织。且无有错漏,人力莫及。
如何为『自织机』编程?
“比自鸣钟,如何?”诸葛亮又问。
众所周知,蓟国自鸣钟,乃右国令张机,改木圣张衡“瑞轮蓂荚”所造。可精确报时。其内部机关,堪称神工鬼斧,集墨门之大成。然『水转大花楼机』之巧夺天工,恐不在水转自鸣钟之下。
“未可知也。”马钧如实作答。
“孔明,德衡。”忽闻背后高声相唤。
正是至交好友,自云台观邸,四海仙馆,联袂而来。
九九重阳在即。蓟王四海姻亲,属国使节齐聚。各使团,无有轻车简从。皆不约而同,组庞大车队。四海百货,商贾云集。话说,年前北匈奴使团,携金银珠玉,神驹三匹。于长安市中,获利十亿。可想而知,此番前来。四方使团,皆携国中奇珍异宝,满载而来,更求满载而归。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自蓟王凿穿内外大循环商道。水陆通达四海。更大肆售卖蓟式机关车船。助推商路繁盛。蓟钞广输天下,更有琉璃宝钞,为大宗交易,保驾护航。凡有客籍,必开账户。反之亦然。只需干支海市所能及,蓟钞便可通行无阻。先前,蓟国海市止于江表十港。如今,蓟王已并北天竺为大汉十五州。再顺延商道五千里。如此,贵霜使团,甚至无需翻越葱岭,只需自开伯尔山口斜驱丰州。顺下两歧道出海,便可经殑伽港,入大循环商道。一路畅通无阻。
比起翻越葱岭之漫漫险途。自阿逾陀国境,便可换乘木兰大舡。日夜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蓟王本意,九九重阳,秋风送爽,衣不沾身。正适出行。且蓟国稻作,已入尾声。立冬前后,便可开镰。亦是难得,忙里偷闲。笼络羁縻之意,不言而喻。
然“入宝山岂能空回”。趁此盛会,四海姻亲,皆携庞大使团前来。久而久之,九九重阳,除去姻亲相会,亦是通商互市之会。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九九重阳前后,自立冬前。蓟国城港,人满为患。唯恐大疫传播。右相耿雍,遂奏请蓟王,将先前各处流民营地,悉数辟为互市之所。如此,庞大商旅,无需入城。只需入互市营地,便可与蓟商交易。
此举大善。蓟王欣然允之。更有甚者,流民营地,皆立于交通要道,或水陆通达之处。便于往来,是其一。远避国中心腹要地,乃其二。
更加流民日稀。各处大营,历经修造完善,功能齐备,十分便利。若就此拆除,甚是可惜。营中属吏,亦需另置。改为互市营地。变废为利,一举多得。
百余座,互市营地,转由市舶寺掌管。蓟王遂增设“互市署”,专掌互市营地。
虽属营地,却堪比城邑。俗称“市邑”。
乃出王符《潜夫论·浮侈》: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本指,郡县之下,诸多乡野邑落。蓟国用在此处,乃专指“互市之邑”。
有固定互市场所。四海商队,毋需九九重阳,一年四季,皆可北上蓟国互市。且与一般城中商市迥异。市邑乃是一座居行皆宜,商贸两便之城邑。且为防大疫,另有病舍、汤池、庵庐、疠迁所(传染病院)等,诸多辅助设施。远非市中可比。
今季九九重阳,乃市邑首开。蓟王虽未及班师。然蓟国吏治,井井有条,足可称道。必不会有失。
出蓟王家邸。
诸葛亮、马钧等人,相约共游玲珑阁。
乘楼桑八景之“云霄天梯”,扶摇直上。重楼高阁,尽收眼底。
前线邸报,如期而至。众人皆已悉知。尤其旋风砲象,一战成名。立下大功。蓟王传命褒奖。亦是情理之中。
蓟国二十等爵。积勋而升,非功不授。
八月案比。与蓟人息息相关,便是升爵。如前所言,编户齐民,如约偿还,足额赋税,未有作奸犯科及图为不轨。满五载,可升公士。满四载,可升上造。满三载,可升簪袅。满二载,可升不更。再满一载,可升大夫。编户齐民,升民爵五等,计十五载。
若父辈为蓟人,《圩田制》分户不析产,年二十成家立业。待位居大夫爵,当三十有六。
谓“万事开头难”。尤其前三等爵,足需十二载。换言之,马钧连升三爵,已免去十二载光阴。再满二载,可升不更。再满一载,可升大夫。如此迅捷,恐不及冠,马钧已得显爵。
自当,可喜可贺。
亲眼得见,旋风砲实物。一众好友,不由啧啧称奇。周瑜细问机关原理。马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日薄西山,意犹未尽。于是又相约天街酒垆一聚。
相逢正是少年时。
1。146 一锅真味
天街酒垆,门庭若市,初上华灯。
所幸先前已命人定好包房。若临时起意,匆匆而至,难觅一席之地。
天街酒垆,非只沽酒。毋论三五好友,相约小酌。亦或是家有喜事,大宴宾客。客舍、酒垆,乃至邸舍、汤池,皆可承办。虽各有侧重,然皆可烹制一席美味。
时下风靡国中,便是“真味炉”。此炉出自蓟王宫,无极殿。
时人行分餐制。谓“众口难调”。尤其蓟王宫妃,出身天南海北。故蓟王于无极殿中,陈列各地美食。但凭所取。为防美味佳肴久置成残羹冷炙。故皆以赤金染器盛放。
染,蘸也。染器,便是盛装蘸料之器。
结构可分三部:主体为炭炉,下托炭灰承盘,上置活动染杯。类后世小火锅,可为美食保温。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取用方便,谨防烫伤,染器耳杯,横置长柄。为过滤渣滓,耳杯居中置箅(bì)子(滤网),可谓匠心独运。
话说,自先秦及两汉,烹饪之法,多为烹煮、炮烤两种。“濡法”制肉食,时下较常见。
濡肉之法:先白煮肉熟,再蘸调料加味。
染杯中所盛,便是调味用酱汁。与后世蘸料,多为冷料不同。时人惯用烫料。须用染炉为蘸料加温。正因乃是蘸器,故染器体量皆小。染杯,与时人饮酒之耳杯,大同小异。整套染炉全器,自上而下,高亦不过半尺之间。十分精巧。如此设计,正与时下进餐,一人一案,相匹配。宴饮时,一人一炉,随吃随“染”。
然宫中赤金染炉,非只盛蘸料,多为正餐主食。故器型颇大,与釜相若。将山珍海味,汇聚一炉。便是“真味炉”。
乃取“此中有真味”之意。
就餐之法,可比后世火锅。
包房内,正是圆形无极座。真味炉居中放置。
早在众人入席前。便有好妇,提前将各色菜品,逐一呈上。待赤金釜肚,烧至微烫,均匀涂抹牛油。再将四季时蔬,如干角豆、笋衣、冬葵等,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