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备的日常-第15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比丰州民,夷洲民、澶洲民、珠崖洲民。汉家治下民,积少成多。尤其沿海平原,稻作大成。今又兼有一丈青,海禾之利。与先前,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可谓天壤之别。丰衣足食,民心自安。古往今来,无有例外。

    蓟王出征于外。家书朝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时,右相进言,客籍多迁往丰州,宜当再迁『荒洲民』,入国中客庸。

    所谓荒洲民。便是指海外荒洲上,受雇于汉家城港,粗通汉话,初知汉仪。仰慕汉家文明,愿举家入籍为汉人之洲上部(落)民。便是后世所谓“土著”。然时下称“土著”,却与后世,含义迥异。

    《汉书·张骞传》:“(身毒)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注曰:“土著者,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

    有城郭、畜牧。文明程度,不言而喻。

    换言之。时下汉人所谓土著,后世甚至不配称之。且时下,全无贬义。

    右相所言,实早有先例。如泉州东瀛大使馆。自立馆之初。便领护客庸蓟国之倭人。后倭国列岛,渐沐汉风,迅速开化。蓟王传命,改倭岛为东瀛,邪马台国为筑紫国。倭女王又将三十余附属国,自行更名为,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壹岐、对马等,诸如此类。倭岛变迁,便是丰州先例。

    类比西域都护府,领护西域五十五国。今东瀛列岛诸国主,皆为东瀛都护府所辖,属国之君。久居泉州大使馆,不愿归国就藩。于是,蓟王命将作寺,扩建东瀛列国邸。与泉州大使馆中分。

    而不断迁入蓟国之列岛民,统称“东瀛民”。于先前所谓“岛夷”,不可等量齐观。

    如何安置北天竺诸王,时群臣亦各出己见。便有人进言,可择国中一县,造天竺列国邸,安置诸王。却被蓟王驳回。

    只因“德不配位”。与东瀛列岛,尚未开化,岛夷宛如野怪,迥异。北天竺乃奴隶城邦制文明。千五百万北天竺贱种,世代饱受种姓制奴役。奴性未除,不能自主前,蓟王需善待诸国主。谨防有变。

    国邸之制度仪轨,远不足安置北天竺诸国君。于是,蓟王不惜亲自上表,求取洛阳京师离宫,用于安置。

    蓟王无难事。携重礼入朝,天子欣然应允。才有将作寺,继修造函园、二宫、洛阳四郭后,又马不停蹄,改造洛阳近郊,离宫别苑。蓟王甚至不惜工本,将北天竺诸王宫中,奢华装饰,悉数拆下。万里转运洛阳,重造新宫。务求东西合璧,尽善尽美。

    便是三百万贵种所迁赐支都护府,亦多有雄城筑毕。赐支河首、赐支河曲、西倾山、积石山、环湖地、盐泽、大允谷、大小榆谷、河湟谷地。先前羌人聚居之地,皆有赐支都护府所辖雄城。

    一言蔽之“大杂居,小聚居”。彼此联姻,必成惯例。不出三代,皆为汉人。

    论开放包容。蓟国大儒学,海纳百川,兼容并济,融合成一。堪称文明同化之利器。文明之最高表现:“君子和而不同”。便是所谓,文化认同。

    若将蓟王三兴,比作治世良药。大儒学便是药引。若将蓟国之一切便利先进,比作绝世武功。大儒学便是内功心法。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才有蓟王和光同尘,放之四海而皆准。

    便是荒洲岛夷,亦有可取之处。故汉人从不行亡国灭种。多只诛罪魁祸首,赦免从众。而后开疆辟土,归于汉治。历代名臣,接力牧守。乃至,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天下大同。

    此,便是蓟王毕生所愿。

    蓟王一切行事,皆为此目标。

    三百子嗣,便是三百颗火种。终有一日,焚尽蛮荒。

    背山向海,春暖花开。

    置身碣石宫大殿。

    蓟王捧杯离席。把臂多摩梨国君,又携众国主,一同君临。

    纵览海天一色,百舸千帆。沧海一粟,人舟蜉蝣。天地致美,莫过于此。

    蓟王一代雄主之心。诸国君,各有所悟。

    众国主,“碣石观海”,尽释前嫌。蓟王攻略我国,非出私欲,远超世俗。乃为『天下一般同』。

    如何施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孤与诸王,当浮一大白。

    多摩梨王,满饮豪言:闻塞北,风光大好,有别于蓟。何不一观。

    蓟王欣然言道:善。

    碣石宫三日大酺。又扬帆北上,横渡辽东湾,逆入大辽水口。

    自王太师,并辽东属国等郡县于蓟王。蓟国东境,便持续开拓。蓟王出征前,郡县长令,皆已到任。各地徙民,亦陆续迁入。一年不见,东境又当如何。

    蓟王亦十分期待。

 1。297 天不亡刘

    沿途,时遇帆樯。

    千帆出港,如万箭齐发。辐辏海面,驰往各港。不出片刻,彼此距远。又过片刻,遥不可及。蔚蓝海面,一望无垠。巨舰劈波斩浪,鱼游濠上。航海与行路,决然不同。

    茫茫大海,如何辨识路径。“司柂”,需与望楼庐士,及针房所陈航海罗盘,时刻呼应。不同海域,亦有迹可循:“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又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柂,便是“舵”。司柂,便是舵手。随航海图,日臻精细。港口出行,皆有完备“针路”。时下航海,多凭“指南针引路”,故名之。日积月累,遂成专著:唤做“针经”,或“针谱”,也作“针策”。

    换言之,“针路”便是航路。在罗盘指引下,从甲地至乙地。将沿途航向,连结成线,并绘成图卷,便是针路(注①)。

    金乌船宫,乃蓟王座舰。凡能入选,必为佼佼者。故蓟国工匠,亦有“登金乌”之说。类同“登龙门”。

    窥一斑可知。于蓟人心中,蓟王尊崇,无以复加。

    不及横渡,便见远处琉璃光闪。便是通辽港中所立,琉璃灯塔。

    昔武帝,作通天台。台高二十丈,上建铜柱,高三十丈,柱上有承露盘。盘大七围,去长安二百里可见。凡蓟国港津,皆立高塔。塔楼内置特制琉璃灯。日泛五色,夜放豪光。为过往船只指路。

    只需循光而行,足可迷途知返。

    一年不见。通辽港,已成繁忙大港。港中樯桅如林,港外千帆汇聚。远眺外海,更有“归帆点点”。

    因扼大小辽水,入海口。北上塞外之主航道。故通辽港,有“一津通二水”之说。“(小辽水)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小辽水,过辽东、玄菟二郡,东北通苍海郡。沿途水事,皆由诸郡掌理。虽不在蓟国治下,然隶属于辅汉大幕府。故诸多政策,皆与蓟国相向而行。小辽水历经疏通,亦可行万石大舡。另有,“大梁水,西南至辽阳入辽(小辽水)”。

    诸水汇流,更助通辽港,水运之便。

    围绕辽东上湾。渝口(津)、通辽、昌黎、房、险渎,诸港,亦已连成珠串。右接壶港、碣石港,并入蓟国港津。左连沓津、金州港,串联半岛。或南下蓬莱,不一而足。

    如前所言。渤海,已成蓟国内湖。除海水无从直饮。船运、灌溉(海禾)、渔猎,无有不同。更兼有晒盐之利。

    自受两汉之交,大海侵所害。渤海湾、辽东湾并莱州湾,沿岸诸县,今汉初悉数废弃。后海水渐退,更加二百年休养生息。诸想又见繁盛。然沿岸仍有大片滩涂,为不毛之地。再加潮汐涨落,海水漫灌。亦无从靠海而居。不料一丈青海禾,横空出世。如今,环渤海沿线滩涂,广种海禾。惠及诸多百姓。

    凡亲眼所见,碧水青禾,丛生海岸。再言蓟王三兴,皆深信不疑。

    尤其逢大潮。青禾宛如海草,沉入舟下。随一叶轻舟,划过海面,丛丛青禾,层层涟漪。待水退,阳光雨露,风吹稻浪。生机如旧。待潮退,盘虬根系,鱼虾跳跃。便有孩童赤足捉来。盆盈钵满,童趣盎然。

    为何无需田间管理,便在潮汐涨落之间。便有飞虫攀附,一场大潮,悉数溺毙。偶有残余,亦难逃鱼虾口腹。更加根系盘虬,深入滩涂。遇大浪亦难倾覆。重重利好,乃出物竞天择。且久种海禾,滩涂稳固,日渐抬升。更助海禾繁茂。

    便有国士大儒,亲自躬耕。季季大丰。蓟王三兴,遂成定数。

    书信隐居天南海北,荒洲异域之名师好友。闻海禾大熟,无不举家来投。待泛舟沿岸,置身绵延稻浪,无不老泪纵横。

    果然,人心思汉,天不亡刘。

    蓟王深知。谶纬之说,深入人心。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话说,自将作寺良匠,于金瓯半岛红树林中,首见海禾。蓟王本欲一试,并未多想。岂料一丈青禾,竟顽强如斯。稍加栽培,野蛮疯长。一发而不可收拾。

    海禾红米,熬粥极佳。国中宿老喜食。亦助海禾风行。

    便有山高水远,不能亲赴蓟国一观。然待四海船商,将红米贩至当面。烹制一碗,鲜香可口红米粥入腹。食者无不志得意满,信以为真。

    “南极老,一丈青;东王父,汉三兴。”

    更加,王太师殒身殉节。

    “鸾飞北,鸦巢南;龙舟白鱼跃,王屋赤乌啼;鸡鸣天下白,凤引大河清。”

    三兴炎汉,定鼎江山,重立神器。便应在蓟王之身。

    取千里镜,远眺通辽港,城港一体,蔚为壮观。

    蓟王欣然问道:“港令何人。”

    “乃前高句丽王伯固臣下,主簿然人。后归新王拔奇。”中书令蔡琰,娓娓道来:“时,东境初定,民心不附。海东有富山贼为害。高句丽王拔奇,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助击,破之。后,主簿然人,功成致仕,迁居国中。因在高句丽族中,颇有信义。被举为邑长。积功迁为通辽港长,今为通辽令。易名“仁”。取字‘德人’。”

    “原来如此。”异族高士,为我所用。蓟王亦乐见其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