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西域五十六妃,陪嫁媵从,蓟王亦未幸一人。蓟王清白处世,当可避嫌。
所幸,宫人年三十五,便可致仕。衣食无忧,嫁人不迟。
“岭南战事如何?”蓟王又问。
“岭南长史疏曰,扶南女王柳氏,已兵发数路,不日当可合围,扶南王都。”士贵妃答曰。
“善。”有周公瑾妙计破敌。扶南篡位王,覆灭在即。岭南都护,首开先例。从此以往,非关国运,类似外战,皆无需蓟王亲征。
五部都护,四辅将军。足可助蓟王,荡平寰宇。
一言蔽之。蓟王功成在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胜利在望。蓟王更需,居中守正,稳坐钓鱼台。
“甄都之事如何?”蓟王再问甄都端午之乱。
“尚无定论。”士贵妃答曰。
“太皇知否。”蓟王事无巨细。
“太皇知矣。”宋贵妃柔声答曰。
“善。”蓟王又问张鲁兄妹:“汉中何如?”
“尚未可知。”此时,尚无消息传回。
“夫君,仙门之事,何不求之仙门。”安贵妃,柔声进言。
蓟王心领神会:“何人可制,史夫人。”
“乌角先生。”安贵妃答曰。
四海馆长,乌角先生左慈,道术高深。史道人,便败于其手。端午之乱,死无对证。唯有史夫人,悉知详情。
若将史侯所谋,大白于天下。仙门入手,许是上策。
心念至此,蓟王遂问:“史夫人,何在?”
1。115 左慈归国
“汉中传书,多日未见。料想,当伏于甄下。”安贵妃,自有主见:“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譬如,慧贵妃携云霞美人北归。妾以为,四海馆,亦毋需四海令镇之。”
“贵妃,所言是也。”蓟王亦如此想。
彼时,与西王母,多生间隙。故遣乌角先生,坐镇四海馆。谨防王母门下,不请自来,不厌其扰。如今,东女国与蓟国,缔结邦交。王母更遣门下,执事靖陵司金馆。欲与东王父,和合之心,仙门尽知。故乌角先生左慈,毋需大材小用。遣门下弟子,镇守大震关城,足以。
话说。多年前,蓟王命陇右四海馆,并蓟国方技馆,二署合而为一。时称“四方寺”。苦无人,既通神鬼之术,又可学贯古今。故四方令,乃由四海令左慈、元素令常林,二人同掌。后得庞德公北上来投。蓟王观庞公,隐逸高贤,学贯古今。非儒、法、道、墨,门派可限。遂拜庞公为国老,领四方令。统四海、方技诸馆。
因黄金台上四方馆。馆长朱建平,先入为主。时人常称“四方令”。未免混淆,儒宗进言:易名相授,必成美谭。蓟王遂取众星拱辰之意,易名“司辰令”。
并于云台观邸之上,四海仙馆中央。飞架岱舆仙馆,为其署寺。又命庞德公,收太学四子为门徒。授安邦定国之术。
更兼,云台观邸,守邸丞葛玄。乃出左慈门下高徒。迁寺台上,水到渠成。
诚然,安贵妃此时进言,遣左慈东归。亦别有玄机。
西王母,尽遣门下入国。天下仙门,汇聚一堂。海内方士,齐聚南港。只因蓟王身应,东王父之名。
仙传拾遗张子房:“汉初,张良遇四五小儿路上群戏,一儿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莫知之,子房知之,往拜之曰:此东王公之玉童也。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万灵,育养群品。木公为男仙之主,金母为女仙之宗。长生飞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觐金母,后谒木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矣。此歌乃玉童教世人拜王公而揖王母也。”
吴越春秋亦载:“越人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
据此可知。东王父与西王母,乃时下仙门尊崇,阴阳二主神。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便是后世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下名女仙,争相飞入蓟王家。所欲所求,不言自明。
如此再思。蓟王求西王母,亲授玄素术之心,有增无减。当与名女仙,一般同。
谓“人多手杂”。南港本就是,四海船商汇聚之地。唯恐仙门中人,不择手段。妖言惑众,兴风作浪。故遣左慈以镇之。更有甚者,知马鸣大士,亦兼神通。大佛寺前,欲登门搦战者,日以百计。皆被守卫,好言劝回。
三兴在即。若起仙佛相争,于国不利。此时,遣左慈归国。亦是为国辟祸也。
“云台观邸,四海仙馆,可为署寺。”蓟王已有定计:“以御国中,仙门方士。”
“夫君,明见。”安贵妃笑赞。
“国中女仙,何人可御。”马贵妃又问。
“观天阁主,三殿女仙可御之。”蓟王笑答。谓“观天阁主”,便是瀛贵妃那美。三殿女仙,乃以麻姑、翟姜、上元、云华等人为首。自上元、云华,母凭子贵,立为王妃。蓟王便有意宠溺麻姑、翟姜、延娟、延娱、旋波、提谟,诸名女仙。以求珠胎暗结,血脉相连。
诸女仙,随蓟王日久。助蓟王容成术大成,厥功至伟。蓟王命麻姑仙派执事司木馆。便有褒奖之意。故自不会,厚此薄彼。
王宫九重,“三坛一台”。南宫迎仙台,蓟王意属巫山神女。待竹隅女王,玉清神女房素入宫。三坛择西宫泰畴坛,为其掌管。东宫紫云、北宫万神,二坛。当由汉水神女延娟、延娱,玄天二女旋波、提谟,四姐妹分掌。
如前所知,殿设署,观置令,台为令史。
譬如“兰台令史”,隶御史中丞,掌书奏及印工书,兼校定宫廷藏书字,秩六百石。
又如“东观令”,掌著书、校书藏书等事。今汉于洛阳南宫,置“东观”,以谒者及五经博士校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字。
或曰,坛与台同。
循例。迎仙台,当置迎仙令史。泰畴坛置,泰畴令史,紫云坛置,紫云令史,万神坛置,万神令史。
谓,“物极其用,人尽其才”。三殿女仙,各司其职。至此,王宫女官,建制齐备。
可想而知。待蓟王敕命,汉水神女延娟、延娱,玄天二女旋波、提谟,各拜万神、紫云,左右令史。四女亦是喜极。有宫职傍身,双食俸禄,乃其次。能为夫君分忧,妾等,幸甚至哉。
稍后,蓟王敕命门下署,择选甘泉三卿。一日理政,暂告段落。
蓟王起身,阁妃伴驾。登顶天枢,观浑天寰宇,海市转运。
大国重器,神工鬼斧,灵机天成。蓟王专设“天枢署”,择少府女官,日夜看护。首任天枢署长,乃国令黄承彦长女,黄芝,字灵女。年方十四,尚未及笄。料想来年春闱,当可一鸣惊人。
“拜见王上。”黄灵女携女官接驾。
“灵女免礼。”蓟王含笑言道。
署中女官,多出墨门子弟。自幼耳濡目染,深谙机关之术。蓟王合欢殿,左右偏殿,皆为天枢、瑞麟,署寺官舍。毋论瑞麟女官,亦或是天枢女官,皆为国中才女佼佼,出身显学之家。蓟王身体力行。助女校兴盛。是否开女吏,蓟王听之任之,拭目以待。
环形顶阁。四壁、宝顶,皆是琉璃。除赤金框架,清钢桥梁。余下皆为琉璃铺陈。天光通透,上下无遮。仰望落日余晖,俯瞰御苑中景;纵览王都京华,细观寰宇转运。
大国至美,莫过如此。
1。116 求诛逆臣
寰宇转运图上,所载海内洲土,蓟王多曾亲临。山水草木,风土民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蓟王已命新晋大匠宗马钧,将寰宇转运图,原样再造于金乌船宫。蓟王纵远游七海,亦可实时掌控。
先前,墨门式微。为求一线生机,不惜兼夹神鬼。今已与百家并入蓟国大百科。随炎汉三兴在即。士、农、工、商,国之石民,皆有进身之道。与国同休,不可分割。墨门弟子,已编辑国中。如黄灵女这般,深谙机关之术,绝非个例。如琅琊诸葛氏诸女,皆通晓机关术。诸葛亮,更是家门翘楚。譬如授业恩师庞德公,亦兼墨门奇术,又学贯古今。太学四子如庞统,亦称“百家全才”。
待船宫寰宇转运图造毕。蓟王有意,遣金州港令诸葛珪二女,诸葛媛、诸葛婵;或沙州港令诸葛玄二女,诸葛娟、诸葛妍。“诸葛四女”中一人,执掌船宫天枢署。
蓟王行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先命马钧造大花楼机,又造汽弩,三造寰宇转运图。蒸汽机已,呼之欲出。蓟王有生之年,当可得见。
夫君心怀天下,诸贵妃感同身受。
五月丙午之后,暑热骤起。机关天车,引清泉水至九重顶,注满“天池”。而后,水满自溢。好似悬溜飞瀑,又似挂壁水帘。沿一里之回,九重错落之环形暗槽,飞珠溅玉,次第泻下。汇入灵辉一重殿外御池。清凉消暑,尽得机关之利。
诸如机关扇,铜冰鉴等,纳凉器具齐备,亦助宫室降温。游泳馆,更是日日人满。乐舞、击鞠,赛马、机织,“雪花频落粉,香汗尽流珠”。畅游曲水,玉体透爽。待晚餐毕,内外装点一新。入合欢殿,侍寝夫君,“金壶半倾芳夜促,梁尘霏霏暗红烛”,“凉风萧萧漏水急,月华泛艳红莲湿”。
无心夜话。
甄都,司空府。
“何人投刺?”曹孟德隔窗相问。
心腹廊下答曰:“言,乃是蜀中旧交。”
“速请。”曹孟德这便,披衣下榻。
卞夫人心知。乘夜来访,必事关机密。遂起身为夫君梳洗。
步入前堂。蜀中旧交,正是女扮男装,史夫人。仙门易相改容,栩栩如生。若非熟识,断难识破。
“夫人所为何来。”曹孟德冷言先问。
“乃为司空解忧。”史夫人谄媚一笑。
“如何解忧。”曹孟德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