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廷,当迁都长安。待诸子长成,分封海内。立五帝,统御寰宇。『真·天下棋局』,完美收官。
皇上足可,寿终正寝。
下朝后。皇上移驾西宫,问安太皇范太后。
问及扶南之事,皇上如实作答。
太皇范太后言,扶南女王柳氏,自幼孤苦无依,混迹于市井,饱受人情冷暖。且远嫁万里之外,难免忐忑不安。虽以太妃之礼,聘入家门。宜当隆礼相待。
皇上斟酌言道,如此,可二事合一。并遣门下主簿孙乾,封赏平南有功;中书仆射蔡琰,迎柳氏归蓟。
太皇范太后言善。又道,可使金乌船宫,携海市同往。
见皇上船宫,携庞大舰队迎亲。扶南举国上下,皆得心安。
母亲考虑周全,刘备自当奉命。
不出所料。新任郅居守周异,水衡都尉周晖,六百里上表。诚惶诚恐,言及周公瑾,年不及冠,领真二千石高俸。
蓟王传书安抚。言,周氏五人,皆食二千石。然为万石君者,唯朕之幼弟也。
郅居守周异,水衡都尉周晖,将皇上手书,遍示同僚。观者,无不信服。
皇上言,五人二千石。乃指周瑜,并父周异,从父周忠、周尚,再从兄(同曾祖而年长于己者)周晖。从父周忠少历列位,累迁大司农,为甄都天子之臣。从父周尚,已被右相择为苍州五守之一。家门五人,皆得二千石高俸。皇上又道,假以时日,能为太上三公,得食万石君者。唯小师弟周瑜一人。皇上少称麒麟,素有识人之明。亲笔手书,更是言之凿凿。
周异,周晖,将手书遍示同僚。乃为堵悠悠众口也。此亦是,臣下守身之道。
周瑜名列太学四子之一。又出皇上同门。深得卢太保真传。乃安汉之肱股重臣也。
又谓,“三岁见老”。卢太保三子卢毓,伴读王子馆。习作语曰:“君明则臣直”,“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故有敢谏之鼓”。得蔡少师赞许。言,他日必是季汉重臣。
且素与嫡长子刘封,相交莫逆。
皇上尊太上皇帝,春秋正盛,故未立储。然王世子,必时嫡长子无疑。承蓟王之位。正是先帝驾崩,皇后自升太后。循例,蓟王尊太上皇帝,皇太子,必是嫡长子无疑。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试想,大儒学日盛。废长立幼,尚不可为。何况废嫡立庶。群臣必死谏。饶是皇上,贵为天下共主,亦不可一意孤行。
嫡长子仁厚,兼有明主之姿。深得其父之风。皇上舔犊情深。乃至于立为玄帝,唯恐北疆苦寒,亦多于心不忍。
《荀子·富国》:“固以为主天下,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善也夫。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
唯一所悖。董侯已为天子。此时若立嫡长子刘封为太子。甄都天子,既是庶出,又非长子。当如何自处。
皇上据此,求问儒宗,已解心忧。儒宗奏曰,待嫡长子元服,可先为蓟王,再立玄帝不迟。
蓟王又言,漠北苦寒,北海更是苏武牧羊之地。分封嫡长子,与流徙何意。
儒宗谏言,闻苍海郡,黑壤肥沃,风土类同。主上何不立为一州,为玄帝基业。假以时日,皇长子当可,以此为基,拓土万里。
皇上言善。才有析分苍海,苍州早立。
前苍海守张昭,儒宗赞其,乃“上公之材”。皇上擢升为苍州牧。又命右相,甄选良臣循吏以牧之。再遣将作寺,开凿五百里漕渠,连通大漠南北,续接千里蓟国渠。便为嫡长子,筑玄帝之基也。
乃至于。君流之路,皇上亦亲为嫡长子,丈地拓土也。
世人皆知。前汉最盛,后汉稍逊。再观季汉国祚,恐前所未有也。两汉之和,亦不足相提并论。
何以见得?
天下五帝。
季汉十九州,海内震动。第二十州,呼之欲出。论富有四海,倍于两汉。
三日后。
门下主簿孙乾,中书仆射蔡琰,各携属吏,共组庞大使团,乘金乌船宫,出北港。绕行明渠,与列队南港之干支海市汇合。浩浩荡荡,顺下巨马水路,出渤海,驶往扶南。沿途江表十港,皆可停靠。来回月半足矣。
季汉机关轮船,远涉重洋,无往不利。更加海渠通航,毋需绕行顿逊海崎,过云壤港,直入西蛮湾。再逆狼牙修国,丽水入海口,驶向扶南王都。
效皇上假神鬼之力,灭林邑。周公瑾略施小计。以法烛涂抹兵刃,胆敢捉刀相向,必受天火焚身。扶南民众,皆视女王柳氏,为女神天降。顶礼膜拜,驯服无比。
凡女神口出,皆为神谕。扶南民众,无不唯命是从。
围陷王都,女王敕命:效先祖柳叶,嫁皇上为妻,共治扶南。
先王共治,珠玉在前。扶南吏民,皆欣欣然,无有异议。
。
1。230 才气锋爽
鸾栖馆,和乐舍。
初试、复试,两场秋闱,陈琳携报馆属吏,禁于馆中,刊印考卷。累日无出。今得见天日。沐浴更衣,邀好友许攸,舍中小酌。
知好友心牵秋闱。许攸遂手抄进士及第名册,与好友一观。
不料名册足有十二人:
司马懿、蒋琬、杨修、潘濬、诸葛瑾、张承、步骘、严畯、许辅、马伦、习询、习竺。
转念一想,这便了然。三郡乌桓有四部,泰山四寇计五人。江表十港出十二。秋闱前十取十二,亦是常情。君子一笑了之,无伤大雅:“皆何所人也?”
“零陵湘乡人蒋琬,字公琰。武陵汉寿人潘濬,字承明,师事大儒宋忠。二人为中表兄弟。襄阳宜城人马伦,字伯常。汝南许辅,字叔龙,门下许(靖)功曹次子。
徐州彭城人张承,字仲嗣,乃新任苍州牧张子布长子,少以才学知名。琅琊阳都人诸葛瑾,字子瑜,金州港令诸葛珪长子;临淮淮阴人步骘,字子山;徐州彭城人严畯,字曼才;四子皆出儒宗门下,齐名友善,共入太学,又同入秋闱。
另有襄阳习询,字伯究;习竺,字子笃;才气锋爽。”南閤祭酒,专掌人事。许攸自当,如数家珍。
“司马懿,必魁首也。”陈琳慨叹。太学四子,闻名遐迩。且自司辰令庞德公,收四子入门墙。传授安邦定国之奇术。因四子居云台之上,容身四海仙馆。故有传闻,四子所学乃经天纬地,神鬼奇术。若非周公瑾先行出仕。首季秋闱,必拔头筹。
言及周公瑾,许攸又道:“主上已封周公瑾为宁州牧。”
“嘶——”陈琳不由惊问:“周公瑾,年方十八。如何能牧扶南大州。”
“因功受禄也。”许攸微微一笑。
“公瑾虽之谋,何以居首功?”陈琳后知后觉。话说,假托神鬼,实则法烛。欺南州蛮夷,不通方技之术,罢了。何受真二千石高俸。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许攸为好友解惑:“捉刀相向,神火天降。乃至扶南蛮兵,皆不敢捉刀。如何言战?”
“子远,所言是也。”陈琳这便醒悟。周公瑾,略施小计,乃至扶南军心涣散,不敢与敌。故一败涂地。篡位王范氏,虽有精兵,却不堪一击。百日之间,兵败如山倒。王都陷落,身死族灭。
此等奇谋,如何不居首功。
先前,孙策、周瑜二人,皆为守令。皇上论功行赏。孙策必得长史正位。
四方都护,皆与西域比同。省“将兵”,称长史。加都护府号,如西域长史杜畿,赐支长史傅燮,漠北长史窦宾,岭南长史孙策。先前,幕府封国,数定品秩。都护长史,为二千石俸。
然,今时不同往日。皇上由辅汉大将军,加无上将军。麾下“大将军”,位同上公,皆为万石君。故太上宫府品秩,亦次第擢升一等。
无上将军营下,先前四辅将军,皆升上将军,位同上卿,秩万石。辅汉偏将军,各具名号,如麴义号“先登将军”,高顺号“陷陈将军”,各秩中二千石,辅汉裨将军,升偏将军,秩真二千石。营中五校,秩比二千石,如旧。军司空、军正,总领营事,皆为万石。另有大行令、公车令、军市令、符节令、武库令、典仓令等,各秩千石,分曹治事。
原辅汉大将军府幕僚,本由左、中、右三丞,分掌内外事宜。左、右幕丞,分掌四大都护府,内政外交。中丞,总掌辅汉大将军府事。
左右二丞,秩万石,设左、右仆射,计四仆射,各秩中二千石,分掌各具体事宜。
中丞贾诩,拜太上九卿之少保,独享万石,双食高俸。总领无上幕府。其下左、右将兵长史,为幕僚之长,秩中二千石,若遇军情紧急,将兵长史,可入四大都护府,代行兵事;再下设左、右从事中郎,分掌诸曹,秩真二千石。协理治粟都尉部,水衡都尉部,及江表十港,并海外荒洲,治粟,水衡二都尉部,亦同升秩一等。不称都尉,改号“都督”。
都督,出脱于督军御史。《晋书·职官》:“东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亦号“督军”,灵帝时首称“都督”。季汉三兴,皇上亦钦定“都督”,与“都护”品秩相同,秩真二千石。一言蔽之,地上称都护,水岸称都督。以示区分。
若积功再升,可加“大”字。称“大都护”,“大都督”。
太上宫府,三公九卿,渐得其主。且多出国老重臣。
先前,皇上专为诸王子,立王子馆学。
以四少师为国老,传四书五经,经世治学之道;左右国相为少傅,当传率众驭下,治国之道;卢少保,文武全才,乃传安身立命,自保之道;中丞贾诩,亲传识人辨物,安邦之道。
谓“兼三才而两之”,正奇相佐,亦是正道。